斯坦福的研究表明,基于相关数据的监测,可穿戴设备可以预测疾病。
近日,斯坦福大学发表一篇文章,称可穿戴式生物传感器不仅可以监测心率、体表温度、运动量和其他生理参数,还能检测出与肝炎、炎症甚至胰岛素有关的重要生理指标的异常。
在遗传学家Michael Snyder的带领下,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60个测量对象的20亿监测数据。他们让每个研究对象携带1~7个运动追踪器和其他监测器,基于所收集的体重、心率、体表温度、睡眠以及在γ射线和X射线中的暴露情况等数据,研究人员为每个研究对象都建立了个性化的“正常范围”。
在研究进程的某个周期中,一位研究对象的测量数据显示异常,而此时他正染上了莱姆病。在其它时期,他还经受过感冒或发烧,因而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人们或许可以找到与炎症相关的因素。为了验证此猜测,研究人员另外挑选了三位研究对象在染病期间的数据,研究结果发现,心率和体表温度与疾病有着很直接的关联。
此外,在另一项跟糖尿病相关的独立研究中,研究人员对20位胰岛素抵抗患者进行了测量。在测量结果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病征与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心率之间的关系,基于传感器对心率的数据收集,人们可以分出胰岛素敏感和胰岛素抵抗患者。
除了提到可穿戴设备对于疾病预测的极大裨益之外,斯坦福发表的文章中也表明,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数值门槛不同,可穿戴智能设备可能会发出错误的警报,或是对疾病过度诊断。
当下,在人们的印象里,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大多停留在数据的检测,并不能给予人们更多的指导,从而成为了“鸡肋”的存在。若通过数据就能预防疾病,那么此时可穿戴设备的困局或将被打破。不过,在此之前,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应当得到保证,当然了,如何让可穿戴设备与医疗系统相对接也是一个问题。
原文发布时间:
2017-01-13 17:30
本文作者:
韩璐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镁客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镁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