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经验、教训之后的三星即将推出新款手机S8,但是消费者还敢购买吗?
首先让我们把时间回放至2016年8月,那时刚刚上市的三星Galaxy Note 7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惊艳。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上百起Note 7爆炸事件的发生,三星开始频繁的陷入舆论危机。
时至今日,距离三星Note 7全球首炸已经过去近5个月的时间,三星官方终于就此事件召开发布会,公布造成爆炸的真正原因。三星电子无线事业部总裁高东真(DJ Koh)表示,“三星为了追求创新与卓越的设计设置了Note7电池的规格和标准,而这种电池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未能在Note7发布之前发现和证实。也就是说,因为三星过于追求设计导致电池的不合理,而且在制造过程中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为了彻底查明事故原因,三星从源头上进行了全面而深度的调查,检测内容不仅包括硬件、软件等产品本身,还包括各阶段质量验证和生产物流以及仓储等所有的流程。以下是来自三星方面以及三星邀请的三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爆炸事故原因的发言(镁客君有所删减,仅保留干货部分):
三星电子无线事业部总裁高东真(DJ Koh):
为了找出烧损原因,我们对所有可能导致发生Note 7烧损的假设做了逐一的排查并进行了综合、全面的调查。为了观察类似事故是否和快充电有关联,我们在有线和无线充电模式下观察了使用快充和不适用快充模式下的情况,同时我们也使用了不同的快充电流和电压进行测试。为了确认是否受到了防水功能的影响,我们对有后壳和无后壳的手机反复进行了充电、放电测试。
我们为了判断是否有虹膜识别功能的影响,仔细观察了启用虹膜识别功能时候的电流的表现,是不是有USB的影响,对USB端口进行了4000伏特以上的电流测试。此外,为了观察是否有应用软件的影响,我们不仅针对预装的软件,第三方应用进行耗电测试,而且也测试观察了应用软件运行错误导致的过耗电现象,在以上所有测试过程当中,均未发现异常现象或事故的关联性。除了产品本身以外,我们还对零部件的验证、生产、物流等所有流程环节进行了全面调查,我们检查了从电池入库组装到整机出厂的生产和物流的全过程、全环节,同时从物流角度检查了包装、搬运、仓储等可能影响电池和整机状态的诸多因素。
在模拟用户实际使用环境下对Note 7整机和电池进行了充电、放电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整机和电池都出现了相近比例的烧损现象,因此我们推断电池发生烧损。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对电池做了精密的分析。
针对发生烧损的电池进行精密检测分析结果可以确认,第一次召回的A电池和第二次召回的B电池所呈现的现象不同(注:Note 7 的电池供应商有两家,A是三星集团旗下的三星 SDI,B是总部位于深圳的 ATL 新能源科技,供应比例据估计约为 7:3。),A电池就像CT图可见的那样,卷芯右上端的角落均出现挤压现象。分析结果显示,烧损事故主要是由于负极板受到压迫所致,而负极端错误的位置等其他因素也提高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像B电池我们在接触正极端的负极板上发现铜箔熔化的现象,这是事故的源头。主要原因可以确定为超声波焊接正极材料过程中产生的焊接毛刺引发电池内部的短路,过大的焊接毛刺容易穿破绝缘胶带和隔离膜接触到负极材料引起短路现象,甚至一部分电池还发现没有使用绝缘胶带。
第三方质检调查机构UL:
我们对A公司进行的第一阶段的主要调查结果,在6个受损设备的电池的右上角存在内部短路迹象,并且我们还在四个膨胀电池的右上角发现了内部短路。对第二阶段我们进行了30个电池的CT扫描并拆分了20个电池,我们发现小的异常如小空隙气泡样的不均匀的地方,右上角还发生了变形,看起来比左上角的变形更深。最后拆解分析结果显示,在隔离膜角落区域反复变形,基于对A公司电池的分析结果,我们发现组装或制造工序上的问题,以及来自电池的问题交叉发生,来自制造或组装的问题涉及在右上角处的变形。另外来自电池设计上的问题看似来自于隔离膜变薄的原因,这产生了更大的缺陷。
对B公司的电池调查结果显示,两极接片接合处在制造过程中形成的缺陷,所以不仅给电池带来了影响,而且也发生了热失控的问题。接合的缺陷是两极接片与两极的连接装置相连接的超声波的接合是有关联的,也就是说和接合部是相关联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高度是80微米,这个长度会受到绝缘的胶带和隔离膜以及应急活性物质涂层的厚度来决定。在调查的时候也看到了有一些缺乏保护,甚至是没有保护的胶带,这可能是制造工艺上的一个问题。这样会造成短路的可能性增高,阳极和阴极的接合损伤问题是一个内部的缺陷,损伤的情况是和接合有关联的,而且电池内部的压力过高,因此接合点一直挤压到阴极板。从这样的情况来看,阳极板和反方向的阴极板的接合而造成短路发生。
第三方检测机构EXPONENT:
除了对电池进行分析以外,我们也对于能源储存系统进行了电子性分析,对三星的电子领域和第三方的充电包进行了分析,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和烧损有没有关联。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三星Note 7的电池系统为了保护锂电池设有多层的设计,而且这种设计是非常高的一种设计,所以说电池的保护回路网,甚至回路网的规格超出三星和第三方可能会发生问题的规格,所以说最重要的是Note 7的电子装置对两家电池公司的电池问题没有影响。
第三方检测机构TUVRheinland:
我们的调查包括对装配线上的电池样品进行测试,主要包括越南河内的生产线,调查河内和韩国手机装配线的电池安全相关过程,并调查从中国到越南的公路运输后,对电池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
结论,越南手机的装配线以及韩国主要的供应和工作站的工作现场的检查和观察结果表明,没有发现任何软弱点或者可能影响电池完整性的明显威胁。有关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已经提交给三星,在电池制造商的仓库和子装配线的道路运输之后,在电池的安全行为的可能调查表明,在安全评估之前,被测试的电池已经通过了安全的要求。这些结果通过对多个地点采集的样本,进行测试后得到证实。在中国、越南、韩国之间的物流采集的电池都满足了上述的要求。
该背锅的到底是电池,还是三星过于冒进的设计?
整场发布会开下来,不难看出三星始终将重点放在电池缺陷的问题上,但是在镁客君看来,电池只不过是一个背锅侠。
三星去年急于推出Note 7,就是为了抢在iPhone7之前,拿出自己最新的旗舰机型。老话说的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三星过于心急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验证这款机器的各方面细节。我们知道,三星Note 7在设计上,采用了不少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比方说使用了虹膜识别,此外还拥有众多的内部电子元件。如此一来,过于紧凑的元器件导致了许多设计上的难题,而电池设计的不合理就是因为三星Note 7内部空间布局过于紧凑。
诚然,在智能手机诞生初期,三星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傲视群雄。只不过好景不长,国内市场随着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品牌的崛起,三星的销量在15年甚至连前五都排不上。尽管在全球市场上,三星仍然处于销量霸主位置,iPhone的需求日益放缓,但是三星的硬件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所以,三星不得不选择了激进,甚至近乎于冒进的策略,寄希望于拥有虹膜读取技术的Note 7,继续捍卫高端市场中的销量优势,并给对手施压。
反思Note 7事件,新技术商业化道路不仅要系统性创新,还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科技创新本身或许仅仅是技术上的难题,但是比技术难题更困难的是如何让其走上商业化的道路。纵观整个三星Note 7事件,再加上少数iPhone7存在的发热及杂音问题不难看出,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创新并非易事。因为这种创新并非将几个“黑科技”进行所谓的叠加,而是需要从产品整体性出发,进而形成系统性的创新。而且在技术创新到技术商用化的进程上,还必然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可行性认证和稳定性测试。
新技术商业化需要经历的这一过程,其实不仅仅是对智能手机行业而言,对整个科技界的各行各业亦是如此。就比方说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技术,虽然现在的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实现,但仍旧需要大量的实际测试来验证该技术商业化的可行性。
所以说,Note 7事件的发生,其实对于整个行业乃至所有科技公司来说,都是一次警醒,也是一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