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访问者模式的目的是封装一些施加于某种数据结构元素之上的操作。一旦这些操作需要修改的话,接受这个操作的数据结构则可以保持不变。
相同的访问者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访问不同的元素,相同的元素可以接受不同访问者以不同访问方式访问。在访问者模式中,增加新的访问者无须修改原有系统,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访问者模式以一种倾斜的方式支持“开闭原则”,增加新的访问者方便,但是增加新的元素很困难。
访问者模式适用于数据结构相对未定的系统,它把数据结构和作用于结构上的操作之间的耦合解脱开,使得操作集合可以相对自由地演化。
组成
访问者模式涉及到的角色如下:
● 抽象访问者(Visitor)角色:声明了一个或者多个方法操作,形成所有的具体访问者角色必须实现的接口。
● 具体访问者(ConcreteVisitor)角色:实现抽象访问者所声明的接口,也就是抽象访问者所声明的各个访问操作。
● 抽象节点(Node)角色:声明一个接受操作,接受一个访问者对象作为一个参数。
● 具体节点(ConcreteNode)角色:实现了抽象节点所规定的接受操作。
● 结构对象(ObjectStructure)角色:有如下的责任,可以遍历结构中的所有元素;如果需要,提供一个高层次的接口让访问者对象可以访问每一个元素;如果需要,可以设计成一个复合对象或者一个聚集,如List或Set。
优缺点
访问者模式的优点
● 好的扩展性
能够在不修改对象结构中的元素的情况下,为对象结构中的元素添加新的功能。
● 好的复用性
可以通过访问者来定义整个对象结构通用的功能,从而提高复用程度。
● 分离无关行为
可以通过访问者来分离无关的行为,把相关的行为封装在一起,构成一个访问者,这样每一个访问者的功能都比较单一。
访问者模式的缺点
● 对象结构变化很困难
不适用于对象结构中的类经常变化的情况,因为对象结构发生了改变,访问者的接口和访问者的实现都要发生相应的改变,代价太高。
● 破坏封装
访问者模式通常需要对象结构开放内部数据给访问者和ObjectStructrue,这破坏了对象的封装性。
与其他模式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