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有点意思,作者对一些常见不常见的古迹的由来和历史做了考证,讲了相关的历史故事。
作者非专业历史学或考古学从业者,是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写本书的,因此书中资料的可信度存疑。
总体评价3星。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梁思成建议至少保留【灵寿寺】双塔,即使它们在【现在的电报大楼南的长安街】路中央,可以以环岛的方式辅以绿化,让双塔继续赢立人间至千年。P2
2:历史的阴差阳错往往有某种机缘巧合。历史上的定慧寺,也是一座安排退休人士养老的场所,只不过安排的不是军人,而是那些为官廷服务一生的太监。P90
3:据我了解,清末民初,北京有几个寺院是以接收退休太监闻名的,其中首推万寿兴隆寺。这座寺院今天依旧保存良好,为一家单位使用,坐落于皇城之侧的北长街39号。P107
4:唯独【位于昆玉河西畔海淀区蓝靛厂大街东端,与蓝靛厂北路相交的】立马关帝庙,既没被保护也没消失,处于一种破败不堪的很不体面的境况。P108
5:孙承泽在清廷服务低调龟缩,在努力活到六十岁后便迅速隐身樱桃沟,躲避世间纷扰,再抓紧二十年活一次自己热爱的生命。……而【民国时】生性张扬的周肇祥占有樱桃沟三十年,却依日贪恋城中红尘,作为活跃在北京文化界的风云人物,也成就了一番文化事业。P136
6:乾隆对艺术珍品的痴迷是以实际据为己有著称的。但在其长达八十九年的人生里,他并不知道一处有着绚丽明朝壁画的地方,幽幽地遥视京城,隐身于世间。【这里指法海寺】P138
7:英宗给寺院的赐额是“法海寺”,比喻佛法深广如海。【太监】李童不光自己倾尽身家,同时动员同好。其一,他请求当时有着崇高宗教地位的藏传佛教领袖前来助缘。P143
8:所以,大中华汉地佛教寺院里,只有法海寺保存下来了一批极高水准的佛教题材壁画。P149
9:我第一次上【西山】慈善寺时,寺院的管理人员也很肯定地告诉我和尚肉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失踪的,应该是被人请走隐藏了。所以,天知道这尊肉身如今下落何处呢。P161
10:当年修建地铁的方式是挖开上盖施工,地铁沿线的建筑一律拆除,而各种房屋建筑如果拆迁再重建势必成本过高,于是规划建设者瞄准了内城城墙,地铁建于地下,地上建起了二环路。P173
11:传说【鹤年堂药】店前正匾“鹤年堂”三个大字为严嵩亲笔,但不是严嵩为这个药店提笔而写,而是严嵩宅邸有一处厅堂叫“鹤年堂”,严嵩家被查抄后,这个匾额流落民间。P182
12:1965年推掉【北京旧城的】城门时,剩余的墙体全部被推倒,土方填埋了护城河,墙砖用于当时的人防设施防空洞及菜窖了,也就是说这些砖石今天大多掩藏在北京城无数个废弃的防空洞及菜窖里。P185
13:【北大西门的两座山门】正是清朝首善之园畅春园遗留给今天世人的唯一印迹。它们曾经是两座并排的寺院的山门,今天则犹如破落人家的大小姐,风光不再但矜持依旧,面向一座喧闹的大学,相依相伴沉默无语。P202
14:所以说,乾隆帝一驾崩,后续子孙基本本着一个"拆"字,蚂蚁搬家般把畅春园搞成一堆零碎。到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焚烧圆明园时将这个烂摊子干脆一并烧毁。P217
15:【北大南门对面的社区中的】两条几十米长的【南北向】过道可不一般,因为在这里,没有无缘无故的过道,它们曾经是当年海淀老镇上两条著名胡同的中段部分,西边过道是军机处胡同,东边过道是娘娘庙胡同。P220
16:大抵而言,【未名湖畔的】慈济寺是一座私家佛寺,属于和坤家族,应为和珅拥有淑春园时期大肆建筑的作品之一。和珅死后,由其后人丰绅殷德夫妇维持。P231
17:回忆保福寺村旧事,难免让人想起一件如鲠在喉的事,那就是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死后即葬于此,没有墓碑,没有任何标志,一掬孤坟磨灭在岁月的灰土里。P246
18:槐树街1号“样式雷”家是历经两百年的大宅子,其基址在今天四环路主路下。他家南北宽56米,正好就是今天这条主路的宽度,在原先的“第三极”图书大厦、如今的中国技术交易大厦北侧。P266
19:今天八一中学所在地过去被叫作"黑灯影。,原因是这里原有一座大坟头,由石头垒砌,四周环绕松柏数十棵。据说是元朝大臣贺登温的坟墓,P267
20:现存的只有礼亲王花园,这确实是清宗室铁帽子王之首——礼亲王代善后人的宅邸花园,即今天门口总站着行礼请安的小哥的“白家大院”。P267
本文转自左其盛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zuoqs/p/8612935.html ,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