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式设备 如何裸奔到中国?

简介:

    穿戴式设备,就像一个裸奔者。在大多数人还纠结于穿什么衣服的时候,裸体的追求者把那些保守的大脑一点点蚕食了。对于裸奔的意识,不再是一种哗众取宠,也不简单的认为是行为艺术,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既然属于生活,让裸奔如此尴尬的原因只是自己还没有成熟的思想去容纳一个裸奔者存在。

    早在2001年微软、IBM等就已试水,不过作为信息不太普及的那时候就算“裸奔”了也不是新闻。2010年索尼推出了OLED腕式显示器,并可通过蓝牙显示安卓手机中的内容,苹果推出的iPod nano 6(MP3播放器)曾与体育品牌耐克合作,用户可以将传感器放入耐克鞋中,通过无线的方式传感器能与iPod nano 6连接等等让人耳目一新。目前,市面上已有的智能手表,归纳起来无外乎三种功能:作为手机延伸品,定制各类消息提醒;作为穿戴式电子产品,提供运动及身体信息;播放音乐等娱乐功能。此时,试水的“裸奔者”已经有了一定的看客了。

    现在,穿戴式设备日益受宠,仅仅从美国众筹网站 KickStarter上可见一斑。原计划筹集资金十万美元的智能手表Pebble创造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筹资规模——共有68929个用户参与投资,最后筹集超过1026万美元。如此规模相当于一笔数量可观的风险投资。随着不断的厂家涌入这个市场,当市场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已经引起投资界的瞩目。“裸奔”不再是昙花一现,也不再是一个新闻。
     作为一个可培植、高端化市场,玩家自然是凤毛麟角。 Pebble只是其中一角,而穿戴式的网有多大,结论不仅靠造网的人心有多大,也得靠网里面能装多少鱼。鹅卵石(Pebble)只是一条,苹果的iwatch是一条,谷歌是一条,三星的GALAXY Altius是一条,还有耐克的“耐克燃料”(Nike Fuel),索尼Smartwatch,等等。越来越多的鱼在网里,如何破网才是这些鱼未来需要考虑的。
      2013年是可穿戴式设备的一个发展亮点。体育运动跟踪及各类活跃电子账户的同步将是推动可穿戴设备的两大动力。而市场调研机构 ABI Research的研究报告称,可穿戴设备市场预计在接下来五年将能创造5亿台销量,2018年,苹果iWatch出货量将增至4.85亿。市场调查结果可能夸大,但可穿戴式设备的前景依旧受人追捧。
      外国可穿戴式设备的百花齐放自然少不了中国,对于新兴领域是否后来居上并不乐观。而想要在这一市场争得立足之地,仿概念并不能算得上是创新,充其量只是把别人的套用在自己身上。除了研发方向满足研发概念外,还需要一些扎实的基本功。电池是件硬伤,简单定义为智能手机和 PC端的移植又创意不足,屏幕过小功能单一难以精确定位用户需求的信息量,而作为一个中转站,能否承载过多的信息及功能尚待考验。用产品改变生活习惯,但其成为未来科技的一个试金石,各种信息将无孔不入地渗入个人生活,如此消费者将面临信息泛滥和个人隐私的双重煎熬。中国赶上了可穿戴式设备市场的末班车,但能否正点到达也将是一个新的课题。
       几千年来,中国都习惯当一个看客。看了别人裸奔,一个惊呼,一个跺脚,一个羡慕,一个羞愧,我们除了穿裤子,衣服,还有什么穿的?当我们放弃保守,脱了以后一丝不挂,想在经济上裸奔的中国,对于可穿戴式设备,离中国还有多远?














本文转自于明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shayu/1159008 ,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
5月前
|
存储 监控 搜索推荐
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在个人健康管理中的“隐形保镖”
【6月更文挑战第5天】物联网中的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已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它们实时监测心率、血压等健康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上传至云端。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智能手表能提醒服药,甚至自动控制药盒。此外,设备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发送健康数据给医生或急救中心,实现远程医疗援助。可穿戴设备还能协助定制运动计划、监控饮食及生活习惯。然而,真正的健康管理仍需个人努力。示例代码展示了一个模拟的可穿戴设备如何获取健康数据并上传到云端。
76 1
|
机器人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芯片
生活︱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未来:留下智能,摆脱设备
生活︱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未来:留下智能,摆脱设备
|
安全 物联网 5G
5G万物互联时代,物联网设备需警惕DDoS攻击
2019年5G网络正式商用,5G网络的速度峰值可达到每秒20Gb,是4G时代的百倍甚至更多。5G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只是速度的提升,还会将无线通信应用到更多的地方,像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汽车、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真正的实现万物互联,5G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2203 0
|
安全
手持终端设备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针对庞大的不同的受众群体和每时每刻的业务需求,同时还得保持高度的精准不容有任何的失误,对于所有的医疗机构乃至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仅仅依靠人力来实现不仅容易出错同时也无法应对庞大的需求。
143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