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应用测试》笔记(六)
第三章 软件测试基础
18、软件开发阶段的常见范例
(1)a版:产品主要的和达成共识的部分已经完成。产品准备投入内部使用。
(2)B前期版本:提交进行B验收的构造版本。
(3)B版:产品的大部分或全部均已完成而且稳定。
(4)用户界面冻结:应用系统用户界面的所有方面均已完成。
(5)最终版本的前期版本(GMC):最终的候选构造已提交给测试组进行评审。
(6)最终测试:这是将产品迁移到实际的Web战斗、发送给生产厂商或在Web站点上发布之前进行的最后一轮测试。
(7)正式版本:最终交付给用户,在Web上发布或迁移到实际的Web站点的构造版本。
19、其它软件测试术语
(1)测试用例:完成一个明确测试目标的测试(即在具体条件下某个功能的具体行为)。
(2)测试脚本:描述测试用例如何执行的一步步的指令。
测试脚本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测试用例。
(3)测试包:在产品的逻辑或物理范围内用来确认错误得到修正的测试脚步或测试用例的集合。
(4)测试规格说明:用来对某个功能或功能组进行测试的一系列测试用例、输入和条件。测试规格说明通常还包括对预期结果的描述。
(5)测试需求:描述在所需条件下待测项目和功能的文档。
(6)测试计划:概括测试风险、优先级和时间进度的管理文档。
20、测试用例的设计
下面介绍几种建立覆盖率和开发有效测试用例的方法。
(1)等价类划分和边界条件分析
等价类划分是一种省时的方法,它可以确定那些彼此等价的测试。
在划分等价类时,有效值和无效值都应该按这种方式年处理。
(2)等价类的例子
一定范围内的数字;
组内成员(日期、时间、国家名称等);
无效的输入;
等价的输出条件;
等价的操作环境;
活动的重复;
数据库中的多条记录;
等价和(sum)或者其它算术运算结果;
等价的输入项;
等价的空格;
程序可用的等价数量的内存、磁盘空间或其它资源。
(3)边界值表示了等价类之间的转换点。
它们可以是定义所支持的和不支持的输入之间的有限值,也可以定义所支持和不支持的系统需求之间的界限。
在等价类的边界处应用更容易出错,所以边界条件测试对发现错误非常有效。
每个等价类一般是按照其边界值来划分的。不是所有的等价类都具有边界。
每个等价类均代表了潜在的风险,按照等价类方法来开发测试用例,对于每个划分最多执行9个测试用例。
(4)要通过等价类划分和边界类分析来开发测试用例,需要按一下步骤进行:
4.1)确定等价类;
4.2)确定边界;
4.3)确定有效输入的预期输出;
4.4)对无效输入确定预期的错误处理;
4.5)生成测试用例表
(5)状态转移
状态转移涉及分析应用状态之间的转移、触发转移的事件和转移的结果。这是使用该应用的预期行为的模型完成的。
状态转移测试-设计分析的一般步骤:
5.1)建模或确定应用支持的所有状态;
5.2)对每个测试用例,需要定义:起始状态、引起转移的输入条件、输出结果或每个转移的事件、终止状态。
5.3)画图说明基于预期行为的应用的状态,这个模型称为状态图,表示了应用的状态、事件和动作之间的关系。
5.4)生成针对每个状态转移的测试用例表。
(6)用例
6.1)用例是一个模型,说明一个系统是怎样被采用的。它是一个文本描述,经常配有称为参与者(actor)的系统用户的图形表示,以及称为动作的系统的使用情况。
用例通常包括当系统出错时系统行为的描述。
6.2)用例的广泛使用源自于这样的请求:请求测试者构建测试用例。
用例方法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接受了OMG的UML,UML采用了用例。
用例描述系统的功能行为,它们不捕获非功能需求或系统设计。
6.3)通常用例包含一个用户名、范围或用例的目的、执行动作的参与者、动作、场景的先决条件、后置条件,意味着其它路径的使用和扩充,以及对某些错误条件给出描述的例外。
更细致的用例可能采用分布动作详细描述了系统上事件的正常过程。
编写的较好的用例至少包含先决条件、后置条件和测试用例开发所需的异常信息。
6.4)用例测试-设计分析的一般步骤
6.4.1)从待测区收集所有的用例;
6.4.2)分析这些用例以发现所需功能的流程;
6.4.3)基于正常的事件过程分析每个用例;
6.4.4)基于第二场景、例外和扩展分析每个用例;
6.4.5)标识可能丢失的额外的测试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