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最近开始接手了产品部的工作,这一块也是我陌生的领域,部门内部有科班出身的,但整个团队经验都很少。不得不说,如果起步没有把握好,这个部门会越做越差,在我接手前已经比较混乱了。
其实,产品的接触是一直存在的,我们身边有很多新的产品蹦出来,从主流网站不断改版,再到手机的工业设计不断升级,一个优秀体验的产品很容易脱颖而出。但我们做互联网产品应该怎么做?
第一时间在我脑海中浮现的就是肯定有一个大家不约而同都在遵循的准则,在此基础上又衍生了很多设计思想,再针对各自的场景进行融合。越往后越趋向于个性化,有各种具体的玩法,但是对于我刚踏入产品领域的菜鸟而言,我更想先抓住那个最基础的原则。
自此我就开始不断翻阅资料,找来一堆书籍,最后让我发现了《用户体验要素》这本经典著作。看完之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正是我想要的,现在让部门成员人手一本,必须认真、仔细、反复的阅读。
网上对此的读后感看了一下也是一大堆,我自己写写我此时的感受。这里暂不做发散的考虑,更多是在整理产品的思维。
产品设计的方法论
本书给出一个理论,用户体验一共分为5层(中文翻译非常生硬,我还是觉得英文好记):
1. surface
2. skeleton
3. structure
4. scope
5. strategy
产品设计应该是自下而上的设计,思考过程应该类似:
1. 先考虑清楚strategy方面的问题,“我们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用户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这个应该是整个管理层,甚至大Boss直接确立,要看准整个市场。
2. 然后考虑“我们要开发的是什么”,从而确定开发的内容和功能,以及过程(process,指里程碑、版本之类)。这个更重要的就是切入点,以及战略部署,也是怎么达到战略目的的全盘计划。
3. 再到设计一个概念的结构,把信息、功能按一定的模式(patterns)、顺序(sequences)整合起来。这更像是战术分组,用最适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4.进而确定很详细的界面外观、导航和信息设计,到这里才开始具象化,承载的形式最直接的就是原型图,用户可以快速找到相关信息。这里就是详细的战术计划了,具体到每个页面的每个位置,每个要达到的目的都要有相应的方案。
5. 最后,就是感知设计了,对于网站类的就是视觉设计,满足用户的感官感受。最艺术的部分,要符合人的本能,用起来有一种流畅的感觉。
这个方法论适用于绝大多数产品的设计过程,但是不同性质设计的注重点又有所不同,可归为两类:
1. 功能型产品 (software interface)
2. 信息型产品 (hypertext system)
启发
产品设计是从工业设计衍化而来的,具体要考虑的要素有很多,需要有所提炼来形成一个方法论指导未来的工作,这样考虑问题更有逻辑,也顾及更为全面。
正是因为产品设计的涉及面太广,所以也没有特别固定的方法论,要从很多其他领域汲取经验,做好产品的工作,还需要有大量的积累。
好的产品设计,一定是从大到小的考虑,每一步的细化都是为了支撑上一层的目的,这样才能让整体不偏离。
本文转自passover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passover/1739883,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