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十年(1)——我的第一本铅字书诞生记

简介:

精彩十年(1)——我的第一本铅字书诞生记

 

导读为了回顾、总结我从2000年开始至今著书整整十周年,个人创作图书逾50部,这十年来所经历的曲折,克服的无数困难,以及所积累的图书策划、创作经验,使两岸三地广大读者对我有一个比较全面,真实的了解(许多读者开始对我加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想从事图书创作的新人们从我这里能得到一点经验与启示,同时也为了纪念这十年来所付出的艰辛,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和荣誉,为下一个十年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好地回馈两岸三地几十万热心读者的关爱,最重要的是纪念我第一个十年的最后两部新书——《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Cisco篇》《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H3C篇》历经十个月终于全面完稿,并将于今年10月底出版上市(目前这两本正接受最优惠的7折预订,并有十周年特制礼品赠送:http://winda.blog.51cto.com/55153/353767),从本期开始,将撰写以“精彩十年”为主题的系列博文。今天是第一期,回顾一下我的第一本铅字著作——出自人民邮电出版的《中小型企业组网用网标准教程》和第二本书《网络硬件配置与管理标准教程》。

                                   

一、第一个约稿电话

虽然时隔十年,但我好象仍依稀记得,出版社的第一次约稿(在此之前也没想过要写书,所以也没有主动联系出版社)是在2000年的11月份的一个晚上,约9点来钟吧。我家(当时我是在广州)的电话响了,那边传来了一个不熟悉的声音,但他却准确无误地说出了我的名字。经过对方的简短介绍,得知他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一位编辑。他说他是从网上看到我当时在天极网、计算机世界网、《电子世界》等媒体上看到了我所写的许多技术文章(到那时我已写散稿有5年了,是许多媒体的专栏作者)后,认为我的技术水平还不错,而且在当时也算第一批小有名气的IT自由撰稿人,然后通过直接向天极网打听到我的联系电话。这次联系我的目的就是想向我约一本局域网组建方面的书稿。当时我确实有些不敢接,我对编辑老师说明了我还没有正式写过书,只写过几年散稿(到那里估计写的散稿数可能在300篇左右吧),对写一整部书实在没把握。但也许是魏老师早就对我有了一些技术水平分析吧,他总认为我写这部书没大问题,只要我把我当前实际所维护的网络的组建情况介绍好了就行了(估计他也了解到了我当时是在雀巢公司从事网络管理工作)。这就样,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接下了我平生一第一部图书约稿。后来魏老师把我介绍给了当时已出了好多计算机网络方面图书的一位老师,由他作为我的中间代理人与我签下了约稿合同,毕竟我是第一次写书,没什么经验,要那位老师为我指点。

二、第一次艰难的出版历程

以前在许多人心目中,写书的人那可是相当神圣的。平生能有一次把自己写的字印成铅字,是许多人一生的追求,现在还有许多年纪稍长的人,想请我联系出版事项。但对于我来说,毕竟在此以前发表过几百篇得到媒体和读者高度认可的散稿,在业内还算小有名气,文字攻底上也有些积累;再加上我当时在雀巢公司毕竟是一家跨国公司,所维护的网络规模在国内应该还算比较大,应用也比较先进的,积累了一些在当时比较先进的网络维护和网络应用经验。所以,当时接下这本书后并没有感到我当初所预料的太大的压力。只是按照一般的组网、用网流程,一章章地写下来。虽然历时比较长(因为当时纯粹是业余创作的),花费了我近半年的业余时间,直到2001年的6月份。

书稿完成后首先交给了我的中间代理人——那位老师那里。由他进行编辑、修改,在他修改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次我没什么时候经验,好象往返了两到三次吧,由我对一些口语化,语句,甚至内容方面进行了修改。在这些修改过程中我也慢慢主动去了解图书编写的一些注意事项,尽量标准化,积累了一些写书的基本经验。也就是这时我才发现,写书与写散稿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区别。写散稿由于篇幅比较短,通常是一篇文章一个小主题,简明扼要地清楚了就行,而在一本书中则可能有许多小主题,不仅要写好各小主题,还要写得系统,写得深入,同时还要注意各小主题之间的连贯性和整本书主题的一致性。所以写书的难度要远高于写散稿,这是我写书十年来的真实感受。

就这样又经过3个来月的反复修改,到了2001年的9月份正式交给那位老师那里编辑了。这本书最终是在20028月才正式出版,书名为《中小型企业组网用网标准教程》。这部书的出版可以说是历时非常长,经历了许多曲折。当然在此之前人民邮出版社还约了我另一部书稿《网络硬件及配置标准教程》,所以,在他们编辑每部书的同时我也在进行第二部书的创作。第二部书相对来说顺利许多,所以第二部书的出版几乎是与第一部书同时上市的,是在20029月正式出版了。非常遗憾,这两本书被一个十分支持的忠实读者硬是要过去了,我自己现在都没有这本书。

在此要特别感谢人邮的两位老师,是您们把我带入了这个著书的神圣殿堂,是您们使我从一个门外汉一步步成长为国内小有成就的IT图书作者。

三、给新手的一点经验提示

现在写了十来年的书了,自己也曾向其他作者约过稿,现在回过头看我原来所写的书稿,觉得实在有欠水平。这不仅是体现在技术本身,更多体现的是在稿件本身的文字功底和写作经验上。我见许多作者提供的稿件,不要说与现在的稿件水平相比,就与我第一部书稿的水平相比都难以达到。下面是新手们写稿时要特别注意的一些地方:

*              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许多读者写稿已养成一个习惯,有的是一逗(逗号)到底,只是在一段结尾才见到一个句号,根本不分句的,,或者有的是一句(句号)到底,写一句就一个句号,根本看不懂所写的意思。这是大忌,否则别人无法正确理解你所写的内容的意思,因为中文的标点符号在理解语句意思时非常重要。不同标点符号的意思和用途不一样。

*              注意段首缩进和分段

可能是我们平时所使用的Word默认是段首不缩进的原因吧,许多作者提供的稿件是没有段首缩进的,一大篇,好象不分段一样,初一看起就不舒服,很累,根本不知哪里是一段。

也有作者不知该在哪里分段,乱分段,结果很难看懂所写的内容。

*              不使用带感情色彩有语句或标点

有些读者平时可能就容易冲动,写起文章来经常见到像:啊、哇、耶这类的带语气的话,或者感叹号(甚至还带多个这样的感叹号),这在正式的专业技术图书中是不允许的。书中的各语句的语气一般都是平铺直叙的,没有大起大落,不像小说。

*              尽量不要使用人称代词

有些作者写稿,喜欢像写小说一样,加进许多“你、我、他(她)、你们、我们、他(她)们”这样的人称代词。以为像写小说这样,读者容易看懂,结果反而会出现令读者无法理解的现象,因为书中的内容主体就是技术本身,没有人物的。当然有时适当加进一些,可以起到一定的承上起下,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距离作用,但切忌不要滥用。

*              不要直接从网上复制

许多读者喜欢直接从网上复制下来,不作任何修改,甚至原来的文字或图片底色、都不去掉,西文标点都不改过来,一看就知道从网上剪下来的。这样的稿件我一看就不会采用的。说实话,我在写书中同样会从网上复制一些内容的,但我不会这么做,我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来重新根据书中其他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完善,使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              要全局把握,写出特色

这点非常重要,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所以我每写完各章内容后,起码还要修改两次,一是看一下各章,各节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重复,思路是否清晰,读者看完后是否还会存在一些疑问(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术语),二是看各章、各节内容是否连贯,是否存在知识点的跳跃,三是看各章、各节内容前后次序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楚,是否是一个渐进式的顺序,四是看各各章、各节内容是否有相当的经验性,力争写出同行其他作者无法写出的专业性和经验性,写出自己的特色。

在实用性和专业性这两方面,许多同行作者都宣称自己的书有这样的特色,但要真正做到很难。要保证这两方面,就必须做相当多的实验,就像我的《金牌网管师》系列中几乎每本我都例举了非常多的示例,而且每个示例都是经过我亲自实验,一步步写下来,包括各步中可能出现的典型故障的排除。读者只需跟着操作,理解我所介绍的各步注意事项和工作原理就可完成一个个具体实验项目。《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和即将出版上市的《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CiscoH3C各一本)也一样,所花在实验上的时间超过了一半(起码3个月)。如果不做实验,就很难保证所给出的配置步骤真实可行,就可能误导读者。

本文转自王达博客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winda/354924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茶乡浪子

相关文章
|
1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
C语言
小白的崛起之路——每日一记
如果arr[mid]是小于key,那说明key还在右边这时数据范围就缩小到[mid+1,right],(mid为什么要加一呢?因为mid所占的数据不符所以要加一缩小范围)。也就是把mid+1的值赋给了left;然后再算出mid值进行查找,如果下一次arr[mid]==key 那恭喜找到了,否则继续进行以上操作,也就可以放进一个循环中,当[left,right]区间不断缩小里面的元素也就不断减小,直到元素没有为止循环停止。这时如果left大于right说明这个序列中没有想要找的元素key。
91 0
|
人工智能 算法 物联网
《看见新力量》第四期免费下载!走进十五位科技创业者的精彩故事
「看见新力量」栏目由阿里云创新中心全新出品,挖掘创业者和企业创新背后的故事,以访谈、直播等形式,多视角、多纬度进行价值报道,让你听到创业者的真实声音,看见科技创新的力量。
《看见新力量》第四期免费下载!走进十五位科技创业者的精彩故事
|
存储 弹性计算 运维
介绍几本阿里人写的书
再过一周就是读书节,分享几本阿里人写的书,希望对大家选书、读书有一定的帮助。
1732 0
介绍几本阿里人写的书
|
监控 前端开发 Cloud Native
第十六届 D2 前端技术论坛完成 6 大专场 21 个话题集结,快来划重点,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一年一度的前端盛会D2前端技术论坛就要来啦,话题集结完成,快来报名学习吧!
1623 0
第十六届 D2 前端技术论坛完成 6 大专场 21 个话题集结,快来划重点,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物联网
《看见新力量》第二期免费下载! 带你走进数十位科技创业者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本正在进行中的科技创业者的记录,书中涉及的创业者还都奔跑在路上。然而,他们的所思所做,已足以令一些产业发生微小而有效的变化,令数字经济时代下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阿里云创新中心作为科技创业者坚定的陪伴者,希望能够通过记录的方式,让大家听到创业者真实的声音,看见科技创新的力量。
26229 0
《看见新力量》第二期免费下载! 带你走进数十位科技创业者背后的故事
|
云安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城市大脑
嘘!偷偷看下阿里技术大牛的私人书单
阿里妹拿到了贾扬清、吴翰清等大神的私人书单,到底大神们如何跨界学习,将知识收为己用?一起来感受!不要错过文末的送书福利哦!
10924 0
嘘!偷偷看下阿里技术大牛的私人书单
|
新零售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毕玄:我在阿里的十年技术感悟
在阿里,我们习惯尊称毕玄老师为“毕大师”。他2007年加入阿里,一手打造了HSF,十多年来更见证、参与了阿里在基础技术上的演进与发展:如淘宝在2007-2009年的分布式应用架构升级、2013-2016年的阿里电商异地多活架构升级等。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大学读的是生物专业。
13458 0
技术新丁战阿里,写给那些对阿里感兴趣的学弟学妹
作者介绍:仲泽,一个山东帅小伙,至今单身,性格温顺,为人诚恳(Ps:我们这个真不是相亲贴),在阿里刚刚度过了从学生到职员身份转变的适应期。在这里将走出校园的迷茫、焦虑,新工作中的陌生、新奇,以及自己的收获成长与大家分享。   转眼间,来阿里快三个月了,接触了很多的东西,见了很多的人,突然从学校
4821 0
|
物联网 大数据 区块链
我的CSDN博客十年
版权声明:本文为半吊子子全栈工匠(wireless_com,同公众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wireless_com/article/details/84144030 一不留神,已经在CSDN写了十年的博客(http://blog.csdn.net/wireless_com)。
171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