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框架gevent和gunicorn在web上的应用及性能测试

本文涉及的产品
性能测试 PTS,5000VUM额度
简介:

比如 Flask,webpy,Django、CherryPy 都带着 WSGI server 。当然性能都不好,自带的web server 更多的是测试用途, 线上发布时,则使用高性能的 wsgi server或者是联合nginx做uwsgi 。


诚如那个WSGI的定义所说的,协议定义了一套接口来实现服务器端与应用端通信的规范化(或者说是统一化)。这是怎样的一套接口呢?很简单,尤其是对于应用端。



更多关于wsgi server的介绍,请到我的个人博客看看,   http://xiaorui.cc


233615185.png

神器 Gunicorn是一个Python WSGI UNIX的HTTP服务器。这是一个预先叉工人模式,从Ruby的独角兽(Unicorn)项目移植。该Gunicorn服务器与各种Web框架兼容,我们只要简单配置执行,轻量级的资源消耗,以及相当迅速。它的特点是与各个web结合紧密,部署特别方便。 缺点也很多,不支持HTTP 1.1,并发访问性能不高。


安装 gunicorn  ~

pip install gunicorn


233931792.jpg


这里我们说下 gunicorn 的用法

最简单的运行方式就是:


1
gunicorn code:application


其中code就是指code.py,application就是那个wsgifunc的名字。


这样运行的话, gunicorn 默认作为一个监听 127.0.0.1:8000 的web server,可以在本机通过: http://127.0.0.1:8000 访问。



如果要通过网络访问,则需要绑定不同的地址(也可以同时设置监听端口):


1
2
gunicorn -b  10.2 . 20.66 : 8080  code:application
#from http: //rfyiamcool.blog.51cto.com


在多核服务器上,为了支持更多的并发访问并充分利用资源,可以使用更多的 gunicorn 进程:


1
gunicorn -w  8  code:application


这样就可以启动8个进程同时处理HTTP请求,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及性能。


另外, gunicorn 默认使用同步阻塞的网络模型(-k sync),对于大并发的访问可能表现不够好, 它还支持其它更好的模式,比如:gevent或meinheld。

源地址 http://rfyiamcool.blog.51cto.com/1030776/1276364

#  gevent

gunicorn -k gevent code:application

#  meinheld

gunicorn -k egg:meinheld#gunicorn_worker code:application

当然,要使用这两个东西需要另外安装,具体请参考各自的文档。


以上设置还可以通过 -c 参数传入一个配置文件实现。


gunicorn 的配置文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oot@ 66  tmp]# cat gun.conf
import  os
bind =  '127.0.0.1:5000'
workers =  4
backlog =  2048
worker_class =  "sync"
debug = True
proc_name =  'gunicorn.proc'
pidfile =  '/tmp/gunicorn.pid'
logfile =  '/var/log/gunicorn/debug.log'
loglevel =  'debug'



python web 一个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root@ 66  tmp]# cat xiaorui.py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flask  import  render_template_string
import  os
from werkzeug.contrib.fixers  import  ProxyFix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 '/' )
def index():
     return  "worked!"
app.wsgi_app = ProxyFix(app.wsgi_app)
if  __name__ ==  '__main__' :
     app.run()


先跑本身的demo ~

234808791.jpg

源地址 http://rfyiamcool.blog.51cto.com/1030776/1276364

结果是:

235039970.jpg


结果还算可以~    当然跑的实例也简单~


235359529.jpg

235401467.jpg


cpu的损耗,不小哈~

其次的问题是,flask的web server在压力下出现回应的错误。。。 我以前测试 tornado web.py flask django botto的压力,让朋友写的cc工具做的测试。。。

结果是  tornado确实很牛,然后是flask,接着是web.py,最烂的是django

django本身的抗压确实让人蛋疼,还好大家在nginx做负载。

235559547.jpg

单实例测试完了,咱们开始测试 高性能神器 gunicorn 做wsgi

000510390.jpg


启动后会出现:

1
2
3
4
5
6
7
8
2013 - 08 - 12  21 : 59 : 34  [ 2097 ] [INFO] Starting gunicorn  17.5
2013 - 08 - 12  21 : 59 : 34  [ 2097 ] [DEBUG] Arbiter booted
2013 - 08 - 12  21 : 59 : 34  [ 2097 ] [INFO] Listening at: http: //127.0.0.1:5000 (2097)
2013 - 08 - 12  21 : 59 : 34  [ 2097 ] [INFO] Using worker: sync
2013 - 08 - 12  21 : 59 : 34  [ 2102 ] [INFO] Booting worker  with  pid:  2102
2013 - 08 - 12  21 : 59 : 34  [ 2103 ] [INFO] Booting worker  with  pid:  2103
2013 - 08 - 12  21 : 59 : 34  [ 2104 ] [INFO] Booting worker  with  pid:  2104
2013 - 08 - 12  21 : 59 : 34  [ 2105 ] [INFO] Booting worker  with  pid:  2105


我们再来测试下性能~

000902117.jpg



上次用了6秒左右,这次用gunicorn达到了2.4秒左右。。。。。 这速度对比,已经很明了了~

要是还想提高速度,可以改gun.conf配置文件中的worker数目。


cpu的损耗是平均到各个进程,而不是独立在flask的web server上


001504251.jpg



现在我们开始测试gevent 作为wsgi 网关接口的实力~ 


flask的一个demo~

004147980.jpg


gevent wsgi的配置,我先简单的做下配置。。。。

大家想看实例的话,可以去gevent的官网的wsgi的demo   那边还附有编程的接口。。。


1
2
3
4
from gevent.wsgi  import  WSGIServer
from a  import  app
http_server = WSGIServer(( '' 11111 ), app)
http_server.serve_forever()


源地址 http://rfyiamcool.blog.51cto.com/1030776/1276364

我们开始测试更牛逼的gevent的并发能力 。

服务端:

004349743.jpg

客户端:

004720279.jpg


看到秒数了吧~    啥也不说了~    大家都懂了~

我们稍微调节一下~

005459920.jpg


事实上, gunicorn 调用 gevent workers 的代码类似这样的原理(uwsgi+gevent 也是差不多的做法).


http://xiaorui.cc/2014/11/22/%E7%94%A8gunicorn%E5%92%8Cgevent%E6%8F%90%E9%AB%98python-web%E6%A1%86%E6%9E%B6%E7%9A%84%E6%80%A7%E8%83%BD/


uwsgi现在也支持gevent的方式:


1
uwsgi --plugins python,gevent --gevent  100  --socket : 3031  --module myapp



总之,gunicorn和gevent,或者是gunicorn+gevent的合体 都是很值得尝试的东西。


源地址 http://rfyiamcool.blog.51cto.com/1030776/1276364


下图是我推荐的网络框架~ 这个框架和uwsgi的方式很像的,都是在nginx pass_proxy到app的前端口,然后用uwsgi或者是gunicorn来协同处理 。


002728214.pn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server {
     listen  80 ;
     server_name xiaorui.cc;
                                                                                                                                                                                                                                                                                                                                                                                   
     root /www/xiaorui;
                                                                                                                                                                                                                                                                                                                                                                                   
     access_log xiaorui/access.log;
     error_log xiaorui/error.log;
                                                                                                                                                                                                                                                                                                                                                                                   
     location / {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proxy_set_header Host $http_host;
         proxy_redirect off;
         if  (!-f $request_filename) {
             proxy_pass http: //127.0.0.1:8000;
             break ;
         }
     }




前端Nginx负载,几个核就跑几个Gunicorn进程,gunicorn相对后面的app又可以给出几个进程。

比起uWSGI来说,Gunicorn对于“协程”也就是Gevent的支持会更好更完美。

方便以后业务的扩展和运营精细化。性能上Gunicorn+Gevent不会比uWSGI弱多少,毕竟后者纯C能只有这么点性能也不容易,比起WSGI Server里面最强的Bjoern而言,Gunicorn也有对应的Meinheld这种利器,况且后者对于HTTP协议的支持比Bjoern更完善。Gevent虽然不是异步框架里面性能最好的,但是绝对是最完善的,社区活跃度也非常高,加上方便的monkey_patch,使得大多数应用不用改代码就能方便地平移过来。这2者结合可以就保证了稳定性,又能有较好性能的组合。


想简单扩展就用 Gunicorn+Gevent,想麻烦折腾就用nginx 做uwsgi或gunicorn的组合 。



 本文转自 rfyiamcool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rfyiamcool/1276364,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实践学习
通过性能测试PTS对云服务器ECS进行规格选择与性能压测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利用性能测试PTS对云服务器ECS进行规格选择与性能压测。
相关文章
|
1月前
|
人工智能 Linux iOS开发
Burp Suite Professional 2025.2 (macOS, Linux, Windows) - Web 应用安全、测试和扫描
Burp Suite Professional 2025.2 (macOS, Linux, Windows) - Web 应用安全、测试和扫描
60 12
Burp Suite Professional 2025.2 (macOS, Linux, Windows) - Web 应用安全、测试和扫描
|
1月前
|
安全 JavaScript Java
AppSpider Pro 7.5.015 for Windows - Web 应用程序安全测试
AppSpider Pro 7.5.015 for Windows - Web 应用程序安全测试
36 12
AppSpider Pro 7.5.015 for Windows - Web 应用程序安全测试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测试技术
AxBench:斯坦福大学推出评估语言模型控制方法的基准测试框架
AxBench 是由斯坦福大学推出,用于评估语言模型可解释性方法的基准测试框架,支持概念检测和模型转向任务,帮助研究者系统地比较不同控制技术的有效性。
51 5
AxBench:斯坦福大学推出评估语言模型控制方法的基准测试框架
|
1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设计模式 测试技术
Python 高级编程与实战:构建自动化测试框架
本文深入探讨了Python中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包括unittest、pytest和nose2,并通过实战项目帮助读者掌握这些技术。文中详细介绍了各框架的基本用法和示例代码,助力开发者快速验证代码正确性,减少手动测试工作量。学习资源推荐包括Python官方文档及Real Python等网站。
|
19天前
|
自然语言处理 安全 测试技术
HCL AppScan Standard 10.8.0 (Windows) - Web 应用程序安全测试
HCL AppScan Standard 10.8.0 (Windows) - Web 应用程序安全测试
38 0
HCL AppScan Standard 10.8.0 (Windows) - Web 应用程序安全测试
|
26天前
|
Linux 网络安全 iOS开发
Metasploit Framework 6.4.49 (macOS, Linux, Windows) - 开源渗透测试框架
Metasploit Framework 6.4.49 (macOS, Linux, Windows) - 开源渗透测试框架
37 0
Metasploit Framework 6.4.49 (macOS, Linux, Windows) - 开源渗透测试框架
|
3月前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Midscene.js:AI 驱动的 UI 自动化测试框架,支持自然语言交互,生成可视化报告
Midscene.js 是一款基于 AI 技术的 UI 自动化测试框架,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简化测试流程,支持动作执行、数据查询和页面断言,提供可视化报告,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939 1
Midscene.js:AI 驱动的 UI 自动化测试框架,支持自然语言交互,生成可视化报告
|
2月前
|
存储 测试技术 API
pytest接口自动化测试框架搭建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基于 `pytest`的接口自动化测试框架。这个框架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能够高效地管理和执行API测试。通过封装HTTP请求逻辑、使用 `conftest.py`定义共享资源和前置条件,并利用 `pytest.ini`进行配置管理,可以大幅提高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和执行效率。希望本文能为您的测试工作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帮助。
141 15
|
2月前
|
数据可视化 前端开发 测试技术
接口测试新选择:Postman替代方案全解析
在软件开发中,接口测试工具至关重要。Postman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国产工具的崛起,越来越多开发者转向更适合中国市场的替代方案——Apifox。它不仅支持中英文切换、完全免费不限人数,还具备强大的可视化操作、自动生成文档和API调试功能,极大简化了开发流程。
|
1月前
|
JSON 前端开发 测试技术
大前端之前端开发接口测试工具postman的使用方法-简单get接口请求测试的使用方法-简单教学一看就会-以实际例子来说明-优雅草卓伊凡
大前端之前端开发接口测试工具postman的使用方法-简单get接口请求测试的使用方法-简单教学一看就会-以实际例子来说明-优雅草卓伊凡
103 10
大前端之前端开发接口测试工具postman的使用方法-简单get接口请求测试的使用方法-简单教学一看就会-以实际例子来说明-优雅草卓伊凡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