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森林09 爱的传声筒 (TCP连接)

简介: 作者:Vamei 出处:http://www.cnblogs.com/vamei 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在TCP协议与"流"通信中,我们概念性的讲解了TCP通信的方式。可以看到,TCP通信最重要的特征是:有序(ordering)和可靠(reliable)。

作者:Vamei 出处:http://www.cnblogs.com/vamei 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TCP协议与"流"通信中,我们概念性的讲解了TCP通信的方式。可以看到,TCP通信最重要的特征是:有序(ordering)可靠(reliable)。有序是通过将文本流分段并编号实现的。可靠是通过ACK回复和重复发送(retransmission)实现的。这一篇文章将引入TCP连接(connection)的概念。

 

TCP连接

网络层在逻辑上提供了端口的概念。一个IP地址可以有多个端口。一个具体的端口需要IP地址和端口号共同确定(我们记为IP:port的形式)。一个连接为两个IP:port之间建立TCP通信。(一个常用的比喻为:TCP连接就像两个人打电话, IP为总机号码,port为分机号码)

 

参与连接的如果是两台电脑,那么两台电脑操作系统的TCP模块负责建立连接。每个连接有四个参数(两个IP,两个端口),来表明“谁在和谁通话”。每台电脑都会记录有这四个参数,以确定是哪一个连接。如果这四个参数完全相同,则为同一连接;如果这四个参数有一个不同,即为不同的连接。这意味着,同一个端口上可以有多个连接。内核中的TCP模块生成连接之后,将连接分配给进程使用。

 

一个端口上可以有多个连接

 

TCP连接是双向(duplex)的。在TCP协议与"流"通信中,我们所展示的TCP传输是单向的。双向连接实际上就是建立两个方向的TCP传输,所以概念上并不复杂。这时,连接的每一方都需要两个滑窗,以分别处理发送的文本流和接收的文本流。由于连接的双向性,我们也要为两个方向的文本流编号。这两个文本流的编号相互独立。为文本流分段和编号由发送方来处理,回复ACK则由接收的一方进行。

 

TCP片段的头部格式

在深入TCP连接之前,我们需要对TCP片段的头部格式有一些了解。我们知道,TCP片段分为头部数据。数据部分为TCP真正传输的文本流数据。下面为TCP片段的头部格式:

来自wikipedia

先关注下面几点:

1. 一个TCP头部需要包含出发端口(source port)目的地端口(destination port)。这些与IP头中的两个IP地址共同确定了连接。

2. 每个TCP片段都有序号(sequence number)。这些序号最终将数据部分的文本片段整理成为文本流。

3. ACK是一位(bit)。只有ACK位设定的时候,回复号(Acknowledgement number)才有效。ACK回复号说明了接收方期待接收的下一个片段,所以ACK回复号为最后接收到的片段序号加1。

很多时候,ACK回复“附着”在发送的数据片段中。TCP协议是双向的。比如A和B两个电脑。ACK回复是接收方回复给发送方 (比如A发送给B, B回复A)。但同时,B也可以是发送方,B有可能有数据发送给A,所以B就把ACK回复附着在它要发送给A的数据片段的头部。这样可以减少ACK所占用的交通流量。一个片段可以只包含ACK回复。一个纯粹的ACK回复片段不传送文本流,所以不消耗序列号。如果有下一个正常的数据片段,它的序号将与纯粹ACK回复片段的序号相同。

(ACK回复还可以“附着”在SYN片段和FIN片段)

4. ACK后面还有SYNFIN,它们也各占据一位(bit)。我将在后面说明这两位。

 

连接的建立

TCP协议与"流"通信中讨论的TCP传输需要一个前提:TCP连接已经建立。然而,TCP连接从无到有需要一个建立连接的过程。建立连接的最重要目是让连接的双方交换初始序号(ISN, Initial Sequence Number)。根据TCP协议的规定,文本流的第一个片段的序号不能是确定的数字(比如说1)。连接的双方各自随机生成自己的ISN,然后再利用的一定方式让对方了解。这样的规定是出于TCP连接安全考虑:如果以一个确定的数字作为初始的TCP序号,那么其他人很容易猜出接下来的序列号,并按照正确的序号发送“伪装”的TCP片段,以插入到文本流中。

ISN交换是通过SYN片段实现的。SYN片段由头部的SYN位表明,它的序号为发送方的ISN。该片段由连接的一方首先发给给另一方,我们将发送SYN的一方称为客户(client),而接收SYN的一方称为服务器(server)。我们使用ISN(c)表示client一方的ISN,使用ISN(s)表示server一方的ISN。随后,接收到SYN的server需要回复ACK,并发送出包含有server的ISN的SYN片段。下图为建立连接的过程,也就是经典的TCP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ing)。两条竖直线分别为client和server的时间轴。每个箭头代表了一次TCP片段的单向传输。

青色为纯粹的ACK片段。整个过程的本质是双方互发含有自己的ISN的SYN片段。根据TCP传输的规则,接收到ISN的一方需要回复ACK,所以共计四片信息在建立连接过程中传输。之所以是三次握手 (而不是四次),是因为server将发送SYN回复ACK合并到一个TCP片段中。我们以client方为例。client知道自己的ISN(也就是ISN(c))。建立连接之后,它也知道了对方的ISN(s)。此后,如果需要发送文本流片段,则编号为ISN(c) + 1, ISN(c) + 2 ...。如果接收文本流片段,则期待接收ISN(s) + 1, ISN(s) + 2 ...。

连接建立之后,连接的双方就可以按照TCP传输的方式相互发送文本流了。

 

连接的正常终结

一个连接建立之后,连接两端的进程可以利用该连接进行通信。当连接的一方觉得“我讲完了”,它可以终结连接中发送到对方方向的通信。连接最终通过四次握手(four-way handshaking)的方式终结,连接终结使用的是特殊片段FIN(FIN位为1的片段)。

我们可以看到,连接终结的过程中,连接双方也交换了四片信息(两个FIN和两个ACK)。在终结连接的过程中,TCP并没有合并FIN与ACK片段。原因是TCP连接允许单向关闭(half-close)。也就是说,TCP连接关闭了一个方向的传输,成为一个单向连接(half-duplex)。第二个箭头和第三个箭头传递必须分开,才能有空隙在开放的方向上继续传输。如果第二个箭头和第三个箭头合并在一起,那么,随着一方关闭,另一方也要被迫关闭。

第二和第三次握手之间,server可以继续单向的发送片段给client,但client不能发送数据片段给server。

(上面的终结从client先发起,TCP连接终结也可以从server先发起。)

在Client发送出最后的ACK回复,但该ACK可能丢失。Server如果没有收到ACK,将不断重复发送FIN片段。所以Client不能立即关闭,它必须确认Server接收到了该ACK。Client会在发送出ACK之后进入到TIME_WAIT状态。Client会设置一个计时器,等待2MSL的时间。如果在该时间内再次收到FIN,那么Client会重发ACK并再次等待2MSL。所谓的2MSL是两倍的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MSL指一个片段在网络中最大的存活时间,2MSL就是一个发送和一个回复所需的最大时间。如果直到2MSL,Client都没有再次收到FIN,那么Client推断ACK已经被成功接收,则结束TCP连接。

TIME_WAIT State

 

总结

TCP是连接导向的协议,与之对应的是像UDP这样的非连接导向的协议。连接能带来更好的传输控制,但也需要更多额外的工作,比如连接的建立和终结。

我们还初步了解了TCP的头部格式。应该注意到,许多时候我们将ACK片段“附着”在其他片段上。相对于纯粹的ACK片段,我们这样做节约了ACK所需的流量。事实上,由于ACK片段所需的ACK位和acknowledge number区域总是存在于TCP的头部,所以附着ACK片段的成本基本上等于0。

 

欢迎继续阅读“协议森林”系列

 

相关实践学习
深入解析Docker容器化技术
Docker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Linux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Docker是世界领先的软件容器平台。开发人员利用Docker可以消除协作编码时“在我的机器上可正常工作”的问题。运维人员利用Docker可以在隔离容器中并行运行和管理应用,获得更好的计算密度。企业利用Docker可以构建敏捷的软件交付管道,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的信誉为Linux和Windows Server应用发布新功能。 在本套课程中,我们将全面的讲解Docker技术栈,从环境安装到容器、镜像操作以及生产环境如何部署开发的微服务应用。本课程由黑马程序员提供。     相关的阿里云产品:容器服务 ACK 容器服务 Kubernetes 版(简称 ACK)提供高性能可伸缩的容器应用管理能力,支持企业级容器化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整合阿里云虚拟化、存储、网络和安全能力,打造云端最佳容器化应用运行环境。 了解产品详情: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kubernetes
目录
相关文章
|
缓存 网络协议 Linux
手把手实现tcp/ip用户态协议栈,帮你实践网络知识(网络必备,面试项目)
手把手实现tcp/ip用户态协议栈,帮你实践网络知识(网络必备,面试项目)
|
XML 存储 JSON
【面试题精讲】序列化协议对应于 TCP/IP 4 层模型的哪一层?
【面试题精讲】序列化协议对应于 TCP/IP 4 层模型的哪一层?
|
6月前
|
网络协议
TCP/IP与OPC协议的深度比较
总的来说,TCP/IP和OPC协议各有其优点和应用场景。TCP/IP协议是网络通信的基础,而OPC协议则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工具。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协议。
218 11
|
11月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Go
Go语言进行网络编程可以通过**使用TCP/IP协议栈、并发模型、HTTP协议等**方式
【10月更文挑战第28天】Go语言进行网络编程可以通过**使用TCP/IP协议栈、并发模型、HTTP协议等**方式
205 13
|
11月前
|
网络协议 网络安全 网络虚拟化
本文介绍了十个重要的网络技术术语,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域名系统(DNS)、防火墙、虚拟专用网络(VPN)、路由器、交换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和云计算
本文介绍了十个重要的网络技术术语,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域名系统(DNS)、防火墙、虚拟专用网络(VPN)、路由器、交换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和云计算。通过这些术语的详细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网络技术,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861 3
|
11月前
|
网络协议 算法 网络性能优化
计算机网络常见面试题(一):TCP/IP五层模型、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TCP传输可靠性保障、ARQ协议
计算机网络常见面试题(一):TCP/IP五层模型、应用层常见的协议、TCP与UDP的区别,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TCP传输可靠性保障、ARQ协议、ARP协议
|
网络协议 算法 数据格式
【TCP/IP】UDP协议数据格式和报文格式
【TCP/IP】UDP协议数据格式和报文格式
731 3
|
XML JSON 网络协议
【TCP/IP】自定义应用层协议,常见端口号
【TCP/IP】自定义应用层协议,常见端口号
312 3
|
网络协议 网络架构 数据格式
TCP/IP基础:工作原理、协议栈与网络层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协议,支持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本文详细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协议栈构成及网络层功能。TCP/IP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通过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确保数据可靠传输。网络层负责IP寻址、路由选择、分片重组及数据包传输,是TCP/IP的核心部分。理解TCP/IP有助于深入掌握互联网底层机制。
1513 2
|
网络协议 网络架构 数据格式
协议分层与OSI参考模型【图解TCP/IP(笔记三)】
协议分层与OSI参考模型【图解TCP/IP(笔记三)】
330 0
协议分层与OSI参考模型【图解TCP/IP(笔记三)】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