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8日,上午考完《软件开发工具》,也就意味着我的2015年自考画上句号了。
自考,一年也就只有4月和10月两次。第一次参加自考,是在2014年的10月,那刚开始的重视、紧张、好奇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毕竟那是第一次。而现在,2015年的10月份的自考结束了,是时候该回头看看2015年的自考这一路了。
2015年4月份,共报名了三科,《运筹学》、《管理经济学》和《操作系统》。一个月后看到的结果是《操作系统》没有过。
现在已经是10月份了,半年过去了,想想当初是如何准备的这几科自考的啊?
计划应该是从我们寒假就开始的准备考试,三个阶段:宏观把握,分章总结,真题阶段。想想那时候,自己却是只有最后真题阶段,前面两个阶段并没有打好基础。
【那次,自己的时间管理】
寒假那段时间,一直在赶着机房收费系统的个人重构版,为了在寒假放假之前把程序做出来,自己都是花一整天一整天的时间敲代码,根本无心学习其他的东西。
放假后提高班开学,继续完成个人重构,这一次是花整天的时间画图和写文档,而其他的,也从没有再拿起。
偶尔参加了小组里的几次讲课,因为自己没有提前看,所以在场的时候也是没有好好听,而课本上的那些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花时间去研究解决。
学校开学了,自己也开始了新阶段B/S的学习项目,牛腩新闻发布系统,磕磕绊绊,大概经历了四十天,加上中间有个四五天对C++等级考试的突击, 到后来,作品展也是在考试前十来天举行的,所以,最后的最后,而自己很清楚的记得,准备这三科考试,自己花的时间却不足十天。
这样的学习,这样的时间管理,和自考的计划安排背道而驰,我想这也是自己有一科没有过的重要原因。
【那次,自己的学习态度】
很大程度上,因为有了第一次自考的经历,也算是积累了些许经验,让第二次参加自考的我,学习态度上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好像觉得,对于自考,按照计划上那三步走,有些小题大做了。所以,第二次的自考,自己是一直没有把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去对待,心存侥幸,觉得最后花些时间做做题完全可以应对的。
【那次,自己的学习记录】
翻了翻电脑中自考的文件夹,那一次自考,便是下面仅有的一张导图:
再者,便是最后不足十天的各科真题,三科加起来也就做了十套题左右。
上一次的跌倒,让自己不敢再轻视它,忽略它。所以,对待10月份的这一次自考,我是这样准备的。
【这次,自己的时间管理】
暑假7月的时候,自考计划下来,随后,便开始了我们开始的自考准备。这一次,自己的学习是在做一个项目和JavaScript阶段。而自考的加入,自己不敢再怠慢了。
第一个宏观把握的阶段,每天都会花一个番茄的时间去看书,最后也是在小组的计划之内把第一遍的导图画出来了。
第二个分章总结的阶段,小组内也是有固定的时间安排的讲课。这一次,每天也是花一到两个番茄的时间去学习研究。
对于知识点,并没有想着如何让它一直储存在脑子里不忘记,而是想着自己看到书的某一章某一节或者某一个问题的时候,心里清楚明白,讲的什么内容就好。
第三个真题阶段,做第一二套题的时候,是一边翻书一边做题,后来的做第三四套题的时候,对试卷题型有了一定了解,对书上的知识点也有了一定积累,就不再翻书了。整套做完后,分析试题的时候,便会回归书本。
【这次,自己的学习态度】
应该是有了上一次的跌倒,让自己这一次对待自考的态度有了一个转变。自考,没有那么简单;自考,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自考加入到我们的学习,会让自己对自己的时间管理的有一个考验,会让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有一个进步,同样会让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有一个认识......这些,都是在给自己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养成良好的习惯,取得优秀的成绩积累经验。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是老师经常给我们说的一句话。上次自考的我,便没有做好,为了当时的学习进度,完全抛开了自考,以致于带给了自己一次损失。
而这一次,从始至终,自己都做的很好,看到了眼前,更看到了以后。
【这次,自己的学习记录】
宏观把握阶段的两科导图:
分章总结阶段的导图(部分):
做题阶段,两科真题加起来应该做了十多套,而且,并不是做一套扔一套,之前做过的题,也有再利用后面的时间看看。
总之,这一次自己改变了。写下这一年的自考,让我记得,2015,我失去的,我获得的,点点滴滴。2016年自考,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