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激光雷达 2020 年量产, CEO 黄百海详解 Trilumina 技术架构

简介:

固态激光雷达 2020 年量产, CEO 黄百海详解 Trilumina 技术架构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新智驾按:作为自动驾驶汽车中最重要的传感器组成之一,激光雷达因为前者的发展也迎来了一个行业集体向前迈步的高潮。成立于 2011 年的 Trilumina 是这个队列里较为突出的玩家之一 ,它为自动驾驶提供支持的主要方式是以 LiDAR 照明模块替代其扫描系统,不仅尺寸更小、分辨率高、探测距离远,而且成本较低。

Trilumina 总部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今年 5 月,公司宣布了新一轮 900 万美元的融资,由 Kickstart Seed Fund、Stage 1 Ventures、Cottonwood Technology Fund、DENSO Ventures和Sun Mountain Capital 共同投资。而这只是其从成立至今 2620 万的总投资额中的一部分。

2016 年,Brian Wong (黄百海)就任 Trilumina 总裁兼 CEO ,开始领导这家激光雷达公司。Brian Wong 虽是华裔,却鲜少出现在中国媒体面前,最近,他现身上海,介绍了 Trilumina 的业务组成,展示了其即将投入量产的固态激光雷达,同时也介绍了其与合作伙伴的业务进展情况。雷锋网·新智驾将其演讲内容整理如下,并做了不改变原意的调整:

Trilumina 概况

我的主题是固态照明,这是成本非常低的一个模块,用于车载激光雷达系统。

今天,车载激光雷达非常大,很难带动,又很贵,一套超过 10000 块钱。其实,电子元件没有这么贵,但激光那个东西很贵。

我们开放了很小的一套固态激光组件,成本小于 200 美元。在车辆的头灯、尾灯,和其它位置上,布置五、六套,就可以实现传统车载激光雷达的功能,成本低,也很方便。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公司:我们公司成立于 2011 年,总部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第一笔风投是 2013 年才拿到的,目前已经募集了超过 2400 万美金,主要来自风投和战略投资人。

我们主要的关键性技术是背面发光、未经封装的一种 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是一套高性能、低成本、体积非常小的激光模组。

在这张显示的硅晶圆上有超过 150 个小的发光模块,每个都小于 1mm,可以分别发射激光。我们有 38 项专利,包括已经获得批准的和待批准的,我们都拥有全部生产权。

车载激光雷达市场很大,有人预测,到 2026 年,市场总额可以达到 30 亿美元。业务模式方面,我们准备向车载雷达系统销售激光照明模组,它可以发射激光,并且进行光束控制。

我们在世界各地都有战略合作伙伴,并且和世界最大的晶圆厂签订了合作协议,由他们为我们提供晶圆。另外,像德尔福也已经入驻我们公司。

固态激光雷达

我们在做的固态激光雷达称为 Flash Lidar,它没有任何晶圆系统,没有光束控制系统和晶圆导向系统,成本非常低,有很好的兼容性。在车上大批量装上我们的激光雷达系统,它们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干扰。另外,我们的工程设计也保证对眼睛无害。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套装置是怎样启动的。它利用激光形成一个三维图片,我们和合作伙伴 LeddarTech 已经研发了一套示范性的 3D 固态激光雷达系统,脉冲宽度很窄,小于 3 纳米,有很高的光学功率。

固态激光雷达 2020 年量产, CEO 黄百海详解 Trilumina 技术架构

这是我们的一个激光模组成品,类似一个 50 美分或 1 美元的硬币,7×7 mm,是固态的,里面包括激光发射的时间控制回路等一套完整的东西,在 1 平方毫米的尺寸上面,有超过 150 个激光单元。激光是倒封装上去的,所有的连接都是在一侧的,它从背面发出来,发光的地方有晶圆所做的小的透镜。

这是用硅晶圆做的微透镜,它不需要其它后镜系统来控制激光束。晶圆表面封装分为 13 个透镜,你可以看到这 13 个透镜怎么被照亮。

这个晶片可以固定在任何地方,之后我会给大家看一个短片,看看各个发光单元在不同的点上,是怎样发光、控制光束的。在这一个很微小的晶片上面,数以百计的激光发射单元,都分别有自己的透镜控制。

我们通过这种原理设计成各种各样定型的标准产品,并在 2017 年 1 月份的 CES 上做了一个展示。

像素模组、探测模组等,形成了一套三维激光矩阵,可以进行定位,成像。

我总结一下这个技术的优势:

  • 没有连接线,直接用封装技术,把发光阵列封装到晶片中去;

  • 有一体化的晶圆大小的微型透镜刻在晶圆背面;

  • 成本非常低,在一个 7 寸的晶圆上面,可以做出好几千个发光单元;

  • 可靠性高,因为没有移动部件,中间不需要连接的基础线,所有东西都是固向的。

Trilumina 正在开发的几种车载激光雷达架构

我们跟合作伙伴正在开发几种车载激光雷达架构,所有这些激光雷达都是固态的,没有任何移动部件。有一种新兴技术是多模 CMOS 红外技术,这方面我们将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它可以提供激光成像,以及一些红外的测量技术,波长 940 纳米。

这是我们最近为客户开发的一套探测距离 200m 的车载激光雷达系统,你可以看到它的激光组件有多小,就在器械中间这一点,可以有 1500 个激光发射模组,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射激光。

目前我们正在参考设计用于全三维的汽车激光雷达系统,相关的考核和技术认证也在进行当中,而且进展还不错。到 2018 年,我们想拿到美国的一个认证。

我们和很多大型晶圆厂合作,由他们为我们代工,也接触了很多一级供应商和行业合作伙伴,有些已经签约了。预计在 2020、2021 年,我们会有第一批成品交货,进入量产。

另外,其它的市场机会还包括摄像机,照相机,驾驶员监控,乘客监控,消费电子产品,手势控制,以及移动设备等。最近苹果其实也在考虑采用我们产品里的一些类似功能。


本文作者:张梦华

本文转自雷锋网禁止二次转载,原文链接


相关文章
|
6天前
|
缓存 负载均衡 JavaScript
探索微服务架构下的API网关模式
【10月更文挑战第37天】在微服务架构的海洋中,API网关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服务的航向。它不仅是客户端请求的集散地,更是后端微服务的守门人。本文将深入探讨API网关的设计哲学、核心功能以及它在微服务生态中扮演的角色,同时通过实际代码示例,揭示如何实现一个高效、可靠的API网关。
|
5天前
|
Cloud Native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云原生架构下的微服务治理与挑战####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云原生架构以其高效、灵活、可扩展的特性成为现代企业IT架构的首选。本文聚焦于云原生环境下的微服务治理问题,探讨其在促进业务敏捷性的同时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通过分析微服务拆分、服务间通信、故障隔离与恢复等关键环节,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如何在云原生环境中有效实施微服务治理的全面视角,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
|
16天前
|
弹性计算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云原生架构下的微服务设计原则与实践####
本文深入探讨了在云原生环境中,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原则、关键技术及实践案例。通过剖析传统单体架构面临的挑战,引出微服务作为解决方案的优势,并详细阐述了微服务设计的几大核心原则:单一职责、独立部署、弹性伸缩和服务自治。文章还介绍了容器化技术、Kubernetes等云原生工具如何助力微服务的高效实施,并通过一个实际项目案例,展示了从服务拆分到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流程的完整实现路径,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启发。 ####
|
5天前
|
Dubbo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服务架构的演进:从单体到微服务的探索之旅
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复杂度的提升,对软件系统架构的要求也日益严苛。传统的架构模式在应对现代业务场景时逐渐暴露出诸多局限性,于是服务架构开启了持续演变之路。从单体架构的简易便捷,到分布式架构的模块化解耦,再到微服务架构的精细化管理,企业对技术的选择变得至关重要,尤其是 Spring Cloud 和 Dubbo 等微服务技术的对比和应用,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败。 本篇文章会从服务架构的演进开始分析,探索从单体项目到微服务项目的演变过程。然后也会对目前常见的微服务技术进行对比,找到目前市面上所常用的技术给大家进行讲解。
16 1
服务架构的演进:从单体到微服务的探索之旅
|
4天前
|
Cloud Native 安全 API
云原生架构下的微服务治理策略与实践####
—透过云原生的棱镜,探索微服务架构下的挑战与应对之道 本文旨在探讨云原生环境下,微服务架构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及有效的治理策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采用云原生架构来构建和部署其应用程序,以期获得更高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效率。然而,微服务架构的复杂性也带来了服务发现、负载均衡、故障恢复等一系列治理难题。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一套基于云原生技术栈的微服务治理框架,包括服务网格的应用、API网关的集成、以及动态配置管理等关键方面,旨在为企业实现高效、稳定的微服务架构提供参考路径。 ####
24 5
|
7天前
|
监控 API 微服务
后端技术演进:从单体架构到微服务的转变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增长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演化,传统单体架构已难以满足现代软件开发的需求。本文深入探讨了后端技术在面对复杂系统挑战时的演进路径,重点分析了从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转变的过程、原因及优势。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微服务架构如何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维护效率,同时指出了实施微服务时面临的挑战和最佳实践。
25 7
|
5天前
|
Kubernetes 负载均衡 Cloud Native
云原生架构下的微服务治理策略
随着云原生技术的不断成熟,微服务架构已成为现代应用开发的主流选择。本文探讨了在云原生环境下实施微服务治理的策略和方法,重点分析了服务发现、负载均衡、故障恢复和配置管理等关键技术点,以及如何利用Kubernetes等容器编排工具来优化微服务的部署和管理。文章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套实用的微服务治理框架,帮助其在复杂的云环境中构建高效、可靠的分布式系统。
1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