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的是云计算:哪片云彩会下雨,【IT168 资讯】当前,国内有一大批人对云计算跃跃欲试,希望在云计算这一浪潮中掘金创富。正如前一轮互联网浪潮中,虽然有不少人在互联网泡沫时成为烈士,但也诞生了相当数量的创富神话。
那么在这一轮浪潮中,可能有哪些机会呢?每一种商业模式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们看目前已经崭露头角的商业模式,都是各公司从特定起点出发所进行的模式创新。
在中国,抛开本人所服务的EMC不谈。IBM、谷歌、微软的云计算模式,本质上是现有业务模式的延续,它们未来在云计算上的成功程度大致会跟现有业务模式相当。
以IBM无锡云计算中心为例,是由IBM与无锡市政府部门合作建设,依靠政府号召力吸收无锡(国家)软件园内的企业成为客户。政府合作是IBM的强项。可以想见,IBM今后可以在中国复制出若干个这样的云计算中心,可以是针对一小片区域的,也可能是针对某个行业应用的,例如医疗行业。IBM的这种模式,可以看作是其传统业务模式的延续。
谷歌走的是终端用户路线。谷歌建立了强大的基础平台、软件系统和信息资源,以信息搜索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从广告获得收益。此外,谷歌还开发了具有Office软件功能的在线文档工具,为用户提供在线内容创建和发布服务。它的特点是客户端很“瘦”,几乎所有功能都在“云”端完成。它的这种模式是对微软传统业务模式的一个挑战。
微软的云计算思路是“云+端”。微软跟谷歌不同,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软件等是它的重要收入来源,不可能立即放弃。因此,微软既强调云端的服务功能、将软件以服务方式提供给用户,又强调用户端的软件、声称用户端的功能不能太简陋,同时让云端与用户端无缝连接。
可以想见,这些在国外被证明是成功的模式,到了国内,还需要适应国内的政策法规、电信环境、付费习惯、语言文化等方面的挑战。在上一轮互联网浪潮中,众多国外互联网公司兵败中国,这次技术浪潮中,类似的问题可能还会出现。
为什么第一拨IT浪潮中,主要赢家是IBM、惠普、戴尔等国外公司,而到了互联网时代,却是百度、新浪、搜狐、网易、腾讯、阿里巴巴等中国公司的天下。答案不难寻找:产品、解决方案几乎是标准化的,而互联网服务则有语言、文化和政策等多方面的门槛。
云计算同样是将所有的东西以服务来提供,那么,语言、文化和政策的门槛就同样会起作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公司的机会来了,但具体哪些机会能够成功?显然,我没有能力给出一个确切答案。
但是我认为应该从行业应用、6亿多手机用户(其中1亿多移动互联网用户)、3亿互联网用户中挖掘价值,在这些领域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在技术上,国内公司可以借助国外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甚至直接租用国外公司的云计算平台借船出海,积累一定经验和实力后,再建立自己的基础平台,这方面应该不在话下。
当然,跨国公司有了互联网的前车之鉴,肯定会在本次浪潮改变策略,所以,结果不会是互联网浪潮的简单重复。以EMC而言,EMC总体的云计算策略其实是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延续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思路,为公有云、私有云的建设者提供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包括海量可扩展的虚拟化存储平台、云优化存储平台、虚拟化操作系统、数据中心自动化管理软件等;另一方面,EMC通过系列收购,直接进入云存储服务领域。EMC先后收购了Mozy、Pi,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Decho公司。
目前,EMC有两类云服务在提供,一是Mozy在线备份服务,主要针对个人和SOHO用户,未来将升级为在线数据管理服务;另一个是Atmos Online,这是一款通过因特网交付的云存储服务,基于Atmos平台,能够让用户将内部云中的数据迁移或者“聚合”到外部Atmos云中。
根据著名计算机科学家Jim Gray的观点,计算发生的地方应该离数据越近越好。以此推论,云计算成功的前提条件是云存储的成功。只有数据在云中得到集中之后,才更有利于计算在云中的展开。由此看来,EMC由云存储入手,紧紧围绕信息为中心实施云计算战略,应该有很大机会。
原文发布时间为:2009-08-05
本文作者:范承工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原文标题:云计算:哪片云彩会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