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比重日益上升,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朝着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方向迈出新的步伐。《广州蓝皮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5.3%,文化消费旺盛,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支柱地位进一步增强。如何做大做强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广州蓝皮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一书中,专家学者提出了独特的意见和建设性的建议。
王永健:大数据驱动广州文创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广州以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为目标,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据初步统计,2016年,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大关,支柱地位进一步增强。但是,内容创新能力不高、文化产品供需脱节、品牌影响力不强、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文化产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迫在眉睫。大数据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前沿趋势,为广州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
从文化产业链来看,使用大数据能够有效推动文化产品研发、生产制作以及销售发行等环节的升级。第一,通过对消费者海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偏好,进而创造出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最著名的案例就是美国奈飞公司(Netflix)推出的热播电视连续剧《纸牌屋》。第二,大数据带来全新的文化产品生产制作方式,有效提升消费者体验。当前,图像识别与处理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等日益成熟,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例如广州欧科,就是应用大数据和VR/AR技术,将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呈现,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第三,大数据精准营销有效提高了文化产品营销水平。由乐视投拍的电影《小时代》就是大数据营销的典范,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对观影群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偏好等进行了准确分析,制定出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此外,大数据还有助于提升产业管理水平及中介服务水平。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了解文化企业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制定政策措施提供有效支撑;大数据也可以加速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再者,大数据征信则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破解之道。
广州具备雄厚的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基础,为利用大数据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要真正落到实地、取得实效,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联盟、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为利用大数据促进广州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第一,突破部门边界,搭建广州文化发展大数据平台。将涉及广州文化资源、文化企业、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的数据进行汇聚融合,包括广州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与现状,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等数据资源;通过适当开放平台数据,推动行业的数据创新应用,引导行业智库加强对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提升智库发展水平。第二,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利用大数据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政策环境。推进政府职能变革与创新,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负面清单管理减少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直接管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在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大数据的作用与地位,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第三,探索建立广州文化大数据市场交易体系。鼓励文化产业领域开展数据交易试点,对数据定价、数据产权归属、数据交易模式等进行积极探索,构建大数据资源流转机制。
对于行业协会/联盟而言,要充分发挥其促进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的作用。积极搭建行业内和跨行业的交流合作平台,加强经验分享与资源共享;不断发展专业能力,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积极撮合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
高校科研院也同样扮演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大数据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研的优势,充分汇聚创新资源,开展基础理论和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为大数据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对于文化企业而言,在理念上,不断提升高层管理者数据思维水平,积极打造企业的数据文化氛围;在行动上,企业需要重视数据的收集与积累,并不断提高分析应用能力。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