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Storwize V家族如何实现与扩展软件定义存储

简介:
  软件定义”的概念近两年来您一定不会陌生,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软件定义基础架构,整个企业IT环境可以因软件提升2~3倍的灵活性,节约一半以上的应用上线时间,减少事故和宕机时间50%,节省至少25%成本。

存储是业界率先“软件定义”的,目前业内已经有很好的软件定义存储的落地,IBM Storwize V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软件定义存储解决方案。从低端到高端, IBM Storwize V家族包含V3000、V5000和V7000三款产品, “V”即“virtual”,由此可见Storwize V家族研发的关键点就是虚拟化能力。IBM V家族基于软件定义存储,通过虚拟化的方式,从底层存储架构布局互联时代的智慧存储。

软件定义存储三步走

存储系统就如同企业有一个仓库,需要放若干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物品,一开始仓库很空,可以随便摆,随着物品增多,就需要仓库管理员花心思摆放了,直到物品多到要像摆七巧板那样费时费力时,管理员的效率降低,很多物品放在仓库外等待管理员找地方塞进去或者建新仓库。软件定义存储的基础是虚拟化,通过虚拟化,企业可以不必纠结物品要怎么摆放,是否需要放在易拿放的位置,只要清楚物品的容积是多少,仓库能否盛放即可。通过软件定义这一切都无需用户干涉,坐享其成即可收获高效、稳定、高利用率的存储系统。

任何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IBM认为,软件定义存储需要分三个阶段部署,首先直接通过软件的一些定义创建出服务器或者用户所需要的存储。这个阶段是软件定义存储最基础的层面,IBM Storwize V系列(V5000和V7000)构建了一层平台,里面包含虚拟化代码,在设备层把不同的存储通过该平台统一管理起来,之后根据上层需求智能构建相应的容量、性能、可靠性。

第二阶段需要存储设备满足除性能、容量之外更个性化的需求,比如兼容性的自适应等,获得应用的最佳体验。

第三阶段还需要存储系统具备一定的检索分析能力,在底层架构上满足非结构化数据诸如视频等数据的精准查找,方便从收集的数据获取价值,为互联时代的数据经济打好基础。

IBM定义的这三个阶段也诠释了软件定义存储的发展路径,设备控制层实现的软件定义存储业内已经成熟,IBM有近10年的研发交付,目前Storwize V家族正处于软件定义存储的第二阶段,并向第三阶段探索。Storwize V家族就如同内部存储构建一个公有云的逻辑,平台的软件下控制了很多资源,用户不用自己配置空间,系统根据需求组合,自动分配及释放资源,这些性能、空间、可靠性全部由软件定义出来,因此效率非常快,安装上线的时间节省一半以上。

外置虚拟化释放软件定义能力

Storwize V家族的虚拟化能力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易管理性,兼容并自适应一切网络环境、集群扩展和虚拟化管理。在满足企业性能、成本需求的同时,贴合成长型企业灵活部署和横向扩展的需求。

采用“软件定义”Storwize V家族的一大特性是兼容原有存储系统,并打造统一存储。通过“软件定义”的集群扩展,将虚拟空间实现最大32PB级别,实现性能和容量的提升及充分的扩展空间,应对企业在互联时代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

同时,V家族中的V5000和V7000通过外置的虚拟化功能,可以将老旧的存储通过SAN归属到自身的控制下范围之内,并将其优势功能扩展应用在原有的存储空间上,释放软件定义的能力,从而提升旧存储的价值。这一特性全面改善企业原始IT系统包含的三四年前旧存储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尴尬局面。既不用担心淘汰旧设备形成的资源浪费和购置新设备的高昂成本,也不怕老旧设备造成信息孤岛难以管理,拖累整体系统等现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V家族真正做到使旧设备焕发新生,释放数据经济价值。

不仅是老旧的设备,V5000和V7000可同时管理异构存储平台,无需借助外界辅助即可实现统一管理的易用性。也就是说,只需一台V5000或V7000即可改善企业IT环境的复杂性,协同管理易购平台。

除自适应业务需求,Storwize V家族引用了自动分层Easy Tier和SSD功能,采用智能化的内部分析系统,自定义周期设置(通常是24小时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闲时开始自我分析热数据和冷数据,自动分配相应的数据到存储性能高或底的磁盘中,大幅度的提升用户应用,提高效率,从而释放更多资源,达到硬件的最高经济效益。

结语:从Storwize V家族看软件定义存储落地

软件定义存储理念日渐被用户所接受,企业显然可以看到软件定义在存储领域所带来的高效、高性能、高利用率、高稳定性等诸多优势。业内软件定义存储产品颇多,但IBM Storwize V家族凭借强大的虚拟化能力,三步走布局软件定义存储市场,将异构存储统一管理,实现简化存储架构、轻松管理,在同类型产品中拥有清晰的产品定位与实际的技术实现。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互联时代帮助企业快速启动数据经济价值的具体承载。

  
作者:路途
来源:51CTO
目录
相关文章
|
11月前
|
SQL NoSQL 数据库
Cassandra数据库与Cql实战笔记
Cassandra数据库与Cql实战笔记
166 1
Cassandra数据库与Cql实战笔记
|
10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监控
探索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与挑战
本文深入分析了深度学习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应用,并探讨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解决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任务。同时,文章也指出了数据稀疏性、模型泛化能力以及计算资源消耗等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11月前
|
运维 持续交付 开发工具
基础设施即代码(IaC):自动化基础设施管理的未来
基础设施即代码(IaC):自动化基础设施管理的未来
375 0
|
12月前
|
传感器 算法 安全
蓝牙中频率跳变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蓝牙中频率跳变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809 9
|
监控 安全 智能硬件
智能家居技术入门:从小白到专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智能家居技术的奥秘。无论你是刚刚接触到这个领域的新手,还是已经有一定了解但希望更深入了解的中级用户,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指导。我们将从智能家居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到如何选择设备、设置系统,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旅程,解锁智能家居的无限可能吧!
Flutter 状态管理新境界:多Provider并行驱动UI
Flutter 状态管理新境界:多Provider并行驱动UI
188 0
|
运维 安全 网络架构
【专栏】NAT技术是连接私有网络与互联网的关键,缓解IPv4地址短缺,增强安全性和管理性
【4月更文挑战第28天】NAT技术是连接私有网络与互联网的关键,缓解IPv4地址短缺,增强安全性和管理性。本文阐述了五大NAT类型:全锥形NAT(安全低,利于P2P)、限制锥形NAT(增加安全性)、端口限制锥形NAT(更安全,可能影响协议)、对称NAT(高安全,可能导致兼容性问题)和动态NAT(公网IP有限时适用)。选择NAT类型需考虑安全性、通信模式、IP地址数量和设备兼容性,以确保网络高效、安全运行。
1163 1
|
存储 缓存 安全
【C/C++ 关键字 存储类说明符】C/C++ 的mutable 关键字 忽略对该数据成员的常量性检查在const函数中修改变量值
【C/C++ 关键字 存储类说明符】C/C++ 的mutable 关键字 忽略对该数据成员的常量性检查在const函数中修改变量值
165 0
|
前端开发 Java
SpringBoot导入和导出Csv文件(二十八)下
SpringBoot导入和导出Csv文件(二十八)下
2871 0
SpringBoot导入和导出Csv文件(二十八)下
|
JavaScript jenkins 持续交付
Jenkins自动构建 CI/CD流水线学习笔记(从入门到入土,理论+示例)
Jenkins自动构建 CI/CD流水线学习笔记(从入门到入土,理论+示例)
47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