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如何守护我们的数据安全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安全中心 云平台配置检查,900元 3000次
云安全中心 防病毒版,最高20核 3个月
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 MaxCompute,5000CU*H 100GB 3个月
简介: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无时无刻,我们的很多信息都被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出去,这就必然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

大数据的安全问题有多严重?在此前举办的“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上发生的一个实例,就可见一斑。

在360展区,市民严女士随手将钱包、手机放到安检筐里,空手走过安检门。她通过安检门,突然发现大屏幕上显示出自己银行卡的姓名拼音、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卡片有效期、最近10次的消费时间、消费地点、取现记录、转账记录等等。严女士惊呼:“遇到了魔术师”。

360 安全专家刘洋解释,实际上,存放手机钱包的安检筐里存有一张具有nfc(近距离通信)功能的无线读卡器,旁边还有配套的信号接收器和电脑等设备,就像公交车刷卡器,只要银行卡靠近读卡器,卡片的信息就显示出来,安检门其实就是“安全魔术师”手中的障眼法。就在严女士将钱包放进安检筐的那一刻,严女士的个人信息就已经泄露了。

那么,我们靠什么来保障我们的数据安全呢?难道我们只能看着个人的数据和隐私到处泄露吗?

数据安全事件日益高发

近来,大数据安全事件呈高发之势。日前,广东警方破获一起高科技经济犯罪案件,17岁的“黑客”叶世广,攻破了多个商业银行网站,窃取了储户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数据,带领一批人在网上大肆盗刷别人的信用卡,涉案金额近15亿元,涉及银行49家。

今年2月,发生了世界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网络盗窃案。黑客入侵了孟加拉国央行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账户,盗走了8100万美元,后来孟加拉国官方表示,黑客出现了一个拼写错误,否则随后还将进行一笔近10亿美元的转账。

今年3月,与叙利亚有关联的激进黑客组织对一个自来水厂发起网络攻击。黑客操纵系统改变了进入到自来水中的化学物含量,阻碍净水过程。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360 公司总裁齐向东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接入互联网的设备越多,网络攻击的发生几率就越高,网络攻击首先瞄准大数据,攻击造成大数据丢失、情报泄密和破坏网络安全运行。大数据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又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

大数据安全体系构建势在必行

“在互联网乃至物联网时代,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安全问题,就会影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在鼓励发展大数据的同时,要同步考虑构建大数据安全体系。”齐向东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网络安全思路已经无法保障大数据时代的安全。刘洋向记者介绍,传统网络安全的防护思路是划分边界,将内网、外网分开,业务网和公众网分离,用终端设备将潜在风险隔离。通过在每个边界设立网关设备和网络流量设备,来守住“边界”,以期解决安全问题。但随着移动互联网、云服务的出现,移动终端在4g信号、wi-fi信号、电缆之间穿梭,网络边界实际上已经消亡。

“很多传统的大企业认为,只要自己购买服务器并搭建独立的机房,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就能够保护企业的数据不被泄露,能够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但实际上,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这种传统的方法更加容易被不法分子所攻破。”阿里云安全资深总监肖力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这是因为从技术实力来看,绝大部分企业并不是专门做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其设置的技术壁垒难以阻挡专业的黑客。

齐向东介绍,360安全中心每天发现木马样本近千万个,每天发现的各种软硬件漏洞、网站漏洞超过120个,“每一个木马每一个漏洞,都可能攻破预先部署的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传统防护的确难以奏效。

云平台和大数据需“双剑合璧”

在采访中,有专家认为,对付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安全问题,防止信息泄露,除了完善相关法制法规,更加需要云平台的防护技术,结合大数据技术来应对数据安全。

“在云计算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下,将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上,或许比传统的企业信息防护更加安全。”肖力介绍,以阿里云为例,阿里云在架构设计之初就同步考虑了安全架构,不仅将安全的基因植入到整个云平台和各个云产品中,也将数据安全要求嵌入产品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依靠专业的云计算平台,强大的技术团队能够更好地应付来自黑客的攻击。

不同用户之间,无论是cpu、内存,还是存储和网络,都默认相互隔离,既看不到对方的数据,也不会相互影响。“就像一间五星级酒店被分割成多个房间,他们之间是相互独立和封闭的,从而确保不同租户互不干扰和数据隔离。”肖力表示。

据介绍,目前全国35%的网站的数据安全防护都依托于阿里云平台的防护。阿里云的云盾,涵盖网络安全、服务器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安全和移动安全这五个安全领域,来保护数据安全。

360也有自己的云安全管理平台。刘洋介绍,该平台将360独有的云安全漏洞挖掘能力输出给广大用户,通过统一管理、安全可见以及网络、主机、应用、数据的分层纵深防御,为用户全面解决云安全问题。

“用大数据技术来解决大数据时代的安全问题十分必要。”齐向东进一步指出,必须建立“数据驱动安全”的思维,搭建全新的互联网安全体系—“传统安全+互联网+ 大数据”。也就是说,要利用漏洞挖掘技术、网络攻击技术、软件样行为分析技术以及由网络地址解析数据库、网络访问日志数据库、文件黑白名单数据库等组成大数据系统与分析技术,构建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要基于强大的大数据库、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和广泛的用户覆盖率,提前感知网络威胁态势,为大众提供未知威胁的发现与回溯功能并进行有效防护。”齐向东说。

“未来还应当联合各方力量,共建互联网安全产业链生态,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安全风险。”肖力表示。


作者:彭科峰

来源:51CTO

相关实践学习
基于MaxCompute的热门话题分析
本实验围绕社交用户发布的文章做了详尽的分析,通过分析能得到用户群体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地理位置分布,以及热门话题的热度。
SaaS 模式云数据仓库必修课
本课程由阿里云开发者社区和阿里云大数据团队共同出品,是SaaS模式云原生数据仓库领导者MaxCompute核心课程。本课程由阿里云资深产品和技术专家们从概念到方法,从场景到实践,体系化的将阿里巴巴飞天大数据平台10多年的经过验证的方法与实践深入浅出的讲给开发者们。帮助大数据开发者快速了解并掌握SaaS模式的云原生的数据仓库,助力开发者学习了解先进的技术栈,并能在实际业务中敏捷的进行大数据分析,赋能企业业务。 通过本课程可以了解SaaS模式云原生数据仓库领导者MaxCompute核心功能及典型适用场景,可应用MaxCompute实现数仓搭建,快速进行大数据分析。适合大数据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 大量数据需要处理、存储和管理,需要搭建数据仓库?学它! 没有足够人员和经验来运维大数据平台,不想自建IDC买机器,需要免运维的大数据平台?会SQL就等于会大数据?学它! 想知道大数据用得对不对,想用更少的钱得到持续演进的数仓能力?获得极致弹性的计算资源和更好的性能,以及持续保护数据安全的生产环境?学它! 想要获得灵活的分析能力,快速洞察数据规律特征?想要兼得数据湖的灵活性与数据仓库的成长性?学它! 出品人:阿里云大数据产品及研发团队专家 产品 MaxCompute 官网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odps 
相关文章
|
24天前
|
存储 安全 网络安全
APP 安全评估报告:直面移动应用安全威胁,守护用户数据安全
移动APP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包括数据泄露、恶意软件和权限滥用等威胁。例如,Ring App安全漏洞导致用户信息曝光,13款Android应用暴露大量用户数据。此外,工信部通报50款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安全评估是保障APP安全的关键,涉及代码安全、数据传输安全、用户权限管理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经过评估,这款APP在所有方面表现出色,符合最高安全标准,确保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31 2
|
3天前
|
安全 生物认证 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守护您的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告急!印尼国家数据中心遭黑客攻击,凸显防御紧迫性。强化密码管理,启用双因素认证,安装安全软件,警惕网络钓鱼,加强员工培训,及选用专业安全服务,成为企业和个人对抗黑客的关键措施。**
9 0
|
1月前
|
SQL 安全 数据库
安全编码:守护数据安全
安全编码:守护数据安全
|
1月前
|
云安全 存储 安全
守护数据安全: 零信任视角下的勒索病毒防范之道
京鼎科技遭黑客勒索100万美元,全球勒索软件攻击增长,2023年涨幅37.75%。企业应采取零信任策略防止攻击:包括软件定义边界隐藏资产、颗粒度授权认证、持续信任评估和微隔离。德迅云安全提出零信任安全体系解决方案,通过网络隐身、IAM、流量控制和应用隔离保护企业免受勒索软件威胁。
|
1月前
|
弹性计算 人工智能 安全
大数据时代,如何基于机密虚拟化技术构建数据安全的“基石”
2023年10月31日-11月2日,2023云栖大会在中国杭州·云栖小镇举行,阿里云弹性计算产品专家唐湘华、阿里云高级安全专家刘煜堃、蚂蚁集团高级技术专家肖俊贤三位嘉宾在【云服务器 & 计算服务】专场中共同带来题为《大数据时代,如何基于机密虚拟化技术构建数据安全的“基石”》的主题演讲,从ECS产品安全体系及机密计算介绍、基于机密虚拟机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蚂蚁机密PaaS最佳实践三大角度为大家做了全面的分享。
|
大数据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防 护通用最佳实践》电子版地址
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防 护通用最佳实践
55 0
《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防 护通用最佳实践》电子版地址
|
安全 大数据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