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Google以32亿美元收购了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商Nest;而就在上周,Nest宣布以5.55亿美元收购家庭监控摄像头制造商Dropcam。考虑到苹果在刚刚过去的WWDC上推出了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旨在将iPhone等iOS设备变为智能家庭控制器,业界普遍认为Google也会自己的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全新的智能家居战略。
然而Google没有这么做:2011年宣布之后便杳无音讯的Android@Home项目没有被重新启动,Nest也没有在主旨演讲中亮相。这一做法很可能与用户数据有关——为了能更好地利用数据,Google将Nest推到智能家居的舞台中央,自己则躲在背后“避嫌”。
对于想实现“智能化”的家庭硬件产品来说,数据至关重要——要想做出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反馈,搜集和分析用户数据是必不可少的前提。Nest能够自动调节屋内温度,正是基于对用户调温习惯的搜集以及对这些数据的利用。而这仅仅是开始。用户在家庭内的很多行为都是相互关联的,只有掌握了更多、来自不同设备的数据,智能家居设备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并智能地实现对家电的控制,以及做出各种反应。
但想掌控这个领域的用户数据并不容易,对Google而言尤其如此。
一方面,智能家居的数据也极其敏感。尽管人们希望通过智能设备产品控制电器、保证家人和财产的安全,乃至远程与家人互动,但家庭毕竟是个私密的空间,恐怕很少有人希望让自己在家里的一切行为都被他人来哦接的一清二楚。因此,用户对于智能家居设备的隐私考虑会更胜于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汽车,这也就是为什么在Google收购Nest和Nest收购Dropcam时,隐私问题都引起了广泛关注,Nest创始人Tony Fadell和Matt Rogers也多次出面强调不会将Nest或Dropcam的数据与第三方共享。
别忘了,Google如今已不是那家顶着“不作恶”理念光环的公司了;连续不断的隐私风波,加上“棱镜门”这样的丑闻,让很多用户对于Google的隐私保护十分担忧。在I/O上避提Nest,恐怕也是为了避免外界将怀疑的目光更多地投降这家名义上保持独立的智能家居公司。
另一方面,智能家居设备商大会将数据视为自己的壁垒,既不愿将数据直接分享给其他智能家居创业公司,也不愿将其分享给大平台。于是,苹果发布Homekit时并没有提及对于第三方开发者搜集的数据的直接利用。而昨天京东在发布智能云时推出了一个具有类似IFTTT功能的云助手应用,让用户自己定义条件来实现对设备所采集的数据的跨设备利用,也凸显了平台方的无奈:自己无法直接利用这些数据,只能把工作交给用户;但这并不是智能化的方向,毕竟“智能”应该减少而不是增加用户的工作量,更何况有多少用户掌握利用数据的专业知识呢?
至于Google,看看Android @Home的命运,你就知道即便它在运作开放平台方面有着更好的口碑,对这个问题也无能为力。
于是,Google试图在智能家居领域用新的方式寻求突破。从收购Nest并让其保持独立运作、让Nest而不是自己收购Dropcam以及在Google I/O的主旨演讲中回避智能家居这一系列的“做”与“不做”来看,Google的战略很可能是借助相对不那么敏感的Nest来将数据“内部化”——让其通过收购智能家居设备商将不同类型设备搜集的数据集中到一起,进而综合利用家庭数据,打造一个以Nest为中心的智能家庭。
当然,刚刚宣布开放API的Nest也将是一个平台,但与Android式的开放平台不同,Nest会相对封闭:第三方开发者可以以API的形式调用这些设备,但无法直接利用它们的数据,更无法直接将Nest的软、硬件作为自己产品的一部分。
如果Nest能在Google的支持下抢占市场的并收购更多面向未来的智能家居创业公司,一反常态、重资产运作的Google将比押宝Homekit的苹果在智能家居领域更具竞争力。
“硅谷锋向标”(guigufxb),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硅谷新闻中心出品,关注硅谷动向的科技人士不可不看的前沿资讯平台。请通过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