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美国电信巨头Verizon(威瑞森)以48亿美元收购雅虎(Yahoo!)核心资产(互联网资产和房地产资产)。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的说法,此次交易不包括阿里巴巴的股权、雅虎日本的股权、现金储备和专利资产(另行拍卖)。交易完成后,雅虎将改名为一家注册上市的投资公司。这意味着,此后互联网江湖上将没有雅虎。
一声叹息。1994年成立于美国加州圣克拉克市的雅虎,作为全球首家提供因特网导航服务的网站,在互联网搜索应用中所占份额曾达36%。2003年3月,雅虎收购Inktomi,成为Google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最高估值一度达1250亿美元。
即便人们对今日是否正在进行第四次工业革命争论不休,但显然,可植入技术、数字化身份、物联网、3D打印、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等一系列的科研开发及生产实践已经证明,一个明显区别于互联网的、以智能革命为特征的新型产业时代正在来临。正是在这24年中,雅虎经历了六位CEO,不断试错,却一再错失契机。
2001年第一位CEO 辞职后,第二任CEO 曾考虑以10亿美元收购当时处在初创期的Google(仅仅因价格原因终止)。而今天,Alphabet(Google母公司)以其智能革命上的卓越成就,市值一度超越苹果,为全球最值钱的上市公司之一(高达5000多亿美元)。2006年,雅虎又试图用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最终又因价格终止。后几任CEO更离谱。其中,第五任CEO、PayPal前总裁 Scott Thompson曾作出一个正确的决策,将雅虎的重心放到电子商务上,后因学历造假辞职。第六任CEO接任后,以20多亿美元收购了52家初创公司,包括社交网络Tumblr、视频广告服务公司BrightRoll和移动端广告公司Flurry等,然而这些科技人才也很快流失了。
24年来,雅虎权力更迭频繁,有卓越非凡的创意却难以落地,即便投入实践亦难以持久。对一家本应致力于科研发现和产业革命的大型经济体而言,朝令夕改无疑是个坏消息。除了投资阿里巴巴,在历任CEO时代,雅虎的决策乏善可陈。
职业经理人队伍不稳定和盲目决策的背后,雅虎的病根来自于其企业文化。Yahoo一词的发明者是《格列佛游记》的作者Jonathan Swift,意为令人讨厌的角色。有传说指出,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和联合创始人David Filo觉得自己就是Yahoo,他们喜欢字典里对Yahoo的定义,“粗鲁,不通世故,粗俗”。此后,一系列的实践一再证明了Yahoo定义就是雅虎的企业文化。
例如,很长一段时间内,雅虎公司拒绝像Google和Facebook那样,严格根据隐私法规保护自己掌握的大数据,更没有利用这个大数据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从事更人性化的新科技、新经济、新商业开发。又例如,轻看Google和Facebook的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也明显能看出雅虎的“老大帝国”心态。在此心态下,雅虎无力辨别什么是优秀的团队、什么是卓越的创意。对一个本应引领时代潮流的高科技公司来说,这是最大的悲剧。
正是这种企业文化,使雅虎的决策体系与强调人力资本主义、强调多中心秩序与扁平化管理的智能革命时代格格不入。再见,雅虎。
====================================分割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