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数据公司CBInsights日前发布报告称,虽然科技企业买家目前仍在进行规模超10亿美元的收购交易,只不过他们对高估值的独角兽们(受风投资助、估值达到或超过10亿美元的科技初创公司)全然不感兴趣。这表明独角兽们当前的估值已明显偏高。以下为文章内容摘要:
全球目前拥有168家受风投资助的独角兽公司,合计估值达到了6000亿美元。虽然独角兽们如今的数量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但是坐拥巨额现金的科技公司对他们并不感兴趣。
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买家坐在一旁观望。事实上,今年收购规模超10亿美元私有科技公司的交易已达到21笔,但其中只有两家为独角兽公司。可以预料,考虑到投入到独角兽们的资本达到了数百亿美元,投资者们渴望寻找退出的出路。一段时间以来,这些投资者一直在感叹一个缺乏
出口市场,让这些独角兽们进行首次公开招股或被收购。虽然独角兽们今年在首次公开招股方面有一些非常有限的亮点,但在并购市场却非常暗淡。
但正如下面图片说显示的那样,市场中并不是缺少愿意花大价钱进行收购的买家。
今年以来,科技产业已有21笔并购交易的规模超过10亿美元。该数据并不包括大型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交易,仅仅是对私有科技公司的收购交易数据:
·成交金额超10亿美元的私有科技公司收购交易;
·私有科技公司以超10亿美元的估值出售部分的股权;
·上市科技公司被私募公司私有化。
在这21笔并购交易中,只有2笔与风投资助的科技独角兽公司相关,它们分别是阿里巴巴集团以注资前15亿美元的估值收购Lazada控股股权,以及思科以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Jasper。
换句话说,市场中的买家依旧存在,只不过他们并不关注科技独角兽。
虚荣与高估的独角兽
对知情者而言,独角兽公司并购交易的不足可能不会令他们所有人感到吃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自2015年中期以来,获得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估值成为了一种地位的象征,创始人们和投资人认为,这能够吸引到人才,引发媒体对公司和创始人们能够颠覆古板产业的关注。
如果独角兽公司持续增长,通过源源不断的吸收后期资金提供补充,它们的好时光可能还会继续下去。
但是投资人很快停止了对独角兽们的投资。正如《2016年第二季度风投脉搏报告》(Venture Pulse Report)提供的数据,独角兽的出生在2015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迎来了峰值。
但是因为缺少退出渠道、公开市场的波动、对宏观经济的担忧和Voltron等独角兽公司基本面的迅速变化,让独角兽出生数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迅速降低。相对于过去不计成本获取增长的做法,如今投资人更关注私有企业的盈利能力、正现金流等数据。
仿佛一夜之间,Dropbox、Cylance、Apttus和印度的Zomato等独角兽们都开始谈论他们如何让现金流转正的问题。
成长为估值过高的独角兽
绝大多数独角兽企业的估值,都涉及到他们未来的成长问题。换句话说,他们的估值与未来的表现和业绩预期高度挂钩,且这种表现被假设为能够实现快速的成长。少数几家公司的表现似乎已能够被具体化,例如Uber、Airbnb和Snapchat。
但是对绝大多数的独角兽企业而言,他们的估值都已是完美的,必须通过成长来支撑高估值。换句话说,独角兽们在融资时估值明显偏高,这样的价格也让收购方望而却步,只能随着业绩的提升,让估值显得更为合理。在一些情况下,独角兽企业的估值水平已是上市公司同行的数倍。相对于已经上市的Box,Dropbox当前的估值明显偏高;相对于已上市的Hortonworks,Cloudera的估值也相对过高。
除去专注于企业的盈利能力、正现金流等问题外,金融市场发生的变化,也对独角兽们的成长产生了影响。
独角兽们的命运
独角兽企业缺乏退出通道不能简单的归咎于“市场”。正如上面数据阐释的那样,市场中依旧存在收购超10亿美元科技公司的买家。
那么独角兽们应当怎样做?
对于绝大多数基本面良好、突破瓶颈增长的独角兽公司,经营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但是对于那些经营情况不佳的独角兽公司,可以考虑一下的两种方案。第一:承受打击,以更低的价格出售公司。对于那些前景黯淡,或者是投资人、董事会和创始人们认为公司前景存在高度不确定的独角兽,可以选择通过降低估值以被收购的方式完成退出。第二:减少烧钱,保证长时间的经营。如果独角兽的前景依旧可观,他们应当减少烧钱,保持长时间的经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应当考虑进行裁员和削减规模。
如果独角兽的投资者和创始人要通过收购为公司寻找一个有利的出口,现实已经摆在那里。数据表明,市场中依旧存在科技公司的买家,只不过他们在独角兽之外寻找更好的投资标的。
====================================分割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