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阿里云都会在全国各地举办云栖大会,结合当地的特色,宣传云计算理念。在北京、杭州的大会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应接不暇的产品发布,而在厦门峰会上,阿里云产品总监李津却一改往日一连串的发布,对阿里云进行了一个总结。
从2009年成立到如今,阿里云已经拥有93款产品,包括弹性计算、数据库、存储与CDN、网络、大规模计算、云盾、管理与监控、应用服务、互联网中间件、移动服务、视频服务、域名与网站、数加共十三种分类。
在去年Q4,阿里云就发布了19个产品,在今年Q1发布了22款产品。DT时代,一切都将走向数据化,可视化。在阿里云所阐述的“技术拓展商业的边界,商业驱动技术的变革”理念中,密集发布的新技术与产品让业内更加震撼,让用户更为惊喜。
一般人都会认为,在云计算领域云服务器就是标配,自然也会成为商家最叫好卖座的产品,然而,在过去一年中,阿里云业务增长最快的却是存储。过去,一块硬盘存储量小而且价钱贵,而现在的硬盘、无论是存储量还是速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阿里云的存储梦想是什么呢?李津表示,阿里云希望提供给用户一个用户想要的存储,无限大、无限快、无限稳定的存储,可以适配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且不用做出很大的改变就可以使用。为了让用户使用更加简单方便,阿里云也会尽快推出新的存储产品和服务。
纵观阿里云的数据库产品和服务中,包含了七种数据库,其中有标准的云数据库RDS,也有云数据库的不同版本,例如MongoDB版、Redis版,此外还有在线缓存服务Memcache、支持PB级数据存储的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PetaData,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OceanBase,海量数据实时高并发在线分析的分析型数据库。李津表示,阿里云已经成为了中国云计算厂商中,对数据库引擎支持最多的一家,同时,还将自己研发的自由引擎分享出来,为大家所使用。目前,阿里云的云数据库支持的引擎超过了十个,覆盖了70%的关键在线数据库引擎。
阿里云过去一年的数据总结还有:云服务器支持36款镜像;镜像覆盖率国内第一,主流OS覆盖率达到了百分百;云服务器的IO性能提升了40倍;云端开服,10分钟达到10000台;一年17次的降价;将云计算、企业级互联网架构、大数据和安全四大能力输出给用户,支持企业快速复制阿里巴巴互联网能力......
在阿里云这些总结和数据的背后,是什么支撑着它快速的发展呢?李津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技术生态。“对技术生态的理解奠定了阿里云今天可以快速推出新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佳绩。”
任何一家企业在创业之初,对全球技术是持有拥抱的态度,或者是拿来主义,因为拥抱可以让创业公司在起跑线上快速奔跑。但仅仅使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使用本身只是一种技能,这些技能并不足以支撑公司继续走下去。这时,企业需要对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当理解发生的时候,企业就需要回馈。
技术生态对阿里系产品的接受是一种融合,是一种互通。阿里云和很多厂商合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合作的背后也是商业软件和云计算之间的互通和融合。只有技术体系可以融合的时候,用户使用才是最便捷和高效的。
当然,拥抱、回馈、融合还是不够得,最后还要有开放。当技术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企业要更高效回报社会时,一定要开放。李津承诺,阿里云一定会将产品开放出来,让更多的人使用。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