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实战:使用Redisson实现分布式延时消息,订单30分钟关闭的另外一种实现!

简介: 本文详细介绍了 Redisson 延迟队列(DelayedQueue)的实现原理,包括基本使用、内部数据结构、基本流程、发送和获取延时消息以及初始化延时队列等内容。文章通过代码示例和流程图,逐步解析了延迟消息的发送、接收及处理机制,帮助读者深入了解 Redisson 延迟队列的工作原理。
  • 前言
  • 基本使用
  • 内部数据结构介绍
  • 基本流程
  • 发送延时消息
  • 获取延时消息
  • 初始化延时队列
  • 总结

前言

因为工作中需要用到分布式的延时队列,调研了一段时间,选择使用 Redisson DelayedQueue,为了搞清楚内部运行流程,特记录下来。

总体流程大概是图中的这个样子,初看一眼有点不知从何下手,接下来我会通过以下几点来分析流程,相信看完本文你能了解整个运行流程。

  • 基本使用
  • 内部数据结构介绍
  • 基本流程
  • 发送延时消息
  • 获取延时消息
  • 初始化延时队列

f116fc7f357c0d8db534b597e2aeb85.png


基本使用

发送延迟消息代码如下,发送了一条延迟时间为 5s 的消息。

public void produce() {
  String queuename = "delay-queue";
  RBlockingQueue<String> blockingQueue = redissonClient.getBlockingQueue(queuename);
  RDelayedQueue<String> delayedQueue = redissonClient.getDelayedQueue(blockingQueue);
  delayedQueue.offer("测试延迟消息", 5, TimeUnit.SECONDS);
}

接收消息代码如下,可以看到 delayedQueue 是没有用到的,那么为什么要加这一行呢,这个后面总结部分回答。

public void consum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tring queuename = "delay-queue";
  RBlockingQueue<String> blockingQueue = redissonClient.getBlockingQueue(queuename);
  RDelayedQueue<String> delayedQueue = redissonClient.getDelayedQueue(blockingQueue);
  String msg = blockingQueue.take();
  //收到消息进行处理...
}

这两段代码可以写在两个不同的 Java 工程里,只要连接的是同一个 Redis 就行。

调用 comsume() 之后,如果队列里没有消息,会阻塞等待队列里有消息并且取到了才会返回。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可能有别的 Java 进程也在跟你一样取同一个队列里的消息,如果消息被另一个抢完了,那这时就还得阻塞等待。

这时看上去的原理是这样的:

生产者调用 offer() 后,自己内部开启一个定时器,等到了时间在发送到 redis 的 list 里。

93c74ea3592645baecd4212d0a09309.png


如果是这样设计的话,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要是延时时间还没到,生产者自己挂了,那样消息就丢了。所以,还是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内部数据结构介绍

redisson 源码里一共创建了三个队列:【消息延时队列】、【消息顺序队列】、【消息目标队列】。

5fa54895409470a828ea4aa6c638126.png


假设在同一时间按照 msg1、msg2、msg3 的顺序发消息到延时队列,这三条消息就会被保存在【消息延时队列】和【消息顺序队列】。

可以看到【消息延时队列】的顺序是按照到期时间升序排列的,而不是像【消息顺序队列】按照插入顺序排。

消息到期后会将消息从前两个队列移除(怎么移?谁来移?),插入【消息目标队列】,也就是图中第三个队列。

消费者也是阻塞在【消息目标队列】上取消息。

这时可以简单说明下每个队列的作用:

  • 【消息延时队列】利用按照到期时间排序的特性,可以很快找到下一个要到期的消息,客户端内部自己定时到【消息目标队列】取
  • 【消息顺序队列】这个队列对分析的流程关联不大,可以忽略
  • 【消息目标队列】存放到期的消息,供消费端取

其实【消息延时队列】队列里存的时间(也就是 zet 的 score)是到期的时间戳,为了画图方便,图里就画的是延迟的时间,不过不影响理解。

理解好这几个队列的名字和作用,后面还会一直用到,如果忘了可以翻回来回顾下。

因为书写理解方便和【消息顺序队列】在本文没涉及到,后面部分好几次提到的内容:把到期的消息从【消息延时队列】移到【消息目标队列】里 ,这句话实际的代码逻辑是这样:把【消息延时队列】和【消息顺序队列】里的到期消息移除,把它们插入到【消息目标队列】。

基本流程

知道了内部所使用到的数据结构后,这里可以简单说下整体的基本流程。

先说发送延迟消息 ,发送的延迟消息会先存在【消息延时队列】和【消息顺序队列】,如果【消息延时队列】原本是空的,会发布订阅信息提醒有新的消息。

获取延迟消息 只需要从【消息目标队列】阻塞的取就行了,因为里面都是到期数据。

那么问题就只剩下怎么样判断时间到了,把【消息延时队列】里的消息移动到【消息目标队列】里呢?

这部分工作交给了初始化延时队列 来处理。

这里面会定时从【消息延时队列】查询最新到期时间,定时去把【消息延时队列】里的消息移动到【消息目标队列】里。

如果【消息延时队列】是空的,就不会再定时查,而是等待发布订阅信息提醒,再定时把【消息延时队列】里的消息移动到【消息目标队列】里。

刚开始看可能有点抽象,可以看完底下一节内容之后,再回头来看这里对应的流程总结,可能会比较清晰。

发送延时消息

发送延时消息的逻辑比较简单,先看下发送的代码。

public void produce() {
  String queuename = "delay-queue";
  RBlockingQueue<String> blockingQueue = redissonClient.getBlockingQueue(queuename);
  RDelayedQueue<String> delayedQueue = redissonClient.getDelayedQueue(blockingQueue);
  delayedQueue.offer("测试延迟消息", 5, TimeUnit.SECONDS);
}

从 delayedQueue.offer 方法开始,最终会执行到 RedissonDelayedQueue 的 offerAsync 方法里。

offerAsync 方法的作用就是发送一段脚本给 redis 执行,脚本内容是:

  1. 将消息和到期时间插入【消息延时队列】和【消息顺序队列】
  2. 如果最近到期的消息是刚刚插入的消息,则对指定主题发布到期时间,目的是为了让客户端定时去把【消息延时队列】里的到期数据移动到【消息目标队列】
@Override
public RFuture<Void> offerAsync(V e, long delay, TimeUnit timeUnit) {
  if (delay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Delay can't be negative");
  }
  long delayInMs = timeUnit.toMillis(delay);
  long timeou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delayInMs;
  long randomId = ThreadLocalRandom.current().nextLong();
  return commandExecutor.evalWriteNoRetryAsync(getRawName(), codec, RedisCommands.EVAL_VOID,
  "local value = struct.pack('dLc0', tonumber(ARGV[2]), string.len(ARGV[3]), ARGV[3]);" 
  + "redis.call('zadd', KEYS[2], ARGV[1], value);"
  + "redis.call('rpush', KEYS[3], value);"
  // if new object added to queue head when publish its startTime 
  // to all scheduler workers 
  + "local v = redis.call('zrange', KEYS[2], 0, 0); "
  + "if v[1] == value then "
  + "redis.call('publish', KEYS[4], ARGV[1]); "
  + "end;",
  Arrays.<Object>asList(getRawName(), timeoutSetName, queueName, channelName),
  timeout, randomId, encode(e));
}

获取延时消息

获取延时消息是本文最简单的一部分。

public void consum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tring queuename = "delay-queue";
  RBlockingQueue<String> blockingQueue = redissonClient.getBlockingQueue(queuename);
  RDelayedQueue<String> delayedQueue = redissonClient.getDelayedQueue(blockingQueue);
  String msg = blockingQueue.take();
  //收到消息进行处理...
}

blockingQueue.take() 方法其实只是对【消息目标队列】执行 blpop 阻塞的获取到期消息

初始化延时队列

看一下初始化的代码。

public void init() {
    String queuename = "delay-queue";
    RBlockingQueue<String> blockingQueue = redissonClient.getBlockingQueue(queuename);
    RDelayedQueue<String> delayedQueue = redissonClient.getDelayedQueue(blockingQueue);
}

入口就是在 redissonClient.getDelayedQueue(blockingQueue) 中,创建了 RedissonDelayedQueue 对象,并执行了构造方法里的逻辑。

那么这里面主要做了什么事呢?

主要是调用了 QueueTransferTask 的 start() 方法。

public void start() {
  RTopic schedulerTopic = getTopic();
  statusListenerId = schedulerTopic.addListener(new BaseStatus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ubscribe(String channel) {
      pushTask();
    }
 });
 messageListenerId = schedulerTopic.addListener(Long.class, new MessageListener<Lo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Message(CharSequence channel, Long startTime) {
     scheduleTask(startTime);
   }
 });
}

这段代码主要是设置了指定主题(主题名:redisson_delay_queue_channel:{queuename})两个发布订阅的监听器。

  1. 当指定主题有新订阅时调用 pushTask() 方法,里面又会调用 pushTaskAsync() 方法
  2. 当指定主题有新消息时调用 scheduleTask(startTime) 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会先订阅指定主题,然后触发执行 onSubscribe() 方法。

所以我们主要搞懂这三个方法都是做什么的,那么整个初始化流程就明白了。

因为这三个方法是相互调用的,只看文字的话容易云里雾里,这里有个流程图,看方法解释文字的时候可以对照着流程图看比较有印象。

1cd20d011fde0ca31541cab74fb3da9.png


三个方法调用流程图

  • scheduleTask()
    这个方法看起来多,但核心内容就是根据方法参数指定的时间调用 pushTask()。
private void scheduleTask(final Long startTime) {
  TimeoutTask oldTimeout = lastTimeout.get();
  if (startTime == null) {
    return;
  }
  if (oldTimeout != null) {
    oldTimeout.getTask().cancel();
  }
  long delay = star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if (delay > 10) {
    Timeout timeout = connectionManager.newTimeout(new TimerTask()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Timeout timeout) throws Exception {
        pushTask();
        TimeoutTask currentTimeout = lastTimeout.get();
        if (currentTimeout.getTask() == timeout) {
          lastTimeout.compareAndSet(currentTimeout, null);
        }
      }
    }, delay, TimeUnit.MILLISECONDS);
    if (!lastTimeout.compareAndSet(oldTimeout, new TimeoutTask(startTime, timeout))) {
      timeout.cancel();
    }
  } else {
    pushTask();
  }
}
  • pushTaskAsync()
    这个方法是抽象方法,在创建 RedissonDelayedQueue 对象的时候传进来的,代码如下:
@Override
protected RFuture<Long> pushTaskAsync() {
  return commandExecutor.evalWriteAsync(getRawName(), LongCodec.INSTANCE, RedisCommands.EVAL_LONG,
  "local expiredValues = redis.call('zrangebyscore', KEYS[2], 0, ARGV[1], 'limit', 0, ARGV[2]); "
  + "if #expiredValues > 0 then "
  + "for i, v in ipairs(expiredValues) do "
  + "local randomId, value = struct.unpack('dLc0', v);"
  + "redis.call('rpush', KEYS[1], value);"
  + "redis.call('lrem', KEYS[3], 1, v);"
  + "end; "
  + "redis.call('zrem', KEYS[2], unpack(expiredValues));"
  + "end; "
  // get startTime from scheduler queue head task
  + "local v = redis.call('zrange', KEYS[2], 0, 0, 'WITHSCORES'); "
  + "if v[1] ~= nil then "
  + "return v[2]; "
  + "end "
  + "return nil;",
  Arrays.<Object>asList(getRawName(), timeoutSetName, queueName),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100);
}
  • 看不懂也不要紧,听我解释下就明白了。
    这里发送了一段脚本给 redis 执行:
    我的理解就是初始化的时候
    1是为了处理旧的消息,比如生产者1发送了消息,然后时间没到自己下线了,这时如果没有其他客户端在线,就没有人能把数据从【消息目标队列】移到【消息目标队列】了。
    2是返回的这个时间戳,会拿这个定时,等时间到了去【消息目标队列】拉去到期的消息。
    简单总结就是这个方法是把到期消息从【消息延时队列】放到【消息目标队列】里,并且返回了最近要到期消息的时间戳。
  1. 从【消息延时队列】取出前一百条到期的消息,如果有的话,添加到【消息目标队列】里,并将这些消息从【消息延时队列】和【消息顺序队列】中移除
  2. 从【消息延时队列】取出下一条要到期的消息,返回它的到期时间戳(如果队列里没消息返回空)。
  • pushTask()
private void pushTask() {
  RFuture<Long> startTimeFuture = pushTaskAsync();
  startTimeFuture.whenComplete((res, e) -> {
    if (e != null) {
      if (e instanceof RedissonShutdownException) {
        return;
      }
      log.error(e.getMessage(), e);
      scheduleTask(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5 * 1000L);
      return;
    }
    if (res != null) {
      scheduleTask(res);
    }
  });
}
  • 这个代码看起来就比较简单,调用了 pushTaskAsync() 获取最近要到期消息的时间戳(异步封装了一下)。
    有异常的话就调用 scheduleTask() 五秒后再执行一次 pushTask()。
    没有异常的话如果有最近要到期消息的时间戳(说明【消息延时队列】里还有未到期消息),用这个最新到期时间调用 scheduleTask(),在这个指定的时间调用 pushTask()。
    这个方法简单总结就是决定了要不要调用、什么时候再调用 pushTask(),主要操作逻辑都在 pushTaskAsync() 里(把到期的消息从【消息延时队列】移到【消息目标队列】供消费端消费)。

了解了上面几个方法的流程和含义,还记得一开头提到的添加了两个发布订阅的监听器吗?

1.当指定主题有新订阅时调用 pushTask() 方法,里面又会调用 pushTaskAsync() 方法

2.当指定主题有新消息时调用 scheduleTask(startTime) 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会先订阅指定主题,然后触发执行 onSubscribe() 方法

  1. 在初始化延时队列刚启动的时候,处理到期旧数据:把到期的消息从【消息延时队列】移到【消息目标队列】供消费端消费;处理新数据:获取下次到期时间决定下次调用 pushTask() 的时间。
    上面讲的这种情况是站在当前客户端的视角,但毕竟这是监听订阅信息,如果启动不止一个客户端的话(就算是1个生产者1个消费者,也算两个客户端),总有一个客户端的订阅信息回调函数,会不会有问题?
    仔细想想是没有的,处理到期旧数据:之前启动的客户端已经处理完了;处理新数据:获取最近到期时间,在 scheduleTask() 里,如果之前有正在定时的任务,会把原来正在定时的任务取消掉。这个被取消的任务,时间要么就是当前这个时间,要嘛是之后的时间,取消掉不会影响逻辑。
  2. 为了应对原本【消息延时队列】里没消息了这种情况,流程结束了,重启定时去调用 pushTask() ,把到期的消息从【消息延时队列】移到【消息目标队列】供消费端消费。

总结

再放一下开头的图总体流程图:

595fbdb13292d77ebfde4c47e561c85.png


  1. 初始化延时队列 时会把【消息延时队列】里的到期数据移动到【消息目标队列】,没有也有可能;然后是找最近要到期的消息时间,定时去拉,这个刚启动也是可能没有的,不过不要紧,这两步是为了处理滞留在【消息延时队列】的旧数据(在发送了延时消息后,还没到期时所有客户端都下线了,这样就没人能把【消息延时队列】里的到期数据移动到【消息目标队列】里,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最主要的还是设置了发布订阅监听器,当有人发送延时消息的时候能收到通知,定时去将【消息延时队列】里的到期数据移动到【消息目标队列】。
  2. 发送延时消息 会先发送到【消息延时队列】和【消息顺序队列】,如果【消息延时队列】里没有数据,则将刚发送的到期时间发布到指定主题,提醒其他客户端有新消息。
  3. 初始化延时队列时设置的发布订阅监听器把【消息延时队列】里的到期数据移动到【消息目标队列】里。
  4. 获取延迟消息 只需要执行 blpop 阻塞的获取【消息目标队列】的消息就可以了。

这里回答开头部分说的问题,到这看完了本文,你可以试着自己想一想这个问题的答案。

接收消息代码如下,可以看到 delayedQueue 是没有用到的,那么为什么要加这一行呢,这个后面总结部分回答。

public void consum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tring queuename = "delay-queue";
    RBlockingQueue<String> blockingQueue = redissonClient.getBlockingQueue(queuename);
    RDelayedQueue<String> delayedQueue = redissonClient.getDelayedQueue(blockingQueue);
    String msg = blockingQueue.take();
    //收到消息进行处理...
}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奇怪的地方,接收方代码没有初始化延时队列。

首先再啰嗦一句,初始化延时队列的作用是会定时去把【消息延时队列】里的到期数据移动到【消息目标队列】。

如果只有发送方初始化延时队列:

  1. 发送方发送了延迟消息,在到期之前下线了(它就不能把【消息延时队列】里的到期数据移动到【消息目标队列】),而且没有其他发送方。
  2. 接收方不管有多少个,都没人能把【消息延时队列】里的到期数据移动到【消息目标队列】。

所以接收方代码里也初始化延时队列能够避免一部分数据丢失问题。

相关文章
|
3月前
|
人工智能 Kubernetes 数据可视化
Kubernetes下的分布式采集系统设计与实战:趋势监测失效引发的架构进化
本文回顾了一次关键词监测任务在容器集群中失效的全过程,分析了中转IP复用、调度节奏和异常处理等隐性风险,并提出通过解耦架构、动态IP分发和行为模拟优化采集策略,最终实现稳定高效的数据抓取与分析。
Kubernetes下的分布式采集系统设计与实战:趋势监测失效引发的架构进化
|
3月前
|
数据采集 缓存 NoSQL
分布式新闻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效率优化实战
本文介绍了一个针对高频新闻站点的分布式爬虫系统优化方案。通过引入异步任务机制、本地缓存池、Redis pipeline 批量写入及身份池策略,系统采集效率提升近两倍,数据同步延迟显著降低,实现了分钟级热点追踪能力,为实时舆情监控与分析提供了高效、稳定的数据支持。
分布式新闻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效率优化实战
|
3月前
|
NoSQL Java Redis
基于Redisson和自定义注解的分布式锁实现策略。
在实现分布式锁时,保证各个组件配置恰当、异常处理充足、资源清理彻底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保障了在分布布局场景下,锁的正确性和高效性,使得系统的稳健性得到增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环境下的资源冲突问题。
204 29
|
5月前
|
安全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HarmonyOS NEXT~HarmonyOS 语言仓颉:下一代分布式开发语言的技术解析与应用实践
HarmonyOS语言仓颉是华为专为HarmonyOS生态系统设计的新型编程语言,旨在解决分布式环境下的开发挑战。它以“编码创造”为理念,具备分布式原生、高性能与高效率、安全可靠三大核心特性。仓颉语言通过内置分布式能力简化跨设备开发,提供统一的编程模型和开发体验。文章从语言基础、关键特性、开发实践及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剖析其技术优势,助力开发者掌握这一新兴工具,构建全场景分布式应用。
542 35
|
4月前
|
缓存 NoSQL 算法
高并发秒杀系统实战(Redis+Lua分布式锁防超卖与库存扣减优化)
秒杀系统面临瞬时高并发、资源竞争和数据一致性挑战。传统方案如数据库锁或应用层锁存在性能瓶颈或分布式问题,而基于Redis的分布式锁与Lua脚本原子操作成为高效解决方案。通过Redis的`SETNX`实现分布式锁,结合Lua脚本完成库存扣减,确保操作原子性并大幅提升性能(QPS从120提升至8,200)。此外,分段库存策略、多级限流及服务降级机制进一步优化系统稳定性。最佳实践包括分层防控、黄金扣减法则与容灾设计,强调根据业务特性灵活组合技术手段以应对高并发场景。
1159 7
|
5月前
|
监控 Java 调度
SpringBoot中@Scheduled和Quartz的区别是什么?分布式定时任务框架选型实战
本文对比分析了SpringBoot中的`@Scheduled`与Quartz定时任务框架。`@Scheduled`轻量易用,适合单机简单场景,但存在多实例重复执行、无持久化等缺陷;Quartz功能强大,支持分布式调度、任务持久化、动态调整和失败重试,适用于复杂企业级需求。文章通过特性对比、代码示例及常见问题解答,帮助开发者理解两者差异,合理选择方案。记住口诀:单机简单用注解,多节点上Quartz;若是任务要可靠,持久化配置不能少。
536 4
|
NoSQL 安全 调度
【📕分布式锁通关指南 10】源码剖析redisson之MultiLock的实现
Redisson 的 MultiLock 是一种分布式锁实现,支持对多个独立的 RLock 同时加锁或解锁。它通过“整锁整放”机制确保所有锁要么全部加锁成功,要么完全回滚,避免状态不一致。适用于跨多个 Redis 实例或节点的场景,如分布式任务调度。其核心逻辑基于遍历加锁列表,失败时自动释放已获取的锁,保证原子性。解锁时亦逐一操作,降低死锁风险。MultiLock 不依赖 Lua 脚本,而是封装多锁协调,满足高一致性需求的业务场景。
187 0
【📕分布式锁通关指南 10】源码剖析redisson之MultiLock的实现
|
5月前
|
NoSQL Java Redis
分布式锁—6.Redisson的同步器组件
Redisson提供了多种分布式同步工具,包括分布式锁、Semaphore和CountDownLatch。分布式锁包括可重入锁、公平锁、联锁、红锁和读写锁,适用于不同的并发控制场景。Semaphore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获取锁,适用于资源池管理。CountDownLatch则用于线程间的同步,确保一组线程完成操作后再继续执行。Redisson通过Redis实现这些同步机制,提供了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分布式同步解决方案。源码剖析部分详细介绍了这些组件的初始化和操作流程,展示了Redisson如何利用Redis命令和
|
2月前
|
存储 负载均衡 NoSQL
【赵渝强老师】Redis Cluster分布式集群
Redis Cluster是Redis的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通过哈希槽(slot)实现数据分片,支持水平扩展,具备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能力,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场景。
219 2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下一篇
oss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