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Diffusion扩散模型:理论、架构与实现

简介: 【9月更文挑战第23天】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是一类基于随机过程的深度学习模型,通过逐步加噪和去噪实现图像生成,在此领域表现优异。模型分正向扩散和反向生成两阶段:前者从真实数据加入噪声至完全噪音,后者则学习从噪声中恢复数据,经由反向过程逐步还原生成清晰图像。其主要架构采用U-net神经网络,实现过程中需数据预处理及高斯噪声添加等步骤,最终通过模型逆向扩散生成新数据,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是一类用于生成图像的深度学习模型,近年来在图像生成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3。其工作原理是迭代地向图像添加噪声,然后训练神经网络来学习噪声并恢复图像1。以下是关于 Diffusion 扩散模型的理论、架构与实现的详细介绍:


  • 理论
  • 基本概念:Diffusion 扩散模型是一种基于随机过程的生成模型,通过逐步添加和去除噪声,实现从随机噪声到高质量数据的转化,其独特的训练和生成机制使其在图像生成领域表现出色3
  • 扩散过程:分为正向扩散和反向生成两个阶段。正向扩散是从真实数据开始,逐步添加噪声,最终趋近于纯噪声的过程。反向扩散则是模型学习如何从噪声中恢复出原始数据,通过反向过程,模型逐步去噪,直到生成清晰的图像3
  • 噪声模型:通过在原始数据上添加高斯噪声等方式实现4
  • 架构
  • U-net:逆向过程中使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它是一种基于卷积的神经网络,可将图像下采样到较低的维度,并在上采样期间重建它。在下采样层和上采样层之间添加跳跃连接以获得更好的梯度流。通过将从语言模型生成的文本嵌入连接到图像表示,将提示注入到模型中。U-net 中的注意力层允许模型通过交叉注意力来关注文本标记1
  • 实现
  • 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适当的格式化以便于模型训练。这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标准化、数据增强等步骤4
  • 前向扩散过程实现:在每个时间步上向原始数据添加一定量的噪声,逐步破坏其结构。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在原始数据上添加高斯噪声等方式实现4
  • 逆向扩散过程实现:通过训练模型来学习如何从噪声数据中恢复出原始数据。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最小化重构误差等方式实现4
  • 采样过程实现:在训练完成后,通过从标准高斯分布中采样得到初始噪声数据,然后利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逆向扩散过程,生成新的数据4


总的来说,Diffusion 扩散模型是一种强大的生成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深入理解其理论和架构,并通过实践掌握其实现方法,你可以更好地应用 Diffusion 扩散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存储 分布式计算 API
大数据-107 Flink 基本概述 适用场景 框架特点 核心组成 生态发展 处理模型 组件架构
大数据-107 Flink 基本概述 适用场景 框架特点 核心组成 生态发展 处理模型 组件架构
82 0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C++
TSMamba:基于Mamba架构的高效时间序列预测基础模型
TSMamba通过其创新的架构设计和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面临的多个关键问题。
32 4
TSMamba:基于Mamba架构的高效时间序列预测基础模型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网络架构 计算机视觉
目标检测笔记(一):不同模型的网络架构介绍和代码
这篇文章介绍了ShuffleNetV2网络架构及其代码实现,包括模型结构、代码细节和不同版本的模型。ShuffleNetV2是一个高效的卷积神经网络,适用于深度学习中的目标检测任务。
68 1
目标检测笔记(一):不同模型的网络架构介绍和代码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ACM MM24:复旦提出首个基于扩散模型的视频非限制性对抗攻击框架,主流CNN和ViT架构都防不住它
【9月更文挑战第23天】复旦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ReToMe-VA,一种基于扩散模型的视频非限制性对抗攻击框架,通过时间步长对抗性潜在优化(TALO)与递归令牌合并(ReToMe)策略,实现了高转移性且难以察觉的对抗性视频生成。TALO优化去噪步骤扰动,提升空间难以察觉性及计算效率;ReToMe则确保时间一致性,增强帧间交互。实验表明,ReToMe-VA在攻击转移性上超越现有方法,但面临计算成本高、实时应用受限及隐私安全等挑战。[论文链接](http://arxiv.org/abs/2408.05479)
72 3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AI大模型】BERT模型:揭秘LLM主要类别架构(上)
【AI大模型】BERT模型:揭秘LLM主要类别架构(上)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测试技术 数据处理
KAN专家混合模型在高性能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应用:RMoK模型架构探析与Python代码实验
Kolmogorov-Arnold网络(KAN)作为一种多层感知器(MLP)的替代方案,为深度学习领域带来新可能。尽管初期测试显示KAN在时间序列预测中的表现不佳,近期提出的可逆KAN混合模型(RMoK)显著提升了其性能。RMoK结合了Wav-KAN、JacobiKAN和TaylorKAN等多种专家层,通过门控网络动态选择最适合的专家层,从而灵活应对各种时间序列模式。实验结果显示,RMoK在多个数据集上表现出色,尤其是在长期预测任务中。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RMoK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潜力及其与其他先进技术的结合。
94 4
|
2月前
|
分布式计算 负载均衡 监控
p2p网络架构模型
P2P(Peer-to-Peer)模式是一种网络架构模型,在这种模型中,每个节点(peer)既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服务的消费者。这意味着每个参与的节点都可以直接与其他节点通信,并且可以相互提供资源和服务,例如文件共享、流媒体传输等。
81 6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数据处理
|
3月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网络性能优化
OSI 模型详解:网络通信的七层架构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
665 0
|
5天前
|
缓存 负载均衡 JavaScript
探索微服务架构下的API网关模式
【10月更文挑战第37天】在微服务架构的海洋中,API网关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服务的航向。它不仅是客户端请求的集散地,更是后端微服务的守门人。本文将深入探讨API网关的设计哲学、核心功能以及它在微服务生态中扮演的角色,同时通过实际代码示例,揭示如何实现一个高效、可靠的API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