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通过最少的资源,交付出高质量的软件。
工作流(六大阶段)
- 业务需求
- 用户需求
- 功能需求
- 数据需求分析
- 非功能性需求
- 设计:
在需求分析之后,开发人员将进行系统设计。这包括设计系统架构、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以及用户界面设计。前端开发人员在这个阶段需要参与用户界面设计,确定页面布局、颜色、字体等元素。 - 编码:
设计完成后,开发人员将开始编写代码。前端开发人员负责编写 HTML、CSS 和 JavaScript 代码,实现设计的用户界面和交互功能。 - 测试:
在开发完成后,需要对代码进行测试,以确保其功能正确且无错误。前端开发人员需要对自己编写的代码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代码在不同设备和浏览器上正常运行。 - 集成和部署:
在测试完成后,前端和后端代码将进行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接下来,开发人员将部署系统到生产环境,确保系统在实际环境中正常运行。 - 维护:
项目上线后,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或需要添加新功能。前端开发人员需要不断优化和维护代码,修复问题,以及根据需求更新系统。
一、收集分析需求
- 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客户、产品负责人等)收集与待开发软件相关的信息,召开会议反复沟通确认需求,确保彼此清晰了解将要开发的产品。
- 将需求记录到软件需求规范(Software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SRS)文档中。
- 开发团队进行可行性研究,以确定项目是否能如期完成。
核心人员:客户、产品经理、项目经理
相关会议:需求评审
产出:各方确认的需求文档
二、设计
根据需求,设计出软件蓝图,包括用户界面、用户流程、通信设计等
核心人员:产品经理、UI设计师
相关会议:设计评审
产出:原型图
三、开发
- 根据需求文档和原型图,由后端开发工程师搭建后台服务器、设计数据库并提供相关接口,由前端开发工程师完成用户页面、交互和接口访问。
- 开发人员对自己开发的模块进行单元测试
- 修复单元测试中出现的bug
核心人员:前端开发工程师、后端开发工程师
涉及文件:开发指南(内含开发规范)
相关会议:代码评审
产出:操作手册/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指南,源代码
四、测试
- 由专门的测试人员协同开发人员完成测试:
- 系统测试——通过测试系统,以验证其是否满足所有指定的需求。
- 集成测试——将各个模块组合到一起进行测试。测试团队通过单击按钮,执行滚动/滑动操作与软件交互。
- 用户验收测试——邀请潜在用户或客户进行的最终测试,旨在验证目标软件,是否能够根据需求的规范,处理各种真实的场景。
- 开发人员修复测试中发现的bug
- 测试人员进行回归测试,确保系统能正常运行,所有发现的bug已修复。
核心人员:测试工程师、前端开发工程师、后端开发工程师
相关会议:测试评审
产出:测试文档,测试报告,bug的跟进和修复记录
五、部署
部署团队遵循部署流程完成软件的部署。
核心人员:部署工程师
产出:部署文档(如安装指南等)
六、维护
- 修复产品上线后发现的bug
- 结合用户反馈,对软件进行优化设计更新
核心人员:前端开发工程师、后端开发工程师
产出:升级文档,更新日志(内含bug的修复记录)
不同规模项目的最佳实践
工作流策略
分阶段开发:
对于大型和复杂项目,可以采用分阶段开发的策略。将项目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实现一部分功能。这样可以更好地管理项目进度,确保每个阶段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模块化开发:
采用模块化开发的方式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将项目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部分功能。开发人员可以独立开发和测试各个模块,然后将它们集成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系统。
选择合适的技术栈:
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栈。例如,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项目,可以选择基于 WebSocket 的实时通信技术。对于移动端项目,可以考虑使用 React Native、Flutter 等跨平台技术。选择合适的技术栈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同时降低维护成本。
代码重构与优化:
在开发过程中,不断重构和优化代码,保持代码的整洁和高效。遵循编程最佳实践,比如遵循 SOLID 原则、使用设计模式等,可以提高代码质量,降低维护成本。
自动化测试与部署:
采用自动化测试和部署的方式,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减少人为错误。通过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可以快速检测代码中的问题。通过自动化部署,可以确保代码在生产环境中的稳定运行。
敏捷开发:
对于不确定性较高的项目,可以采用敏捷开发的方法。敏捷开发强调快速迭代和持续改进,可以更好地应对需求变化,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团队协作与沟通:
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流畅。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如 Jira、Trello 等,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管理任务和进度。通过定期的会议和代码评审,可以确保团队成员对项目的共同理解,提高开发效率
代码复用与组件库:
利用现有的开源组件库,如 Ant Design、Material-UI 等,可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速度。同时,团队内部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组件库,对常用功能进行封装,以便在其他项目中复用。
版本控制:
使用版本控制系统,如 Git,确保代码的安全和管理。这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协作,同时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回滚到之前的版本。
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CI/CD):
通过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可以确保代码在每次提交时都经过自动化测试、构建和部署。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文档与注释:
编写清晰、完整的文档和注释,有助于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和维护代码。这可以降低沟通成本,提高项目的可维护性。
定期评估与调整:
随着项目的进展,定期评估开发流程,根据团队成员的反馈和项目需求进行调整。这可以确保工作流程始终适应项目的发展,提高开发效率。
公司产品研发流程
大厂研发架构图
大厂研发流程图
- PRD 是产品需求文档
- 项目KICK-OFF即项目启动,大厂可能会有项目启动仪式,或项目发布会
- WBS 是工作分解结构,把一个项目,按一定的原则分解,项目分解成任务,任务再分解成一项项工作,再把一项项工作分配到每个人的日常活动中,即:项目→任务→工作→日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