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码学习之常见java语句的底层原理

简介: 字节码学习之常见java语句的底层原理

前言

本章我们学以致用,聊一下我们常见的一些java语句的特性底层是如何实现。

1. if语句

if语句是我们最常用的判断语句之一,它的底层实现原理是什么呢?可以通过反编译字节码来分析一下。

假设我们有以下的java代码:

public class IfStatem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10;
        if (a > 0) {
            System.out.println("a is positive");
        } else {
            System.out.println("a is negative or zero");
        }
    }
}

可以使用javap命令来反编译字节码:

javap -c IfStatement.class

输出结果如下:

public class IfStatement {
  // 构造方法
  public IfStatement();
    Code:
       0: aload_0                     // 将局部变量表中的第0个元素(通常是this引用)入栈
       1: invokespecial #1            // 调用父类Object的构造方法
       4: return                      // 方法返回
 
  // main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java.lang.String[]);
    Code:
       0: bipush        10            // 将10压入栈顶
       2: istore_1                    // 将栈顶元素(10)存入局部变量表的第1个位置
       3: iload_1                     // 将局部变量表的第1个位置的元素(10)入栈
       4: ifle          17            // 判断栈顶元素(10)是否小于等于0,如果是则跳转到指令17
       7: getstatic     #2            // 获取System类的out字段,类型是PrintStream
      10: ldc           #3            // 将字符串"a is positive"压入栈顶
      12: invokevirtual #4            // 调用PrintStream的println方法输出字符串
      15: goto          23            // 无条件跳转到指令23
      18: getstatic     #2            // 获取System类的out字段,类型是PrintStream
      21: invokevirtual #5            // 调用PrintStream的println方法输出局部变量表第1个位置的元素(10)
      24: return                      // 方法返回
}

字节码的解析

  • 在main方法中,首先将10压入栈顶,然后将其存入局部变量表的第1个位置。然后将局部变量表的第1个位置的元素(10)入栈,判断其是否小于等于0,如果是则跳转到指令17,否则执行下一条指令。在指令7-15中,它获取System的out字段,将字符串"a is positive"压入栈顶,然后调用println方法输出这个字符串,最后无条件跳转到指令23。在指令18-21中,它获取System的out字段,然后调用println方法输出局部变量表第1个位置的元素(10)。最后,main方法返回。

2. for循环

for循环是我们常用的循环语句之一,它的底层实现原理是什么呢?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反编译字节码来分析一下。

假设我们有以下的java代码:

public class ForLoo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i = " + i);
        }
    }
}

可以使用javap命令来反编译字节码:

javap -c ForLoop.class

这是一个包含for循环的Java类ForLoop的字节码输出,下面是中文注释:

public class ForLoop {
  // 构造方法
  public ForLoop();
    Code:
       0: aload_0                     // 将局部变量表中的第0个元素(通常是this引用)入栈
       1: invokespecial #1            // 调用父类Object的构造方法
       4: return                      // 方法返回
 
  // main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java.lang.String[]);
    Code:
       0: iconst_0                    // 将0压入栈顶
       1: istore_1                    // 将栈顶元素(0)存入局部变量表的第1个位置
       2: iload_1                     // 将局部变量表的第1个位置的元素(0)入栈
       3: bipush        10            // 将10压入栈顶
       5: if_icmpge     19            // 如果局部变量表的第1个位置的元素(0)大于等于栈顶元素(10),则跳转到指令19
       8: getstatic     #2            // 获取System类的out字段,类型是PrintStream
      11: new           #3            // 创建一个StringBuilder类的对象
      14: dup                         // 复制栈顶元素,此时栈顶有两个相同的StringBuilder对象引用
      15: invokespecial #4            // 调用StringBuilder类的构造函数初始化对象
      18: ldc           #5            // 将字符串"i ="压入栈顶
      20: invokevirtual #6            // 调用StringBuilder的append方法将字符串添加到StringBuilder
      23: iload_1                     // 将局部变量表的第1个位置的元素(0)入栈
      24: invokevirtual #7            // 调用StringBuilder的append方法将数字添加到StringBuilder
      27: invokevirtual #8            // 调用StringBuilder的toString方法将StringBuilder转化为字符串
      30: invokevirtual #9            // 调用PrintStream的println方法输出字符串
      33: iinc          1, 1          // 将局部变量表的第1个位置的元素(0)增加1
      36: goto          2             // 无条件跳转到指令2,形成循环
      39: return                      // 方法返回
    LineNumberTable:
      line 3: 0
      line 4: 8
      line 3: 33
      line 6: 39
    StackMapTable: number_of_entries = 2
      frame_type = 252 /* append */
        offset_delta = 2
        locals = [ int, int ]
        stack = []
      frame_type = 250 /* chop */
        offset_delta = 36
}

字节码的解析

可以看到,for循环的底层实现是通过if_icmpge指令来实现的。在本例中,当i小于10时,会执行第8行的输出语句;否则,会跳转到第39行,结束循环。

  • 在main方法中,首先将0压入栈顶,然后将其存入局部变量表的第1个位置。接下来是一个循环,循环条件是局部变量表的第1个位置的元素小于10。在循环体中,它首先获取System的out字段,然后创建一个StringBuilder对象并初始化,然后将字符串"i ="和局部变量表的第1个位置的元素添加到StringBuilder,然后将StringBuilder转化为字符串,然后调用println方法输出字符串。在循环体结束时,它将局部变量表的第1个位置的元素加1,然后无条件跳转到指令2,形成循环。当循环结束时,main方法返回。

3. while循环

while循环是我们常用的循环语句之一,它的底层实现原理是什么呢?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反编译字节码来分析一下。

假设我们有以下的java代码:

public class WhileLoo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i = 0;
        while (i < 10) {
            System.out.println("i = " + i);
            i++;
        }
    }
}

可以使用javap命令来反编译字节码:

javap -c WhileLoop.class

输出结果如下:

public class WhileLoop {
  public WhileLoop();
    Code:
       0: aload_0
       1: invokespecial #1                  // Method java/lang/Object."<init>":()V
       4: retur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java.lang.String[]);
    Code:
       0: iconst_0
       1: istore_1
       2: iload_1
       3: bipush        10
       5: if_icmpge     19
       8: getstatic     #2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11: new           #3                  // class java/lang/StringBuilder
      14: dup
      15: invokespecial #4                  // Method java/lang/StringBuilder."<init>":()V
      18: ldc           #5                  // String i =
      20: invokevirtual #6                  // Method java/lang/StringBuilder.append:(Ljava/lang/String;)Ljava/lang/StringBuilder;
      23: iload_1
      24: invokevirtual #7                  // Method java/lang/StringBuilder.append:(I)Ljava/lang/StringBuilder;
      27: invokevirtual #8                  // Method java/lang/StringBuilder.toString:()Ljava/lang/String;
      30: invokevirtual #9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Ljava/lang/String;)V
      33: iinc          1, 1
      36: goto          2
      39: return
    LineNumberTable:
      line 3: 0
      line 4: 2
      line 5: 8
      line 6: 33
      line 5: 36
      line 8: 39
    StackMapTable: number_of_entries = 2
      frame_type = 252 /* append */
        offset_delta = 2
        locals = [ int, int ]
        stack = []
      frame_type = 250 /* chop */
        offset_delta = 36
}

可以看到,while循环的底层实现也是通过if_icmpge指令来实现的。在本例中,当i小于10时,会执行第8行的输出语句;否则,会跳转到第39行,结束循环。

4. switch语句

switch语句是我们常用的分支语句之一,它的底层实现原理是什么呢?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反编译字节码来分析一下。

假设我们有以下的java代码:

public class SwitchStatem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i = 2;
        switch (i) {
            case 1:
                System.out.println("i is 1");
                break;
            case 2:
                System.out.println("i is 2");
                break;
            case 3:
                System.out.println("i is 3");
                break;
            default:
                System.out.println("i is neither 1, 2 nor 3");
                break;
        }
    }
}

可以使用javap命令来反编译字节码:

javap -c SwitchStatement.class

输出结果如下:

public class SwitchStatement {
  public SwitchStatement();
    Code:
       0: aload_0
       1: invokespecial #1                  // Method java/lang/Object."<init>":()V
       4: retur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java.lang.String[]);
    Code:
       0: iconst_2
       1: istore_1
       2: iload_1
       3: tableswitch   { // 1 to 3
                     1: 28
                     2: 40
                     3: 52
               default: 64
          }
      28: getstatic     #2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31: ldc           #3                  // String i is 1
      33: invokevirtual #4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Ljava/lang/String;)V
      36: goto          71
      40: getstatic     #2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43: ldc           #5                  // String i is 2
      45: invokevirtual #4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Ljava/lang/String;)V
      48: goto          71
      52: getstatic     #2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55: ldc           #6                  // String i is 3
      57: invokevirtual #4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Ljava/lang/String;)V
      60: goto          71
      64: getstatic     #2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67: invokevirtual #7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V
      70: return
      71: return
    LineNumberTable:
      line 3: 0
      line 4: 2
      line 5: 28
      line 6: 40
      line 7: 52
      line 8: 64
      line 9: 70
      line 7: 71
    StackMapTable: number_of_entries = 5
      frame_type = 252 /* append */
        offset_delta = 28
        locals = [ int ]
      frame_type = 252 /* append */
        offset_delta = 11
        locals = [ int ]
      frame_type = 252 /* append */
        offset_delta = 12
        locals = [ int ]
      frame_type = 252 /* append */
        offset_delta = 12
        locals = [ int ]
      frame_type = 252 /* append */
        offset_delta = 3
        locals = [ int ]

可以看到,switch语句的底层实现是通过tableswitch指令来实现的。在本例中,当i等于1时,会执行第28行的输出语句;当i等于2时,会执行第40行的输出语句;当i等于3时,会执行第52行的输出语句;否则,会执行第64行的输出语句。

5. try-catch语句

try-catch语句是我们常用的异常处理语句之一,它的底层实现原理是什么呢?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反编译字节码来分析一下。

假设我们有以下的java代码:

public class TryCatchStatem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int[] arr = new int[3];
            arr[4] = 5;
        } catch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Array index out of bounds!");
        }
    }
}

可以使用javap命令来反编译字节码:

javap -c TryCatchStatement.class

输出结果如下:

public class TryCatchStatement {
  public TryCatchStatement();
    Code:
       0: aload_0
       1: invokespecial #1                  // Method java/lang/Object."<init>":()V
       4: retur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java.lang.String[]);
    Code:
       0: iconst_0
       1: newarray       int
       3: astore_1
       4: aload_1
       5: iconst_4
       6: iconst_5
       7: iastore
       8: goto          19
      11: astore_1
      12: getstatic     #2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15: ldc           #3                  // String Array index out of bounds!
      17: invokevirtual #4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Ljava/lang/String;)V
      20: return
    Exception table:
       from    to  target type
           0     8    11   Class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LineNumberTable:
      line 3: 0
      line 4: 4
      line 5: 11
      line 6: 12
      line 7: 20
    StackMapTable: number_of_entries = 2
      frame_type = 34 /* same */
      frame_type = 1 /* same_locals_1_stack_item */
        stack = [ class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
}

可以看到,try-catch语句的底层实现是通过异常表来实现的。在本例中,当数组下标越界时,会执行第12行的输出语句;否则,会跳转到第20行,继续执行。

6. i++ 和++i的字节码

i++++i 在语义上有些许不同,在字节码层面也有所体现。下面是它们的字节码层面的解释:

假设 i 是局部变量表的索引为1的变量。

i++ 的伪字节码:

iload_1                 // 从局部变量表中加载变量 i 到操作数栈顶
iinc 1 by 1             // 将局部变量表中的变量 i 增加1

++i 的伪字节码:

iinc 1 by 1             // 将局部变量表中的变量 i 增加1
iload_1                 // 从局部变量表中加载变量 i 到操作数栈顶

可以看到,i++++i 的主要区别在于加载和增加操作的顺序不同。i++ 是先将 i 加载到操作数栈顶,然后再增加 i 的值;而 ++i 是先增加 i 的值,然后再将 i 加载到操作数栈顶。这就解释了 i++++i 在语义上的不同:i++ 是先取值后加1,++i 是先加1后取值。

7. try-catch-finally

在 Java 字节码中,try-catch-finally 结构主要通过异常表(Exception Table)来实现。Java 字节码并没有专门的指令来表示 try、catch 或者 finally 块。相反,它通过在异常表中记录 try 块的开始和结束位置、catch 块的开始位置和要捕获的异常类型,以实现异常处理的流程。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try-catch-finally 代码例子:

void test() {
    try {
        System.out.println("try block");
        throw new Exception();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catch block");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finally block");
    }
}

对应的字节码指令

0: getstatic     #2   // 获取 java/lang/System 类的 out 字段,是 PrintStream 类型
3: ldc           #3   // 将常量池中的 "try block" 字符串压入栈顶
5: invokevirtual #4   // 调用 PrintStream 类的 println 方法输出字符串
8: new           #5   // 创建一个 java/lang/Exception 类的对象
11: dup           // 复制栈顶的元素,此时栈顶有两个相同的异常对象引用
12: invokespecial #6   // 调用 Exception 类的构造函数初始化对象
15: athrow         // 抛出栈顶的异常对象
16: astore_1       // 捕获异常并存入局部变量表的第1个位置
17: getstatic     #2   // 获取 java/lang/System 类的 out 字段,是 PrintStream 类型
20: ldc           #7   // 将常量池中的 "catch block" 字符串压入栈顶
22: invokevirtual #4   // 调用 PrintStream 类的 println 方法输出字符串
25: jsr           26   // 无条件跳转到指令26(finally块的起始位置)
28: goto          34   // 执行完finally块后,跳过 catch 块剩下的代码,进入下一个处理流程
31: astore_2       // 捕获从finally块抛出的异常并存入局部变量表的第2个位置
32: jsr           26   // 无条件跳转到指令26(finally块的起始位置)
35: aload_2        // 从局部变量表的第2个位置加载异常对象至栈顶
36: athrow         // 再次抛出该异常对象
37: astore_3       // 捕获异常并存入局部变量表的第3个位置
38: getstatic     #2   // 获取 java/lang/System 类的 out 字段,是 PrintStream 类型
41: ldc           #8   // 将常量池中的 "finally block" 字符串压入栈顶
43: invokevirtual #4   // 调用 PrintStream 类的 println 方法输出字符串
46: ret           3    // 返回到 astore_3 指令之后的代码

这段字节码中使用了 jsrret 指令,这两个指令主要用于实现 finally 块的逻辑。jsr 指令会跳转到 finally 块的代码,然后 ret 指令用于返回到 finally 块之前的代码继续执行。

字节码的解释

  • 行0-15:这部分对应 try 块的内容。在这个例子中,它首先通过 getstatic 指令获取 System.out 对象,然后通过 ldc 指令加载常量 “try block”,最后调用 println 方法输出这个字符串。然后,它创建一个 Exception 对象并抛出。
  • 行16-25:这部分对应 catch 块的内容。当 try 块抛出异常时,执行流程会跳转到这部分。在这个例子中,它首先通过 astore 指令将异常对象存储到局部变量表,然后类似于 try 块的处理,输出 “catch block” 字符串。
  • 行37-46:这部分对应 finally 块的内容。无论 try 块是否抛出异常,这部分代码总是会被执行。在这个例子中,它输出 “finally block” 字符串。
  • 行25-32和行35-36:这部分是对异常处理的一些额外控制。jsr 和 ret 指令用于实现无条件的跳转,确保 finally 块总是会被执行。

8. 参考文档

  1. 张亚 《深入理解JVM字节码》
  2. https://www.jonesjalapat.com/2021/09/11/internal-working-of-java-virtual-machine/
相关文章
|
12天前
|
存储 算法 Java
Java HashSet:底层工作原理与实现机制
本文介绍了Java中HashSet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于HashMap实现的底层机制。通过示例代码展示了HashSet如何添加元素,并解析了add方法的具体过程,包括计算hash值、处理碰撞及扩容机制。
|
9天前
|
XML Java 编译器
Java学习十六—掌握注解:让编程更简单
Java 注解(Annotation)是一种特殊的语法结构,可以在代码中嵌入元数据。它们不直接影响代码的运行,但可以通过工具和框架提供额外的信息,帮助在编译、部署或运行时进行处理。
78 43
Java学习十六—掌握注解:让编程更简单
|
17天前
|
存储 SQL 小程序
JVM知识体系学习五:Java Runtime Data Area and JVM Instruction (java运行时数据区域和java指令(大约200多条,这里就将一些简单的指令和学习))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Java虚拟机(JVM)的运行时数据区域和JVM指令集,包括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直接内存、方法区和堆,以及栈帧的组成部分和执行流程。
20 2
JVM知识体系学习五:Java Runtime Data Area and JVM Instruction (java运行时数据区域和java指令(大约200多条,这里就将一些简单的指令和学习))
|
2天前
|
存储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高效连接之道:Java连接池原理与最佳实践
在Java开发中,数据库连接是应用与数据交互的关键环节。频繁创建和关闭连接会消耗大量资源,导致性能瓶颈。为此,Java连接池技术通过复用连接,实现高效、稳定的数据库连接管理。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Java连接池的原理与最佳实践,包括连接池的基本操作、配置和使用方法,以及在电商应用中的具体应用示例。
15 5
|
3天前
|
Java 数据格式 索引
使用 Java 字节码工具检查类文件完整性的原理是什么
Java字节码工具通过解析和分析类文件的字节码,检查其结构和内容是否符合Java虚拟机规范,确保类文件的完整性和合法性,防止恶意代码或损坏的类文件影响程序运行。
|
3天前
|
Java API Maven
如何使用 Java 字节码工具检查类文件的完整性
本文介绍如何利用Java字节码工具来检测类文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保类文件未被篡改或损坏,适用于开发和维护阶段的代码质量控制。
|
2天前
|
JavaScript Java 项目管理
Java毕设学习 基于SpringBoot + Vue 的医院管理系统 持续给大家寻找Java毕设学习项目(附源码)
基于SpringBoot + Vue的医院管理系统,涵盖医院、患者、挂号、药物、检查、病床、排班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功能。开发工具为IDEA和HBuilder X,环境需配置jdk8、Node.js14、MySQL8。文末提供源码下载链接。
|
6天前
|
存储 安全 Java
深入理解Java中的FutureTask:用法和原理
【10月更文挑战第28天】`FutureTask` 是 Java 中 `java.util.concurrent` 包下的一个类,实现了 `RunnableFuture` 接口,支持异步计算和结果获取。它可以作为 `Runnable` 被线程执行,同时通过 `Future` 接口获取计算结果。`FutureTask` 可以基于 `Callable` 或 `Runnable` 创建,常用于多线程环境中执行耗时任务,避免阻塞主线程。任务结果可通过 `get` 方法获取,支持阻塞和非阻塞方式。内部使用 AQS 实现同步机制,确保线程安全。
|
11天前
|
开发框架 Java 程序员
揭开Java反射的神秘面纱:从原理到实战应用!
本文介绍了Java反射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场景。反射允许程序在运行时动态获取类的信息并操作其属性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开发框架、动态代理和自定义注解等领域。通过反射,可以实现更灵活的代码设计,但也需注意其性能开销。
29 1
|
15天前
|
存储 算法 Java
带你学习java的数组军队列
带你学习java的数组军队列
3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