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错误或有补充,以及任何改进的意见,请留下您的高见
定义
模板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在一个抽象类中公开定义了执行它的方法的方式/模板。子类可以按需重写方法实现,但调用将以抽象类中定义的方式进行。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算法的骨架定义在一个抽象类中,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实现。
实现模板模式的步骤包括:
- 抽象出一个模板类,该类定义了执行算法的骨架。
- 抽象类中定义算法的骨架,骨架中的具体算法由子类实现。
- 子类按需重写方法实现,但调用将以抽象类中定义的方式进行。
- 使用final修饰模板方法,防止别人重写模板方法。
优点
- 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复用性。
- 减少了代码冗余,使算法的修改更加灵活。
- 子类可以通过继承抽象类来实现扩展和定制化。
示例
假设我们要实现一个简单的Web应用程序,其中有一个用于处理HTTP请求的Servlet。在这个Servlet中,我们想要定义一个处理HTTP请求的模板,其中包括一些固定的步骤(例如获取请求参数、处理请求等),以及一些可变的步骤(例如根据不同的请求类型执行不同的操作)。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抽象的HttpServlet类作为模板类,在其中定义处理HTTP请求的算法骨架。然后,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具体的HttpServlet子类来重写抽象方法,实现具体的算法步骤。这样,子类就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的某些步骤。
HttpServletTemplate.java
public abstract class HttpServletTemplate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public final void servic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 获取请求参数 String requestType = request.getMethod(); // 根据请求类型执行不同的操作 switch (requestType) { case "GET": handleGetRequest(request, response); break; case "POST": handlePostRequest(request, response); break; default: response.sendError(HttpServletResponse.SC_METHOD_NOT_ALLOWED); break; }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GetReque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PostReque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
定义了一个HttpServletTemplate
抽象类作为模板类,它定义了处理HTTP请求的算法骨架。其中,service()
方法是模板方法,它获取请求类型并执行相应的操作;handleGetRequest()
和handlePostRequest()
方法是抽象方法,它们需要子类实现具体的算法步骤。
然后,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具体的HttpServlet
子类来重写抽象方法,实现具体的算法步骤。
public class My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Template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GetReque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 // 实现获取GET请求的具体操作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PostReque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 // 实现获取POST请求的具体操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