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补贴政策等因素影响,国内光伏市场再起波澜,大多数光伏企业不得不以减产、停产,来应对需求量骤减的行情。此时,同处在光伏产业链上的环太集团,却连着开了两场科技成果鉴定会。
环太集团创立于1988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从一个生产复合肥的企业,嬗变为制造超g兆瓦太阳能晶体硅片中国硅片切割“第一人”,并形成了年产3亿太阳能硅片、350万片蓝宝石衬底生产规模,是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及新能源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此次企业研发的金刚线切割硅片和无黑边多晶硅片通过鉴定,也标志着他们在多晶铸锭、金刚线切割技术领域,走在了行业前沿。
这对于订单充足、满负荷运转的生产环节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多晶车间里,180多台铸锭炉被海归博士路景刚“一键掌
握”——在电子显示屏完成了加热、抽真空等程序。“这叫‘配场’,72小时后硅锭出炉,就会进入开方、切片环节。采用金刚线切割新技术后,每公斤硅料可以出片60片,厚度可小于170微米,产能与传统的砂浆切割相比提升了110%。”他为记者算了笔降本增效的账。
一旁的集团总裁助理吴明山补充:“我们的每场技术成果鉴定会,也被称为‘降价会’,以新技术为支撑,控制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事实上,他也道出了环太集团淡定应对光伏产业“大喜大悲”的关键。
从硅料、硅切片,到组件、发电,光伏产业的大部分产能都分布在国内,其中环太所涉足的硅片产品,国内产能占了全球的七成。“目前整个光伏市场处于孕育阶段,它极易受到国际环境、政策等因素影响,波动频繁。”吴明山回忆,2011年光伏产业风云突变,需求量和价格双双暴跌,进入寒冬,“如何在逆境中成为‘剩者’?我们确定了‘两高一低’的生存法则。”
“两高一低”即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硅切片产品的高转换效率、高优质率、低成本,以品质和价格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仅2015年,企业投入8000万元改造g6炉100台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