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概念版(三)

简介: 数据结构-概念版

4. 第五章 串

4.1 字符串

串:又称字符串,是由零个或多个字符组成的有限序列。

字符串通常用双引号括起来,例如S=“abcdef”,S为字符串的名字,双引号里面的内容为字符串的值。

串长:串中字符的个数,例如S的串长为6。

空串:零个字符的串,串长为0。

子串:串中任意个连续的字符组成的子序列,称为该串的子串,原串称为子串的主串。例如T=“cde”,T是S的子串。子串在主串中的位置,用子串的第一个字符在主串中出

现的位置表示。T在S中的位置为3,如图所示。

注意:空格也算一个字符,例如X=“abc fg”,X的串长为6。

空格串:全部由空格组成的串为空格串。

注意:空格串不是空串。

1)字符串的顺序存储

顺序存储是用一段连续的空间存储字符串。可以预先分配一个固定长度Maxsize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存储字符串。

顺序存储又有3种方式。

  • (1)以'\0'表示字符串结束:在C、C++、Java语言中,通常用'\0'表示字符串结束,'\0'不算在字符串长度内,如图所示。
  • 这样做有一个问题:如果想知道串的长度,需要从头到尾遍历一遍,如果经常需要用到串的长度,每次遍历一遍复杂性较高,因此可以考虑将字符串的长度存储起来以使用。
  • (2)在0空间存储字符串的长度:下标为0的空间不使用,因此可以预先分配Maxsize+1的空间,在下标为0的空间中存储字符串长度,如图所示。
  • (3)结构体变量存储字符串的长度
  • 静态分配空间的方法
typedef struct {
    char ch[Maxsize]; //字符型数组
    int length; //字符串的长度
}SString;

例如,字符串S=“abdefgc”,其存储结构如图所示。

这样做也有一个问题,串的运算如合并、插入、替换等操作,容易超过最大长度,出现溢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动态分配空间的方法,其结构体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
    char *ch; //指向字符串指针
    int length; //字符串的长度
}SString;

例如,字符串S=“abcdef”,其存储结构如图4-5所示。

2)字符串的链式存储

顺序存储的串在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需要移动大量元素,因此也可以采用链表的形式存储

单链表存储字符串时,虽然插入和删除非常容易,但是这样做也有一个问题:一个节点只存储一个字符,如果需要存储的字符特别多,会浪费很多空间。因此也可以考虑一个节点存储多个字符的形式,例如一个节点存储3个字符,最后一个节点不够3个时用#代替,如图所示。

4.2 模式匹配BF算法

模式匹配:子串的定位运算称为串的模式匹配或串匹配。

假设有两个串S、T,设S为主串,也称正文串;T为子串,也称模式。在主串S中查找与模式T相匹配的子串,如果查找成功,返回匹配的子串第一个字符在主串中的位置。最笨的办法就是穷举所有S的所有子串,判断是否与T匹配,该算法称为BF(BruteForce[1])算法。

算法步骤

1)从S第1个字符开始,与T第1个字符比较,如果相等,继续比较下一个字符,否则转向下一步;

2)从S第2个字符开始,与T第1个字符比较,如果相等,继续比较下一个字符,否则转向下一步;

3)从S第3个字符开始,与T第1个字符比较,如果相等,继续比较下一个字符,否则转向下一步;

……

4)如果T比较完毕,则返回T在S中第一个字符出现的位置;

5)如果S比较完毕,则返回0,说明T在S中未出现。

完美图解

例如:S=“abaabaabeca”,T=“abaabe”,求子串T在主串S中的位置。

1)从S第1个字符开始:i=1,j=1,如图1所示。比较两个字符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i++,j++;如果不等,则转向下一步,如图2所示。

2)i回退到i−j+2的位置,j回退到1的位置,即i−j+2=6−6+2=2,即i从S第2个字符开始,j从T第1个字符开始。比较两个字符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i++,j++;如果不等则转向下一步,如图所示。

解释:为什么i要回退到i−j+2的位置呢?如果本趟开始位置是a,那么下一趟开始的位置就是a的下一个字符b的位置,这个位置正好是i−j+2,如图所示。

3)i回退到i−j+2的位置,i=2−1+2=3,即从S第3个字符开始,j=1,如图1所示。比较两个字符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i++,j++;如果不等,则转向下一步,如图2所示。

4)i回退到i−j+2的位置,i=4−2+2=4,即从S第4个字符开始,j=1,如图1所示。比较两个字符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i++,j++;此时T比较完了,执行下一步,如图2所示。

5)T比较完毕,返回子串T在主串S中第1个字符出现的位置,即i−m=10−6=4,m为T的长度。

因为串的模式匹配没有插入、合并等操作,不会发生溢出,因此可以采用第2种字符串顺序存储方法,用0空间存储字符串长度。例如,T的顺序存储方式如图所示。

算法复杂度分析

设S、T串的长度分别为n、m,则BF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最好情况

在最好情况下,每一次匹配都在第一次比较时发现不等,如图4-17~图4-20所示。

假设第i次匹配成功,则前i−1次匹配都进行了1次比较,一共i−1次,第i次匹配成功时进行了m次比较,则总的比较次数为i−1+m。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最多需要n−m+1次匹配,即模式串正好在主串的最后端。假设每一次匹配成功的概率均等,概率pi =1/(n−m+1),则在最好情况下,匹配成功的平均比较次数为:

最好情况下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m)。

(2)最坏情况

在最坏情况下,每一次匹配都比较到T的最后一个字符发现不等,回退重新开始,这样每次匹配都需要比较m次,如图4-21~图4-23所示。

假设第i次匹配成功,则前i−1次匹配都进行了m次比较,第i次匹配成功时也进行m次比较,则总的比较次数为i×m。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最多需要n−m+1次匹配,即模式串正好在主串的最后端。假设每一次匹配成功的概率均等,概率pi=1/(n−m+1),则在最坏情况下,匹配成功的平均比较次数为:

最坏情况下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m)。

4.3 模式匹配KMP算法

例如:S=“abaabaabeca”,T=“abaabe”,求子串T在主串S中的位置。

完全没必要从S的每一个字符开始穷举每一种情况

从S第1个字符开始:i=1,j=1,如图4-24所示。比较两个字符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i++,j++;第一次匹配不相等,如图4-25所示。

按照BF算法,如果不等,则i回退到i−j+2,j回退到1,即i=2,j=1,如图4-26所示。

其实i不用回退,让j回退到第3个位置,接着比较即可,如图4-27所示。

是不是像T向右滑动了一段距离?

为什么可以这样?为什么让j回退到第3个位置?而不是第2个?或第4个?

因为T串中开头的两个字符和i指向的字符前面的两个字符一模一样,如图4-28所示。这样j就可以回退到第3个位置继续比较了,因为前面两个字符已经相等了,如图4-29所

示。

那怎么知道T中开头的两个字符和i指向的字符前面的两个字符一模一样?难道还要比较?我们发现i指向的字符前面的两个字符和T中j指向的字符前面两个字符一模一样,因为它们一直相等, i++、j++才会走到当前的位置,如图4-30所示。

也就是说,我们不必判断开头的两个字母和i指向的字符前面的两个字符是否一样,只需要在T本身比较就可以了。假设T中当前j指向的字符前面的所有字符为T′,只需要比较T′的前缀和T′的后缀即可,如图4-31所示。

前缀后缀next[ ]

前缀是从前向后取若干个字符,后缀是从后向前取若干个字符。注意:前缀和后缀不可以取字符串本身。如果串的长度为n,前缀和后缀长度最多达到n−1,如图4-32所示。

判断T′=“abaab”的前缀和后缀是否相等,并找相等前缀后缀的最大长度。

1)长度为1:前缀“a”,后缀“b”,不等  ×

2)长度为2:前缀“ab”,后缀“ab”,相等  √

3)长度为3:前缀“aba”,后缀“aab”,不等 ×

4)长度为4:前缀“abaa”,后缀“baab”,不等 ×

相等前缀后缀的最大长度为l=2,则j就可以回退到第l+1=3个位置继续比较了。因此,当i、j指向的字符不等时,只需要求出T′的相等前缀后缀的最大长度l,i不变,j回退到l+1的位置继续比较即可,如图4-33和图4-34所示。

现在可以写出通用公式,next[j]表示j需要回退的位置, ,则:

根据公式很容易求出T=“abaabe”的next[]数组,如图4-35所示。

解释如下。

1)j=1:根据公式next[1]=0。

2)j=2:T′=“a”,没有前缀和后缀,next[2]=1。

3)j=3:T′=“ab”,前缀为“a”,后缀为“b”,不等,next[3]=1。

4)j=4:T′=“abc”,前缀为“a”,后缀为“a”,相等且l=1;前缀为“ab”,后缀为“ba”,

不等;因此next[4]=l+1=2。

5)j=5:T′=“abaa”,前缀为“a”,后缀为“a”,相等且l=1;前缀为“ab”,后缀为“aa”,不等;前缀为“aba”,后缀为“baa”,不等;因此next[5]=l+1=2。j=6:T′=“abaab”,前缀为“a”,后缀为“a”,相等且l=1;前缀为“ab”,后缀为“ab”,相等且l=2;前缀为“aba”,后缀为“aab”,不等;前缀为“abaa”,后缀为“baab”,不等;取最大长度2,因此next[6]=l+1=3。

可以用动态规划递推

首先大胆假设,我们已经知道了 那么T′的相等前缀、后缀最大长度为k−1,如图4-36所示。

那么next[j+1]=?

考查以下两种情况。

1) :那么 ,即相等前缀和后缀的长度比 多1,如图4-37所示。

2) :当两者不相等时,我们又开始了这两个串的模式匹配,回退找 的位置,比较 是否相等,如图4-38所示。

如果 相等,则

如果 不相等,则继续回退找 ,比较 是否相等,如图4-39所示。

如果 相等,则

如果 不相等,继续向前找,直到找到next[1]=0停止。

求解求出T=“abaabe”的next[ ]数组

解释如下。

1)初始化时next[1]=0,j=1,k=0,进入循环,判断满足k==0,则执行代码next[++j]=++k,即next[2]=1,此时j=2、k=1。

2)进入循环,判断满足T[j]==T[k],T[2]≠T[1],则执行代码k=next[k],即k=next[1]=0,此时j=2、k=0。

3)进入循环,判断满足k==0,则执行代码next[++j]=++k,即next[3]=1,此时j=3、k=1。

4)进入循环,判断满足T[j]==T[k],T[3]=T[1],则执行代码next[++j]=++k,即next[4]=2,此时j=4、k=2。

5)进入循环,判断满足T[j]==T[k],T[4]≠T[2],则执行代码k=next[k],即k=next[2]=1,此时j=4、k=1。

6)进入循环,判断满足T[j]==T[k],T[4]=T[1],则执行代码next[++j]=++k,即next[5]=2,此时j=5、k=2。

7)进入循环,判断满足T[j]==T[k],T[5]=T[2],则执行代码next[++j]=++k,即next[6]=3,此时j=6、k=3。

8)j=T[0],循环结束。

有了next[ ]数组,就很容易进行模式匹配了,当S[i]≠T[j]时,i不动,j回退到next[ j ]的位置继续比较即可。

算法复杂度分析

设S、T串的长度分别为n、m。KMP算法的特点是:i不回退,当S[i]≠T[j]时,j回退到next[j],重新开始比较。最坏情况下扫描整个S串,其时间复杂度为O(n)。计算next[]数

组需要扫描整个T串,其时间复杂度为O(m),因此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m)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BF算法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m),KMP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m)。但是在实际运用中,BF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一般为O(n+m),因此仍然有很多

地方用BF算法进行模式匹配。只有在主串和子串有很多部分匹配的情况下,KMP才显得更优越。

4.4 改进的KMP算法

在KMP算法中, 求解非常方便、迅速,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当 时,j回退到 ,然后 比较。这样的确没错,但是如果 ,这次比较就没必要了,因为刚才就是因为 才回退的,那么肯定 ,完全没必要再比了,如图4-41所示。

再向前回退,找下一个位置 ,继续比较就可以了。当 时,本来应该j回退到 比较。但是如果 ,则不需要比较,继续回退到下一个位置 ,减少了一次无效比较,如图4-42所示。

算法复杂度分析

设S、T的长度分别为n、m。改进的KMP算法只是在求解next[]从常数上的改进,并没

有降阶,因此其时间复杂度仍为O(n+m)。

3种算法的运行结果比较如下。

S: a a b a a a b a a a a b e a

T: a a a a b

BF算法运行结果:

一共比较了21次。主串和子串在第8个字符处首次匹配。

KMP算法运行结果:

-----next[]-------

0 1 2 3 4

一共比较了19次。主串和子串在第8个字符处首次匹配。

改进的KMP算法运行结果:

-----next[]-------

0 0 0 0 4

一共比较了14次。主串和子串在第8个字符处首次匹配。

4.5 字符串小结

串解题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空格也算一个字符。空串是指没有任何字符,空格串不是空串。

2)串中位序和下标之间的关系。如果下标从0开始,则第i个字符的下标为i−1。

3)充分理解KMP算法中的next[]求解方法。

4)熟练利用字符串模式匹配解决实际问题。

5. 数组与广义表

5.1 数组的顺序存储

数组是由相同类型的数据元素构成的有限集合。

一维数组可以看作一个线性表,如图所示。

二维数组也可以看作一个线性表 ,只不过每一个数据元素 也是一个线性表,如图所示。

于是,二维数组也可以看作一个线性表 ,只不过每一个数据元素 也是一个线性表,如图所示。

数组一般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因为存储单元是一维的,而数组可以是多维的,如何用一组连续的存储单元来存储多维数组呢?以二维数组为例,可以按行序存储,即先存第一行,再存第二行……也可以按列序存储,先存第一列,再存第二列……现在比较流行的C语言,Java都是按行序存储的。

1)按行序存储

如果按行序存储,怎么找到 的存储位置呢?

先看看存储 之前,前面已经存储了多少个元素,如图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在 之前一共有i×n+j个元素,如果每个元素占用L字节,那么共需要(i×n+j)×L字节,只需要用基地址加上这些字节就可以得到 的存储地址了。按行序存储, 的存储地址为:

表示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即基地址, 表示 的存储地址。

2)按列序存储

如果按列序存储,怎么找到 的存储位置呢?

先看看存储 之前,前面已经存储了多少个元素,如图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在 之前一共有j×m+i个元素,如果每个元素占用L字节,那么共需要(j×m+i)×L字节,只需要用基地址加上这些字节就可以得到 的存储地址了。按列序存储, 的存储地址为:

表示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即基地址, 表示aij的存储地址。

注意:如果二维数组的下标是从1开始的,那么情形就变了。

先看看存储 之前,前面已经存储了多少个元素,如图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行数和个数都少1,在aij之前一共有(i−1)×n+j−1个元素,如果每个元素占用L字节,那么共需要((i−1)×n+j−1)×L字节,只需要用基地址加上这些字节就可以得到 的存储地址了。如果二维数组下标从1开始,按行序存储, 的存储地址为:

存储地址计算秘籍:

的存储地址等于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加上前面的元素个数乘以每个元素占用的字节数。计算公式为:

5.2 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在很多科学工程计算问题中,经常遇到一些特殊的矩阵,这些矩阵的很多值是相同的,有的很多元素是0,为了节省空间,可以对这类矩阵进行压缩存储。

什么是压缩存储?给多个相同的元素分配一个存储空间,元素为0的不分配空间。

什么样的矩阵能够压缩?一些特殊矩阵,如对称矩阵、三角矩阵、对角矩阵、稀疏矩阵等。

什么叫稀疏矩阵?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个数较少,怎样才算是较少呢?一般认为非零元素个数小于5%的矩阵为稀疏矩阵。

5.2.1 对称矩阵

对称矩阵比较特殊,其数据元素沿着对角线对称,即:

那么,因为上三角和下三角是一样的,因此只存储其中的一个就可以了。如果用一维数组存储下三角,则只需要n(n+1)/2个空间,比全部存储需要n^2个空间少了很多。

如果按行序存储下三角,那么怎么找到aij的存储位置呢?

先看看存储下三角中的 之前,前面已经存储了多少个元素,如图所示。

如果将对称矩阵的下三角(i>= j)存储在一维数组s[ ]中,那么下三角中 的下标就是i(i−1)/2+j−1,如图所示。

而上三角的元素(i<j),根据对称性, ,可以直接读取下三角中的 ,因此按行序存储下三角时, 的下标为:

存储下标计算秘籍:如果用一维数组s[ ]存储(下标从0开始),则 的存储下标k等于 前面的元素个数。

如果一维数组的下标从1开始呢?——公式后面再加1就行了。上面的公式是计算一维数组存储的下标,如果给了基地址(a11的存储地址),那么 的存储地址为:

5.2.2 三角矩阵

三角矩阵比较特殊,分为下三角矩阵和上三角矩阵,下三角矩阵是指矩阵的下三角有数据,而其余的都是常数c或者为0,如图5-11所示。上三角矩阵也是如此,如图所示。

在下三角矩阵存储时,只需要存储其下三角中的元素,最后一个空间存储常数c即可。如果上面全为0,则不需要存储;下三角也是如此。

三角矩阵如果按行序存储,怎么找到 的存储位置呢?

先看看存储 之前,前面已经存储了多少个元素,如图所示。

如果一维数组的下标从零开始,那么下三角中 的下标就是i(i−1)/2+j−1。而上三角的元素因为全是常数c或者为0,最后一个空间(下标为n(n+1)/2)存储常数c即可,如果是0,则不需要存储。因此下三角矩阵按行序存储时, 的下标为:

上三角矩阵如果按行序存储,怎么找到aij的存储位置呢?

先看看存储 之前,前面已经存储了多少个元素,如图所示。

如果一维数组的下标从0开始,那么上三角中 的下标就是(i−1)(2n−i+2)/2+j−i。而下三角的元素全是常数c或者为0,最后一个空间(下标为n(n+1)/2)存储常数c即可。因此上三角矩阵按行序存储时, 的下标为:

5.2.3 对角矩阵

对角矩阵又称为带状矩阵,是指在n×n的矩阵中非零元素集中在主对角线及其两侧,共L(奇数)条对角线的带状区域内,称为L对角矩阵,如图所示。

很明显,L对角矩阵的带宽为L,半带宽d=(L−1)/2。例如,5对角矩阵的半带宽d=2。当|i−j| d时, ≠0,为对角矩阵的带状区域元素。当|i−j|>d时, =0,为对角矩阵的带状区域之外的元素。

1)L对角矩阵非零元素个数

L对角矩阵一共有多少个非零元素呢?

首先将每一行以对角线为中心进行补零,让每一行都达到L个元素,如图所示。一共补了多少个零呢?第一行补d个0,第二行补d−1个0左上角补零个数为d (d+1)/2。同理,右下角补零个数也为d(d+1)/2,总的补零个数为d(d+1)。那么每行按L个元素计算,再减去补零元素个数即可,即带状区域元素个数为L×n−d(d+1)。因为d=(L−1)/2,即L=2d+1,所以带状区域元素个数也可以表达为(2d+1)×n−d(d+1)。

2)按行序存储

补零后每行都有L个元素,需要L×n个空间。为了节省空间,第一行前面和最后一行后面的d个0可以不存储,“掐头去尾”,需要L×n−2d个空间。如图所示,阴影部分就是要存储的元素。

如果按行序,用一维数组s[](下标从0开始)存储上图中的5对角矩阵,如下图所示。

怎么找到 的存储位置呢?

首先找到 的存储位置,因为 是对角线上的元素,以对角线为中心,左右两侧都是d个元素,如图5-20所示。 之前有i−1行,每行L个元素, 所在行左侧有d个元素,因此 之前有(i−1)×L+d个元素。因为第一行前面的d个0“掐头去尾”没有存储,所以 之前有(i−1)×L个元素。 的存储位置为:(i−1)×L。而 相差j−i个元素,也就说, 的存储位置为:(i−1)×L+j−i。

在上图中, 的右侧(i<j),它们之间相差j−i个元素。如果 的左侧(i>j)呢?它们之间相差i−j个元素。只需要计算出 的存储位置,减去它们之间的差值就可以了。即 的存储位置为(i−1)×L−(i−j)=(i−1)×L+j−i。也就是说 的左侧或右侧,存储位置计算公式是一样的。

公式总结

按行序,用一维数组(下标从0开始)存储L对角矩阵,aij的存储位置为:

3对角矩阵中 的存储位置为k=3(i−1)+j−i=2i+j−3。

5对角矩阵中 的存储位置为k=5(i−1)+j−i=4i+j−5。

如果一维数组的下标从1开始,公式后面再加1即可。

3)按对角线存储

对角矩阵还有一种按对角线的顺序存储方式,如图所示。

即对角线作为0行,左侧分别为1, 2, …, d行,右侧分别为−1, −2, …, −d行。相当于行转换为i′=i−j,列值j不变,把n×n的L对角矩阵转换为L×n的矩阵,如图5-22所示。在图中,(a)矩阵中的 对应(b)矩阵中的 ,其中

在图(b)所示的矩阵中,将其他位置补零,如图5-23所示。用一维数组s[ ](下标从0开始)按行序存储,仍然采用“掐头去尾”,第一行前面和最后一行后面的d个0不存储,如图5-24所示。

怎么找到 的存储位置呢?

首先看n×n的L对角矩阵按对角线转换后的L×n的矩阵,如图5-25所示。 之前有 行,每行有n个元素, 所在行左侧有j−1个元素,因此 之前有 个元素。因为第一行前面的d个0“掐头去尾”没有存储,所以 之前有 个元素。 的存储位置为:

如果用一维数组(下标从0开始)按行序存储, 的下标为:

又因为 ,因此对角矩阵中的 下标为:

公式总结

按对角线存储,对角矩阵中的 下标为:

5.2.4 稀疏矩阵

稀疏矩阵是指非零元素个数较少,且分布没有规律可言,

那么少到什么程度才算稀疏呢?

一般认为非零元素小于5%时,属于稀疏矩阵。当然也没那么绝对,只要非零元素个数远远小于矩阵元素个数,就可以认为是稀疏矩阵,如图所示。

稀疏矩阵如何存储呢?

为了节省空间,只需要记录每个非零元素的行、列和数值即可,这就是三元组存储法,如图所示。

5.3 广义表

广义表是线性表的推广,也称为列表。它是 个表元素组成的有限序列,记作 是表名, 是表元素,它可以是表(称为子表),也可以是数据元素(称为原子)。 为表的长度, 的广义表为空表。

广义表最常见的操作就是求表头和表尾。

表头GetHead(L):非空广义表的第一个元素,可以是一个单元素,也可以是一个子表。

表尾GetTail(L):删除表头元素后余下的元素所构成的表。表尾一定是一个表。

例如, ,表长为 ,表头为 ,表尾为 ,如图所示。

5.4 数组与广义表小结

虽然矩阵压缩有多种,但存储地址计算有一个通用公式

存储地址计算秘籍: 的存储地址等于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加上前面的元素个数乘以每个元素占用的字节数。计算公式为:

:表示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即基地址, 表示 的存储地址。

存储下标计算秘籍:如果用一维数组s[ ]存储(下标从0开始),则aij的存储下标k等于 前面的元素个数。计算公式为:

只需要掌握这两个计算秘籍,结合画图,很快就可以计算出来。

6. 第四章:树

6.1 树的基本概念

6.1.1 树是递归定义的结构

树(tree)是n(n>=0)个节点的有限集合,当n=0时,为空树;n>0时,为非空树。任意一棵非空树,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有且仅有一个称为根的节点;

2)除根节点以外,其余节点可分为m(m>0)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 ,其中每一个集合本身又是一棵树,并且称为根的子树(subtree)。

该定义是从集合论的角度给出的树的递归定义,即把树的节点看作一个集合。除了树根以外,其余节点分为m个互不相交的集合,每一个集合又是一棵树。

6.1.2 结点

  • 根节点:树只有一个根结点
  • 结点的度:结点拥有的子树的数量
  • 度为0:叶子结点或者终端结点
  • 度不为0:分支结点或者非终端结点
  • 分支结点除去根结点也称为内部结点

6.1.3 树的度:树中所有结点的度数的最大值

6.1.4 结点关系

  • 祖先结点
  • 根结点到该结点的唯一路径的任意结点
  • 子孙结点
  • 节点的子树中的所有节点都称为该节点的子孙。
  • 双亲结点
  • 根结点到该结点的唯一路径上最接近该结点的结点
  • 孩子结点
  • 节点的子树的根称为该节点的孩子
  • 兄弟结点
  • 有相同双亲结点的结点

6.1.5 层次,高度,深度,树的高度

  • 层次:根为第一层,它的孩子为第二层,以此类推
  • 结点的深度:根结点开始自顶向下累加
  • 结点的高度:叶节点开始自底向上累加
  • 树的高度(深度):树中结点的最大层数

6.1.6 树的性质

有序树——节点的各子树从左至右有序,不能互换位置。

无序树——节点各子树可互换位置。

森林——由m(m>=0)棵不相交的树组成的集合。

  • 1.树中的结点数等于所有结点的度数加1。
  • 证明:不难想象,除根结点以外,每个结点有且仅有一个指向它的前驱结点。也就是说每个结点和指向它的分支一一对应。假设树中一共有b个分支,那么除了根结点,整个树就包含有b个结点,所以整个树的结点数就是这b个结点加上根结点,设为n,则n=b+1。而分支数b也就是所有结点的度数,证毕。
  • 2.度为m的树中第i层上至多有m^(i−1)个结点(i≥1)。
  • 证明:(数学归纳法)首先考虑i=1的情况:第一层只有根结点,即一个结点,i=1带入式子满足。假设第i-1层满足这个性质,第i-1层最多有m^(i-2)个结点。..........i-1层………又因为树的度为m,所以对于第i-1层的每个结点,最多有m个孩子结点。所以第i层的结点数最多是i-1层的m倍,所以第i层上最多有m^(i-1)个结点。
  • 3.高度为h的m叉树至多有(m^h-1)/(m-1)个结点
  • 4.具有n个结点的m叉树的最小高度为


目录
相关文章
|
30天前
|
存储 算法
数据结构-概念版(四)
数据结构-概念版
57 0
|
19天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数据结构基础(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组织和存储数据以便有效地访问和修改。它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之一,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应用,包括算法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编译器构建等。
16 0
 数据结构基础(一)
|
30天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结构-概念版(一)
数据结构-概念版
88 0
|
30天前
|
存储 算法 搜索推荐
数据结构-概念版(七)
数据结构-概念版
49 0
|
30天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结构-概念版(二)
数据结构-概念版
32 0
|
30天前
|
存储 算法 Serverless
数据结构-概念版(六)
数据结构-概念版
38 0
|
30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算法
数据结构-概念版(五)
数据结构-概念版
60 0
|
6月前
|
存储 前端开发 C++
C++基础篇之什么是 数据结构
C++基础篇之什么是 数据结构
|
6月前
|
存储 算法 程序员
【数据结构】典型数据结构的类型和概念
【数据结构】典型数据结构的类型和概念
28 0
|
6月前
|
存储 NoSQL 索引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