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数组全套深入探究——进阶知识阶段2、冒泡排序

简介: Java数组全套深入探究——进阶知识阶段2、冒泡排序

Java数组全套深入探究——进阶知识阶段2、冒泡排序



数组学习的重要意义

数组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数据结构之一,在以后会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帮助。

  • 提高程序效率:数组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可以快速地访问和修改数据。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数组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高效数据处理的场景,如图像处理、科学计算、金融分析等。通过学习数组,学生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数据,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 增强编程能力:数组是编程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之一,掌握数组的使用方法对于学生的编程能力提升非常重要。在实际编程过程中,数组的使用非常普遍,掌握数组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进行编程,提高编程效率和代码质量。
  • 培养逻辑思维:数组是一种抽象的数据结构,通过学习数组,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中,很多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组的处理问题,通过学习数组,学生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思考问题,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对于学生们来说,学习数组可能是一项有些困难的任务,但只要坚持学习,就一定能够掌握它。以下是一些鼓励学生们学习数组的话:

  • 数组是编程的基础,掌握数组的使用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非常重要。
  • 学习数组可能有些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掌握它。
  • 通过学习数组,你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数据,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展现出你的编程能力。
  • 数组的应用非常广泛,掌握数组的使用可以让你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出色。
  • 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够掌握数组的使用,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

冒泡排序的具体排序过程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交换相邻的未排序元素,使得每一轮排序过程中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冒泡"到数组的一端。具体的排序过程如下:

  1. 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
  2. 如果第一个元素比第二个元素大(或根据排序顺序需要交换),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3. 继续比较下一对相邻元素,执行相同的操作,直到数组的末尾。
  4. 经过第一轮比较和交换,最大的元素会被移动到数组的末尾(或根据排序顺序的最后一个位置)。
  5. 重复上述步骤,但每次排除已经排序好的最后一个元素,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
public class 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定义待排序的数组
        int[] arr = { 64, 34, 25, 12, 22, 11, 90 };
        // 打印排序前的数组
        System.out.println("排序前的数组:");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num + " ");
        }
        System.out.println();
        // 执行选择排序算法
        int n = arr.length;
        // 遍历数组,进行n-1轮比较和交换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 找到当前未排序部分中的最小元素索引
            int minIndex = i;
            for (int j = i + 1; j < n; j++) {
                if (arr[j] < arr[minIndex]) {
                    minIndex = j;
                }
            }
            // 将找到的最小元素与未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minIndex];
            arr[minIndex] = temp;
        }
        // 打印排序后的数组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的数组:");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num + " ");
        }
    }
}

示例:

考虑以下待排序的数组 [64, 34, 25, 12, 22, 11, 90]

第1轮:

比较64和34,交换位置:[34, 64, 25, 12, 22, 11, 90]

比较64和25,交换位置:[34, 25, 64, 12, 22, 11, 90]

比较64和12,交换位置:[34, 25, 12, 64, 22, 11, 90]

比较64和22,交换位置:[34, 25, 12, 22, 64, 11, 90]

比较64和11,交换位置:[34, 25, 12, 22, 11, 64, 90]

比较64和90,不交换位置:[34, 25, 12, 22, 11, 64, 90]

第2轮:

排除已排序好的最后一个元素90,继续比较前面的元素。

比较34和25,交换位置:[25, 34, 12, 22, 11, 64, 90]

...(以此类推)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最终排序后的数组为 [11, 12, 22, 25, 34, 64, 90]。

通过多轮的比较和交换操作,冒泡排序将最大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组的一端,从而实现整个数组的排序。

选择排序与冒泡排序对比

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都是简单的排序算法,它们在实现上有一些差异,并且在某些方面有不同的性能特点。以下是它们之间的对比:

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算法的稳定性说明以及示例-CSDN博客

实现方式:

选择排序:通过每轮找到未排序部分中的最小(或最大)元素,并与未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进行交换,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

冒泡排序:通过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使得每一轮排序过程中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冒泡"到数组的一端,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

时间复杂度: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是数组的大小。因为无论数组是否已经有序,都需要进行n-1轮比较和交换操作。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也为O(n^2)。但是在最好的情况下,即数组已经有序时,冒泡排序可以在早期终止,时间复杂度可以达到O(n)。然而,在最坏和平均情况下,冒泡排序的比较和交换次数较多。

空间复杂度:

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的空间复杂度都是O(1),因为它们都只需要常数级别的额外空间来存储临时变量。

稳定性:

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因为交换操作可能会改变相等元素的相对顺序。

冒泡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因为相等元素之间的相对顺序在排序过程中不会改变。

对比数据(以数组[64, 34, 25, 12, 22, 11, 90]为例):

选择排序的比较次数:每轮需要比较的次数逐渐减少,总共需要(n-1) + (n-2) + ... + 1 = n*(n-1)/2次比较。在这个例子中,总共需要21次比较。

冒泡排序的比较次数:在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和选择排序相同,即n*(n-1)/2次比较。但是,如果数组已经有序,则只需要进行n-1次比较。在这个例子中,第一轮需要6次比较,第二轮需要5次比较,以此类推,总共需要21次比较。

选择排序的交换次数:每轮最多交换一次,总共最多需要n-1次交换。在这个例子中,总共需要进行6次交换。

冒泡排序的交换次数:在最坏情况下,需要交换的次数和选择排序相同,即n-1次交换。但是,如果数组已经有序,则不需要进行任何交换。在这个例子中,第一轮需要进行5次交换,第二轮需要进行3次交换,以此类推,总共需要进行15次交换。

综上所述,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在时间复杂度上都是O(n^2),但是在实现方式、稳定性以及具体比较和交换次数上有所不同。选择排序通过每轮找到最小(或最大)元素进行交换,实现简单但不稳定;而冒泡排序通过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冒泡"出最大(或最小)元素,实现稍复杂但稳定。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合的排序算法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和数据集特点。

相关文章
|
4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Java
打乱数组内容引发的问题( Java)
本文介绍了两种实现数组随机打乱的方法,并深入探讨了Java中原始数据类型与对象类型的差异。方法一通过自定义随机数交换数组元素位置,方法二借助`Collections.shuffle()`函数完成数组打乱。同时,文章详细解析了`int`和`Integer`的区别,包括声明方式、内存占用、初始化以及对象特性等,并讲解了自动装箱与拆箱的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Java的基础知识。
|
6月前
|
人工智能 Java
Java 中数组Array和列表List的转换
本文介绍了数组与列表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主要包括三部分:1)使用`Collections.addAll()`方法将数组转为列表,适用于引用类型,效率较高;2)通过`new ArrayList&lt;&gt;()`构造器结合`Arrays.asList()`实现类似功能;3)利用JDK8的`Stream`流式计算,支持基本数据类型数组的转换。此外,还详细讲解了列表转数组的方法,如借助`Stream`实现不同类型数组间的转换,并附带代码示例与执行结果,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两种数据结构的互转技巧。
304 1
Java 中数组Array和列表List的转换
|
6月前
|
存储 监控 Java
《从头开始学java,一天一个知识点》之:数组入门:一维数组的定义与遍历
**你是否也经历过这些崩溃瞬间?** - 看了三天教程,连`i++`和`++i`的区别都说不清 - 面试时被追问&quot;`a==b`和`equals()`的区别&quot;,大脑突然空白 - 写出的代码总是莫名报NPE,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运算符 这个系列就是为你打造的Java「速效救心丸」!我们承诺:每天1分钟,地铁通勤、午休间隙即可完成学习;直击痛点,只讲高频考点和实际开发中的「坑位」;拒绝臃肿,没有冗长概念堆砌,每篇都有可运行的代码标本。明日预告:《多维数组与常见操作》。 通过实例讲解数组的核心认知、趣味场景应用、企业级开发规范及优化技巧,帮助你快速掌握Java数组的精髓。
118 23
|
6月前
|
存储 Java 索引
Java 复制数组
本文介绍了Java中数组的基础知识与常用操作,包括数组的概念、创建、访问元素、遍历、复制、排序和搜索等方法。同时详细讲解了数组的五种赋值方式,并通过代码示例演示了求总和平均值、最大最小值、升序降序排序及Arrays类的常用方法。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初学者学习掌握Java数组的核心功能与应用场景。
|
5月前
|
存储 Java 数据挖掘
Java 中数组的多种定义方式
本文深入解析了Java中数组的多种定义方式,涵盖基础的`new`关键字创建、直接初始化、动态初始化,到多维数组、`Arrays.fill()`方法以及集合类转换为数组等高级用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探讨了每种定义方法的适用场景、优缺点及其背后的原理,帮助开发者掌握高效、灵活的数组操作技巧,从而编写更优质的Java代码。
182 0
|
前端开发 Java
java前端:删除数组中指定元素的方法
java前端:删除数组中指定元素的方法
200 1
|
8月前
|
存储 Java 索引
Java快速入门之数组、方法
### Java快速入门之数组与方法简介 #### 一、数组 数组是一种容器,用于存储同种数据类型的多个值。定义数组时需指定数据类型,如`int[]`只能存储整数。数组的初始化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 **静态初始化**:直接指定元素,系统自动计算长度,如`int[] arr = {1, 2, 3};` - **动态初始化**:手动指定长度,系统给定默认值,如`int[] arr = new int[3];` 数组访问通过索引完成,索引从0开始,最大索引为`数组.length - 1`。遍历数组常用`for`循环。常见操作包括求和、找最值、统计特定条件元素等。
|
11月前
|
存储 缓存 算法
提高 Java 数组性能的方法
【10月更文挑战第19天】深入探讨了提高 Java 数组性能的多种方法。通过合理运用这些策略,我们可以在处理数组时获得更好的性能表现,提升程序的运行效率。
207 2
|
Java 索引
Java系列 之 Java复制(拷贝)数组的4种方法:arraycopy()方法、clone() 方法、copyOf()和copyOfRan
这篇文章介绍了Java中数组复制的四种方法:`Arrays.copyOf()`、`Arrays.copyOfRange()`、`System.arraycopy()`和`clone()`方法,以及它们的使用场景和示例代码。
|
存储 Java 容器
Java数组的初始化方法
Java数组的初始化方法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