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Java开发者,你认为反射这个知识点重要程度,在你心里是什么样的呢?
以前我也只觉得反射非常重要,但总归是听这个文章说,听那个朋友说,学是学了,但却没怎么应用。
当我正式进入到社会当 cv 仔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多了,慢慢思考问题了,就觉得反射是个力大无穷的东西,更会感觉反射是个无所不能的东西,如各种各样的框架的底层,各种各样的拦截器的实现,反射都是其中少不了的一部分~
如果平时着重于开发业务的话,那么确实可能会较少使用到反射机制,但并非是说反射它不重要,反射它是Java 框架的基础勒,可以说木有反射,Java的动态性是会受限的~
文章大致思路:
全文共 7500 字左右,案例均可运行,阅读时间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如有问题,请留言或发送邮件(nzc_wyh@163.com)。
编写的过程中,即使书写完已阅读过,但难免可能会出现遗漏,如有发现问题请及时联系修正,非常感谢你的阅读,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技术道路上的朋友。
一、反射是什么?
JAVA 反射机制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够知道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一个方法和属性;这种动态获取的信息以及动态调用对象的方法的功能称为java语言的反射机制。
不过要想解剖一个类,就要先获取到该类的字节码文件对应的Class类型的对象.
稍后就会讲到~
"反射之所以被称为框架的灵魂",主要是因为它赋予了我们在运行时分析类以及执行类中方法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态性,利用这种性质可以使编写的程序更灵活更通用。
反射机制可以用来:
- 在运行时分析类的能力,如可以构造任意一个类,可以获取任意一个类的全部信息,
- 在运行时检查对象,如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对象所属的类
- 实现泛型数组操作代码,因为在运行时可以获取泛型信息
- 利用Method对象,如我们经常使用的动态代理,就是使用
Method.invoke()
来实现方法的调用。
反射是一种功能强大且复杂的机制,在开发Java工具或框架方面,反射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Class 对象详解
之前说到了,如果要分析一个类,就必须要获取到该类的字节码文件对应 Class 类型对象。
另外如果有听到类模板对象
,这个说的其实就是Class对象
,大家不要误会了。
2.1、如何获取到Class对象呢?
得到Class的方式总共有四种:
- 通过对象调用
getClass()
方法来获取 - 直接通过
类名.class
的方式得到 - 通过
Class
对象的forName()
静态方法来获取 Classloader
,通过类加载器进行获取
/** * @description: * @author: Ning Zaichun * @date: 2022年09月15日 22:49 */ public class ClassDemo01 { @Test public void test1() throws Exception { //1、通过对象调用 getClass() 方法来获取 // 类型的对象,而我不知道你具体是什么类,用这种方法 Student student = new Student(); Class studentClass1 = student.getClass(); System.out.println(studentClass1); // out: class com.nzc.Student //2、直接通过`类名.class` 的方式得到 // 任何一个类都有一个隐含的静态成员变量 class // Class studentClass2 = Student.class; Class<?> studentClass2 = Student.class; System.out.println(studentClass2); // out: class com.nzc.Student System.out.println("studentClass1和studentClass2 是否相等==>" + (studentClass1 == studentClass2)); // studentClass1和studentClass2 是否相等==>true //3、通过 Class 对象的 forName() 静态方法来获取,使用的最多 // 但需要抛出或捕获 ClassNotFoundException 异常 Class<?> studentClass3 = Class.forName("com.nzc.Student"); System.out.println(studentClass3); // out: class com.nzc.Student System.out.println("studentClass1和studentClass3 是否相等==>" + (studentClass1 == studentClass3)); //studentClass1和studentClass3 是否相等==>true //4、 使用类的加载器:ClassLoader 来获取Class对象 ClassLoader classLoader = ClassDemo01.class.getClassLoader(); Class studentClass4 = classLoader.loadClass("com.nzc.Student"); System.out.println(studentClass4); System.out.println("studentClass1和studentClass4 是否相等==>" + (studentClass1 == studentClass4)); //studentClass1和studentClass4 是否相等==>true } }
在这四种方式中,最常使用的是第三种方式,第一种都直接new对象啦,完全没有必要再使用反射了;第二种方式也已经明确了类的名称,相当于已经固定下来,失去了一种动态选择加载类的效果;而第三种方式,只要传入一个字符串,这个字符串可以是自己传入的,也可以是写在配置文件中的。
像在学 JDBC 连接的时候,大家肯定都使用过 Class
对象的 forName()
静态方法来获取Class对象,再加载数据库连接对象,但可能那时候只是匆匆而过罢了。
注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我把各种方式所获取到的class
对象,都进行了一番比较,并且结果都为true
,这是因为一个类在 JVM 中只会有一个 Class 实例,为了解释此点,我把类加载过程也简单的做了一个陈述。
2.2、类的加载过程
当我们需要使用某个类时,如果该类还未被加载到内存中,则会经历下面的过程对类进行初始化。
即类的加载 ---> 链接 ---> 初始化三个阶段。
在这里我只着眼于类的加载过程了,想要了解更为详细的,就需要大家去找找资料看看啦~
加载过程:
1、在我们进行编译后(javac.exe命令),会生成一个或多个字节码文件(就是项目中编译完会出现的 target 目录下的以.class结尾的文件)
2、接着当我们使用 java.exe 命令对某个字节码文件进行解释运行时。
3、加载过程
- 就相当于将 class 文件字节码内容加载到内存中,并将这些静态数据转换成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 并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
java.lang.Class
对象,这个加载到内存中的类,我们称为运行时类,此运行时类,就是Class
的一个实例,所有需要访问和使用类数据只能通过这个Class
对象。 - 所谓
Class
对象,也称为类模板对象,其实就是 Java 类在 JVM 内存中的一个快照,JVM 将从字节码文件中解析出的常量池、 类字段、类方法等信息存储到模板中,这样 JVM 在运行期便能通过类模板而获 取 Java 类中的任意信息,能够对 Java 类的成员变量进行遍历,也能进行 Java 方法的调用。 - 反射的机制即基于这一基础。如果 JVM 没有将 Java 类的声明信息存储起来,则 JVM 在运行期也无法进行反射。
4、这个加载的过程还需要类加载器参与,关于类加载器的类型大家可以去了解了解,还有双亲委派机制等,此处我便不再多言
2.3、为了更便于记忆的图
(图片说明:为更好的描述JVM中只有一个Class对象,而画下此图,希望通过这张简图,让你记忆更为深刻)
2.4、Class 常用的API
通过 Class 类获取成员变量、成员方法、接口、超类、构造方法等
getName()
:获得类的完整名字。getFields()
:获得类的public
类型的属性。getDeclaredFields()
:获得类的所有属性。包括private
声明的和继承类getMethods()
:获得类的public
类型的方法。getDeclaredMethods()
:获得类的所有方法。包括private
声明的和继承类getMethod(String name, Class[] parameterTypes)
:获得类的特定方法,name
参数指定方法的名字,parameterTypes
参数指定方法的参数类型。getConstructors()
:获得类的public
类型的构造方法。getConstructor(Class[] parameterTypes)
:获得类的特定构造方法,parameterTypes
参数指定构造方法的参数类型。newInstance()
:通过类的不带参数的构造方法创建这个类的一个对象。
另外就还有反射包下的几个常用的对象Constructor、Filed、Method
等,分别表示类的构造器、字段属性、方法等等
这些都会在下文慢慢陈述出来~
三、获取运行时类完整信息并使用
所谓运行时类,就是程序运行时所创建出来的类,你直接理解为通过反射获取到的类也可。大体意思是如此。
在讲述这一小节时,先要理解Java中一切皆对象这句话。
我们平常编写一个类,我们会将它称为一个Java对象,但是在反射这里将此概念再次向上抽象了。
类的基本信息:构造方法、成员变量,方法,类上的注解,方法注解,成员变量注解等等,这些都是Java对象,也是证明了Java中一切皆对象
这句话。
其中Constructor
就表示构造方法的对象,他包含了构造方法的一切信息,
Field、Method
等等都是如此。
不要太过于麻烦和重复书写,我将案例中操作的所有相关代码,都放在此处了,案例中的依赖全部基于此。
public interface TestService { }
@Target({ElementType.TYPE,ElementType.PARAMETER, ElementType.METHOD, ElementType.FIEL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Documented public @interface MarkAnnotation { String value() default ""; }
public class Generic<T> { }
public interface GenericInterface<T> { }
// TYPE 表示可以标记在类上 // PARAMETER 表示可以标记在方法形式参数 // METHOD 方法 // FIELD 成员属性上 @Target({ElementType.TYPE,ElementType.METHOD, ElementType.FIELD,ElementType.PARAMETER})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 这里表明是运行时注解 @Documented public @interface LikeAnnotation { String value() default ""; String[] params() default {}; }
@Data @MarkAnnotation 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TestService{ private String sex; public Integer age; private void mySex(String sex){ System.out.println("我的性别"+sex); } public void myAge(Integer age){ System.out.println("我的年龄"+age); } }
@ToString(callSuper = true) // 增加这行是为了打印时将父类属性也打印出来,方便查看~ @Data @LikeAnnotation(value = "123") public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LikeAnnotation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LikeAnnotation public String school; private Double score; public Student() { } private Student(String username)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 public Student(String username, String school)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this.school = school; } @LikeAnnotation public void hello() { System.out.println("世界,你好"); } public void say( String username) { System.out.println("你好,我叫" + username); } private void myScore(Double score) { System.out.println("我的分数是一个私密东西," + score); } public void annotationTest(@LikeAnnotation String username,@MarkAnnotation String str){ System.out.println( "测试获取方法参数中的注解信息"); } }
Java反射详解,学以致用,实战案例(AOP修改参数、Mybatis拦截器实现自动填充)2: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39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