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级别: 中级
在 Java 中,对象销毁由垃圾收集器模块负责,没有任何引用的对象有资格进行垃圾收集。下面是一些关于垃圾收集的重要输出问题。
程序
程序一
预测以下 Java 程序的输出: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tring str = new String("Haiyong"); // 使 str 符合 gc 的条件 str = null; // 调用垃圾收集器 System.gc(); // 等待 gc 完成 Thread.sleep(1000); System.out.println("end of main");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 System.out.println("调用的finalize方法"); } }
程序二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est t = new Test(); // 使 t 有资格进行垃圾收集 t = null; // 调用垃圾收集器 System.gc(); // 等待 gc 完成 Thread.sleep(1000); System.out.println("end main");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 System.out.println("调用的finalize方法"); System.out.println(10/0); } }
程序三
public class Test { static Test t ; static int count =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est t1 = new Test(); // 使 t1 有资格进行垃圾收集 t1 = null; // line 12 // 调用垃圾收集器 System.gc(); // line 15 // 等待 gc 完成 Thread.sleep(1000); // 使 t 有资格进行垃圾收集 t = null; // line 21 // 调用垃圾收集器 System.gc(); // line 24 // 等待 gc 完成 Thread.sleep(1000); System.out.println("调用finalize方法 "+count+" 次");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 count++; t = this; // line 38 } }
程序四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此行之后有多少对象符合垃圾回收条件? m1(); // Line 5 } static void m1() { Test t1 = new Test(); Test t2 = new Test(); } }
程序五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 Test t1 = new Test(); Test t2 = m1(t1); // line 6 Test t3 = new Test(); t2 = t3; // line 8 } static Test m1(Test temp) { temp = new Test(); return temp; } }
文章后半部分是程序的输出及解析
输出及解析
程序一输出
输出:
end of main
解释:
我们知道在销毁对象之前,垃圾收集器会在对象上调用finalize()方法。但在这里,诀窍是 str 是 String 类对象,而不是 Test 类。因此,在 str 上调用 String 类的 finalize() 方法(如果在 String 类中重写)。如果一个类没有覆盖 finalize 方法,那么默认情况下会调用 Object 类的 finalize() 方法。
程序二输出
输出:
调用finalize方法 end main
说明:
当垃圾收集器对对象调用 finalize() 方法时,它会忽略该方法中引发的所有异常,程序将正常终止。
程序三输出
输出:
调用finalize方法 1 次
说明:
执行第 12 行后,t1 可以进行垃圾回收。所以当我们在第 15 行调用垃圾收集器时,垃圾收集器会在销毁它之前调用 t1 上的 finalize() 方法。但是在 finalize 方法中,在第 38 行,我们再次通过 t 引用同一个对象,因此在执行第 38 行后,该对象不再符合垃圾回收条件。因此,垃圾收集器不会销毁对象。
现在再次在第 21 行,我们再次使同一对象有资格进行垃圾回收。在这里,我们要明确有关一个事实有关垃圾收集器,即它会调用finalize()方法的特定对象恰好在一个时间。由于在这个对象上已经调用了 finalize() 方法,所以现在垃圾收集器将销毁它,而无需再次调用 finalize() 方法。
程序四答案
问题: 执行第 5 行后,有多少对象符合垃圾回收条件?
回答 :
2
说明:
由于 t1 和 t2 是 m1() 方法的本地对象,因此除非返回任何一个,否则在方法完成后它们有资格进行垃圾收集。
程序五答案
问题: 执行第 8 行后,有多少对象符合垃圾回收条件?
回答 :
1
说明:
到第 8 行执行时,唯一没有引用的对象是第 6 行生成的对象。请记住,“Java 严格按值传递”,因此引用变量 t1 不受 m1( ) 方法。我们可以使用 finalize() 方法检查它。finalize()方法中的语句“System.out.println(this.hashcode())”打印调用finalize()方法的对象hashcode值,然后将该值与main方法中创建的其他对象hashcode值进行比较.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