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

简介:

城市现代化发展带来了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激增,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打造宜居城市的核心之一。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的浪潮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然要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公共文化服务的智慧化转型

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将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建设,是将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制度体系、服务方式和运营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形态转化的基础性建设工程,凸显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现代”特征,并以其具备的均等性、透明性、公平性、便利性、快捷性和公民的可参与性特质,构筑起人人共建共享的现代公共文化生活。

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就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受到广泛重视,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11年11月,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即“构建海量分级分布式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建成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传播快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切实保障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结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在实践层面,由文化部主导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以及由国家广电总局主导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顺利实施,共同构成了覆盖全国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显著扩展了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20世纪末到2l世纪初所发展的“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已经逐步被“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所取代。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必然导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由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型。从智慧城市的建设来说,其核心就是推进信息科学技术在城市建设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应用,其目标就是不断提升城市的创造力,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其中,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衡量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从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说,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大量的机遇和便利,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地涌现,文化服务的载体和形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被刷新。在这种形势下,对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变革迫在眉睫,借助信息化科技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大势所趋。

公共文化服务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转型,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发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低等问题,可以加快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保障公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对于促进文化领域的发展意义深远。

首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发展,有利于健全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伴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纵深发展,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面临基础薄弱和数字化程度低等难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文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初见成效,但面临着文化资源分散、利用率低的现状。公共文化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发展,对健全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适应和满足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提供了物质载体。

其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发展,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发展,不仅可以推进中国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可以彻底改变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存在的城乡及地区之间差距巨大的现状,为各级政府文化部门打通快速文化传播通道,改善偏远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状况,以及为广大农村地区及时获取和利用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创造技术条件。

最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发展,有利于提高政府文化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应当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发展,是对政府传统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的一种变革,通过数字传播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运用,逐步打破政府文化部门内部的界限,跨界创新的整体性治理模式无疑可以有效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协同发展的现实路径

要实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跨越式发展,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们多元化、多样式、高品质的文化需求,政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融入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智慧城市的建设思维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运用高新技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这就要求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加强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创新文化工作机制,开发能够引领文化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形成智慧城市建设与公共文化、文化产业高端融合的协同发展。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发展是指,各级政府文化部门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通过互联网、有线/数字电视、卫星、电子政务网、移动通信等多个数字传输渠道,利用计算机、电视、投影、移动播放器、手机等丰富的终端服务设备传送数字文化资源、开展技术创新和服务,达到中央、省、市、县、乡的数字资源同步共享,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无边界化和大众化。

第一,设计蓝图、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国家要制定清晰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发展的战略,对全国各个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型进行整体上的合理规划和指导。第二,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要顺利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长效增长机制,提高投入绩效。通过财政资金的基础性投入,引导企业资金、社会资金、金融资产、风险基金等进入现代公共文化建设领域。第三,加快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应因地制宜、有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智慧化,尤其是电子信息化水平势在必行。第四,建设“智慧文化”服务体系。要因地制宜,探索通过智能手机、便携式计算机等移动终端和新媒体的集成应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重视技术服务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和区域普适性,延伸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实现对公众文化产品的普惠和精准投放。第五,优化文化服务领域人才队伍。建立专门的人员培训资金,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高新技术使用培训。要加大科技素养考核力度,将考核与人员晋升、工资待遇相挂钩,倒逼公共文化服务人员自觉学习和应用高新技术。第六,建立反馈评价机制。切实改变只管投入、不重产出、不顾绩效的投入方式,建立“规划—预算—投入—产出—评估”的公共文化财政投入经费管理考核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群众满意度测评方式的应用,并将财政投入绩效考核结果与各级政府或公共文化单位的奖惩激励措施相结合,形成以考核促服务的常态机制。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文章
|
监控
政法重点人员联防联控管理平台建设,智慧城市治安防控系统开发
政法重点人员联防联控管理平台实现了把基层人员纳入进来进行管理,整合全市现有的各领域、各部门、各条线的网格员队伍,使基层社会治理从粗放式﹑单一式向精细化、数据化转变,通过多网融合、一平台通管、“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主动出击,从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健全保障机制实现社会长效治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更加和谐有序的小康社会。
213 1
|
安全 物联网 大数据
智慧城市建设呼唤“国家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呼唤“国家标准”
194 0
智慧城市建设呼唤“国家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正向高端发展 需循序渐进
智慧城市建设正向高端发展 需循序渐进
182 0
智慧城市建设正向高端发展 需循序渐进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大数据
打造新型智慧产业联盟,神州控股开启智慧城市建设3.0版
打造新型智慧产业联盟,神州控股开启智慧城市建设3.0版
239 0
打造新型智慧产业联盟,神州控股开启智慧城市建设3.0版
|
运维 前端开发 容灾
打开智慧城市服务大门的五把“钥匙”
智慧城市作为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
|
人工智能 数据可视化 机器人
聚力新基建 新华三助力成都高新区加速智慧城市建设
5月28日上午,“成都高新区新基建项目发布会(第一批)”在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中心正式举行。包括新华三集团在内的一批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参加了发布会。
聚力新基建 新华三助力成都高新区加速智慧城市建设
|
人工智能 资源调度 达摩院
成都TOCC—智慧城市交通建设
借助阿里云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动态扩展能力,成都TOCC高效打通同一时空领域内各类交通信息,满足大流量、高并发、准实时的城市交通复杂数据处理需求。
1548 0
|
传感器 城市大脑 人工智能
看云栖说云栖 —— 数据中台服务、智慧城市投资
数据中台服务和城市大脑投资。
1311 0
|
物联网
国家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研发专家张文生: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在的城市不能只谈我们的生活、商业,实际上应该与产业也是相结合的,如果不和产业结合,这个城市很难有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