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大佬的分布式系统核心:进程间的通信,事件驱动后,我顿悟了

简介: 在GUI编程中,事件是非常常见的。比如,用户在界面单击了按钮,就会发送一个“点击”事件,相应地,会有一个处理“点击”事件的事件处理器来处理该事件。因此,所谓事件驱动,简单地说就是你点什么按钮(即产生什么事件),计算机就执行什么操作(即调用什么函数)。当然事件也不仅限于用户的操作。事件驱动的核心自然是事件。

事件驱动

在GUI编程中,事件是非常常见的。比如,用户在界面单击了按钮,就会发送一个“点击”事件,相应地,会有一个处理“点击”事件的事件处理器来处理该事件。因此,所谓事件驱动,简单地说就是你点什么按钮(即产生什么事件),计算机就执行什么操作(即调用什么函数)。当然事件也不仅限于用户的操作。事件驱动的核心自然是事件。

从事件角度说,事件驱动程序的基本结构是由一个事件收集器、一个事件发送器和一个事件处理器组成。事件收集器专门负责收集所有事件,包括来自用户的(如鼠标、键盘事件等)、来自硬件的(如时钟事件等)和来自软件的(如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本身等)。事件发送器负责将收集器收集到的事件分发到目标对象。事件处理器做具体的事件响应工作,它往往要到实现阶段才完全确定。对于框架的使用者来说,他们唯一能够看到的是事件处理器,这也是他们所关心的内容。

事件驱动编程

事件驱动编程通常只用一个执行过程,CPU之间不是并发的。在处理多任务的时候,事件驱动编程是使用协作式处理任务,而不是多线程的抢占式。事件驱动编程简洁易用,只需要注册感兴趣的事件,在回调中设计逻辑就可以了。在调用的过程中,事件循环器(Event Loop)等待事件的发生,接着调用处理器。事件处理器不是抢占式的,处理器一般只有很短的生命周期。

1.事件驱动编程的优势

·在大部分的应用场景中,事件编程优于多线程编程。

·相对于多线程编程来讲,事件驱动编程比较容易,复杂度低,是开发者乐于接受的。

·大多数的GUI框架,都是使用事件驱动编程架构的。每一个事件会绑定一个处理器,这些事件通常是点击按钮、选择菜单等。处理器用来实现具体的行为逻辑。

·事件驱动经常在I/O框架中使用,可以很好地实现I/O复用。很多高性能的I/O框架都是使用事件驱动模型的,例如Mina、Netty、Node.js。

·易于调试。时间依赖只和事件有关系,而不是内部调度。问题容易暴露。

2.事件驱动编程的劣势

·如果处理器占用时间较长,那会阻塞应用程序的响应。

·无法通过时间来维护本地状态,因为处理器必须返回。

·通常在单CPU环境下,比多线程编程要快,因为没有锁的因素,没有线程切换的损耗。CPU不是并发的,这样的话就不适合用在一些科学计算的应用中。

事件循环的实现

事件循环是一个程序结构,用于等待和发送消息和事件。事件驱动编程的代码核心就是事件循环器,在Linux下推荐使用epoll实现,在其他没有epoll的系统上可以使用kqueue/ports/poll/select实现。

图3-11所示是事件循环的工作示例。事件循环器不断接受来自客户端(Client)的请求,并把请求转交给注册了某类事件的工作线程(Worker)处理。

图3-11 事件循环的工作示例

根据实现的方式不同,在网络编程中基于事件驱动主要有两种设计模式:Reactor和Proactor。

Reactor模型

首先来回想一下普通函数调用的机制。

·程序调用某函数->函数执行。

·程序等待->函数返回结果。

·控制权返回给程序->程序继续处理。

和普通函数调用的不同之处在于:应用程序不是主动调用某个API完成处理,而恰恰相反,应用程序需要提供相应的接口并注册到Reactor上,如果相应的事件发生,Reactor将主动调用应用程序注册的接口,这些接口又被称为“回调函数”。

用“好莱坞原则”来形容Reactor再合适不过了:不要打电话给我们,我们会打电话通知你。

举个例子:你去应聘某某公司,面试结束后。

·“普通函数调用机制”公司HR比较懒,不会记你的联系方式,那怎么办呢?你只能面试完后自己打电话去问结果:有没有被录取啊,还是被拒了。

·“Reactor”公司HR记下了你的联系方式,结果出来后会主动打电话通知你:有没有被录取啊,还是被拒了。你不用自己打电话去问结果,事实上也不能,因为你没有HR的联系方式。

图3-12所示是Reactor示意。

图3-12 Reactor示意

1.Reactor模型的优点

Reactor模型是编写高性能网络服务器的必备技术之一,它具有以下优点。

·响应快,不必为单个同步时间所阻塞,虽然Reactor本身依然是同步的。

·编程相对简单,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复杂的多线程及同步问题,并且避免了多线程/进程的切换开销。

·可扩展性,可以方便地通过增加Reactor实例个数来充分利用CPU资源。

·可复用性,Reactor框架本身与具体事件处理逻辑无关,具有很强的复用性。

2.Reactor模型框架

使用Reactor模型,必备的几个组件:事件源、事件多路复用机制、Reactor框架和事件处理程序。接下来对每个组件做逐一说明。

·事件源:Linux上是文件描述符,Windows上就是Socket或者Handle了,这里统一称为“句柄集”。程序在指定的句柄上注册关心的事件,比如I/O事件。

·事件多路复用机制:由操作系统提供的I/O多路复用机制,比如select和epoll。程序首先将其关心的句柄(事件源)及其事件注册到多路复用机制上。当有事件到达时,事件多路复用机制会发出通知“在已经注册的句柄集中,一个或多个句柄的事件已经就绪”。程序收到通知后,就可以在非阻塞的情况下对事件进行处理了。

·Reactor框架:事件管理的接口,内部使用事件多路复用机制注册、注销事件,并运行事件循环,当有事件进入“就绪”状态时,调用注册事件的回调函数处理事件。

·事件处理程序:事件处理程序提供了一组接口,每个接口对应了一种类型的事件,供Reactor在相应的事件发生时调用,执行相应的事件处理。通常它会绑定一个有效的句柄。

使用Reactor模型后,事件控制流是什么样子呢?可以参见图3-13所示的序列。

我们以读取操作为例来看看Reactor中的具体步骤。

·应用程序注册读就绪事件和相关联的事件处理器。

·事件分离器等待事件的发生。

·当发生读就绪事件的时候,事件分离器调用第一步注册的事件处理器。

·事件处理器首先执行实际的读取操作,然后根据读取到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写入操作类似于读取操作,只不过第一步注册的是写就绪事件。

图3-13 Reactor序列

Proactor模型

我们来看看Proactor模型中读取操作和写入操作的过程。

·应用程序初始化一个异步读取操作,然后注册相应的事件处理器,此时事件处理器不关注读取就绪事件,而是关注读取完成事件,这是区别于Reactor的关键。

·事件分离器等待读取操作完成事件。

·在事件分离器等待读取操作完成的时候,操作系统调用内核线程完成读取操作(异步I/O都是操作系统负责将数据读写到应用传递进来的缓冲区供应用程序操作),并将读取的内容放入用户传递过来的缓存区。这也是区别于Reactor的一点。

·事件分离器捕获到读取完成事件后,激活应用程序注册的事件处理器,事件处理器直接从缓存区读取数据,而不需要进行实际的读取操作。

从上面可以看出,Reactor和Proactor模型的主要区别就是真正的读取和写入操作是由谁来完成的,Reactor中需要应用程序自己读取或者写入数据,而Proactor模型中,应用程序不需要进行实际的读写过程,它只需要从缓存区读取或者写入,操作系统会读取缓存区或者写入缓存区到真正的I/O设备。图3-14所示是Proactor示意。

图3-14 Proactor示意

本文给大家讲解的内容是分布式系统的核心:进程间的通信,事件驱动

本文就是愿天堂没有BUG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大家有收获的话可以分享下,想学习更多的话可以到微信公众号里找我,我等你哦。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存储 Unix Linux
进程间通信方式-----管道通信
【10月更文挑战第29天】管道通信是一种重要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它为进程间的数据传输和同步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通过合理地使用管道通信,可以实现不同进程之间的协作,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
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供应链
进程间通信方式-----消息队列通信
【10月更文挑战第29天】消息队列通信是一种强大而灵活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它通过异步通信、解耦和缓冲等特性,为分布式系统和多进程应用提供了高效的通信方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消息队列,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复杂性和性能开销等问题。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分布式计算
【AI系统】分布式通信与 NVLink
进入大模型时代后,AI的核心转向大模型发展,训练这类模型需克服大量GPU资源及长时间的需求。面对单个GPU内存限制,跨多个GPU的分布式训练成为必要,这涉及到分布式通信和NVLink技术的应用。分布式通信允许多个节点协作完成任务,而NVLink则是一种高速、低延迟的通信技术,用于连接GPU或GPU与其它设备,以实现高性能计算。随着大模型的参数、数据规模扩大及算力需求增长,分布式并行策略,如数据并行和模型并行,变得至关重要。这些策略通过将模型或数据分割在多个GPU上处理,提高了训练效率。此外,NVLink和NVSwitch技术的持续演进,为GPU间的高效通信提供了更强的支持,推动了大模型训练的快
47 0
|
3月前
|
存储 Python
Python中的多进程通信实践指南
Python中的多进程通信实践指南
36 0
|
4月前
|
Java Android开发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Android中多进程通信有几种方式?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本文介绍了Android中的多进程通信(IPC),探讨了IPC的重要性及其实现方式,如Intent、Binder、AIDL等,并通过一个使用Binder机制的示例详细说明了其实现过程。
420 4
|
5月前
|
消息中间件 JSON 自然语言处理
Python多进程日志以及分布式日志的实现方式
python日志模块logging支持多线程,但是在多进程下写入日志文件容易出现下面的问题: PermissionError: [WinError 32] 另一个程序正在使用此文件,进程无法访问。 也就是日志文件被占用的情况,原因是多个进程的文件handler对日志文件进行操作产生的。
|
5月前
|
Linux
Linux源码阅读笔记13-进程通信组件中
Linux源码阅读笔记13-进程通信组件中
|
5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安全 Java
Linux源码阅读笔记13-进程通信组件上
Linux源码阅读笔记13-进程通信组件上
|
5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安全
python多进程并发编程之互斥锁与进程间的通信
python多进程并发编程之互斥锁与进程间的通信
|
5月前
|
Python
Python IPC深度探索:解锁跨进程通信的无限可能,以管道与队列为翼,让你的应用跨越边界,无缝协作,震撼登场
【8月更文挑战第3天】Python IPC大揭秘:解锁进程间通信新姿势,让你的应用无界连接
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