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字,如何讲清楚专业知识? by彭文华

简介: 3000字,如何讲清楚专业知识? by彭文华

这是彭文华的第140篇原创

最近一个多月我都在集中力量参加《罗振宇讲师训练营》,打磨专业课程。经过反复打磨,几经易稿,终于打磨的差不多了。正巧遇上内部分享,于是就整理了一下学习经验,在训练营内部给同学们分享了一下,收获了很多意见和建议,非常感谢各位同学。

也有同学说,老彭,你这个分享很好,说出来了我们的感受,也有总结出具体的方法,很有启发,能不能往外分享一下啊?


我跟班主任商量了一下,因为内部分享的是尚未发表的稿件,暂时还不能公开。但是直接分享拆解稿吧,很多内容都是上过课才明白的“黑话”,这可咋整?


我寻思了半天,那就把拆解稿调整一下,剧透的部分就去掉一些,“黑话”再注释一下,这样就行了。不过里面还有很多《训练营》里的提到的认知,可能没办法一一注解,大家将就看看吧,有任何问题,可以后台随时沟通。


以下是分享实录,有删改。

开场

大家好,我是彭文华,一个集文化与才华于一身的男子。

跟大家开个玩笑啊,活跃一下气氛。今天是亚里士多德1班的主场。我作为班级代表,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太上曰:「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问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我这刚听完罗老师的建模理论,必须勤而习之啊。


其实我刚收到班主任【给大家分享学习心得这个消息的时候,本能是回避的。因为啥?害怕啊!在座的都是高手,万一没讲好,那还不丢死人了!但是我又回想起一位同学之前分享的“机会理论。按这个模型来讲,这就是个机会啊!每次直播课我都想让罗老师点评一下稿子,都没机会。现在机会就落到我面前了,于是我立刻报名了。


你看,这就是一个“不是...而是...”。一个任务放在我面前,不是回避它,而是去挑战他。用的是机会思维。

注:“不是...而是...”是罗老师在课程中讲到的,提出观点的时候不要直接给判断“你应该怎么怎么样”,这是典型的说教,没人会理会的。可以用“不是...而是...”的技巧,不是“这样”,而是“那样”,打破原来的认知,建立新认知。上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的主题是:学习讲师营打磨课件的心得。我今天分享主要内容是:

1、拆解稿件(如何破题-发起挑战,如何“不是而是、层层递进”,刀应该怎么劈?如何体现新旧世界的区别?怎么给出解决方案?)

2、分享打磨心路历程(旧认知:不就是写个稿么?我日更都没问题。新认知:把思想装进别人脑袋里,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3、分享训练营学习方法(看视频+记笔记+思维导图+打磨+沟通+练习)

4、拍砖环节(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我现在就是块铁,罗老师锤了我一回,陈章鱼老师锤了我一回,现在还差一锤,还请各位同学助我一臂之力)


拆解稿件

刚才老师已经把我的稿件发在群里了。我就直接开始分解了。

稿件尚未公开,各位可能需要一些想象力。

第一段就是发起一个挑战。我原来的稿件非常长,写了五千来字。因为是比较专业的内容啊,我生怕别人不懂,光前面的铺垫就写了一千多字。章鱼老师看了直摇头,说1/3了,还没入题呢,跟古时候秀才卖驴一样,三页纸还没写个“驴”字。章鱼老师还给我一个秘诀,就是1分钟切入挑战。于是我就把废话全砍掉了。现在第一段刚好250个字,一分钟切入挑战是完全没问题了。

“挑战”是讲好专业知识的核心。可以引发听众的好奇心,激发其同理心,让听众快速代入到场景中。因此第一个定式就是发起“挑战”。比如我另外一篇文章《戳我查阅:怎么给大爷讲清楚什么是大数据》,挑战就是大爷没有技术基础,我怎么跟他讲清楚这概念呢?你是不是会很好奇呢?

我用一句话简单介绍自己,然后马上发起一个场景,讲我哥们老吴的遇到的数据中台项目“接盘侠”挑战。挑战这里有个技巧,就是要凸显挑战。你说这不是废话么?“挑战”当然得有挑战了!其实我一开始的“挑战”就很没挑战,就说老吴三天后要开会。这别人根本没挑战的感觉啊,开会谁不会啊?是个人就能玩得转好么?


所以在这里我做了两件事情:1、凸显前任引咎辞职;2、对比信心满满和接盘侠;3、凸显时间紧,项目是个烂摊子,没法汇报。这就是发起挑战的口诀:主角+目标+限制条件。

罗老师建议,不要用知识结构的方式讲述专业知识,而是使用挑战+解决方案的方式描绘。知识结构很枯燥,通常要考记忆。挑战+解决方案就很具体,而且可以把整个知识体系融会贯通。

这样够吗?还不够,还得再加把火。于是第二段我就给加了一些材料,什么数据平台不如秘书好用、有十几位CIO因为数据中台项目被干掉等等。这样一方面交代一下背景,让大家代入情境中,另一方面让大家增强“挑战”的难度,对我怎么解决问题就更有期待感了。最后用一句“你说这局怎么破?”把挑战烘托到最强。


然后我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内容:不仅是管人管事,还要管项目;不仅是管项目,还要解决项目目标、架构等底层问题。

这里是在进行路径设计。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把用户从“这我知道啊”的层级,一点点的给拉到“啊~~~原来是这样!”的境界。其核心理念是专业知识不是在灌输内容,而是改变认知。改变认知非常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路径,让听众跟着我们走,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改变。

请注意哈,这里不是“不是而是”,是“不仅是,还是”。这个篇幅最多,花了1900字。不过这三层花的值,因为这三层就是我设计的路径,就是三个小景点。像不像一个导游,说:咱来看看“管人管事”,这有啥好处;但是这还不够,咱再去看看“管项目”,这有啥妙处;但是这还不够好,我再给你看一个“底层问题”。这每一个内容,我基本都是一个结构:


1、简单解释当前方法的具体操作内容,并肯定其合理性;

2、然后迅速指出其问题,一刀见血;

3、然后简单总结,并取一个容易记住的“外号”:修理工思维、包工头思维和里皮思维。

“管人管事”是课程中的内容,其实就是刚才说的听众的“这我知道啊”。“管项目”和“底层问题”也是一样,只不过认知一级比一级高。

怎么做到层层递进呢?一个技巧,就是“无效的旧方案”+“更好的新方案”。如上所述,先说旧方案,然后指出问题,再提出更好的新方案。

我原本不是这样的,之前放了非常多的材料,什么查理芒格的锤子思维、给任正非写万言书的北大才子、装修失败的案例等等。

章鱼老师就说了一句话:你这就像是钝刀子割肉,一点都爽快。高手搞定问题,一句话就行了。刀子一定要快!狠!准!

我现在也理解罗老师说的材料是歇脚的木头,我之前哪里是一根木头是,分明是给了一个岛。

专业知识太枯燥了,俗话就是太干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加点“材料”进去,稀释一下,让其他人能明白。跟吃早餐一样,干的得配点稀的,免得噎着。罗老师的比喻则是“听众像一只鸟,专业知识是一片海,鸟想飞过这片海,需要一根木头,停上去休息一下”。但是我之前犯了一个错误,材料太多了,堆积严重。

这修理工思维、包工头思维和里皮思维三个层层递进之后,整个就比较丰满了。用户可能会说:嗯,基本上差不多了吧?

不!我继续告诉听众:不行!然后用300字点出为什么不行。这里好像有些复杂了,但是是值得的,因为我要引出王炸。


我觉得在这300字之后,听众可能会疑惑,都不行你说这么起劲干啥?于是我借老吴的感受帮用户表达了一下“这样不行,那也不行,那该怎么办呢?”

到这里,仍然是在设计路径。但也是最后一个节点了。也是我最终想要传达的意思,即:我们之前遇到的挑战,用什么解决方案来应对最合适。

请注意,这一刀就来了。数据中台项目不是解决工程问题,而是解决商业难题。前面的三个层层递进都是解决确定性工程问题的套路,遇到商业难题就会陷入困境。所以我们需要换一个思维,从创业者的立场去解决商业难题,我也给取了一个“外号”:政治家思维。

最后的模型是:数据中台负责人最重要的不是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不是项目管控的能力,不是架构的能力,而是上下同欲的能力加上坚定的信念,这是“政治家”的特长。

这个“建模”实际上就是新旧世界分离的重要技巧。一个好的回答,就是对这个直接最好的诠释,犹如泾渭分明。之前的世界是浑浊不堪的,这根线划出来,之后的世界就是清澈透明的。例子里的模型是“确定性工程问题 VS 商业难题”,前面三个层层递进都是确定性的工程型问题的解决思路。

这样模型就建好了。这就像一个导游,说:前面三个景色咋样?看上去还行吧?嘿嘿,我带你们看一个更牛的!跟这个相比,前面三个都是弟弟!然后就说最后这个景怎么厉害,怎么比前面三个更牛。通过工程问题和商业问题直接切开,新世界和旧世界就分清楚了。


之后就是提出解决方案了。“打通沟通渠道、建立信任基础、形成认知共识。”大概花800字介绍最终的解决方案,以“信”为精神内核,以政治家思维为指引,往下梳理具体的方法论,对上级怎么样,对平级怎么样,对团队内部怎么样。每一个方面都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一些暂时解决不了的也给出了应对策略。

解决方案一定要具体,要落地,否则就是飘在空中的“天外飞仙”。好比给人家说痒了,你得给他挠一下。要挠准了,还要挠到位了,不轻不重,这才舒服。具体的内容就不剧透了。


这样呢,既能解决3天后的项目周例会的事情,又能有机会、有策略的推动项目,还能提前锁定核心问题,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加一个小尾巴,老吴完成了数据中台项目的接盘。这个挑战就算完成了。


当然啊,为了引出其他课程内容,章鱼老师建议我在最后简单些,罗列一下完整课程的路线图。我能力不够,只能简单写了写。


分享打磨心路历程

好了,稿件拆解完了,我现在给大家分享一下打磨心路历程。


我有一个日更公众号“大数据架构师”,每天利用业余的时间都能写3000字。所以我一开始对3000字的目标是很不屑的,我半上午就搞定了好么?


但是第一节课我就快疯了。让我选知识角色,然后选题。做过内容的同学应该都明白我的痛苦。罗老师也说过,很多人会在第一关卡很久。我就是卡在选题很久了。


选题的时候我跟陈章鱼老师说:我有高级项目经理证、PMP证、CMMI内审员证,还有很多国家级项目实际落地经验,甲方乙方都待过,在软件领域是有背书的;有多年的团队管理、技术管理,所以也有很多管理经验可以分享;另外,我毕业就是从事数据行业,大数据是经过系统学习的,而且到现在还在持续学习,也有很多项目落地经验,也给别人讲过课;另外呢,我之前沟通比较差,所以专门练过沟通,也跟很多人分享过沟通的心得。我这么多领域都能说,到底该选哪一个?


我倒不是像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来。而更像是一口大锅,不知道怎么倒出一个饺子。也不知道倒出那个饺子比较好。有点像跟别人吵架的样子,我满脑子都是意见,就是不知道要骂什么。


我这不是在吹牛哈。说实话,都活了几十年了,谁肚子里还没几个能讲的东西啊?你看我公众号里就有好几个朋友写的稿子。


幸好章鱼老师没跟我纠缠,让我随便选一个。我一开始的选题其实是《如何服务好顶尖专家,仿照罗老师的带小孩逛北京的案例写了1000多字,然后放了8个钩子,每个钩子都能带出一片内容。

钩子:大仲马:历史就是我挂小说的钩子。我们在设计一个路径的时候,路上每个事情都能当成钩子,挂上我想说的内容。

章鱼老师说我这大纲就1000多字,3000字估计也就够开个头的。建议我找其中一个点,集中力量,重点爆破。有其他想说的,放在其他稿子里就行了。


沐心老师也给我一个CUP选题技巧:

C确定性,这个目标一定要达成么?

U紧急性,这个目标急么?必须现在或者目前这段时间处理么?

P计划,你为这个目标做过什么计划么?


我根据这个技巧筛了一下,有用,但是跟我的情况也不完全一样。但是我还是按照这个选了一个题,就是现在的《如何接手一个项目》。后面同学也给我拍砖,说中这个题目不好,得再推敲推敲,我也琢磨怎么优化呢。


章鱼老师还反复点我,说你得看看罗老师的“导论课”,体会角色,想清楚你想成为什么角色。我反复理解,才明白“知识角色”的重要性,明白“可靠知识供应商”的重要性。

原来,课程不是写稿,而是设计一个路径,让听众跟着我们漫步前行。课程也不是说教,而是掌一盏灯,照亮别人的路。


随着课程的学习,以及稿件的打磨,我还比较庆幸,我的这个设计还挺好,不偏不倚,也许与我的工作特性相关,数据工作者,天天搞的就是建模,评判建模好坏的标准之一就是模型对数据的分离度。


跟着各位老师的步伐,我一步步的往前走,深感课程设计的难度。我现在设计第二节课,都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哪里能每个课程都能设计出这么好的路径啊?太难了!


不过回想一句流传甚广的话:这世间上最难的事情有两个:1、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口袋里,2、把自己的想法装到别人脑袋里。


说起来,我们同时想做这两件事情,不难才怪!


分享学习方法

我的学习方法很简单,其实就是反复看视频+记笔记+思维导图+打磨+沟通+练习。


我的理解力其实很差,课后作业得分很低。


所以我的策略是:反复看视频。每个视频我都看好几遍,加深理解。

通常来说第一次的视频感受最深刻,所以本次视频我都会找一个没有人打扰的时间,边用手机看视频,边记笔记。第一次的笔记非常宝贵,通常是我们接受新知的第一反应,相当于是新旧世界的分界点。


然后我会在合适的时间打开文稿,把每一课的内容做成思维导图。这个东西可以帮我理清逻辑。最重要的是我在写稿的时候,时不时可以看一眼,比对一下总体思路、一些细节、技巧这样能更好的使用这些方法。


按照这个方法写东西,基本上就不会有大的偏差。但这毕竟是我自己的感受。所以还需要一个人帮忙把把关,这个人自然就是打磨教练了。每次打磨课程我都参加,而且一般都在周日的最后几个,因为这样可以旁听前面所有人的内容。打磨教练的每个意见都认真记下来,每次都改稿,有时候还不止一次。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技巧,就是把自己当做一块铁,反复的打就是了。这样就不会在写稿的时候代入负面情感。当然啊,我其实也很忐忑,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怎么样,所以总是追着章鱼老师问。


还有,打磨教练不是只在打磨时间才会理你。你随时可以骚扰他。我就总骚扰章鱼老师。说起来挺不好意思的。章鱼老师同时还负责一个《每周新书盘点》专栏呢,哪有那么多时间啊。所以打磨会之后的沟通也非常重要,各位可以利用好。


最后就是反复练习了。我不是有个公众号么?我就用各种方式尝试写内容。比如最近写了一个《怎么给大爷讲清楚什么是大数据。不过这个文章被章鱼老师给拍回来了,说没有正面跟听众说话,而是侧脸说。但是我一点都没气馁,反而很高兴啊,如果没有这个尝试,我怎么知道正面说、侧脸说是啥呢,对吧?

在给大家分享内容的时候,一定要面对观众讲,一边当讲师,另一边还要走到听众身边去,体察听众的感受,像是跟老朋友一对一的聊天,这就是正面说。

但是如果是描述一个故事,讲的是别人,没有走到听众身边,那就是侧脸说。好像是你在跟另外一个人说,听众只是在旁听。这个感觉就不好。

以上就是我的学习方法。很老套,但是我觉得很管用。


准备的时间比较仓促,整个分享内容就没有完全按照课程的逻辑来写了。希望我没讲乱。


拍砖环节

好,以上就是我的学习心得。最后是拍砖环节。


俗话说,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我现在就是块铁,罗老师锤了我一回,陈章鱼老师锤了我一回,现在还差一锤,还请各位同学助我一臂之力。


这个环节恳请大家使劲拍,我只记录,不做任何反驳。这是恩情啊,提前感谢各位同学相助!

相关实践学习
使用CLup和iSCSI共享盘快速体验PolarDB for PostgtreSQL
在Clup云管控平台中快速体验创建与管理在iSCSI共享盘上的PolarDB for PostgtreSQL。
AnalyticDB PostgreSQL 企业智能数据中台:一站式管理数据服务资产
企业在数据仓库之上可构建丰富的数据服务用以支持数据应用及业务场景;ADB PG推出全新企业智能数据平台,用以帮助用户一站式的管理企业数据服务资产,包括创建, 管理,探索, 监控等; 助力企业在现有平台之上快速构建起数据服务资产体系
相关文章
C国演义 [第七章]
C国演义 [第七章]
[C国演义] 第二章
[C国演义] 第二章
|
6月前
|
算法
C国演义 [第八章]
C国演义 [第八章]
|
4月前
|
监控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硬核神作|2w字带你拿下Sentinal
硬核神作|2w字带你拿下Sentinal
|
6月前
|
算法
C国演义 [第四章]
C国演义 [第四章]
C国演义 [第六章]
C国演义 [第六章]
|
10月前
【C国演义】第一章
一堆数字里面,有且仅有一个数字出现的次数是奇数次,其他的数字出现的次数全为偶数次,求出这个数字(要求时间复杂度O(N))
|
前端开发 程序员 开发者
十年老友记 | @风逐蓝天:编程是一种表达和创作的方式
十年老友记 | @风逐蓝天:编程是一种表达和创作的方式
|
人工智能 分布式计算 算法
从长安十二时辰中学到的东西
19年的暑期里,长安十二时辰(下文简称长安)不愧是电视连续剧中的一匹黑马。紧凑的故事情节,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给观众再现盛唐一片气派的景象。这是1个令人引以自豪的时代,这是1个文人骚客辈出的朝代。 不同的人会在剧中找到不一样的东西,这里更多的是从科技以及技术的层面进行分析,而不是更多地从文化的角度。
从长安十二时辰中学到的东西
|
NoSQL Java Redis
【日拱一卒进击大厂系列】如何写好一份技术简历
【日拱一卒进击大厂系列】如何写好一份技术简历
【日拱一卒进击大厂系列】如何写好一份技术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