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往往有的时候,“思维方式”比提升技术更为重要,在个人职业发展生涯中,因此,今天,我们扯一下:做人。
Dunning-Kruger effect,达克效应,其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通常指的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具体表现为“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策的基础上得出狭隘的结论,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然而这些能力欠缺者们却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所谓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以至于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通常,达克效应生态所衍生的此类群体,在实际的社会环境中往往表现为以下:
1、通常追求没有营养的虚幻,高估自己的实力
2、不能正确认识到比自己更牛逼的人的水平
3、喜欢凡尔赛,不能正视自身的不足
4、自身的周边生态难以改变,看待问题比较狭隘
5、自我为中心,认知偏低
在日常工作中,达克效应无处不在,毕竟,在这个膨胀的社会环境下,大家也随之浮躁,很少人甚至没有人愿意真正追随自己的内心所向,去“勇敢”、“坦诚”追寻自己的梦想。或许,环境可能是其中的外因,而我们自己则是主观者。其实,从本质上讲,达克效应,就是一种“幼稚”的表现,别人谦虚,你以为别人不如你;别人谈A,你却以为在瞎扯,这类人最喜欢“王婆卖瓜”、“以无知认为牛逼”,要么以语言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要么进行职场 P。
众所周知,达克效应以及被达克效应“侵蚀”的人,就像一只恶心的苍蝇,时刻在我们的面前晃来晃去,恨不得给它一巴掌,那么,作为技术人员,如何“远离”达克效应?通常来讲,可以借助以下途径:
1、敬畏与学习
凡事,三思而后行。时常保持开放的态度,承认自己的无知、缺陷,遇到事情不要先主观臆断,先自己进行探究再进行定论。除此之外,在与别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应先搞明白上下文再做判断。
2、多行路
技术,往往来源于生活。技术的获取通常可以有多种渠道,比如,公司的项目实践、新技术的学习、社区的互动等等。因此,在技术这条道路上,我们更多的在于“交流”。只有不断的交流,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缺陷,别人的优势,只有对上述数据的揉合,才能为我们后续的技术发展建立模型,无论是基于公司业务场景或个人发展通道,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3、避免“合污”
在一个团队中,或者组织中,我们始终要保持:谦逊。因为“小人”太多,一不小心就容易翻车。作为公司的一员,始终秉持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完成领导所规划的任务安排,合理规划每一分钟的时间,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谋取最大的工作价值,从而提升劳动力。尽量减少在公司的摸鱼行为,别人有鱼可摸,而我们不一定有。对事不对人,在不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前,我们要以“坦诚”的心胸,尽可能不要人云亦云,毕竟,真相终归会水落石出的。
因此,无论是基于我们的生活,或者是工作,从本质上讲,其实承认“我不知道”并不可怕,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发现了自己“不知道”才能引领我们走向“知道”,大脑引导我们生活和工作,但它不能正确衡量我们“不知道”的尺度。有时只有正确审视自己,问自己是否确实“知道”,并坦然接受“不知道”,才能真正变成精通者,这并不是一种失败,而是成功的开始。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认为自己啥都知道,自信心爆棚,觉着自己知道的就是整个世界
知道自己不知道:随着接触的东西多了,慢慢觉着自己不懂得太多了
知道自己知道:随着时间的沉淀,懂得越来越多
不知道自己知道:对于各种知识与经验,作为一种“常识”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