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第十八集总结(“最后通牒和讨价还价”的观后感)

简介: 博弈论第十八集总结(“最后通牒和讨价还价”的观后感)
  1. 通过轮流提议的议价过程案例可以知道,在特殊条件下,会得到平均的分配,也会得到均等的利益份额,
    但是需要满足3个条件:
    ①可能会出现无数次议价,议价会一直持续下去
    ②折损并不是很大,它表示条件会很快给出(也就是说没有折损,或者说在快速报价)
    ③如果假定两个人都是一样的不耐烦,则他们有相同的折损原因
  2. 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被公认不是很有耐心或者被认为急功近利,则他不是议价高手

举个例子,如果甲和乙在路上捡到了100元,然后甲和乙一起来分这笔钱,甲有权提出一个分配方案。也就是说,甲会提出诸如“我60你40,我80你20”这样的方案。

不管什么样的方案,只要他提出的方案乙接受了,就按照这个方案来分配。如果乙不接受,这个钱就会被交给警察,两个人谁也得不到任何东西。

这是“最后通牒博弈”的基本假设。在这个假设的背景下,甲应该提出怎样的一个分配方案呢?

按照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甲首先会想:乙是理性的,如果他不接受自己的方案,他就什么也得不到,收益是零;而如果接受,哪怕只有1块钱,也比什么都没有要好。所以,甲按着 “ 理性人 ” 这样的一个基准,就会提出这样一个分配方案:自己分99块钱,给乙1块钱。因为对乙来说,有总比没有好吧。

如果乙是理性人,他的确会接受1元钱的分配方案。但是,人类的行为不仅受理性的支配,公平感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那个100元的实验中,很多人都表示,如果由他扮演乙的角色,他会宁愿损失这1元,也要否决这个极不公平的分配方案。

所以,在现实社会中,甲提出的分配方案往往是对半开,或者六四、七三。如果分配方案过于不公平,往往真的会一拍两散,两方都不会有好处。

相关文章
|
9月前
|
决策智能
博弈论第十七集总结(“声誉和决斗 ”观后感)
博弈论第十七集总结(“声誉和决斗 ”观后感)
32 0
|
9月前
|
决策智能
博弈论第一集总结
博弈论第一集总结
41 0
|
11月前
|
程序员 决策智能
博弈论(一)——产品小哥哥的民主妙计
博弈论(一)——产品小哥哥的民主妙计
65 0
《大灌篮》观后感——大家的评论引起的思考。
今天休息,看了一下《大灌篮》,感觉挺好玩的。转几句台词记录一下。 搞笑部分 1、方世杰拿球,现场观众疯狂的欢呼,方世杰要灌篮,不要给对手任何的机会,伟大的第一大学的控球后卫,他代表了第一大学的光荣传统,乔丹科比Magic Johnson,在这一刻灵魂附体,方世杰一个人,他代表了第一大学篮球的悠久...
1350 0
《横道世之介》观后感
横道世之介 一部让人感慨万千的电影,                                           
1239 0
《刺猬的优雅》观后感
    我有两个手机,一个华为的手机双卡双待,但存储空间严重不足,工作生活电话两用勉强够用,另外一个苹果手机,没有手机卡,只是作为我看电影所需,按照我媳妇的话,实在是太浪费了,分成两个卡多好,我想一个手机已经够累了,拿两个手机,总是得再生活工作中切换更麻烦,看电影是可选需求,这可能也算个借口吧。
13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