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数据技术手段已经丰富运用于各行各业。据统计,2015全年中国大数据项目规模超过100亿,预计到2020年中国企业级大数据市场应用规模将突破200 亿元。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将大数据变现为产品,挖掘其商业价值成为诸多技术企业的课题。
日前大数据产品平台天眼查联合国际数据挖掘协会中国分会(KDD China)在沪举办 “掘金公开大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大数据论坛。天眼查创始人柳超在论坛上表示,大数据的价值体现需要通过数据清洗整理、服务调用和产品化三种手段。“产品化才是能够让普通的用户都能感受到大数据的价值魅力的最高层级的数据处理形式。”
柳超指出,目前大数据行业中医疗、消费、金融等私有数据的市场规模占大部分,无疑也是大数据挖掘领域的红海。但是私有数据因其私有性,连接性差、流通壁垒高,相较于公开数据,对私有数据进行挖掘后的价值增值空间并不明显。但与私有数据不同,公开数据是指每个人都能够访问的数据,具有公开、透明、种类繁多等特征。
“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接触到的诸如行政处罚信息、土地出让公示、法院公告、新闻、外汇交易信息、股票交易信息、商标公示信息、专利公示、域名备案、水质量、城市污染查询、灾害预警、航班动态等等都是公开数据,但却较少人关注其价值,较少有机构能够有挖掘其价值的技术能力,因此价值挖掘空间大。”柳超说。
香港科大计算机系主任杨强教授也在论坛上表示,少量公开数据的获取难度不大,但是真正对于商业决策有帮助的大量公开数据的收集难度是很大的,搜索、整理、挖掘、呈现出其中的关联关系、并呈现出一个具象化的结果,这个难度就更大,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加高效、直接的方法帮助我们把杂乱信息转换为决策支持。 业内人士指出,大数据行业常面临着“有数据的没技术,有技术的没数据”的困境,数据和技术两方无从信任,常常难以合作,此时公开数据无疑是合作双方的试金石,公开数据的产品化是连接数据孤岛的桥梁。据介绍,目前天眼查已经构建了完整的、集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聚合、数据建模、数据产品化为一体的公开大数据产品,针对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传媒机构等多个领域提出大数据解决方案。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