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是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八家机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一周年。信用已经渗入到金融、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也成为专家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在享受各种信用便利的同时,也有人担心自己的短信、语音通话,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甚至于爱人间的悄悄话是否也会被征信机构用于信用评价?授权征信机构采集的信息,会被会被滥用?保存是否安全?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芝麻信用。
芝麻信用明确表示,不会采集用户聊天、短信、通话等个人信息,也不会采集、追踪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
笔者获悉,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情形外,用户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输出,无论是芝麻,还是第三方,都要获得用户的授权。所有数据都通过科学的评分模型运营计算,没有人工的接触。系统还会通过运算规则自动将一些资产、交易明细等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不会在芝麻信用产品中出现相关的明细、敏感信息。
笔者观察到,芝麻信用对于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到了苛刻的地步,在技术及系统层面,芝麻信用在保证独立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物理层、逻辑层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分级隔离,同时配合严格的机房管理、异地灾备等措施全方位保证用户数据安全。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