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之进程间通信——system V(共享内存、消息队列、信号量等)(上)

简介: Linux之进程间通信——system V(共享内存、消息队列、信号量等)(上)

前言

本文介绍了另一种进程间通信——system V,主要介绍了共享内存,消息队列、信号量,当然消息队列了信号量并非重点,简单了解即可。


一、共享内存

1.共享内存的基本原理

共享内存:不同的进程为了进行通信看到的同一个内存块,该内存块被称为共享内存。

进程具有独立性,它的内核数据结构包括对应的代码,数据与页表都是独立的。

OS系统为了让进程间可以实现通信:1.在物理内存上申请一块内存空间 2.将申请好的内存分别与各个进程的页表之间建立映射,然后在各个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将虚拟地址与页表建立映射,从而建立起物理地址与虚拟地址的联系。

如果不想继续通信,就取消进程与内存间的映射关系,释放内存。

  1. 我们将创建好的内存称为共享内存
  2. 将进程与共享内存建立映射的操作称为挂接
  3. 把取消进程与内存的映射关系这一操作称为关联
  4. 把释放内存称为释放共享内存

共享内存的建立:在物理内存当中申请共享内存空间;将申请到的共享内存嘎姐到地址空间(建立映射关系)。

共享内存的释放:共享内存与地址空间去关联(取消映射关系),释放共享内存空间(将物理内存归还系统)。

对于共享内存的理解

对比C语言中的malloc可以在物理内存中申请空间,并将开辟好的空间通过页表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当中。system V进程间通信,是专门设计的,用于IPC;共享内存是一种通信方式,所有想进行通信的进程都可以使用(OS一定可能会同时存在很多的共享内存)

2.共享内存的创建

  1. shmget:用来创建共享内存
  2. 参数认识:

shmflg:通常有两个选项:IPC_CREATIPC_EXCL

  • IPC_CREAT:共享内存不存在,则创建,如果存在,则获取
  • IPC_EXCL:无法单独使用,只能配合IPC_CREAT使用。IPC_CREAT | IPC_EXCL如果不存在就创建,如果存在就报错

size:共享内存的大小

key:共享内存的唯一性标识,保证进程看到同一份共享内存。如何形成key?用ftok

ftok:形成key

ftok是通过存在的路径名pathname以及设置的标识符proj_id来形成一个key值,通过shmget创建共享内存时,key值会被填充到维护共享内存的数据结构当中。

key_t getkey()
  {
          key_t = ftok(PATHNAME, PROJ_JD);
          if(k < 0)
          {
                  cout<<"error:"<<errno<<":"<<strerror(errno)<<endl;
                  exit(1);
          }
          return k;
  }

为什么要存在key?

OS中一定存在很多的共享内存,而共享内存本质就是在内存中申请一块空间,这个key就是用来唯一标识共享内存的。

OS申请的共享内存,那么它一定会对共享内存进行管理(先描述,再组织),共享内存 = 物理内存块 + 共享内存的相关属性。

如果两个进程为了进行通信使用共享内存,那么一定要让两干进程看到同一个key的共享内存,那么key值存在哪里呢?key作为共享内存的唯一标识,应该存在共享内存的相关属性集合。描述共享内存的数据结构的字段struct shm中存着key。

共享内存数据结构的第一个成员是shm_permshm_perm是一个ipc_perm类型的结构体变量,每个共享内存的key值都存储在shm_perm中。

// ipc_perm结构体如下
struct ipc_perm{
  key_t __key;
  uid_t uid;
  gid_t gid;
  uid_t cuid;
  gid_t cgid;
  unsigned short mode;
  unsigned short __seq;
};

3.共享内存的控制

shmctl:控制共享内存

参数

shmid控制共享内存的标识符;

cmd控制种类;

buf控制共享内存的数据结构(一般设置为NULL)。

返回值

返回0表示成功,返回-1表示失败。

共享内存的内核数据结构

struct shmid_ds{
  struct ipc_perm shm_perm;
  size_t shm_segsz;
  time_t shm_atime;
  time_t shm_dtime;
  time_t shm_ctime;
  pid_t shm_cpod;
  pid_t shm_lpod;
  shmatt_t shm_nattch;
  //…

4.共享内存的关联

shmat:关联共享内存

参数

shmaddr:指定虚拟地址(一般设置为nullptr);

shmflg:读取权限(一般设置为0)。

5.共享内存的去关联

shmdt:去关联

6.查看IPC资源

对于管道,进程退出,文件描述符会自动被释放(文件描述符的生命周期是随进程的),但是对于共享内存来说不是这样的,共享内存的生命周期是随OS的,而不是随进程,这是所有system V进程间的共性。

7.查看共享内存

ipcs -m

8.删除共享内存

ipcsrm -m (shmid)二、实现进程间通信(代码)

文件comm.hpp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网络协议
从零开始掌握进程间通信:管道、信号、消息队列、共享内存大揭秘
本文详细介绍了进程间通信(IPC)的六种主要方式:管道、信号、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量和套接字。每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如管道适用于父子进程间的通信,消息队列能传递结构化数据,共享内存提供高速数据交换,信号量用于同步控制,套接字支持跨网络通信。通过对比和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并选择合适的IPC机制,以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296 14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Linux
Linux中的System V通信标准--共享内存、消息队列以及信号量
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System V IPC机制,构建高效的Linux应用程序。
132 48
|
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Linux
Linux:进程间通信(共享内存详细讲解以及小项目使用和相关指令、消息队列、信号量)
通过上述讲解和代码示例,您可以理解和实现Linux系统中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包括共享内存、消息队列和信号量。这些机制在实际开发中非常重要,能够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数据通信效率。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学习和开发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帮助。
199 20
|
3月前
|
运维 监控 Ubuntu
【运维】如何在Ubuntu中设置一个内存守护进程来确保内存不会溢出
通过设置内存守护进程,可以有效监控和管理系统内存使用情况,防止内存溢出带来的系统崩溃和服务中断。本文介绍了如何在Ubuntu中编写和配置内存守护脚本,并将其设置为systemd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内存使用超过设定阈值时自动采取措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134 4
|
13天前
|
存储 缓存 算法
JVM简介—1.Java内存区域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定义、类型(如程序计数器、Java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Java堆、方法区和直接内存)及其作用。文中还探讨了各版本内存区域的变化、直接内存的使用、从线程角度分析Java内存区域、堆与栈的区别、对象创建步骤、对象内存布局及访问定位,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常见内存溢出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这些内容帮助开发者深入理解Java内存管理机制,优化应用程序性能并解决潜在的内存问题。
JVM简介—1.Java内存区域
|
11天前
|
消息中间件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JVM实战—2.JVM内存设置与对象分配流转
本文详细介绍了JVM内存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JVM内存划分原理、对象分配与流转、线上系统JVM内存设置、JVM参数优化、问题汇总。
JVM实战—2.JVM内存设置与对象分配流转
|
13天前
|
缓存 监控 算法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本文介绍了Java垃圾回收机制的多个方面,包括垃圾回收概述、对象存活判断、引用类型介绍、垃圾收集算法、垃圾收集器设计、具体垃圾回收器详情、Stop The World现象、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新生代配置演示、内存泄漏和溢出问题以及JDK提供的相关工具。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
4月前
|
缓存 Prometheus 监控
Elasticsearch集群JVM调优设置合适的堆内存大小
Elasticsearch集群JVM调优设置合适的堆内存大小
841 1
|
1月前
|
存储 算法 Java
JVM: 内存、类与垃圾
分代收集算法将内存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分别使用不同的垃圾回收算法。新生代对象使用复制算法,老年代对象使用标记-清除或标记-整理算法。
27 6
|
3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深入探索Java虚拟机(JVM)的内存管理机制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Java虚拟机(JVM)内存管理机制的深入理解。通过详细解析JVM的内存结构、垃圾回收算法以及性能优化策略,本文不仅揭示了Java程序高效运行背后的原理,还为开发者提供了优化应用程序性能的实用技巧。不同于常规摘要仅概述文章大意,本文摘要将简要介绍JVM内存管理的关键点,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