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行业发展的规律中看,这是正常的现象。外商品牌打造的“尊贵”形象注定不是走“平民化”的路线,就如豪车般,人们往往只会知道兰博基尼、法拉利、劳斯莱斯等,但却不知道排在前面柯尼塞格、西尔贝等。这看似很牵强的类比,但是如果真正把眼光放在全球上,许多高端市场第一选择的品牌仍然是外商品牌,过硬的质量、稳定的系统,让用户感受到超值的服务。
但是为什么外商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一直受挫,甚至被“打压”得没有脾气呢?众说纷纭,但是往往人们都会说外商品牌注重前端硬件,忽视了后端软件,其实不然,也有许多外商品牌一直在积极完善自身的产品线,但仍在国内市场一直不温不火,甚至被人所遗忘。那么真实的现状到底如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价格与渠道。无论从硬件或者软件的角度看外商品牌,目前都处于非常无奈的阶段。前者由于国内技术的发展,在摄像机的性能上差距逐年缩短,甚至超过,也有行业人士称,除了光学部分的技术,中国品牌一点都不逊色于外商。在性能上趋近,但在价格上却有天壤之别。随着技术壁垒的消失、价格逐渐透明,外商对于国内渠道的掌控逐渐落后于本土品牌,试想既没有价格优势又没有丰富的产品线,国内工程商对于国外品牌逐渐失去了兴趣,而大部分外商品牌在国内缺少工程的支持,产品的推动举步维艰。
相比于硬件的无奈,在软件上外商品牌更显尴尬的地位。进行分析之前,先举个例子,在国内知道IBM有相应的视频监控软件平台产品的从业人员可能不多,但据IBM相关人员表示,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已经有落地的应用。为什么会形成这样认知落差呢?因为国内的软件市场,形成了软件绑定硬件共同销售的畸形心理,很长一段时间中,如果你单卖软件而不是买硬件送软件这种模式,基本无法玩得转。但随着国内用户心理的成熟,这种观念正在逐步的改善。另一方面,不得不说的便是国外软件的设计理念往往与国内用户的需求并不相符。国内用户追求高清、云、兼容性,国外用户更重视去中心化的,不要集中后台服务,追求智能化,重视视频压缩处理。
总结起来看,一方面是市场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则是外商的思维陌上,两者让外商品牌在国内市场不断受挫。但是近年来,也有看到外商品牌开始转变,加大本土化策略的宣传,而其中不得不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戴尔提出的“戴尔已成为一家中国公司”等言语,不断完善本土化将是外商品牌未来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技术创新。早在2016年年初,a&s认为目前在中小企业中已经没有技术优势,在安防行业“人无我有”的技术优势实在不多,安防的创新已经岌岌可危,任何任何企业的创新都有可能在几个月后,市面出现一模一样甚至做得更优秀的产品。这对于任何花费数年之功才研发成功的企业而言,都是晴天霹雳。
回到外商品牌的技术上来看,近两年来,我们看到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苏州科达等企业在安防技术上独领风骚,提倡的智能前端、安防云、同轴高清(HDCVI)、大数据等等成为行业技术的主流,但回过头来看看外商品牌,近两年来更多是完善自身的产品线以及提升系统的稳定性、节省智能成本上。当然站在媒体的角度,两者之间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但在市场上看,国内一波又一波的新应用逐渐压过了外商的技术创新。
例如外商品牌不少在研究8K或者16K的摄像机技术,但在国内而言,真正的4K项目2015年也未真正进入试用阶段,国内用户更多仍然希望的是低造价,高清加拼接屏的模式解决目前的需求。而在奉行最低价中标,且评标专家很少看技术参数和技术方案的今天,除了在特定的领域被使用,在一般的项目中被采用的可能性太低。
当然谈了这么多,并不是为了否认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机会。对于任何企业家而言,成功率低并不能意味着不成功,保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但也要真正去整合目前的资源,调整自身的策略。
对于国内中小企业而言,外商品牌往往拥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整合(楼宇、消防、智能家居等),在视频应用逐渐丰富的今天,外商如果能挑出传统的安防思维,让视频技术融入到更多的领域,那么打出另一片天地也不是不可能。但反过来而言,国内的品牌要想在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进击海外高端市场是必然的趋势,保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也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在这个时间差中,是否会爆发新的摄像机技术,出现弯道超车的企业。很多专业人员表示不太可能,所以前面面临的挑战也不会比往年少。
====================================分割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