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前端面试高频考点——Vue3.x响应式(Composition API的逻辑复用、Proxy实现响应式)

简介: web前端面试高频考点——Vue3.x响应式(Composition API的逻辑复用、Proxy实现响应式)

一、Composition API 如何实现逻辑复用

  • 抽离逻辑代码到一个函数
  • 函数命名约定为 useXxx 格式(React Hooks 也是)
  • 在 setup 中引用 useXxx 函数

useMousePosition.js 文件

  • 鼠标移动事件,显示鼠标的位置
  • 写在 js 文件中,可供逻辑复用
import { ref, onMounted, onUnmounted} from 'vue'
function useMousePosition() {
    // 初始化坐标
    const x = ref(0)
    const y = ref(0)
    // 更新坐标
    function update(e) {
        x.value = e.pageX
        y.value = e.pageY
    }
    // 挂载:添加鼠标移动事件
    onMounted(() => {
        console.log('useMousePosition mounted');
        window.addEventListener('mousemove', update)
    })
    // 销毁:删除鼠标移动事件
    onUnmounted(() => {
        console.log('useMousePosition unMounted');
        window.removeEventListener('mousemove', update)
    })
    return {
        x,
        y
    }
}
export default useMousePosition

App.vue 父组件

  • 点击按钮,进行组件的创建 / 销毁
<template>
  <MousePosition v-if="flag" />
  <button @click="changeFlagHandler">change flag</button>
</template>
<script>
import MousePosition from "./components/index.vue";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flag: true,
    };
  },
  methods: {
    // 实现组件的创建/销毁
    changeFlagHandler() {
      this.flag = !this.flag;
    },
  },
  components: { MousePosition },
};
</script>

index.vue 子组件

  • 解构出函数中定义的 x 和 y
<template>
  <p>mouse position {{ x }} {{ y }}</p>
</template>
<script>
import useMousePosition from "./useMousePosition";
export default {
  name: "MousePosition",
  setup() {
    // 解构 x 和 y
    const { x, y } = useMousePosition();
    return {
      x,
      y,
    };
  },
};
</script>

CompositionAPI复用

二、Vue3 如何实现响应式

1、Object.defineProperty 的缺点

  • 深度监听需要一次性递归(层级很深的话会影响性能)
  • 无法监听新增属性 / 删除属性(Vue.set Vue.delete)
  • 无法原生监听数组,需要特殊处理

2、Proxy 实现响应式

  • target:就是定义的对象 data
  • key:获取的键
  • val:获取的值
  • receiver:是 proxyData

示例:对象通过 Proxy 实现响应式测试

const data = {
    name: '杂货铺',
    age: 20
}
const proxyData = new Proxy(data, {
  // 监听获取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const result =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console.log('get', key);
        return result // 返回结果
    },
    // 监听设置
    set(target, key, val, receiver) {
        const result =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 receiver)
        console.log('set', key, val)
        console.log('result', result); // true
        return result // 是否设置成功
    },
    // 监听删除
    deleteProperty(target, key) {
        const result = Reflect.deleteProperty(target, key)
        console.log('delete property', key);
        console.log('result', result); // true
        return result // 是否删除成功
    }
})

aae9d56b0fa0433f80275c0c9782e700.png03b957f4acc3485daa80130611b89599.png

示例:数组通过 Proxy 实现响应式测试

const data = ['a', 'b', 'c']
const proxyData = new Proxy(data, {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 只处理本身(非原型的)属性
        const ownKeys = Reflect.ownKeys(target) // 获取对象的键
        if (ownKeys.includes(key)) {
            console.log('get', key);  // 监听
        }
        const result =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console.log('get', key);
        return result // 返回结果
    },
    set(target, key, val, receiver) {
        // 重复的数据,不处理
        const oldVal = target[key]
        if(val === oldVal) {
            return true
        }
        const result =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 receiver)
        console.log('set', key, val)
        console.log('result', result); // true
        return result // 是否设置成功
    },
    deleteProperty(target, key) {
        const result = Reflect.deleteProperty(target, key)
        console.log('delete property', key);
        console.log('result', result); // true
        return result // 是否删除成功
    }
})

aae9d56b0fa0433f80275c0c9782e700.png

3、Reflect 作用

  • 和 Proxy 能力一一对应
  • 规范化、标准化、函数式
  • 替代掉 Object 上的工具函数


436cbd5cd7a348d79ead6d9a6b37cbc3.png

4、Proxy 实现响应式

  • 深度监听,性能更好(用到的时候再监听)
  • 可监听 新增 / 删除 属性
  • 可监听数组变化
  • Proxy 能规避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问题
  • Proxy 无法兼容所有浏览器,无法 polyfill(用于实现浏览器并不支持原生 API 的代码)

示例:使用 Proxy 实现响应式

  • 深度监听不是一次性监听完,而是用到的时候才监听
// 创建响应式
function reactive(target = {}) {
    if (typeof target !== 'object' || target == null) {
        // 不是对象或数组
        return target
    }
    // 代理配置
    const proxyConf = {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 只处理本身(非原型的)属性
            const ownKeys = Reflect.ownKeys(target)
            if (ownKeys.includes(key)) {
                console.log('get', key); // 监听
            }
            const result =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深度监听
            // 性能如何提升的? 什么时候 get 到,什么时候去做响应式
            return reactive(result) // 返回结果
        },
        set(target, key, val, receiver) {
            // 重复的数据,不处理
            const oldVal = target[key]
            if (val === oldVal) {
                return true
            }
            // 监听是已有的键还是新增的键
            const ownKeys = Reflect.ownKeys(target)
            if (ownKeys.includes(key)) {
                console.log('已有的 key', key);
            } else {
                console.log('新增的 key', key);
            }
            const result =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 receiver)
            console.log('set', key, val)
            return result // 是否设置成功
        },
        deleteProperty(target, key) {
            const result = Reflect.deleteProperty(target, key)
            console.log('delete property', key);
            console.log('result', result); // tru            return result // 是否删除成功
        }
    }
    // 生成代理对象
    const observed = new Proxy(target, proxyConf)
    return observed
}
// 测试数据
const data = {
    name: '杂货铺',
    age: 21,
    info: {
        city: 'beijing'
    }
}
const proxyData = reactive(dat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点个关注不迷路,持续更新中…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探索现代Web应用的微前端架构
【10月更文挑战第40天】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Web应用的发展日益复杂多变。微前端架构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正逐步改变着传统的单一前端开发模式。本文将深入探讨微前端的核心概念、实现原理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同时通过一个简单的代码示例,揭示如何将一个庞大的前端工程拆分成小而美的模块,进而提升项目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开发效率。
|
2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搜索推荐
HTML与CSS在Web组件化中的核心作用及前端技术趋势
本文探讨了HTML与CSS在Web组件化中的核心作用及前端技术趋势。从结构定义、语义化到样式封装与布局控制,两者不仅提升了代码复用率和可维护性,还通过响应式设计、动态样式等技术增强了用户体验。面对兼容性、代码复杂度等挑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强调了持续创新的重要性,旨在构建高效、灵活的Web应用。
53 6
|
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探索微前端架构:构建现代Web应用的新策略
本文探讨了微前端架构的概念、优势及实施策略,旨在解决传统单体应用难以快速迭代和团队协作的问题。微前端允许不同团队独立开发、部署应用的各部分,提升灵活性与可维护性。文中还讨论了技术栈灵活性、独立部署、团队自治等优势,并提出了定义清晰接口、使用Web组件、状态管理和样式隔离等实施策略。
|
2月前
|
监控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探索微前端架构:构建可扩展的现代Web应用
【10月更文挑战第29天】本文探讨了微前端架构的核心概念、优势及实施策略,通过将大型前端应用拆分为多个独立的微应用,提高开发效率、增强可维护性,并支持灵活的技术选型。实际案例包括Spotify和Zalando的成功应用。
|
5月前
|
存储 Java
【IO面试题 四】、介绍一下Java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Java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允许对象通过实现Serializable接口转换成字节序列并存储或传输,之后可以通过ObjectInputStream和ObjectOutputStream的方法将这些字节序列恢复成对象。
|
2月前
|
存储 缓存 算法
面试官:单核 CPU 支持 Java 多线程吗?为什么?被问懵了!
本文介绍了多线程环境下的几个关键概念,包括时间片、超线程、上下文切换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线程调度的两种方式——抢占式调度和协同式调度。文章还讨论了减少上下文切换次数以提高多线程程序效率的方法,如无锁并发编程、使用CAS算法等,并提出了合理的线程数量配置策略,以平衡CPU利用率和线程切换开销。
面试官:单核 CPU 支持 Java 多线程吗?为什么?被问懵了!
|
2月前
|
存储 算法 Java
大厂面试高频:什么是自旋锁?Java 实现自旋锁的原理?
本文详解自旋锁的概念、优缺点、使用场景及Java实现。关注【mikechen的互联网架构】,10年+BAT架构经验倾囊相授。
大厂面试高频:什么是自旋锁?Java 实现自旋锁的原理?
|
2月前
|
存储 缓存 Java
大厂面试必看!Java基本数据类型和包装类的那些坑
本文介绍了Java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和包装类,包括整数类型、浮点数类型、字符类型和布尔类型。详细讲解了每种类型的特性和应用场景,并探讨了包装类的引入原因、装箱与拆箱机制以及缓存机制。最后总结了面试中常见的相关考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面试中的问题。
81 4
|
3月前
|
算法 Java 数据中心
探讨面试常见问题雪花算法、时钟回拨问题,java中优雅的实现方式
【10月更文挑战第2天】在大数据量系统中,分布式ID生成是一个关键问题。为了保证在分布式环境下生成的ID唯一、有序且高效,业界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其中雪花算法(Snowflake Algorithm)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布式ID生成算法。本文将详细介绍雪花算法的原理、实现及其处理时钟回拨问题的方法,并提供Java代码示例。
119 2
|
3月前
|
JSON 安全 前端开发
第二次面试总结 - 宏汉科技 - Java后端开发
本文是作者对宏汉科技Java后端开发岗位的第二次面试总结,面试结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Java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文章详细列出了面试中被问到的技术问题及答案,包括字符串相关函数、抽象类与接口的区别、Java创建线程池的方式、回调函数、函数式接口、反射以及Java中的集合等。
4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