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 Syslog 数据
syslog 可能是运维领域最流行的数据传输协议了。当你想从设备上收集系统日志的时候,syslog 应该会是你的第一选择。尤其是网络设备,比如思科 —— syslog 几乎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我们这里不解释如何配置你的 syslog.conf
, rsyslog.conf
或者 syslog-ng.conf
来发送数据,而只讲如何把 logstash 配置成一个 syslog 服务器来接收数据。
有关 rsyslog
的用法,稍后的类型项目一节中,会有更详细的介绍。
配置示例
input { syslog { port => "514" } }
运行结果
作为最简单的测试,我们先暂停一下本机的 syslogd
(或 rsyslogd
)进程,然后启动 logstash 进程(这样就不会有端口冲突问题)。现在,本机的 syslog 就会默认发送到 logstash 里了。我们可以用自带的 logger
命令行工具发送一条 "Hello World"信息到 syslog 里(即 logstash 里)。看到的 logstash 输出像下面这样:
{ "message" => "Hello World", "@version" => "1", "@timestamp" => "2014-08-08T09:01:15.911Z", "host" => "127.0.0.1", "priority" => 31, "timestamp" => "Aug 8 17:01:15", "logsource" => "raochenlindeMacBook-Air.local", "program" => "com.apple.metadata.mdflagwriter", "pid" => "381", "severity" => 7, "facility" => 3, "facility_label" => "system", "severity_label" => "Debug" }
解释
Logstash 是用 UDPSocket
, TCPServer
和 LogStash::Filters::Grok
来实现 LogStash::Inputs::Syslog
的。所以你其实可以直接用 logstash 配置实现一样的效果:
input { tcp { port => "8514" } } filter { grok { match => ["message", %{SYSLOGLINE} ] } syslog_pri { } }
最佳实践
建议在使用 LogStash::Inputs::Syslog 的时候走 TCP 协议来传输数据。
因为具体实现中,UDP 监听器只用了一个线程,而 TCP 监听器会在接收每个连接的时候都启动新的线程来处理后续步骤。
如果你已经在使用 UDP 监听器收集日志,用下行命令检查你的 UDP 接收队列大小:
# netstat -plnu | awk 'NR==1 || $4~/:514$/{print $2}' Recv-Q 228096
228096 是 UDP 接收队列的默认最大大小,这时候 linux 内核开始丢弃数据包了!
强烈建议使用LogStash::Inputs::TCP和 LogStash::Filters::Grok 配合实现同样的 syslog 功能!
虽然 LogStash::Inputs::Syslog 在使用 TCPServer 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线程处理数据的接收,但是在同一个客户端数据的处理中,其 grok 和 date 是一直在该线程中完成的,这会导致总体上的处理性能几何级的下降 —— 经过测试,TCPServer 每秒可以接收 50000 条数据,而在同一线程中启用 grok 后每秒只能处理 5000 条,再加上 date 只能达到 500 条!
才将这两步拆分到 filters 阶段后,logstash 支持对该阶段插件单独设置多线程运行,大大提高了总体处理性能。在相同环境下, logstash -f tcp.conf -w 20
的测试中,总体处理性能可以达到每秒 30000 条数据!
注:测试采用 logstash 作者提供的 yes "<44>May 19 18:30:17 snack jls: foo bar 32" | nc localhost 3000命令。出处见:github.com/jordansisse…
小贴士
如果你实在没法切换到 TCP 协议,你可以自己写程序,或者使用其他基于异步 IO 框架(比如 libev )的项目。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异步 IO 实现 UDP 监听数据输入 Elasticsearch 的示例:
读取 Redis 数据
Redis 服务器是 logstash 官方推荐的 broker 选择。Broker 角色也就意味着会同时存在输入和输出俩个插件。这里我们先学习输入插件。
LogStash::Inputs::Redis
支持三种 data_type(实际上是redis_type),不同的数据类型会导致实际采用不同的 Redis 命令操作:
- list => BLPOP
- channel => SUBSCRIBE
- pattern_channel => PSUBSCRIBE
注意到了么?这里面没有 GET 命令!
Redis 服务器通常都是用作 NoSQL 数据库,不过 logstash 只是用来做消息队列。所以不要担心 logstash 里的 Redis 会撑爆你的内存和磁盘。
配置示例
input { redis { data_type => "pattern_channel" key => "logstash-*" host => "192.168.0.2" port => 6379 threads => 5 } }
使用方式
基本方法
首先确认你设置的 host 服务器上已经运行了 redis-server 服务,然后打开终端运行 logstash 进程等待输入数据,然后打开另一个终端,输入 redis-cli
命令(先安装好 redis 软件包),在交互式提示符后面输入PUBLISH logstash-demochan "hello world"
:
# redis-cli 127.0.0.1:6379> PUBLISH logstash-demochan "hello world"
你会在第一个终端里看到 logstash 进程输出类似下面这样的内容:
{ "message" => "hello world", "@version" => "1", "@timestamp" => "2014-08-08T16:26:29.399Z" }
注意:这个事件里没有 host 字段!(或许这算是 bug……)
输入 JSON 数据
如果你想通过 redis 的频道给 logstash 事件添加更多字段,直接向频道发布 JSON 字符串就可以了。
LogStash::Inputs::Redis
会直接把 JSON 转换成事件。
继续在第二个终端的交互式提示符下输入如下内容:
127.0.0.1:6379> PUBLISH logstash-chan '{"message":"hello world","@version":"1","@timestamp":"2014-08-08T16:34:21.865Z","host":"raochenlindeMacBook-Air.local","key1":"value1"}'
你会看到第一个终端里的 logstash 进程随即也返回新的内容,如下所示:
{ "message" => "hello world", "@version" => "1", "@timestamp" => "2014-08-09T00:34:21.865+08:00", "host" => "raochenlindeMacBook-Air.local", "key1" => "value1" }
看,新的字段出现了!现在,你可以要求开发工程师直接向你的 redis 频道发送信息好了,一切自动搞定。
小贴士
这里我们建议的是使用 pattern_channel 作为输入插件的 data_type 设置值。因为实际使用中,你的 redis 频道可能有很多不同的 keys,一般命名成 logstash-chan-%{type} 这样的形式。这时候 pattern_channel 类型就可以帮助你一次订阅全部 logstash 相关频道!
扩展方式
如上段"小贴士"提到的,之前两个使用场景采用了同样的配置,即数据类型为频道发布订阅方式。这种方式在需要扩展 logstash 成多节点集群的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通过频道发布的一条信息,会被所有订阅了该频道的 logstash 进程同时接收到,然后输出重复内容!
你可以尝试再做一次上面的实验,这次在两个终端同时启动 logstash -f redis-input.conf 进程,结果会是两个终端都输出消息。
这种时候,就需要用 list 类型。在这种类型下,数据输入到 redis 服务器上暂存,logstash 则连上 redis 服务器取走 (BLPOP
命令,所以只要 logstash 不堵塞,redis 服务器上也不会有数据堆积占用空间)数据。
配置示例
input { redis { batch_count => 1 data_type => "list" key => "logstash-list" host => "192.168.0.2" port => 6379 threads => 5 } }
使用方式
这次我们同时在两个终端运行 logstash -f redis-input-list.conf
进程。然后在第三个终端里启动 redis-cli 命令交互:
$ redis-cli 127.0.0.1:6379> RPUSH logstash-list "hello world" (integer) 1
这时候你可以看到,只有一个终端输出了结果。
连续 RPUSH
几次,可以看到两个终端近乎各自输出一半条目。
小贴士
RPUSH 支持 batch 方式,修改 logstash 配置中的 batch_count
值,作为示例这里只改到 2,实际运用中可以更大(事实上 LogStash::Outputs::Redis
对应这点的 batch_event
配置默认值就是 50)。
重启 logstash 进程后,redis-cli 命令中改成如下发送:
127.0.0.1:6379> RPUSH logstash-list "hello world" "hello world" "hello world" "hello world" "hello world" "hello world" (integer) 3
可以看到,两个终端也各自输出一部分结果。而你只用了一次 RPUSH 命令。
推荐阅读
collectd简述
collectd 是一个守护(daemon)进程,用来收集系统性能和提供各种存储方式来存储不同值的机制。它会在系统运行和存储信息时周期性的统计系统的相关统计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有助于查找当前系统性能瓶颈(如作为性能分析 performance analysis
)和预测系统未来的 load(如能力部署capacity planning
)等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collectd的部署以及与logstash对接的相关配置实例
collectd的安装
解决依赖
rpm -ivh "http://dl.fedoraproject.org/pub/epel/6/i386/epel-release-6-8.noarch.rpm" yum -y install libcurl libcurl-devel rrdtool rrdtool-devel perl-rrdtool rrdtool-prel libgcrypt-devel gcc make gcc-c++ liboping liboping-devel perl-CPAN net-snmp net-snmp-devel
源码安装collectd
wget http://collectd.org/files/collectd-5.4.1.tar.gz tar zxvf collectd-5.4.1.tar.gz cd collectd-5.4.1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software/collectd --sysconfdir=/etc --localstatedir=/var --libdir=/usr/lib --mandir=/usr/share/man --enable-all-plugins make && make install
安装启动脚本
cp contrib/redhat/init.d-collectd /etc/init.d/collectd chmod +x /etc/init.d/collectd
启动collectd
service collectd start
collectd的配置
以下配置可以实现对服务器基本的CPU、内存、网卡流量、磁盘 IO 以及磁盘空间占用情况的监控:
Hostname "host.example.com" LoadPlugin interface LoadPlugin cpu LoadPlugin memory LoadPlugin network LoadPlugin df LoadPlugin disk <Plugin interface> Interface "eth0" IgnoreSelected false </Plugin> <Plugin network> <Server "10.0.0.1" "25826"> ## logstash 的 IP 地址和 collectd 的数据接收端口号 </Server> </Plugin>
logstash的配置
以下配置实现通过 logstash 监听 25826
端口,接收从 collectd 发送过来的各项检测数据:
示例一:
input { collectd { port => 25826 ## 端口号与发送端对应 type => collectd }
示例二:(推荐)
udp { port => 25826 buffer_size => 1452 workers => 3 # Default is 2 queue_size => 30000 # Default is 2000 codec => collectd { } type => "collectd" }
运行结果
下面是简单的一个输出结果:
{ "_index": "logstash-2014.12.11", "_type": "collectd", "_id": "dS6vVz4aRtK5xS86kwjZnw", "_score": null, "_source": { "host": "host.example.com", "@timestamp": "2014-12-11T06:28:52.118Z", "plugin": "interface", "plugin_instance": "eth0", "collectd_type": "if_packets", "rx": 19147144, "tx": 3608629, "@version": "1", "type": "collectd", "tags": [ "_grokparsefailure" ] }, "sort": [ 1418279332118 ] }
参考资料
- collectd支持收集的数据类型: git.verplant.org/?p=collectd…
- collectd收集各数据类型的配置参考资料:collectd.org/documentati…
- collectd简单配置文件示例: gist.github.com/untergee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