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新力量四-No.10 专访凌视科技创始人陈宏强(上)

简介: 看见新力量四


全球领先的超高速细胞成像智能分析企业

 

可曾设想,细胞的世界能如同电影放映一般,高速动态地在我们眼前呈现出清晰的图像。病症表现的最小单位是细胞。当超高速细胞动态图像监测技术用于疾病早筛,可以指数级提升筛查准确度,进而让患者更早接受治疗,提高存活率。

 

第四十一期《看见新力量》采访了2021阿里巴巴诸神之战“数字经济赛道”全球总决赛新锐奖获得者——凌视科技创始人陈宏强,听他分享新细胞检测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以及通过硬科技创新在医疗领域创业的故事。


image.png

 

热衷于硬科技,热衷于在技术壁垒处做文章,热衷于做出能撬动行业基本盘的技术产品,多次尝试孵化大学教授的研究成果,曾做过如智能农业领域光谱分析这样的创业项目,这就是凌视科技创始人之一陈宏强,一个硬核的“破壁人”。

 

2018年,陈宏强联合清华大学的教授、依托清华大学的研究成果成立了凌视科技,将超高速细胞成像应用在生物医疗等液态流质领域。

 

“我个人比较偏爱对整个社会和中国有更大改变的创新,要实现这种程度的改变,一定是以硬科技创新为主。而选择医疗领域进行创业是因为我的家人、亲戚有因肿瘤去世的,我们希望将这项技术用在疾病早筛上,让患者更早接受治疗,提高存活率。”陈宏强在谈及创业初衷时谈道。

 

一、 用前沿技术给活细胞们拍“快”照

 

据了解,目前国内流行的细胞检测,基本采用荧光染色和显微镜下镜检的方式。荧光染色意在让被染色细胞在检测机器下呈现出特定的信号点位,而显微镜镜检意在观察静态的细胞图像。

 

陈宏强介绍,这两种流行的检测方式有诸多缺陷。“荧光染色往往使得被检测细胞死亡,呈现出的结果也仅仅是信号点位而非视觉图像。显微镜镜检仅仅能观察到被抽样的微观细胞的静态样貌,不可能对全部样本进行动态化的视觉图像呈现。两种方法耗时较长,抽检而不全面,容易出现漏检的问题。”

 

陈宏强团队综合利用光电子成像技术、微流体技术和AI分析技术,使得细胞的细节得以高速成像、动态展现且完全不需要染色标记。“目前,这种技术突破路径国内只有我们团队在做。世界范围内用这种方式实现成像的也只有我们。国际上有3-4个团队在做成像,比如美国的Amnis,但他们用的是CCD细胞成像的方法。”详见图片。

 

陈宏强介绍,凌视团队的技术可以获取病变细胞图像和1000多种的数据指标信息,并建立海量信息的细胞数据库。和凌视科技开发的高速细胞成像技术相比,CCD细胞成像方法的检测通量低,被限制在每秒1000个细胞,是凌视产品通量的千分之一,且售价高达500-700万元人民币。

image.png

 

陈宏强说道,因为世界范围内还没有这种细胞标准结构,所以他们定义了细胞的数据结构是什么,然后去做积累,根据不同场景完善信息库。而随着他们的产品进入生物医疗体系,应用此技术的各方客户也可以帮忙扩充他们的信息库。

 

“这当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十年时间,但是这样的数据库才是有意义的”。在陈宏强看来,“随着积累,我们或许能构建出世界上最大的细胞标准数据库,应用到很多场景,正如同现在基因库的意义。因为医疗领域有一个共识,病症表现的最小单位是细胞。”

 

众所周知,专业医生的培养是长期且缓慢的。数据库的基础和配合的检测设备能够帮助医生对标库内病变细胞进行判断,大大减缓医疗人员培养未完成和数量不足的问题。细胞标准数据库一旦建成,就可以下沉到基层医院,供他们使用,这对基层医院而言很有意义。

 

本质上,凌视的超高速细胞动态图像检测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式,将这种检测方式和已有的各种检测方式相结合,对病症检测效率和患者早测效果有极其直接的提升,这可以帮助整个医疗体系的检测能力变得更加全面、更加快速。

 

在已经落地的宫颈癌早筛场景和胸腹水检测场景中,凌视科技可以做到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将检测时间缩短到半个小时。医院一周检测的患者样本量、相关的人力消耗、周期频率、检测准确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医患双方都有深远的意义。

 

接下篇: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221338?groupCode=chuang

相关文章
|
数据采集 搜索推荐 前端开发
|
存储 人工智能 编解码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