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导读】2022「高被引科学家」名单重磅发布!中国内地共有1169人入选,占比16.2%,进一步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
一年一度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又发榜了!本期全球共有6938位科学家荣誉入选,与去年相比增加了336人。
「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每年更新一次,由全球科学和知识产权最大的供应商之一科睿唯安所评选,旨在表彰世界各地在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杰出影响力的研究员。
这份榜单是根据上榜研究人员在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11年间发表的高被引用论文数量评选出来的。
入选标准为,论文的被引用数位居该领域全部论文中的前1%,考察范围为被SCI和Web of Science收录的论文。
中国继续追赶美国,中科院距第1仅一步之遥
本期评选,美国有2,764名高被引研究人员入选,占总名单的38.3%,低于2021年的39.7%、2020年的41.5%、2019年的44.0%和2018年的43.3%,入选比例连续3年下降。
中国内地今年继续排名第二,有1,169名研究人员上榜,占总人数的16.2%,高于2021年的14.2%、2020年的12.1%、2019年的10.2%和2018年的7.9%,连续4年获得提升,进一步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
排名 |
国家/地区 |
入选人次 |
占比% |
1 |
美国 |
2764 |
38.3 |
2 |
中国内地 |
1169 |
16.2 |
3 |
英国 |
579 |
8.0 |
4 |
德国 |
369 |
5.1 |
5 |
澳大利亚 |
337 |
4.7 |
6 |
加拿大 |
226 |
3.1 |
7 |
荷兰 |
210 |
2.9 |
8 |
法国 |
134 |
1.9 |
9 |
瑞士 |
112 |
1.6 |
10 |
新加坡 |
106 |
1.5 |
英国以579名研究人员或8.0%位居第三。考虑到英国与中、美的人口差距,就影响力而言,英国在各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此外,排在前10位的国家均有100名以上高被引科学家上榜,包括德国(369人)、澳大利亚(337人)、加拿大(226人)、荷兰(210人)、法国(134人)、瑞士(112人)和新加坡(106人)。
虽然全部上榜的高引用学者的工作地点,大约分布在70个国家/地区,但82.9%来自榜单前十名的国家/地区,71.4%来自前五名的国家/地区。顶尖人才的分布呈现显著集中的趋势。
今年的榜单上,新加坡取代西班牙进入前10,上榜研究人员数量从去年的90名增加到106名,在全球高被引研究人员中所占份额达到1.5%。
具体的机构方面,哈佛大学有233名研究人员入选榜单,再次成为全球高被引研究人员最集中的机构。
中国科学院排名第二且与第一名仅差5人,缩小了与哈佛的差距,并有望在明年成为第一。
紧随其后的是美国的斯坦福大学(126人)和国立卫生研究院(113人)。他们的排名与上期相比没有变化。
宾夕法尼亚大学,今年已跻身前10名,从2021年的第17名跃升了7名。
本期榜单中,清华大学成为另一家杀入前十的中国大学/研究机构。
由于高被引研究人员从去年的58位增加到今年的73位,清华大学得以在榜单中力压麻省理工位居第5,这与上一期的第8名相比同样提升明显。
排名 |
高校/机构 |
国家/地区 |
入选人次 |
1 |
哈佛大学 |
美国 |
233 |
2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 |
228 |
3 |
斯坦福大学 |
美国 |
126 |
4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美国 |
113 |
5 |
清华大学 |
中国 |
73 |
6 |
麻省理工学院 |
美国 |
71 |
7 |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
德国 |
67 |
8 |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
美国 |
66 |
9 |
牛津大学 |
英国 |
63 |
10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美国 |
62 |
新上榜的大学包括排名第30位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第33位的湖南大学,马里兰大学和密歇根大学排名第38位,魏茨曼科学研究所排在第49位,各有26位高被引科学家的香港城市大学和苏州大学并列第50位。
中国:湖南大学成最大「黑马」,43名计科专家入选
本次评选除入选228人的中国科学院外,中国顶尖高校中,清华大学73人,湖南大学32人,北京大学31人,浙江大学29人,苏州大学26人,成为新一期拥有全球顶尖学者最多的大学。
与此同时,去年中国大陆高校前五名分别是清华大学(58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1人),浙江大学29人,北京大学(28人),苏州大学(23人)。因此湖南大学成为了本次评选的最大「黑马」。
排名 |
高校/机构 |
入选人数 |
1 |
清华大学 |
73 |
2 |
湖南大学 |
32 |
3 |
北京大学 |
31 |
4 |
浙江大学 |
29 |
5 |
苏州大学 |
26 |
6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5 |
6 |
北京理工大学 |
25 |
6 |
复旦大学 |
25 |
9 |
电子科技大学 |
22 |
10 |
中山大学 |
21 |
具体到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国内地共有43名计算机科学家入选,占入选总人数的37.4%,与去年的30%相比有所提升。
姓名(英) |
姓名(中) |
高校/机构 |
Cai, Xingjuan |
蔡星娟 |
太原科技大学 |
Cao, Jinde |
曹进德 |
东南大学 |
Chen, C. L. Philip |
陈俊龙 |
华南理工大学 |
Chen, Xiaofeng |
陈晓峰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ui, Zhihua |
崔志华 |
太原科技大学 |
Dai, Linglong |
戴凌龙 |
清华大学 |
Dong, Yucheng |
董玉成 |
四川大学 |
He, Debiao |
何德彪 |
武汉大学 |
He, Wei |
贺威 |
北京科技大学 |
Jin, Shi |
金石 |
东南大学 |
Leung, Victor C. M. |
梁中明 |
深圳大学 |
Li, Hongyi |
李鸿一 |
广东工业大学 |
Li, Jin |
李进 |
广州大学 |
Li, Xuelong |
李学龙 |
西北工业大学 |
Li, Yongming |
李永明 |
辽宁工业大学 |
Liang, Ying-Chang |
梁应敞 |
电子科技大学 |
Liao, Huchang |
廖虎昌 |
四川大学 |
Lin, Chong |
林崇 |
青岛大学 |
Liu, Derong |
刘德荣 |
南方科技大学 |
Liu, Jiajia |
刘家佳 |
西北工业大学 |
Liu, Yan-Jun |
刘艳军 |
辽宁工业大学 |
Ma, Jiayi |
马佳义 |
武汉大学 |
Ning, Zhaolong |
宁兆龙 |
重庆邮电大学 |
Peng, Mugen |
彭木根 |
北京邮电大学 |
Qi, Lianyong |
齐连永 |
中国石油大学 |
Ren, Kui |
任奎 |
浙江大学 |
Shao, Ling |
邵岭 |
特斯联 |
Sun, Xingming |
孙星明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Tong, Shaocheng |
佟绍成 |
辽宁工业大学 |
Wan, Shaohua |
万少华 |
电子科技大学 |
Wang, Gai-Ge |
王改革 |
中国海洋大学 |
Wang, Huanqing |
王焕清 |
渤海大学 |
Wang, Xingyuan |
王兴元 |
大连海事大学 |
Wei, Leyi |
魏乐义 |
山东大学 |
Wu, Zheng-Guang |
吴争光 |
浙江大学 |
Yang, Guang-Hong |
杨光红 |
东北大学 |
Yu, Fei |
于非 |
深圳大学 |
Zeng, Xiangxiang |
曾湘祥 |
湖南大学 |
Zeng, Yong |
曾勇 |
东南大学 |
Zhang, Haijun |
张海君 |
北京科技大学 |
Zhang, Huaguang |
张化光 |
东北大学 |
Zhao, Nan |
赵楠 |
大连理工大学 |
Zou, Quan |
邹权 |
电子科技大学 |
其中,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各提供了3人,四川大学、深圳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各有2人入选。
特斯联首席科学家邵岭博士成为榜单中唯一的企业代表,还是阿联酋唯一的HighlyCited Researcher。同时,这也是他连续第5年获评「高被引学者」称号。
另外,与期刊论文相比,由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相对更为重视在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和成果,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CS领域的专家学者可能较少出现在这个榜单之中。
「斜杠科学家」占比仅为5.5%
虽然2022年共有6,938位科学家入选榜单,但科睿唯安却一共授出了7,225项「高被引研究员」称号。
这是因为一些「斜杠」研究员不止在一个科学领域获得认可,使得上榜人数少于获得称号人数。
其中「临床医学」以466项成为本期上榜次数最多的领域,「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化学」和「社会科学」分别以303、270和270分列2-4位。
「数学」、「经济与商业」和「空间科学」则成为获奖次数最少的领域,分别颁发了52、92和93项奖项。
领域名称 |
奖项数量 |
临床医学 |
466 |
生物学和生物化学 |
303 |
化学 |
270 |
社会科学 |
270 |
神经科学与行为 |
225 |
材料科学 |
222 |
免疫学 |
214 |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 |
206 |
环境与生态 |
202 |
精神病学和心理学 |
191 |
植物和动物科学 |
185 |
物理 |
176 |
工程 |
153 |
药理学和毒理学 |
153 |
地球科学 |
148 |
微生物学 |
129 |
农业科学 |
116 |
计算机科学 |
115 |
空间科学 |
93 |
经济与商业 |
92 |
数学 |
52 |
最后,在21项ESI领域高被引用的3981人中,只有219人(5.5%)出现在2个ESI领域中,32人(0.8%)出现在3个及以上领域,表现出跨领域的重大研究影响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