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_IO流06:序列化机制(对象流)

简介: Java_IO流06:序列化机制(对象流)

@[toc]

处理流之六:对象流


基本知识

  • ObjectInputStream和OjbectOutputSteam
  • 用于存储和读取基本数据类型数据或对象的处理流。它的强大之处就是可 以把Java中的对象写入到数据源中,也能把对象从数据源中还原回来。
  • 序列化:用ObjectOutputStream类保存基本类型数据或对象的机制
  • 反序列化:用ObjectInputStream类读取基本类型数据或对象的机制
  • ObjectOutputStream和ObjectInputStream不能序列化static和transient修饰的成员变量

对象的序列化(重点)

  • 对象序列化机制:允许把内存中的Java对象转换成平台无关的二进制流,从而允许把这种二进制流持久地保存在磁盘上,或通过网络将这种二进制流传 输到另一个网络节点。//当其它程序获取了这种二进制流,就可以恢复成原来的Java对象(反序列化)
  • 序列化的好处在于可将任何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的对象转化为字节数据, 使其在保存和传输时可被还原
  • 序列化是 RMI(Remote Method Invoke – 远程方法调用)过程的参数和返 回值都必须实现的机制,而 RMI 是 JavaEE 的基础。因此序列化机制是 JavaEE 平台的基础
  • 如果需要让某个对象支持序列化机制,则必须让对象所属的类及其属性是可 序列化的,为了让某个类是可序列化的,该类必须实现如下两个接口之一。 否则,会抛出NotSerializableException异常

    • Serializable
    • Externalizable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举例(对象流)

:o::ObjectOutputStream

  • 序列化过程:将内存中的java对象保存倒磁盘或者通过网络传输出去
public void test1() {
        //1.造流
        ObjectOutputStream ois = null;
        try {
            oi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object.doc"));
//2.写出
            ois.writeObject("金士曼牛逼~");
            ois.flush();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3.关闭资源
            try {
                if (ois != null)
                    ois.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o::ObjectInputStream

  • 反序列化:将磁盘里面的对象还原为内存的一个Java对象
@Test
public void test1(){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ull;
    try {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object.doc"));
        //
        Object obj = ois.readObject();
        String str=(String) obj;
        System.out.println(str);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
    try {
        if (ois!=null)
        ois.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自定义类实现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操作

  • 凡是实现Serializable接口的类都有一个表示序列化版本标识符的静态变量: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serialVersionUID用来表明类的不同版本间的兼容性。简言之,其目的是以序列化对象 进行版本控制,有关各版本反序列化时是否兼容。
    • 如果类没有显示定义这个静态常量,它的值是Java运行时环境根据类的内部细节自动生成的。若类的实例变量做了修改,serialVersionUID 可能发生变化。故建议显式声明。
  • 简单来说,Java的序列化机制是通过在运行时判断类的serialVersionUID来验证版本一致性的。在进行反序列化时,JVM会把传来的字节流中的 serialVersionUID与本地相应实体类的serialVersionUID进行比较,如果相同 就认为是一致的,可以进行反序列化,否则就会出现序列化版本不一致的异常。(InvalidCastException)
Serializable接口:(标识接口)

一个Java对象如果要是可序列化的,需要满足的要求:

  1. 需要实现接口:Serializable
  2. 当前类提供一个全局常量: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231231231231231L

    (long型,值没有要求)

  3. 除了当前Person类需要实现Serializable接口之外,还必须保证其内部所有属性也是可序列化的

    • 知识点:默认情况下基本数据类型也是可序列化的

步骤一:新建一个Person类满足上列要求

//学习内容:
//开发时间:10月23日  0:14
package com.jsm.IO_06;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231231231231231L;
    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Person() {
    }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Person{" +
                "name='" + name + '\'' +
                ", age=" + age +
                '}';
    }
}

步骤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操作(与上面例子的代码稍有改动,主要是针对Person类)

package com.jsm.IO_06;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ObjectInputStreamTest {
    //序列化
    @Test
    public void test2() {
        //1.造流
        ObjectOutputStream ois = null;
        try {
            oi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object.doc"));
//2.写出
            ois.writeObject("金士曼牛逼~");
            ois.flush();

            ois.writeObject(new Person("tom",19));
            ois.flush();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3.关闭资源
            try {
                if (ois != null)
                    ois.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反序列化
    @Test
    public void test1(){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ull;
        try {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object.doc"));
            //
            Object obj = ois.readObject();
            String str=(String) obj;
            Object obj2 = ois.readObject();
            Person person=(Person)obj2;
            System.out.println(str);
            System.out.println(person);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
        try {
            if (ois!=null)
            ois.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总结

:o::使用对象流序列化对象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序列化:将对象写入到磁盘或者进行网络传输
  • 反序列化:将磁盘中的对象数据源读出
目录
相关文章
|
4月前
|
设计模式 人工智能 安全
AQS:Java 中悲观锁的底层实现机制
AQ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是Java并发包中实现同步组件的基础工具,支持锁(如ReentrantLock、ReadWriteLock)和线程同步工具类(如CountDownLatch、Semaphore)等。Doug Lea设计AQS旨在抽象基础同步操作,简化同步组件构建。 使用AQS需实现`tryAcquire(int arg)`和`tryRelease(int arg)`方法以获取和释放资源,共享模式还需实现`tryAcquireShared(int arg)`和`tryReleaseShared(int arg)`。
234 32
AQS:Java 中悲观锁的底层实现机制
|
4月前
|
人工智能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Java——SPI机制详解
SPI(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是JDK内置的服务提供发现机制,主要用于框架扩展和组件替换。通过在`META-INF/services/`目录下定义接口实现类文件,Java程序可利用`ServiceLoader`动态加载服务实现。SPI核心思想是解耦,允许不同厂商为同一接口提供多种实现,如`java.sql.Driver`的MySQL与PostgreSQL实现。然而,SPI存在缺陷:需遍历所有实现并实例化,可能造成资源浪费;获取实现类方式不够灵活;多线程使用时存在安全问题。尽管如此,SPI仍是Java生态系统中实现插件化和模块化设计的重要工具。
155 0
|
2月前
|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安全
Java开发不可不知的秘密:类加载器实现机制
类加载器是Java中负责动态加载类到JVM的组件,理解其工作原理对开发复杂应用至关重要。本文详解类加载过程、双亲委派模型及常见类加载器,并介绍自定义类加载器的实现与应用场景。
185 4
|
4月前
|
Java 区块链 网络架构
酷阿鲸森林农场:Java 区块链系统中的 P2P 区块同步与节点自动加入机制
本文介绍了基于 Java 的去中心化区块链电商系统设计与实现,重点探讨了 P2P 网络在酷阿鲸森林农场项目中的应用。通过节点自动发现、区块广播同步及链校验功能,系统实现了无需中心服务器的点对点网络架构。文章详细解析了核心代码逻辑,包括 P2P 服务端监听、客户端广播新区块及节点列表自动获取等环节,并提出了消息签名验证、WebSocket 替代 Socket 等优化方向。该系统不仅适用于农业电商,还可扩展至教育、物流等领域,构建可信数据链条。
|
4月前
|
人工智能 JavaScript Java
Java反射机制及原理
本文介绍了Java反射机制的基本概念、使用方法及其原理。反射在实际项目中比代理更常用,掌握它可以提升编程能力并理解框架设计原理。文章详细讲解了获取Class对象的四种方式:对象.getClass()、类.class、Class.forName()和类加载器.loadClass(),并分析了Class.forName()与ClassLoader的区别。此外,还探讨了通过Class对象进行实例化、获取方法和字段等操作的具体实现。最后从JVM类加载机制角度解析了Class对象的本质及其与类和实例的关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Java反射的工作原理。
101 0
|
6月前
|
缓存 Dubbo Java
理解的Java中SPI机制
本文深入解析了JDK提供的Java SPI(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机制,这是一种基于接口编程、策略模式与配置文件组合实现的动态加载机制,核心在于解耦。文章通过具体示例介绍了SPI的使用方法,包括定义接口、创建配置文件及加载实现类的过程,并分析了其原理与优缺点。SPI适用于框架扩展或替换场景,如JDBC驱动加载、SLF4J日志实现等,但存在加载效率低和线程安全问题。
274 7
理解的Java中SPI机制
|
5月前
|
存储 Java 编译器
Java 中 .length 的使用方法:深入理解 Java 数据结构中的长度获取机制
本文深入解析了 Java 中 `.length` 的使用方法及其在不同数据结构中的应用。对于数组,通过 `.length` 属性获取元素数量;字符串则使用 `.length()` 方法计算字符数;集合类如 `ArrayList` 采用 `.size()` 方法统计元素个数。此外,基本数据类型和包装类不支持长度属性。掌握这些区别,有助于开发者避免常见错误,提升代码质量。
457 1
|
6月前
|
缓存 运维 Java
Java静态代码块深度剖析:机制、特性与最佳实践
在Java中,静态代码块(或称静态初始化块)是指类中定义的一个或多个`static { ... }`结构。其主要功能在于初始化类级别的数据,例如静态变量的初始化或执行仅需运行一次的初始化逻辑。
231 4
|
9月前
|
Java 开发者
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深度剖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语言中异常处理的重要性、核心机制及其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帮助开发者更有效地编写健壮的代码。通过实例分析,揭示了try-catch-finally结构的最佳实践,以及如何利用自定义异常提升程序的可读性和维护性。此外,还简要介绍了Java 7引入的多异常捕获特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实用的异常处理指南。 ####
172 20
|
10月前
|
运维 Java 编译器
Java 异常处理:机制、策略与最佳实践
Java异常处理是确保程序稳定运行的关键。本文介绍Java异常处理的机制,包括异常类层次结构、try-catch-finally语句的使用,并探讨常见策略及最佳实践,帮助开发者有效管理错误和异常情况。
76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