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SR秩和比综合评价法概述
秩和比(Rank-sum ratio,RSR)法,它是一组全新的统计信息分析方法,是数量方法中一种广谱的方法,针对性强,操作简便,使用效果明显。非常适合于医学背景的广大用户。本法从理论上讲,融古典的参数统计与近代的非参数统计于一体,兼及描述性与推断性。该法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在广大学者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此法已日渐完善,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统计预测预报、统计质量控制等方面。
一般过程是将效益型指标从小到大排序进行排名、成本型指标从大到小排序进行排名,再计算秩和比,最后统计回归、分档排序。通过秩转换,获得无量纲统计量RSR;在此基础上,运用参数统计分析的概念与方法,研究RSR的分布;以RSR值对评价对象的优劣直接排序或分档排序,从而对评价对象做出综合评价。
二、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算得的RSR越大越好,为此,指标编秩时要严格区分高优与低优。
一般说来,编秩是不难的。例如治疗有效率、诊断符合率等可视为高优指标;发病率、住院病死率、平均住院日等可视为低优指标。编秩时,还可参照指标间相关分析和参照指定的“标准”。例如基于某省10个地区的产前检查率 ,孕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进行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价中,秩和比的值能够包含所有评价指标的信息,显示出这些评价指标的综合水平,RSR值越大表明综合评价越优。
但有时还需实事求是地加以限定.例如病床利用率、平均病床周转次数一般可作高优指标理解,但过高也不见得是好事。
除区分高优指标与低优指标外,有时还要运用不分高优与低优及其种种组合形式,例如在疗效评价中,微效率可视为偏高优(高优与不分的均数),不变率可视为稍低优(偏低优与“不分”的均数)。总之,编秩的技巧问题要从业务出发来合理地解决。综合评价的方法一般是主客观结合的,方法的选择需基于实际指标数据情况选定,最为关键的是指标的选取,以及指标权重的设置,这些需要基于广泛的调研和扎实的业务知识,不能说单纯的从数学上解决的。
三、RSR的特点以及应用范围
1.优点
因为 RSR 只使用了数据的相对大小关系,而不真正运用数值本身,所以此方法综合性强,可以显示微小变动,对离群值不敏感;
能够对各个评价对象进行排序分档,找出优劣,是做比较,找关系的有效手段;
能够找出评价指标是否有独立性。
以非参数法为基础,对指标的选择无特殊要求,适用于各种评价对象,由于计算时使用的数值是秩次,可以消除异常值的干扰。
2.缺点
- 通过秩替代原始指标值,会损失部分信息,如原始数据的大小差别等。
- 不容易对各个指标进行恰当的编秩。
- 当 RSR 值实际上不满足正态分布时,分档归类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会有偏差,且只能回答分级程度是否有差别,不能进一步回答具体的差别情况。
3.应用范围
综合评价的应用领域和范围非常广泛。
从学科领域上看,在自然科学中广泛应用于各种事物的特征和性质的评价。比如,环境监测综合评价、药物临床试验综合评价、地质灾害综合评价、气候特征综合评价、产品质量综合评价等等;
在社会科学中广泛应用于总体特征和个体特征的综合评价。比如,社会治安综合评价,生活质量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教学水平综合评价、人居环境综合评价等等。
在经济学学科领域更为普遍。如,综合经济效益评价、小康建设进程评价、经济预警评价分析、生产方式综合评价、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综合评价等等。
四、实现步骤
1.指标权重计算
进行结果评定时我们知道影响因素的权重大小都是不一致的,我们需要先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再进行加权秩和比,不然各个指标之间的信息差就没有意义。
计算指标权重的方法有AHP、熵权法或是自定义权重,笔者均写过AHP和熵权法、若不清楚可以阅览:层次分析法(AHP)原理以及应用
一文速学-熵权法实战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这里采用熵权法演示,且文可接熵权法演示实验,实验数据均相同,这里熵权法原理不作解释,想要了解可以看我之前的博客。
数据为港口数据开发能力系统指标: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df1=pd.read_excel(r'D:\拟定指标test1.xlsx') data1=df1.iloc[:,1:7] #min-max标准化 data1_std=(data1-data1.min())/(data1.max()-data1.min()) m,n=data1_std.shape data1_value=data1_std.values k=1/np.log(m) yij=data1_value.sum(axis=0) #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样本值占比重: pij=data1_value/yij #计算各指标的信息熵: test=pij*np.log(pij) test=np.nan_to_num(test) ej=-k*(test.sum(axis=0)) #计算每种指标的权重 wi=(1-ej)/np.sum(1-ej)
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
2.编秩
根据每一个具体的评价指标按其指标值的大小进行排序,得到秩次R,用秩次R来代替原来的评价指标值。
编秩方法总共有两种:
1.整秩法
将 n 个评价对象的 m 个评价指标排列成 n 行 m 列的原始数据表。编出每个指标各评价对象的秩,其中效益型指标(可以理解为正向指标)从小到大编秩,成本型指标(可理解为负向指标)从大到小编秩,同一指标数据相同者编平均秩。得到秩矩阵R;
2.非整秩法
此方法用类似于线性插值的方式对指标值进行编秩,以改进 RSR 法编秩方法的不足,所编秩次与原指标值之间存在定量的线性对应关系,从而克服了 RSR 法秩次化时易损失原指标值定量信息的缺点。
对于效益型指标:
对于成本型指标:
这里采用整秩法:
R_result=pd.DataFrame() for i, X in enumerate(data1_std.columns): R_result[f'X{str(i + 1)}:{X}'] = data1_std.iloc[:, i] R_result[f'R{str(i + 1)}:{X}'] = R_result.iloc[:, i].rank(method="dense")
3.计算秩和比RSR值
一个行列的矩阵中,其对应的RSR计算公式为:
其中i=1,2,...,n;j=1,2...,m,R_{ij}表示为第i行第j列元素的秩。
当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不同时,计算加权秩和比为
W_{j}表示第第j个指标的权重。RSR值无量纲,最小值为,最大值为1.
# 计算秩和比 R_result['RSR'] = (R_result.iloc[:, 1::2] * wi).sum(axis=1) / n R_result['RSR_Rank'] = R_result['RSR'].rank(ascending=False)
4.绘制秩和比RSR分布表
其方法为:
● 将RSR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列出各组频数;
● 计算各组累计频数;
● 确定各组RSR的秩次R及平均秩次
计算向下累计频率, 最后一项用修正;
● 根据累计频率,查询“百分数与概率单位对照表”,求其所对应概率单位 Probit 值;
● 利用表格中的RSR分布值作为自变量,Probit值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结果如下表格。
#绘制RSR分布表 RSR=R_result['RSR'] RSR_RANK_DICT = dict(zip(RSR.values, RSR.rank().values)) Distribution = pd.DataFrame(index=sorted(RSR.unique())) Distribution['f'] = RSR.value_counts().sort_index() Distribution['Σf'] = Distribution['f'].cumsum() Distribution[r'平均秩数'] = [RSR_RANK_DICT[i] for i in Distribution.index] Distribution[r'平均秩数/n*100%'] = Distribution[r'平均秩数'] / m Distribution.iat[-1, -1] = 1 - 1 / (4 * n) Distribution['Probit'] = 5 - norm.isf(Distribution.iloc[:, -1])
5.回归分析
上一步得到Probit值之后,将其作为自变量X,将RSR分布值作为因变量Y;进行回归模型拟合,并结合此回归模型公式得到各个地区RSR值的拟合值,用于最终的分档排序等使用。
r0 = np.polyfit(Distribution['Probit'], Distribution.index, deg=1) sm.OLS(Distribution.index, sm.add_constant(Distribution['Probit'])).fit().summary()
6.分档
按照回归方程推算所对应的RSR估计值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档排序,分档数由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 通过RSR拟合值,以及上一表格中的RSR临界(拟合值)进行区间比较,进而得到分档等级水平;
● 分档等级Level数字越大表示等级水平越高,即效应越好。
R_result['Probit'] = R_result['RSR'].apply(lambda item: Distribution.at[item, 'Probit']) R_result['RSR Regression'] = np.polyval(r0, R_result['Probit']) threshold=None threshold = np.polyval(r0, [2, 4, 6, 8,10]) if threshold is None else np.polyval(r0, threshold) R_result['Level'] = pd.cut(R_result['RSR Regression'],threshold, labels=range(len(threshold) - 1, 0, -1)) R_res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