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学习】最短路径问题(二)

简介: 【算法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03

Floyd算法

 

Floyd它可以方便地求出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求的是多源最短路径。最大的优点就是容易理解和编写,算法的核心代码只有5行:


   //核心代码
     for(k=1;k<=n;k++)
         for(i=1;i<=n;i++)
             for(j=1;j<=n;j++)
                if(dist[i][k]+dist[k][j]<dist[i][j])
                     dist[i][j]=dist[i][k]+dist[k][j]; 


但看了代码后童鞋们会发现,Floyd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比较高(n^3),不适合计算大量数据。

 

我们可以把Floyd算法理解为“如果两点间的路径长度,大于这两点通通过第三点连接的路径长度,那么就修正这两点的最短路径”。

 

下面我们来具体讲解一下算法的思路:

在代码中,i,j表示的是我们当前循环中所求的起点、终点。k则是我们引入的“中转点”。为什么要引入中转点呢?因为当我们寻找i、j之间的最短路径时,要么是i、j间的距离,要么就是经过其他点中转:ik。。。j

 

为了方便讲解,我们给出一个概念“松弛”:如果dist【i】【j】>dist【i】【k】+dist【k】【j】(e表示两点间的距离),我们把dist【i】【j】更新为dist【i】【k】+dist【k】【j】,达到“经过中转点k后距离缩短,并记录”的目的。

 

在第1轮循环中,我们以1为中转点,把任意两条边的距离松弛一遍,更新数组数据。

在第2轮循环中,我们以2为中转点,再松弛一遍。这时,对第1轮松弛更新过的数据,如果继续更新,相当于中转到1,2后取得当前最短路径。

。。。。。。

最后得到的数组就是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

 

这个时候再看一遍这句话:“如果两点间的路径长度,大于这两点通通过第三点连接的路长度,那么就修正这两点的最短路径。”是不是就能够理解了?

 

下面放码。

 

//Floyd算法解最短路径问题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INF=99999;
int main()
{
  //读入数据的过程和dfs没什么区别,就不讲解了 
    int i,j,n,m,k,a,b,c;
    int dist[105][105];
    cin>>n>>m;
    for(i=1;i<=n;i++)
        for(j=1;j<=n;j++)
            if(i==j)    dist[i][j]=0;  
                else    dist[i][j]=INF;  
            for(i=1;i<=m;i++)
            {
                cin>>a>>b>>c;
                dist[a][b]=c;
            }
     //核心代码
     for(k=1;k<=n;k++)
         for(i=1;i<=n;i++)
             for(j=1;j<=n;j++)
                if(dist[i][k]+dist[k][j]<dist[i][j])
                     dist[i][j]=dist[i][k]+dist[k][j]; 
     for (i=1;i<=n;i++){
       for(j=1;j<=n;j++){
         cout<<dist[i][j]<<"\t";
     }
     cout<<endl;
   }
        return 0;
}

微信图片_20220422143846.png

 


04

Dijkstra算法


Dijkstra 算法主要解决的是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它的时间复杂度一般是o(n^2) ,因此相对于Floyd算法速度上有极大的优势,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

 

算法的核心依旧是上文讲到的“松弛”。只不过松弛的方式略有不同:它通过不断选择距离起点最近的顶点作为新的起点,再利用这些新的起点来松弛其他较远的点,最终计算出所有点到起点最短路径。

这样听起来有点绕,我们基于代码,通过例子来讲解。

 

我们把点i到起点1的距离定义为dis【i】(现在知道我上面为什么用dist了吧!),用一个book来标记该点是否已经为最短状况,初始化为0(否)

 

核心代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判断最小,第二部分进行松弛。


以原题为例:

第一次循环,我们先进入第一部分判断较短距离。第一次到起点1只有2号,5号点有最短距离,分别为2,10。

下一步,我们找到2,5号中到起点1距离较短的点u(这里是2号)。

进入第二部分松弛。对点v,如果v到起点1的距离大于u(即2)到1的距离加上2到v的距离,更新v到原点的距离dis【v】。

开始循环。

在下一次循环中,相当于把点2当作新的起点代替点1,进行上述操作。

 

可以看出,Dijkstra是一种基于贪心策略的算法,也是一种以DFS为思路的算法。


#贪心算法是指,在对问题求解时,总是做出在当前看来是最好的选择。也就是说,不从整体最优上加以考虑,贪心算法所做出的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解。#

 

为什么下一条次较短路径要这样选择?(贪心准则的正确性)

因为我们算的是到起点的距离,所以所有路径必然要经过与起点最近的2(或不经过任何别的中转点),而相对于2点,5号点距离更远,还有通过2点松弛之后缩短路径的可能性,所以我们直接选择2为新的起点进行下一步松弛。那么,第k次循环就表示松弛了k次,即经过k-1个中转点(或k-1条边)才到达起点1,留在dis()数组中的距离就是经过中转点个数<=k-1(可能无需经过这么多个点就达到)的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从一个顶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算法,直到扩展到最远点(指经过的中转点最多,)为止。(这里就是类似BFS的地方)

 

选择最短路径顶点的时候依照的是实现定义好的贪心准则,所以该算法也是贪心算法的一种。

还有说法是Dijkstra也属于动态规划。这里我就不发表言论了,因为本小白还不懂(┬_┬)。


下面给出代码。

//Dijkstra算法解最短路径问题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INF=99999;
int main()
{
     int dist[105][105] ;
   int dis[105]  ;
   int book[105] ;
   int i,j,n,m,a,b,c,u,v,Min;
     cin>>n>>m;
     //开始了!!!
     for(i = 1;i <= n;i++)  //每轮循环计算的是中转点为n-1时的最小点。
          for(j = 1;j <= n;j++)
              if(i == j)  dist[i][j] = 0;
              else        dist[i][j] = INF;
              for(i = 1;i <= m;i++)
              {
                    cin>>a>>b>>c;
                    dist[a][b] = c;
              }
          for(i = 1;i <= n;i++)        
                    dis[i] = dist[1][i];
          for(i = 1;i<=n;i++)   //初始化标记book 
                   book[i] = 0;
                   book[1] = 1;
          for(i = 1;i <= n-1;i++)  //筛出当前没有访问的并且与上一点直接相连的距离最小的点。
        {
               Min = INF;
               for(j = 1;j <= n;j++)
               {
                     if(book[j] == 0&& dis[j] < Min)
                     {
                           Min = dis[j];
                           u = j;
                     }
               }
          book[u] = 1;
          for(v = 1;v <= n;v++) //松弛
          {
                if(dist[u][v] < INF)
                {
                      if(dis[v] > dis[u] + dist[u][v])
                           dis[v] = dis[u] + dist[u][v];
                }
          }
        }
        for(i  = 1;i <= n;i++)
            cout<<dis[i]<<"\t";
    return 0;
}

微信图片_20220422143849.png

 

相关文章
|
19天前
|
NoSQL 算法 Java
【redis源码学习】持久化机制,java程序员面试算法宝典pdf
【redis源码学习】持久化机制,java程序员面试算法宝典pdf
|
2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网络架构
什么是神经网络学习中的反向传播算法?
什么是神经网络学习中的反向传播算法?
17 2
|
2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算法人生(5):从“元学习”看“战胜拖延”(没兴趣版)
元学习是让机器学会学习策略,适应新任务的机器学习范式。通过定义任务分布、采样任务、内在和外在学习循环来优化模型,增强其跨任务适应性和泛化能力。面对不感兴趣的任务导致的拖延,我们可以借鉴元学习的思路:重新评估任务价值,寻找通用兴趣点;设定奖励激发行动;改变环境以提高执行力。通过调整视角、自我激励和优化环境,可以克服因无兴趣而产生的拖延。
|
2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算法
算法人生(4):从“选项学习”看“战胜拖延”(担心失败版)
选项学习是强化学习的一种策略,通过定义、学习和切换选项来解决复杂任务,将大任务分解为可重复使用的子任务,以提高学习效率和适应性。面对因担心失败而拖延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选项学习的思想:将大任务拆分为小目标,正视失败作为成长的一部分,回顾成功经验并寻求支持。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增强自信,降低拖延现象。
|
21天前
|
算法 网络协议
【计网·湖科大·思科】实验三 总线型以太网的特性、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区别、交换机的自学习算法
【计网·湖科大·思科】实验三 总线型以太网的特性、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区别、交换机的自学习算法
25 1
|
2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应用规则学习算法识别有毒的蘑菇
应用规则学习算法识别有毒的蘑菇
|
21天前
|
算法 机器人 Python
Python实现教程:平面最短路径算法
Python实现教程:平面最短路径算法
16 1
|
2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Python机器学习专栏】关联规则学习:Apriori算法详解
【4月更文挑战第30天】Apriori算法是一种用于关联规则学习的经典算法,尤其适用于购物篮分析,以发现商品间的购买关联。该算法基于支持度和置信度指标,通过迭代生成频繁项集并提取满足阈值的规则。Python中可借助mlxtend库实现Apriori,例如处理购物篮数据,设置支持度和置信度阈值,找出相关规则。
|
2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前端开发
【Python机器学习专栏】集成学习算法的原理与应用
【4月更文挑战第30天】集成学习通过组合多个基学习器提升预测准确性,广泛应用于分类、回归等问题。主要步骤包括生成基学习器、训练和结合预测结果。算法类型有Bagging(如随机森林)、Boosting(如AdaBoost)和Stacking。Python中可使用scikit-learn实现,如示例代码展示的随机森林分类。集成学习能降低模型方差,缓解过拟合,提高预测性能。
|
21天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一些算法的复习(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dp)
一些算法的复习(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