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Knative 云原生应用开发指南》。
Knative 是什么
Knative 是 Google 在 2018 的 Google Cloud Next 大会上发布的一款基于 Kubernetes 的 Serverless 框架。Knative 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制定云原生、跨平台的 Serverless 编排标准。Knative 是通过整合容器构建(或者函数)、工作负载管理(和动态扩缩)以及事件模型这三者来实现的这一 Serverless 标准。Knative 社区的主要贡献者有 Google、Pivotal、IBM、Red Hat。可见其阵容强大, CloudFoundry、OpenShift 这些 PAAS 提供商都在积极的参与 Knative 的建设。
Knative 出现的背景
在 Knative 之前社区已经有很多 Serverless 解决方案,如下所示这些:
- kubeless
- Fission
- OpenFaaS
- Apache OpenWhisk
- ...
除了上面这些社区的开源解决方案以外各大云厂商也都有各自的 FAAS 产品的实现比如:
- AWS Lambda
- Google Cloud Functions
- Microsoft Azure Functions
- 阿里云的函数计算
业务代码部署到 Serverless 平台上就离不开源码的编译、部署和事件的管理。然而无论是开源的解决方案还是各公有云的 FAAS 产品大家的实现方式大家都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市场呈现碎片化。因此无论选择哪一个方案都面临供应商绑定的风险。
没有统一的标准、市场的碎片化这对云厂商来说用户 Serverless 上云就比较困难,对于 PAAS 提供商来说很难做一个通用的 PAAS 平台给用户使用。基于这样的背景 Google 牵头联合 Pivotal、IBM、Red Hat 等发起了 Knative 项目。
我们看一下在 Knative 体系下各个角色的协作关系:
- Developers
Serverless 服务的开发人员可以直接使用原生的 Kubernetes API 基于 Knative 部署 Serverless 服务 - Contributors
主要是指社区的贡献者 - Operators
Knative 可以被集成到任何支持的环境中,比如:云厂商、或者企业内部。目前 Knative 是基于 Kubernetes 来实现的,有 Kubernetes 的地方就可以部署 Knative - Users
终端用户通过 Istio 网关访问服务,或者通过事件系统触发 Knative 中的 Serverless 服务
核心组件
Knative 主要由 Serving 和 Eventing 核心组件构成。除此之外使用 Tekton 作为CI/CD构建工具。下面让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这三个核心组件。
Serving
Knative 作为 Severless 框架最终是用来提供服务的, 那么 Knative Serving 应运而生。
Knative Serving 构建于 Kubernetes 和 Istio 之上,为 Serverless 应用提供部署和服务支持。其特性如下:
- 快速部署 Serverless 容器
- 支持自动扩缩容和缩到 0 实例
- 基于 Istio 组件,提供路由和网络编程
- 支持部署快照
Knative Serving 中定义了以下 CRD 资源:
- Service: 自动管理工作负载整个生命周期。负责创建 Route、Configuration 以及 Revision 资源。通过 Service 可以指定路由流量使用最新的 Revision 还是固定的 Revision
- Route:负责映射网络端点到一个或多个 Revision。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管理流量。包括灰度流量和重命名路由
- Configuration: 负责保持 Deployment 的期望状态,提供了代码和配置之间清晰的分离,并遵循应用开发的 12 要素。修改一次 Configuration 产生一个 Revision
- Revision:Revision 资源是对工作负载进行的每个修改的代码和配置的时间点快照。Revision 是不可变对象,可以长期保留
资源关系图:
Eventing
Knative Eventing 旨在满足云原生开发中通用需求, 以提供可组合的方式绑定事件源和事件消费者。其设计目标:
- Knative Eventing 提供的服务是松散耦合,可独立开发和部署。服务可跨平台使用(如 Kubernetes, VMs, SaaS 或者 FaaS)
- 事件的生产者和事件的消费者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事件的生产者(事件源)可以先于事件的消费者监听之前产生事件,同样事件的消费者可以先于事件产生之前监听事件
- 支持第三方的服务对接该 Eventing 系统
- 确保跨服务的互操作性
事件处理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Eventing 主要由事件源(Event Source)、事件处理(Flow)以及事件消费者(Event Consumer)三部分构成。
事件源(Event Source)
当前支持以下几种类型的事件源:
- ApiserverSource:每次创建或更新 Kubernetes 资源时,ApiserverSource 都会触发一个新事件
- GitHubSource:GitHub 操作时,GitHubSource 会触发一个新事件
- GcpPubSubSource: GCP 云平台 Pub/Sub 服务会触发一个新事件
- AwsSqsSource:Aws 云平台 SQS 服务会触发一个新事件
- ContainerSource: ContainerSource 将实例化一个容器,通过该容器产生事件
- CronJobSource: 通过 CronJob 产生事件
- KafkaSource: 接收 Kafka 事件并触发一个新事件
- CamelSource: 接收 Camel 相关组件事件并触发一个新事件
事件接收/转发(Flow)
当前 Knative 支持如下事件接收处理:
- 直接事件接收
通过事件源直接转发到单一事件消费者。支持直接调用 Knative Service 或者 Kubernetes Service 进行消费处理。这样的场景下,如果调用的服务不可用,事件源负责重试机制处理。 - 通过事件通道(Channel)以及事件订阅(Subscriptions)转发事件处理
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 Channel 保证事件不丢失并进行缓冲处理,通过 Subscriptions 订阅事件以满足多个消费端处理。 - 通过 brokers 和 triggers 支持事件消费及过滤机制
从 v0.5 开始,Knative Eventing 定义 Broker 和 Trigger 对象,实现了对事件进行过滤(亦如通过 ingress 和 ingress controller 对网络流量的过滤一样)。
通过定义 Broker 创建 Channel,通过 Trigger 创建 Channel 的订阅(subscription),并产生事件过滤规则。
事件消费者(Event Consumer)
为了满足将事件发送到不同类型的服务进行消费, Knative Eventing 通过多个 k8s 资源定义了两个通用的接口:
- Addressable 接口提供可用于事件接收和发送的 HTTP 请求地址,并通过
status.address.hostname
字段定义。作为一种特殊情况,Kubernetes Service 对象也可以实现 Addressable 接口 - Callable 接口接收通过 HTTP 传递的事件并转换事件。可以按照处理来自外部事件源事件的相同方式,对这些返回的事件做进一步处理
当前 Knative 支持通过 Knative Service 或者 Kubernetes Service 进行消费事件。
另外针对事件消费者,如何事先知道哪些事件可以被消费? Knative Eventing 在最新的 0.6 版本中提供 Registry 事件注册机制, 这样事件消费者就可以事先通过 Registry 获得哪些 Broker 中的事件类型可以被消费。
Tekton
Tekton 是一个功能强大且灵活的Kubernetes原生CI/CD开源框架。通过抽象底层实现细节,用户可以跨多云平台和本地系统进行构建、测试和部署。具有组件化、声明式、可复用及云原生的特点。
-
Tekton 是云原生的 - Cloud Native
- 在Kubernetes上运行
- 将Kubernetes集群作为第一选择
- 基于容器进行构建
-
Tekton 是解耦的 - Decoupled
- Pipeline 可用于部署到任何k8s集群
- 组成 Pipeline 的Tasks 可以轻松地独立运行
- 像 git repos这 样的 Resources 可以在运行期间轻松切换
-
Tekton 是类型化的 - Typed
- 类型化资源的概念意味着对于诸如的资源 Image,可以轻松地将实现切换(例如,使用 kaniko vs buildkit进行构建)
Knative 的优势
Knative 一方面基于 Kubernetes 实现 Serverless 编排,另外一方面 Knative 还基于 Istio 实现服务的接入、服务路由的管理以及度发布等功能。Knative 是在已有的云原生基础之上构建的,有很好的社区基础。Knative 一经开源就得到了大家的追捧,其中的主要缘由有:
- Knative 的定位不是 PAAS 而是一个通用的 Serverless 编排框架,大家可以基于此框架构建自己的 Serverless PAAS
- Knative 对于 Serverless 架构的设计是标准先行。比如之前的 FAAS 解决方案每一个都有一套自己的事件标准,相互之间无法通用。而 Knative 首先提出了 CloudEvent 这一标准,然后基于此标准进行设计
- 完备的社区生态:Kubernetes、ServiceMesh 等社区都是 Knative 的支持者
- 跨平台:因为 Knative 是构建在 Kubernetes 之上的,而 Kubernetes 在不同的云厂商之间几乎可以提供通用的标准。所以 Knative 也就实现了跨平台的能力,没有供应商绑定的风险
-
完备的 Serverless 模型设计:和之前的 Serverless 解决方案相比 Knative 各方面的设计更加完备。比如:
- 事件模型非常完备,有注册、订阅、以及外部事件系统的接入等等一整套的设计
- 比如从源码到镜像的构建
- 比如 Serving 可以做到按比例的灰度发布
总结
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 Knative 有了初步的认识。Knative 使用 Tekton 提供云原生“从源代码到容器”的镜像构建能力,通过 Serving 部署容器并提供通用的服务模型,同时以 Eventing 提供事件全局订阅、传递和管理能力,实现事件驱动。这就是 Knative 呈现给我们的标准 Serverless 编排框架。
“阿里巴巴云原生关注微服务、Serverless、容器、Service Mesh 等技术领域、聚焦云原生流行技术趋势、云原生大规模的落地实践,做最懂云原生开发者的技术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