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数据可信流通,从运维信任到技术信任

简介: 从数据二十条——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展开,数据可信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内循环整体可控,但外循环模式下,数据风险较大。随着数据可信逐渐从主体身份可信扩展到应用身份可信,这就将数据的全链路审计和跨域管控摆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学习感受:

从数据二十条——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展开,数据可信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内循环整体可控,但外循环模式下,数据风险较大。随着数据可信逐渐从主体身份可信扩展到应用身份可信,这就将数据的全链路审计和跨域管控摆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全链路审计和跨域管控

以可信计算和区块链为核心支撑技术。

  1. 跨域计算,数据可用不可见:
  • 隐私数据的明文只在同一个计算域内出现,在与其他计算域进行联合计算时,其他计算域的控制方无法直接访问或间接推测出隐私数据的明文,防止其他合作方获得合作协议授权之外的敏感隐私数据。
  • 通用技术方案包括差分隐私计算、联邦计算、安全多方计算、数据外包计算、零知识证明等。
  1. 数据使用权、处理权、拥有权等权利确权
  • 用户拥有数据收集控制权、数据使用控制权、数据复议权等,该需求能够赋予客户对于自身隐私数据流通的全局控制权。
  • 企业在用户授权后,拥有数据\加密数据的处理权、使用权。
  1. 覆盖原始数据到衍生数据
  • 衍生数据可以由企业对原始数据处理后产生,用户也对衍生数据具有一定的拥有权和控制权;
  • 数据衍生权可以体现在数据被遗忘和携带两个方面,如:在客户删除账户之后,清理对应个体历史数据和包含该客户的聚合数据;客户有离开当前业务平台的意向,打包提取之前所有的相关历史数据,如电子邮件、评论留言、云主机数据等。

全链路审计和跨域管控保证了数据可以以密态形式流通,就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难题,如信贷、保险、广告、通信等各类领域隐私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定责和定损。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运维 监控
现代运维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与挑战
现代运维工作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了自动化技术在运维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挑战,包括自动化工具的选择、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深入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动化技术,提升运维工作效率。
39 2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监控
现代化运维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运维系统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探讨现代化运维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和面临的挑战,从自动化运维、容器化技术到监控与安全性等方面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运维领域的挑战。
|
1月前
|
运维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课1-数据可信流通,从运维信任到技术信任
构建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关键在于建立技术信任。该体系基于信任四要素:身份确认、利益依赖、能力预期及行为后果。数据内循环时,持有方负责数据安全;外循环则面临责任主体不清等问题。为实现可信流通,需由运维信任转向技术信任,依托密码学和可信计算技术,并遵循数据二十条政策。技术手段包括可信应用身份、使用权跨域管控、安全分级标准和全链路审计,确保内外循环的数据管控。基础设施——密态天空计算,支持以隐私计算为核心的密态数联网,实现责任界定的全链路数据安全。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运维
《未来智能运维:AI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智能运维正日益成为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运维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智能运维的发展前景。
397 1
|
20天前
|
运维 监控 安全
现代化运维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实践
传统的运维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复杂多变的IT环境需求,现代化运维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本文将介绍现代化运维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实践,包括自动化运维、容器化技术、监控与告警系统等方面,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化运维管理系统。
18 0
|
1月前
|
运维 Oracle 容灾
Oracle dataguard 容灾技术实战(笔记),教你一种更清晰的Linux运维架构
Oracle dataguard 容灾技术实战(笔记),教你一种更清晰的Linux运维架构
|
4天前
|
运维 Kubernetes jenkins
深入理解现代运维中的自动化部署技术
自动化部署技术在现代运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详细探讨自动化部署的核心概念、主要工具和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在提高运维效率和减少人为错误方面的重要性。
|
14天前
|
存储 运维 安全
导论|数据可信流通 从运维信任到技术信任
《数据二十条》提出建立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强调全流程合规与监管,确保数据来源合法、隐私保护和交易规范。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但面临身份确认、利益依赖、能力预期和行为后果的信任挑战。安全事件暴露了所有权保障和越权使用风险,外循环模式下责任主体不清、利益不一致等问题突显。为解决信任问题,需从运维信任转向技术信任,利用密码学和可信计算实现身份确认、利益对齐、能力预期和行为审计。关键技术包括可信数字身份验证、使用权跨域管控、安全分级测评和全链路审计。数据密态时代借助密码学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可控,降低流通风险,实现广域数据的可信流通。基础设施如密态天空计算将支持这一转型。
|
1月前
|
运维 Linux
CentOS系统openssh-9,你会的还只有初级Linux运维工程师的技术吗
CentOS系统openssh-9,你会的还只有初级Linux运维工程师的技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