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AI诈骗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造的虚假信息或骗局,诱骗人们提供个人信息或资金。AI诈骗通常会采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来制造虚假信息,使得诈骗信息更加真实可信。例如,AI诈骗可能会伪装成银行、支付平台、社交媒体等官方账号,发送虚假的信息或链接,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账号密码或资金。
一.分享你所见到的、听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案例
假冒客服:诈骗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创建一个虚假的“客服”聊天机器人,以图获取受害者的敏感信息。该聊天机器人可以与人类用户交互,伪装成真正的客服,并试图获得受害者的个人信息或金融账户信息。
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案例一:
冒充产品客服,给受害者打电话,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受害者的订单编号、手机号、姓名等等。对受害人的信息了如指掌。
谎称化妆品给发错了,说要进行退款而且发错的也免费送给你了,就拿捏住了受害者的贪图小便宜的心里,拉着受害者进入一个软件的会议室,让受害者进行转账,经过一系列操作,被骗走1w块左右,最后报警也无果。
案例二:
冒充某官方人员,对受害者谎称抽到您是幸运奖的人员,进行返利给予福利,就是所谓的给我发100给你200的这种,开始小金额的反利,也真实的给你反,到后来看受害者慢慢也轻信了,放下了防备。后来说次数有限,要求受害者多发点,好多给你反点,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最终被骗走近几万块钱。
网络AI诈骗报道: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天都有诈骗的信息报道出来,各式各样的新型诈骗手段,AI换脸,AI访声等等,让人措不及防,无数次网络宣传和线下宣传,可还是有受害者上当受骗。
那么AI技术的监管边界在哪里?
徐文鸣称,AI技术的监管边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且会随着AI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化。AI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和潜在的应用领域,利用好AI技术可以增强生产力和提高生产效率,如优化企业的决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应鼓励和支持AI技术成长成为有力的生产力工具。但同时需要谨慎使用AI技术,防范AI技术滥用给公众利益、国家安全带来的潜在危害。因此,AI技术的发展需要平衡创新促进和公众利益保护两方面考量,这就要求适当划分AI技术的监管边界。
事实上,监管已经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为了规范AI技术的应用,2023年7月10日,国务院公开发布通知表示,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共同拟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于2023年8月15日正式施行。
二.AI诈骗花式来袭,我们该如何防范?
时刻警惕,不要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因为世界上不会有这种好处,即使有也不会落在咱们的身上,对于莫名来的短信,积分换取奖品啊等等,不要点进去。以下列举几点
1.不要随便分享个人信息。AI诈骗者通常会要求用户输入个人信息,例如信用卡信息、社保号码、出生日期等。请注意,任何正规的机构都不会在未得到您的同意之前要求您提供这些信息。
2.安装防病毒软件。这可以帮助您检测和阻止来自不法分子的恶意程序。定期更新您的软件以确保其始终保持最新版。
3.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如果您收到一条短信或社交媒体信息,其中包含了一个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的链接,千万不要轻易点击。这个链接可能会带您到一个非常危险的网站。确保您使用的是安全的Wi-Fi网络。尤其是当您在公共场所使用Wi-Fi时,请确保您所连接的网络安全可靠。如果您需要输入个人信息,一定要使用VPN。
三.请给一些特殊群体(如青少年和老年人)提供特定建议
对于青少年和老人多普及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因为他们也不关注网络上的一些信息,知道的信息可能太少。
青少年防范措施:
1.不要相信陌生的网友,特别是那些试图与你建立非常亲密关系的人。
2.不要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如姓名、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等。
3.不要轻信来自不知名网站或邮件的奖励信息,这里可能是一个诈骗的骗局
4.保护自己的电子设备和个人隐私,不要随意下载不可靠的应用程序或垃圾软件
老年人防范措施:
1.不要相信来自陌生人的电话、电子邮件或其他形式的联系方式,特别是那些声称需要您支付费用或处理您的银行账户的人。
2.不要在互联网上透露您的个人信息,如社保号码、银行账户信息、密码等。
3.不要轻信那些声称您将从政府或其他机构中获得奖励的信息。这可能是一个欺诈骗局。如果你收到这样的信息,请联系当地派出所来确定此事.
4..如果你不确定某些信息的真实性,打电话询问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者查询网络,来确定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国家反诈APP:
下载地址:国家反诈中心官方新版本-安卓iOS版下载-应用宝官网 (qq.com)
电脑直接下载,手机扫码下载。
总结:
在这个科技信息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时刻警惕,都要做到不贪小便宜,保持正常的心态来面对,总之,要防范AI诈骗,您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并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设备免受骗局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