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竹11_社区达人页

个人头像照片
楠竹11
已加入开发者社区430
勋章 更多
个人头像照片
专家博主
专家博主
个人头像照片
星级博主
星级博主
个人头像照片
乘风问答官
乘风问答官
个人头像照片
技术博主
技术博主
个人头像照片
一代宗师
一代宗师
成就
已发布807篇文章
617条评论
已回答165个问题
2条评论
已发布0个视频
github地址
技术能力
兴趣领域
擅长领域
技术认证

暂时未有相关云产品技术能力~

共建共享
暂无精选文章
暂无更多信息

2024年04月

  • 04.28 08:22:41
    发表了文章 2024-04-28 08:22:41

    用MoE横扫99个子任务!浙大等提出全新通用机器人策略GeRM

    【4月更文挑战第28天】浙江大学等研究团队提出的通用机器人模型GeRM,基于Transformer和Mixture-of-Experts(MoE)架构,能有效处理多种任务。通过离线强化学习,GeRM在99个子任务中展现出优越性能,优于单一专家网络策略,且具备高训练和推理效率。尽管需更多计算资源,但GeRM为多任务机器人技术带来了新突破,有望推动领域发展。[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3.13358]
  • 04.28 08:20:49
    发表了文章 2024-04-28 08:20:49

    革命新架构掀翻Transformer!无限上下文处理,2万亿token碾压Llama 2

    【4月更文挑战第28天】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Megalodon,一种针对长序列数据优化的Transformer模型。为解决Transformer的计算复杂度和上下文限制,Megalodon采用了CEMA改进注意力机制,降低计算量和内存需求;引入时间步长归一化层增强稳定性;使用归一化注意力机制提升注意力分配;并借助预归一化与双跳残差配置加速模型收敛。在与Llama 2的对比实验中,Megalodon在70亿参数和2万亿训练token规模下展现出更优性能。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4.08801
  • 04.28 08:19:48
    发表了文章 2024-04-28 08:19:48

    让玩家全程掌控游戏:自然语言指令驱动的游戏引擎到来了

    【4月更文挑战第28天】 Instruction-Driven Game Engine (IDGE) 技术引领游戏产业革命,允许玩家使用自然语言指令创建和修改游戏规则。由香港大学研发的IDGE简化了游戏开发,降低门槛,使非专业人士也能设计游戏。尽管需精确规则描述与大量训练数据,但IDGE潜力巨大,可促进游戏创新与个性化体验。[查看论文: https://arxiv.org/abs/2404.00276]
  • 04.27 07:15:27
    发表了文章 2024-04-27 07:15:27

    Sora超逼真视频引恐慌!Nature刊文警示AI视频模型,或在2024年颠覆科学和社会

    【4月更文挑战第27天】OpenAI公司的新型AI工具Sora能根据文字提示生成超逼真视频,引发关注。尽管已有类似产品,如Runway的Gen-2和谷歌的Lumiere,Sora以其高质量生成效果领先。该技术的进步可能导致2024年全球政治格局的颠覆,同时带来虚假信息的挑战。OpenAI已组建“红队”评估风险,但虚假视频识别仍是难题。尽管有水印解决方案,其有效性尚不确定。Sora在教育、医疗和科研等领域有潜力,但也对创意产业构成威胁。
  • 04.27 07:14:48
    发表了文章 2024-04-27 07:14:48

    【报告介绍】中国AI大模型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4月更文挑战第27天】中国AI大模型产业快速发展,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及市场需求,已在电商等领域广泛应用,展现巨大潜力。但面临算力瓶颈、技术局限和数据不足等挑战。未来,AI大模型将向通用化与专用化发展,开源趋势将促进小型开发者参与,高性能芯片升级也将助力产业进步。[报告下载链接](http://download.people.com.cn/jiankang/nineteen17114578641.pdf)
  • 04.27 07:14:13
    发表了文章 2024-04-27 07:14:13

    Latte:去年底上线的全球首个开源文生视频DiT

    【4月更文挑战第27天】Latte是全球首个开源文生视频DiT,基于Transformer,能高效处理大量令牌,实现高质量视频生成。在四个标准数据集和T2V任务中表现优越,成为视频生成技术里程碑。然而,计算需求大限制其在资源受限环境的应用,且处理复杂视频内容时可能性能下降。[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1.03048v1.pdf)
  • 04.26 08:15:55
    发表了文章 2024-04-26 08:15:55

    无向图最小割问题取得新突破,谷歌研究获SODA 2024最佳论文奖

    【4月更文挑战第26天】谷歌研究团队在无向图最小割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其成果荣获SODA 2024最佳论文奖。他们提出了一种确定性、近线性时间的算法,能有效解决加权图中的最小割问题,兼顾随机化和确定性算法的优点。该算法通过簇聚方法划分图,确保在每个子图找到的最小割即为整体最小割,适用于大规模图处理,但仅限于无向图且可能增加空间复杂度。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1.05627.pdf
  • 04.26 08:15:19
    发表了文章 2024-04-26 08:15:19

    Meta无限长文本大模型来了:参数仅7B,已开源

    【4月更文挑战第26天】Meta 研究团队推出7亿参数的MEGALODON,这是一个专为无限长文本序列建模设计的神经网络架构。通过复数指数移动平均(CEMA)和时间步归一化层等技术创新,MEGALODON在效率和准确性上超越Transformer,且在多种基准测试中表现优秀。源代码已开源,为长序列建模提供新工具,但面临资源限制和处理极端长度序列的挑战。[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4.08801.pdf)
  • 04.26 08:14:40
    发表了文章 2024-04-26 08:14:40

    极长序列、极快速度:面向新一代高效大语言模型的LASP序列并行

    【4月更文挑战第26天】研究人员提出LASP,一种针对线性注意力机制的序列并行方法,解决了处理超长序列时GPU内存限制的问题。LASP利用点对点通信和内核融合优化,降低通信开销,提高GPU集群执行效率。在128个A100 GPU上,LASP能处理4096K长度的序列,比现有方法快8倍。虽然面临P2P通信需求高、环境适应性和特定机制依赖的挑战,但LASP为大型语言模型的效率和性能提供了新思路。[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4.02882)
  • 04.25 09:45:47
    发表了文章 2024-04-25 09:45:47

    DeepMind升级Transformer,前向通过FLOPs最多可降一半

    【4月更文挑战第25天】DeepMind提出的新Transformer变体MoD,通过动态分配计算资源降低前向计算复杂度,旨在优化效率并保持性能。MoD模型采用动态路由机制,集中计算资源处理关键token,减少不必要的计算,从而提高效率和速度。实验显示,MoD模型能减半FLOPs,降低成本。然而,它面临动态计算分配的复杂性、路由算法的准确性及自回归采样中的非因果性挑战。[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4.02258.pdf)
  • 04.25 09:45:06
    发表了文章 2024-04-25 09:45:06

    模型被投毒攻击,如今有了新的安全手段,还被AI顶刊接收

    【4月更文挑战第25天】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结合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联邦学习系统,以增强对抗投毒攻击的安全性。该系统利用智能合约支持的点对点投票和奖励惩罚机制,提高模型聚合的鲁棒性。此创新方法首次将区块链应用于联邦学习,减少中心化服务器的风险,但同时也面临计算成本增加、延迟问题以及智能合约安全性的挑战。论文已被AI顶刊接收,为金融、医疗等领域提供更安全的机器学习解决方案。[[1](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471193)]
  • 04.25 09:44:29
    发表了文章 2024-04-25 09:44:29

    无需训练,这个新方法实现了生成图像尺寸、分辨率自由

    【4月更文挑战第25天】研究人员提出FouriScale方法,解决了扩散模型在生成高分辨率图像时的结构失真问题。通过膨胀卷积和低通滤波,该方法实现不同分辨率下图像的结构和尺度一致性,无需重新训练模型。实验显示FouriScale在保持图像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同时,能生成任意尺寸的高质量图像,尤其在处理高宽比图像时表现出色。尽管在极高分辨率生成上仍有局限,但为超高清图像合成技术提供了新思路。[链接: https://arxiv.org/abs/2403.12963]
  • 04.24 10:57:06
    回答了问题 2024-04-24 10:57:06
  • 04.24 10:50:19
    回答了问题 2024-04-24 10:50:19
  • 04.24 10:40:58
    发表了文章 2024-04-24 10:40:58

    多模态大模型有了统一分割框架,华科PSALM多任务登顶,模型代码全开源

    【4月更文挑战第24天】华中科技大学团队推出PSALM模型,革新多模态图像分割,实现语义、实例及交互式分割任务统一处理,提升效率。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支持零样本学习,适用于开放词汇分割等任务。代码开源促进研究,但面临复杂场景处理和计算资源优化的挑战。[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3.14598)
  • 04.24 10:40:21
    发表了文章 2024-04-24 10:40:21

    CVPR 2024:分割一切模型SAM泛化能力差?域适应策略给解决了

    【4月更文挑战第24天】CVPR 2024 论文提出了解决图像分割基础模型 SAM 在分布偏移下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弱监督自训练策略增强模型适应性和计算效率。在多种图像分割任务上超越预训练 SAM 和现有适应方法,但弱标签质量和数量可能限制性能,且需大量计算资源。[Improving the Generalization of Segmentation Foundation Model under Distribution Shift via Weakly Supervised Adaptation](https://arxiv.org/pdf/2312.03502.pdf)
  • 04.24 10:39:31
    发表了文章 2024-04-24 10:39:31

    杨笛一新作:社恐有救了,AI大模型一对一陪聊,帮i人变成e人

    【4月更文挑战第24天】杨笛一团队研发的AI大模型,以“AI伙伴”和“AI导师”框架帮助社恐人群提升社交技能。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和个性化反馈,该方法降低训练门槛,增强学习者自信。但也有挑战,如保持AI模拟的真实性,防止反馈偏见,并避免过度依赖。研究强调,AI应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4.04204.pdf)
  • 04.23 08:40:11
    发表了文章 2024-04-23 08:40:11

    XAI有什么用?探索LLM时代利用可解释性的10种策略

    【4月更文挑战第23天】论文《Usable XAI: 10 Strategies Towards Exploiting Explainability in the LLM Era》探讨了在大型语言模型时代提升可解释性的10种策略,旨在增强LLM的透明度和可靠性。面对LLM的复杂性,这些策略包括使用归因方法理解决策过程、通过样本基础解释进行模型调试、利用知识增强的提示提升内容质量和使用自然语言解释以方便用户理解。尽管提出有益方法,但如何确保解释准确性、处理错误信息及平衡模型性能与可解释性仍是挑战。
  • 04.23 08:38:02
    发表了文章 2024-04-23 08:38:02

    改变LoRA的初始化方式,北大新方法PiSSA显著提升微调效果

    【4月更文挑战第23天】北京大学团队提出的新方法PiSSA,基于SVD进行参数高效微调,降低计算成本。PiSSA通过聚焦低秩矩阵训练,实现与全参数微调相当甚至更好的性能,快于LoRA收敛且在五个基准测试中胜出。PiSSA继承LoRA的参数效率,初始化仅需几秒,适合快速适应不同下游任务。尽管有潜力,但其在更大模型和任务上的效果,以及与LoRA结合的可能优化,仍是未来研究课题。[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4.02948.pdf)
  • 04.23 08:37:05
    发表了文章 2024-04-23 08:37:05

    直接扩展到无限长,谷歌Infini-Transformer终结上下文长度之争

    【4月更文挑战第23天】谷歌研究团队推出Infini-Transformer,一种能处理无限长度输入的大型语言模型,解决了长序列数据处理中的内存和计算瓶颈。新模型采用Infini-attention机制,结合压缩记忆,实现高效计算和内存使用。实验显示,该模型在长上下文任务中表现出色,适用于处理极长输入序列,具有低内存占用和快速流式推理能力。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4.07143.pdf
  • 04.22 12:06:30
    发表了文章 2024-04-22 12:06:30

    ICLR 2024:谁说大象不能起舞! 重编程大语言模型实现跨模态交互的时序预测

    【4月更文挑战第22天】**TIME-LLM** 论文提出将大型语言模型重编程用于时序预测,克服数据稀疏性问题。通过文本原型重编码和Prompt-as-Prefix策略,使LLMs能处理连续时序数据。在多基准测试中超越专业模型,尤其在少量样本场景下效果突出。但面临跨领域泛化、模型调整复杂性和计算资源需求的挑战。[论文链接](https://openreview.net/pdf?id=Unb5CVPtae)
  • 04.22 12:05:47
    发表了文章 2024-04-22 12:05:47

    CVPR 2024:仅需文本或图像提示,新框架CustomNeRF精准编辑3D场景

    【4月更文挑战第22天】CustomNeRF是CVPR 2024会议上的一项创新框架,它利用文本描述或参考图像实现3D场景的精准编辑。通过局部-全局迭代编辑(LGIE)训练和类别先验正则化,该框架能精确编辑前景区域同时保持背景一致性。尽管依赖预训练模型且局限于文本和图像输入,CustomNeRF在实验中展现了高效编辑能力,为3D场景编辑开辟新路径。[链接](https://arxiv.org/abs/2312.01663)
  • 04.22 12:05:14
    发表了文章 2024-04-22 12:05:14

    GPT超越扩散、视觉生成Scaling Law时刻!北大&字节提出VAR范式

    【4月更文挑战第22天】北京大学与字节跳动联合研发的Visual AutoRegressive modeling (VAR)是一种创新的图像生成范式,通过“下一尺度预测”而非传统的“下一标记预测”学习视觉分布。VAR在ImageNet基准上提升了自回归模型的FID和IS,同时加快了20倍推理速度,超越扩散变换器。该模型展示出与大型语言模型相似的缩放定律,解决了自回归模型的计算成本问题和扩散模型的速度不足。VAR具备零样本泛化能力,适用于图像修复等任务,未来研究将探索其在高分辨率图像和视频生成中的潜力。[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4.02905)
  • 04.21 06:42:29
    发表了文章 2024-04-21 06:42:29

    ICLR 2024:RLHF有了通用平台和基准,天大开源,专攻现实决策场景

    【4月更文挑战第21天】天津大学在ICLR 2024发布RLHF新框架Uni-RLHF,以人类反馈引导强化学习,降低奖励函数设计需求,适应现实决策场景。该框架提供通用平台和基准,支持大规模众包注释,促进研究。尽管面临准确捕捉人类反馈、数据质量和多任务处理等挑战,但开源特性加速了学术进步。[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2.02423)
  • 04.21 06:41:53
    发表了文章 2024-04-21 06:41:53

    阿里等发布基于3D的人物图片转视频模型Champ

    【4月更文挑战第21天】阿里联合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发布创新模型Champ,实现3D人物图片转视频的突破。Champ运用SMPL模型与潜在扩散框架,提升形状对齐和运动引导能力,生成高质量人物动画,尤其擅长捕捉姿势和形状变化。模型通过细节处理增强面部表情和手指动作等细节,但面部和手部建模仍有提升空间。研究团队已进行效率优化,推动实际应用。[项目地址](https://fudan-generative-vision.github.io/champ/#/) |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03.14781)
  • 04.21 06:41:09
    发表了文章 2024-04-21 06:41:09

    牛津大学发布物品部分运动生成模型DragAPart

    【4月更文挑战第21天】牛津大学研究团队推出DragAPart模型,创新图像生成技术,通过拖拽物体部分生成新图像。该模型基于Drag-a-Move数据集训练,理解物体运动关系,实现物理合理的交互式图像生成。适用于物体运动分析和部分分割。尽管存在一致性与通用性挑战,但为图像生成和运动理解带来新突破。[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3.15382)
  • 04.20 21:24:33
    发表了文章 2024-04-20 21:24:33

    智能体DS-Agent基于案例推理,让GPT-4数据科学任务接近100%

    【4月更文挑战第20天】DS-Agent是结合案例推理(CBR)和大型语言模型的新研究,旨在提升自动化数据科学任务效率。通过自动迭代管道,它能理解任务、构建模型并优化性能。在开发阶段,成功率高达100%,部署阶段平均提高36%的一次通过率,降低成本,使开源LLMs也能高效处理数据科学任务。然而,LLMs的生成问题和资源限制仍是挑战。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2.17453.pdf
  • 04.20 21:24:03
    发表了文章 2024-04-20 21:24:03

    谷歌推出”自我发现“框架,极大增强GPT-4等大模型推理能力

    【4月更文挑战第20天】谷歌DeepMind团队推出了SELF-DISCOVER框架,让大型语言模型能自我发现并构建推理结构,提升在复杂任务中的性能。该框架模仿人类解决问题方式,分两阶段选择和适应原子推理模块,以解决挑战。在多任务测试中,SELF-DISCOVER相比传统方法表现出色,性能提升42%,计算量减少10至40倍。它具有跨模型应用的普适性,并与人类思维方式相通。然而,它在某些任务类型上仍有优化空间,且需解决计算成本问题。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2.03620
  • 04.20 21:23:29
    发表了文章 2024-04-20 21:23:29

    化学领域的新篇章:大型语言模型的创新应用

    【4月更文挑战第20天】LlaSMol项目成功应用大型语言模型(LLMs)于化学研究,创建SMolInstruct数据集,包含14个化学任务和300万个样本。经过微调,LlaSMol模型在多任务上超越GPT-4,展示LLMs在化学领域的潜力。然而,数据准确性和模型泛化性仍是挑战,未来需进一步研究。[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2.09391.pdf)
  • 04.19 08:09:38
    发表了文章 2024-04-19 08:09:38

    一阶优化算法启发,北大林宙辰团队提出具有万有逼近性质的神经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

    【4月更文挑战第19天】北京大学林宙辰团队在深度学习领域取得突破,提出基于一阶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设计方法,构建具有万有逼近性质的模型,提升训练速度和泛化能力。该方法利用一阶导数信息,高效处理大规模问题。虽然面临非光滑优化和收敛速度挑战,但团队通过正则化和自适应学习率等策略进行改进,相关研究在多个标准数据集上表现出色。
  • 04.19 08:08:58
    发表了文章 2024-04-19 08:08:58

    2万亿训练数据,120亿参数!开源大模型Stable LM 2-12B

    【4月更文挑战第19天】Stability AI团队推出了120亿参数、2万亿训练数据的Stable LM 2-12B语言模型,成为公开模型的新标杆。该模型采用Transformer架构,支持多语言处理,并公开训练细节,促进AI技术发展。然而,其大规模带来资源需求增加及准确性的挑战,需关注模型优化、输出可靠性及地域文化适应性。
  • 04.19 08:08:20
    发表了文章 2024-04-19 08:08:20

    性能超ChatGPT-3.5,专用金融分析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

    【4月更文挑战第19天】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与Invertible AI合作开发的FinTral模型,是一款专为金融分析设计的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超越ChatGPT-3.5,具备处理文本、数值、表格和图像数据的能力。通过直接偏好优化(DPO)提升性能,FinTral能执行多种金融任务,如情感分析、股票预测等,且在与GPT-3.5和GPT-4的对比中胜出。然而,其金融领域的专注可能限制了其跨领域应用,且依赖准确的实时数据。FinTral为金融分析提供高效工具,提升理解和决策支持的可靠性。
  • 04.18 16:37:48
    发表了文章 2024-04-18 16:37:48

    文本直接生成多视角3D图像,Meta推出创新模型

    【4月更文挑战第18天】Meta's ViewDiff模型创新性地从文本或图像生成多视角一致的3D图像,提供新途径生成3D资产和高质量2D内容。利用预训练文本到图像模型,结合3D体积渲染和跨帧注意力层,实现真实感更强的多视角图像。自回归生成方案允许一次性渲染多个视角图像,提升3D内容创作效率。虽然存在视角不一致性和局限性,但ViewDiff在视觉质量和一致性上超过现有方法,为3D内容创作开辟新方向。
  • 04.18 08:35:27
    发表了文章 2024-04-18 08:35:27

    2万亿训练数据,120亿参数!开源大模型Stable LM 2-12B

    【4月更文挑战第18天】Stability AI团队推出的Stable LM 2-12B语言模型,以120亿参数和2万亿训练数据量引领新纪元。采用Transformer架构,擅长多语言处理及复杂任务,如对话、摘要和问答。开源策略促进技术发展,但也面临计算资源需求大、准确性保障及特定语言深度理解的挑战。
  • 04.18 08:34:07
    发表了文章 2024-04-18 08:34:07

    性能超ChatGPT-3.5,专用金融分析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

    【4月更文挑战第18天】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与Invertible AI联合开发的FinTral模型,是一款专为金融分析设计的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性能优于ChatGPT-3.5。FinTral能整合处理文本、数值、表格和图像数据,通过预训练和直接偏好优化(DPO)提升金融任务处理能力,如情感分析、命名实体识别等。在与GPT-3.5和GPT-4的对比中,FinTral在多项任务中表现出色。尽管有领域特异性和依赖实时数据的局限性,FinTral为金融分析提供了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并减少了幻觉现象,增强决策可靠性。
  • 04.17 08:25:51
    发表了文章 2024-04-17 08:25:51

    超越GPT-4V,苹果多模态大模型上新!

    【4月更文挑战第17天】苹果公司推出Ferret-UI,一款专为移动UI理解的新型MLLM,优于GPT-4V。该模型针对移动UI特点优化,采用“任意分辨率”技术处理屏幕细节,通过广泛的基础UI任务和高级任务训练,提升理解和推理能力。在基准测试中,Ferret-UI表现突出,显示了苹果在多模态语言模型领域的领先地位。尽管面临灵活性和训练数据质量挑战,Ferret-UI为移动应用自动化和智能助手发展开辟新路径。
  • 04.17 08:24:44
    发表了文章 2024-04-17 08:24:44

    “大模型+强化学习”最新综述!港中文深圳130余篇论文:详解四条主流技术路线

    【4月更文挑战第17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团队发表综述论文,探讨大型语言模型(LLMs)与强化学习(RL)结合的四条技术路线:信息处理器、奖励设计者、决策制定者和生成器。LLMs提升RL在多任务学习和样本效率,但处理复杂环境时仍有挑战。它们能设计奖励函数,但预训练知识限制在专业任务中的应用。作为决策者和生成器,LLMs提高样本效率和行为解释,但计算开销是问题。
  • 04.17 08:23:50
    发表了文章 2024-04-17 08:23:50

    量子计算可靠性提升800倍!微软开启2级弹性量子计算新时代

    【4月更文挑战第17天】微软Azure Quantum和Quantinuum团队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将计算可靠性提升800倍,推动量子计算从NISQ阶段向可靠阶段迈进。研究团队通过逻辑量子比特和错误纠正技术,在捕获离子量子设备上实现低于物理错误率的逻辑错误率,为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打下基础。实验在Quantinuum的H2处理器上进行,展示了[[7, 1, 3]]和[[12, 2, 4]]码的成功应用。尽管面临扩展到更大规模电路的挑战,这一成果为未来量子计算的实际应用带来希望。
  • 04.17 07:10:35
  • 04.17 07:06:34
  • 04.16 07:57:44
    发表了文章 2024-04-16 07:57:44

    史上首次,AI超越人类奥赛金牌得主!吴方法加持,30题做出27道破纪录

    【4月更文挑战第16天】研究人员结合吴方法和符号方法,开发的AI系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几何问题测试中,成功解决27个问题,超过人类金牌得主。这项创新将吴方法(一种代数几何证明法)与经典符号方法融合,揭示了在自动化几何定理证明上的新潜力,但也面临证明可读性和软件实现局限等问题。
  • 04.16 07:56:53
    发表了文章 2024-04-16 07:56:53

    MIT等首次深度研究集成LLM预测能力:可媲美人类群体准确率

    【4月更文挑战第16天】研究人员集成12个大型语言模型(LLM)组成“硅基群体”,在预测比赛中与925名人类预测者对比。研究发现,LLM群体的预测准确性与人类群体无显著差异,且通过集成可抵消个体模型的偏差,提高预测准确。GPT-4和Claude 2等模型结合人类预测后,准确度提升17%至28%。然而,个别LLM预测精度不一,模型选择和校准度是提升预测性能的关键,同时LLM在时间跨度和现实场景适应性方面仍有挑战。
  • 04.16 07:56:00
    发表了文章 2024-04-16 07:56:00

    清华首款AI光芯片登上Science,全球首创架构迈向AGI

    【4月更文挑战第16天】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大规模光子芯片“太极”,在《科学》杂志发表,该芯片基于创新的光子计算架构,实现百万神经元级别的ONN,能效比高达160 TOPS/W。实验中,太极芯片成功执行1000类别分类任务,提升AI内容生成质量,为AGI发展开辟新路径。然而,光子集成电路的制造成本高、技术成熟度不足及软件支持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 04.15 14:47:21
    发表了文章 2024-04-15 14:47:21

    GPT-4整治学术不端!人大/浙大团队实测7000篇论文,撤稿预测与人类95%一致

    【4月更文挑战第15天】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GPT-4模型预测论文撤稿,研究基于3,505篇撤稿及未撤稿论文的推特数据,发现16%的撤稿论文提及含有预警信号,预测准确度高达92.86%。GPT-4预测一致性达95%,为学术诚信监控提供新途径。但研究受限于主观偏见、撤稿原因区分及推特互动等因素。
  • 04.15 14:45:57
    发表了文章 2024-04-15 14:45:57

    贾佳亚团队新模型对标ChatGPT+DALL-E 3王炸组合!

    【4月更文挑战第15天】贾佳亚团队推出Mini-Gemini模型,旨在缩小与GPT-4和Gemini的性能差距。该模型采用双视觉编码器处理高分辨率图像,提升视觉对话和推理准确性。搭配高质量数据集,增强图像理解和推理能力。Mini-Gemini在零样本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尤其在高分辨率图像处理上。不过,模型在复杂视觉推理和计数能力上仍有改进空间。
  • 04.15 14:44:56
    发表了文章 2024-04-15 14:44:56

    二次元专用超分AI模型APISR:在线可用,入选CVPR

    【4月更文挑战第15天】APISR是一款由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和浙江大学联合研发的AI模型,专攻动漫风格的超分辨率问题。在CVPR会议上发表的这项成果,通过理解动漫制作流程,针对性地收集和处理训练数据,提升了动漫图像的清晰度和视觉效果。APISR引入预测导向的压缩模块和平衡的双感知损失函数,有效恢复手绘线条并减少颜色伪影。此外,模型关注图像复杂性,优化训练数据质量和学习效率。尽管面临处理复杂场景和颜色偏差的挑战,APISR为动漫图像处理开辟了新方向。
  • 04.14 06:37:24
    发表了文章 2024-04-14 06:37:24

    一张图即出AI视频!谷歌全新扩散模型,让人物动起来

    【4月更文挑战第14天】谷歌新扩散模型创新AI视频生成技术,仅需一张图片即可让人物动起来,简化视频制作流程,提升效率。该技术有望革新娱乐、教育、广告等领域,但同时也带来虚假内容制作与行业冲击的风险,引发技术伦理及法规挑战。
  • 04.14 06:36:32
    发表了文章 2024-04-14 06:36:32

    CVPR 2024:生成不了光线极强的图片?微信视觉团队有效解决扩散模型奇点问题

    【4月更文挑战第14天】中山大学和微信团队的研究者提出 SingDiffusion,一种解决扩散模型在处理极端亮度图像时的平均亮度问题的新方法。SingDiffusion 可无缝集成到预训练模型中,无需额外训练,通过处理 t=1 时间步长的采样问题,改善了图像生成的亮度偏差。在 COCO 数据集上的实验显示,相较于现有模型,SingDiffusion 在 FID 和 CLIP 分数上表现更优。
  • 04.14 06:34:27
    发表了文章 2024-04-14 06:34:27

    揭秘AI幻觉:GPT-4V存在视觉编码漏洞,清华联合NUS提出LLaVA-UHD

    【4月更文挑战第14天】清华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团队针对大型多模态模型(LMMs)在处理高分辨率图像时的局限,提出新模型LLaVA-UHD。该模型通过图像模块化、压缩和空间模式组织策略,有效提升了处理任意比例和高分辨率图像的能力。实验显示,LLaVA-UHD在9个基准测试中超越现有模型,且在TextVQA任务上准确率提升6.4%,同时训练时间更短。然而,模型训练成本高、泛化能力待优化是未来需解决的问题。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8

    用MoE横扫99个子任务!浙大等提出全新通用机器人策略GeRM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8

    革命新架构掀翻Transformer!无限上下文处理,2万亿token碾压Llama 2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8

    让玩家全程掌控游戏:自然语言指令驱动的游戏引擎到来了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7

    【报告介绍】中国AI大模型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7

    Latte:去年底上线的全球首个开源文生视频DiT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7

    Sora超逼真视频引恐慌!Nature刊文警示AI视频模型,或在2024年颠覆科学和社会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6

    极长序列、极快速度:面向新一代高效大语言模型的LASP序列并行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6

    Meta无限长文本大模型来了:参数仅7B,已开源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6

    无向图最小割问题取得新突破,谷歌研究获SODA 2024最佳论文奖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5

    DeepMind升级Transformer,前向通过FLOPs最多可降一半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5

    无需训练,这个新方法实现了生成图像尺寸、分辨率自由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5

    模型被投毒攻击,如今有了新的安全手段,还被AI顶刊接收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4

    多模态大模型有了统一分割框架,华科PSALM多任务登顶,模型代码全开源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4

    杨笛一新作:社恐有救了,AI大模型一对一陪聊,帮i人变成e人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4

    CVPR 2024:分割一切模型SAM泛化能力差?域适应策略给解决了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3

    XAI有什么用?探索LLM时代利用可解释性的10种策略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3

    直接扩展到无限长,谷歌Infini-Transformer终结上下文长度之争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3

    改变LoRA的初始化方式,北大新方法PiSSA显著提升微调效果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2

    GPT超越扩散、视觉生成Scaling Law时刻!北大&字节提出VAR范式

  • 发表了文章 2024-04-22

    ICLR 2024:谁说大象不能起舞! 重编程大语言模型实现跨模态交互的时序预测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滑动查看更多
  • 回答了问题 2024-04-24

    在JS编程中有哪些常见的编程“套路”或习惯?

    1.函数式编程(Functional Programming, FP):我经常使用函数式编程来处理集合和数组,比如利用map、reduce、filter等高阶函数来简化代码。

    2.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我经常使用如单例模式(Singleton)、工厂模式(Factory)、观察者模式(Observer)等设计模式来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3.模块化(Modularity):我通常使用CommonJS或ES6模块来组织我的代码,确保每个模块都有单一职责。

    4.异步编程(Asynchronous Programming):我经常使用回调函数、Promises、async/await等异步编程技术来处理网络请求、定时任务和其他异步操作,以避免阻塞主线程。

    5.单向数据流(Unidirectional Data Flow):在构建复杂的前端应用时,我倾向于使用单向数据流来管理状态。这通常通过如Redux这样的状态管理库来实现,它有助于避免复杂的状态逻辑和难以追踪的数据变更。

    6.性能优化(Performance Optimization):我使用诸如懒加载、防抖(debounce)和节流(throttle)等技术来提高应用的性能。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4-24

    如何让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

    一个理想的系统架构应当具备如下的特质:它能够在面临负载增加、处理更多并发访问或者接纳更庞大数据集时,通过平滑、模块化的方式扩展自身能力,而非要求彻底重构。这意味着从底层基础结构到上层业务逻辑,每一个设计决策都应以支持扩展性为重要考量。

    1.采用分布式架构。分布式系统允许我们将服务分解为多个独立的组件或微服务,每个组件专注于特定的业务功能,并可通过集群部署来分散负载。这种架构下,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可以添加更多的服务器节点来分担工作负载,同时保持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2.利用云计算资源的弹性伸缩特性。通过容器化(如Docker)和编排工具(如Kubernetes),我们可以动态调整计算资源,依据实际流量和业务需求自动扩容或缩容,从而实现实时、高效的资源管理和成本控制。

    3.数据存储层面考虑扩展性。选择可水平扩展的数据库方案,比如NoSQL数据库或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能够应对海量数据增长带来的挑战。此外,数据分片、读写分离、缓存机制等技术也都是提升数据层扩展能力的有效手段。

    4.在设计API和接口时,遵循RESTful原则并提供松耦合的服务调用方式,有助于各个服务之间的解耦,使得各部分服务能够独立升级和扩展,而不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

    5.引入服务注册发现机制和负载均衡技术,可以确保新增加的服务实例能被快速识别并加入到处理流程中,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扩展能力和高可用性。

    6.对于复杂的业务场景,模块化设计和领域驱动设计(DDD)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封装业务逻辑,使系统易于拆分和重组,以应对业务需求的变化。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4-17

    作为一个经典架构模式,事件驱动在云时代为什么会再次流行呢?

    1.在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中,系统之间的交互往往是基于请求-响应模式,这种模式在面对复杂、高并发的现代应用场景时,显得力不从心。而EDA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事件作为通信的媒介,各个组件之间通过事件进行异步通信,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在云计算的环境下,资源的弹性伸缩、服务的快速部署和高度分布式的系统架构,都为EDA的实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EDA的流行也得益于现代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对于EDA的支持。例如,阿里云的EventBridge、亚马逊云科技的云服务等,都提供了强大的事件总线服务,使得开发者可以轻松构建EDA事件驱动架构。这些服务不仅提供了事件的发布-订阅机制,还支持事件的转换和处理,极大地简化了事件驱动架构的实现和维护工作。

    3.随着数字化商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需求日益增长。EDA架构能够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实时数据,支持实时决策和自动化流程,这对于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至关重要。在Gartner的预估中,新型数字化商业解决方案将大量采用EDA,这不仅是因为EDA的技术优势,更是因为它能够满足现代商业环境对于敏捷性和实时性的迫切需求。

    4.EDA的流行也与其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天然契合有关。微服务架构通过将复杂的应用程序拆分为一系列独立的、可单独部署和扩展的服务,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而EDA则通过事件驱动的方式,实现了服务之间的松耦合和高效通信,两者的结合为构建灵活、可靠的大型分布式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4-17

    在做程序员的道路上,你掌握了什么关键的概念或技术让你感到自身技能有了显著飞跃?

    1.面向对象编程(OOP):在接触OOP之前,我习惯于使用过程式编程,关注点在于程序的功能实现。然而,当我开始学习OOP时,我意识到了将数据和操作这些数据的方法封装在一起的重要性。这种封装不仅使得代码更加模块化,易于理解和维护,而且还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通过继承、多态和封装这些OOP的核心概念,我能够创建出更加灵活和可扩展的软件系统。

    2.函数式编程(FP):在函数式编程中,我学会了将计算视为数学函数的求值,而不是一系列的命令执行。这种思维方式让我更加注重数据的不变性和副作用的避免。通过使用纯函数、高阶函数和递归等技术,我能够编写出更加清晰和可靠的代码。特别是在处理并发和异步编程时,FP的概念和技术让我能够更好地管理复杂性。

    3.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解决特定问题的一种模板,它们是在软件设计过程中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通过学习和实践如单例模式、工厂模式、观察者模式等设计模式,我能够更好地解决软件开发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这些模式不仅提高了我的代码质量,还加快了我的开发速度,因为我可以重用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4.版本控制系统:尤其是Git。在没有版本控制的情况下,代码的协作和迭代是非常困难的。Git提供了强大的工具,让我能够轻松地管理代码变更、协作开发和代码分支。这不仅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还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实验和尝试新的想法,因为我知道我可以轻松地回滚到之前的版本。

    5.测试驱动开发(TDD):TDD要求我在编写功能代码之前先编写测试用例。这种方法强迫我更加仔细地思考代码的设计和需求,并且确保我编写的代码质量更高、更可靠。通过TDD,我学会了如何编写可测试的代码,这不仅提高了我的代码质量,还减少了后期调试和维护的工作量。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4-09

    如何看待首个 AI 程序员入职科技公司?

    一、今天你跟通义灵码互动的第一句话是什么,TA 是怎么回复的?

    帮我写一道 8 皇后算法解题思路和代码

    二、分享一下你使用通义灵码的感受

    通义灵码作为一款新兴的AI编程助手,它的理念和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它在某些方面为我的工作提供了便利,可以说是“有点用”。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它还没有达到能够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替代开发者进行核心工作的“大用处”。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通义灵码的实用性将会逐步提高,但在现阶段,我仍然需要依赖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来完成大部分的开发工作。

    具体而言:

    通义灵码在某些方面确实提供了一些便利。例如,在编写一些基础的、重复性的代码时,通义灵码能够快速生成代码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我的时间。它还能够在编写代码注释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自动生成的注释虽然有时候需要我进一步的细化和修正,但至少给我提供了一个起点。

    当我深入使用通义灵码后,我发现它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是,AI生成的代码虽然速度较快,但质量参差不齐,有时候生成的代码并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我进行大量的调整和优化。这意味着,我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正和完善代码,通义灵码在这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率提升。

    二是,在查找和修复BUG方面,虽然通义灵码能够指出一些潜在的问题,但它的准确性和深度还远远不够。有时候,它可能会漏掉一些关键的错误,或者给出一些并不准确的修改建议。这就需要我依靠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判断和处理,通义灵码在这方面的帮助有限。

    三是,通义灵码在代码优化方面的功能也尚未达到理想的状态。虽然它能够提供一些优化建议,但这些建议往往比较通用,缺乏针对性。在实际应用中,我还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和性能要求来进行细致的优化工作,通义灵码在这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4-09

    如何处理线程死循环?

    我们需要了解线程死循环的成因。线程死循环通常是由于程序逻辑中存在无限循环或者某些条件判断永远为真导致的。例如,一个线程可能因为不断监听某个永远不会触发的事件而陷入死循环,或者因为锁的不当使用导致线程无法获取资源而陷入等待-锁住的循环。

    要精准定位线程死循环,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监控和调试工具。例如,我们可以使用Java的VisualVM、Python的cProfile或者C++的Valgrind等工具来监控程序的线程状态和性能指标。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长时间运行或者占用资源较多的线程,从而定位到可能的死循环问题。

    一旦发现了可能的死循环线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堆栈信息和运行上下文。通过分析线程的调用栈,我们可以追踪到导致死循环的具体代码位置。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日志输出或者调试器来进一步分析线程的运行状态和变量值,以便更好地理解死循环的原因。

    在定位并处理线程死循环之后,我们需要采取措施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首先,在编码阶段,我们应该遵循一些最佳实践,例如使用 RAII(Resource Acquisition Is Initialization)模式来管理资源,确保锁的正确获取和释放。此外,我们还应该避免在循环中进行复杂的资源操作,以减少死锁和死循环的风险。

    其次,我们可以在程序设计阶段引入一些并发控制模式,例如使用信号量、条件变量或者循环栅栏等同步机制来控制线程的执行。这些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线程的运行状态,从而避免死循环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应该在代码中引入超时机制和重试策略。通过为线程的操作设置合理的超时时间,我们可以防止线程因为长时间等待某个事件或资源而陷入死循环。同时,合理的重试策略可以帮助线程在遇到暂时性问题时自动恢复,从而提高程序的健壮性。

    最后,我们应该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测试和代码审查。通过编写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我们可以在早期发现潜在的线程死循环问题。同时,代码审查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代码中的逻辑错误和潜在的风险点,从而在问题发生之前就进行修复。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4-09

    在图像处理应用场景下,Serverless架构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1.核心优势在于其弹性伸缩能力。在图像处理应用中,用户请求往往是突发性的,且难以预测。Serverless架构允许我们在用户请求到来时动态地分配计算资源,而在请求减少或消失时,自动释放这些资源。这种按需付费的模式,不仅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也使得开发者能够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而不是服务器的管理和维护。

    2.事件驱动特性:在处理大量图像时,我们可以将每个图像作为一个事件来触发相应的函数执行,这些函数可以并行运行在多个计算节点上。这种并行处理能力,显著提高了图像处理的效率和速度,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3.高可用性和故障隔离机制:在传统的架构中,单个服务器的故障可能会影响整个服务的可用性。而在Serverless架构中,由于计算资源是分布式的,即使某个计算节点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到整个服务的运行。这种设计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容错能力,确保了图像处理服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4.快速迭代和部署能力:开发者可以快速部署新的图像处理函数,实现新功能的上线。这种敏捷性使得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保持竞争优势。

    5.安全性和合规性:云服务提供商通常会提供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来保护用户的数据和应用。同时,Serverless架构也支持各种合规性要求,帮助企业满足法律法规的需要。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4-04

    你认为一个优秀的技术PM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1. 深厚的技术背景和持续学习的态度

    技术PM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背景,这样才能在项目中做出明智的技术决策。同时,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持续学习,跟上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工具,对于技术PM来说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技术知识库,才能在项目中游刃有余。

    2. 强大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技术PM需要与团队中的各个角色进行沟通,包括开发人员、设计师、测试人员等。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团队成员理解项目目标,协调资源,解决冲突。此外,技术PM还需要与客户、供应商等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确保项目需求的准确理解和满足。

    3. 敏锐的风险管理意识

    项目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如技术难题、资源短缺、时间延误等。优秀的技术PM需要具备敏锐的风险管理意识,能够预见潜在的问题,并提前制定应对策略。通过风险评估、制定缓解措施、监控风险状态,技术PM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4. 坚定的执行力和领导力

    技术PM在项目中需要展现出坚定的执行力,确保项目按照既定的计划和标准推进。同时,作为团队的领导者,技术PM需要具备鼓舞人心的领导力,激励团队成员克服困难,共同为项目的成功努力。

    5. 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预料之外的情况。优秀的技术PM需要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项目计划和策略。同时,创新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技术PM可以帮助项目突破瓶颈,实现优化。

    6. 对质量的坚持和追求

    项目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按时交付,更在于交付的产品质量。优秀的技术PM需要对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通过持续的质量保证和改进活动,确保项目成果能够满足甚至超越客户的期望。

    7. 以人为本的团队管理

    技术PM需要关注团队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通过建立良好的团队文化,技术PM可以激发团队的潜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4-04

    如何写出更优雅的并行程序?

    1.任务分解:这是并行编程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将大任务分解为可以并行执行的小任务。这需要对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够识别出哪些部分可以并行化。例如,在图像处理中,我们可以将一幅大图像分割成多个小块,然后在不同的处理器上并行处理这些小块。

    2.数据同步:在并行执行任务时,不同的处理器可能需要访问和修改同一份数据。如果没有合理的同步机制,就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使用锁、信号量、屏障等同步工具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3.资源分配:在多处理器系统中,如何合理地分配任务到各个处理器,以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是一个挑战。我们需要根据任务的特点和处理器的性能来进行合理的分配,以避免某些处理器过载而其他处理器空闲的情况。

    4.程序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我们的并行程序应该能够适应这些变化,保持高效和稳定。此外,程序还应该能够处理处理器故障、网络中断等异常情况,保证系统的连续运行。

    在实践中,我通常会采用一些设计模式和架构来提高并行程序的优雅性和可维护性。例如,我可能会使用MapReduce模式来处理大规模数据处理任务,或者使用Actor模型来设计并发程序。此外,我也会关注一些新兴的并行编程技术,比如异步编程和函数式编程。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写出更简洁、更易于理解的并行代码。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3-26

    你的数据存储首选网盘还是NAS?

    微信图片_20240326144550.jpg
    网盘,以其即开即用的特性,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它提供了云端存储服务,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访问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这种便捷性尤其适合多设备同步,无论是在家里的电脑上工作,还是在外出时使用手机或平板,我们都能轻松地获取所需的文件。此外,网盘服务商通常会提供一定量的免费存储空间,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已经足够使用。如果需要更多空间或更快的传输速度,我们还可以通过购买会员服务来获得。

    然而,网盘虽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数据安全和隐私方面的担忧。我们的文件存储在服务商的服务器上,虽然他们通常会有严格的安全措施,但数据泄露的风险仍然存在。其次,网盘服务商可能会对存储的内容进行审查,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删除用户的数据。此外,对于非会员用户,下载速度可能会受到限制,这对于需要快速获取大文件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痛点。
    微信图片_20240326144554.jpg

    相比之下,NAS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存储体验。NAS是一种本地私有化存储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网络环境中部署和使用。这意味着我们对数据拥有完全的控制权,不必担心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NAS的高效数据传输能力也是其一大优势,特别是在局域网内,文件传输速度可以非常快。此外,NAS的高度可定制化特性,使得它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无论是作为家庭媒体服务器,还是作为个人或团队的数据中心,NAS都能提供强大的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我个人更倾向于使用NAS。作为一名开发者,我对数据的安全性和控制权有着极高的要求。NAS让我能够完全掌握自己的数据,不必担心服务商的审查或数据泄露的风险。同时,NAS的高效数据传输和可定制化特性,也让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我可以轻松地搭建自己的开发环境,同步不同设备上的代码和文档,甚至可以在NAS上运行各种服务和应用。

    当然,NAS的初期投入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购买硬件设备和硬盘。而且,NAS的设置和维护也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但对于我来说,这些都是值得的。NAS为我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安全的存储环境,让我能够专注于开发工作,而不必担心数据存储的问题。微信图片_20240326144557.jpg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3-26

    通义千问升级后免费开放 1000 万字长文档处理功能,将会带来哪些利好?你最期待哪些功能?

    一、会带来哪些利好?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这意味着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和分析大量文本数据。无论是学术研究、市场分析还是日常文档管理,1000万字的处理能力都足以应对各种复杂场景。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一功能快速从大量文献中提取关键信息,而作家和编辑则可以轻松管理和编辑长篇作品。

    对于企业用户,文档管理是一项基础而关键的工作。1000万字的长文档处理能力,使得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内部报告、产品说明书、用户手册等大量文档资料。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助于企业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从而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作为一名开发者,我对通义千问的这一升级感到非常兴奋。在开发过程中,长文档处理能力可以极大地提升我的工作效率。我可以利用这一功能来处理大量的技术文档、API文档以及用户反馈,从而更快地迭代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二、最期待哪些功能?

    我期待通义千问能够成为一个多模态的智能文档处理平台。

    1.图像识别与分析功能的加入将极大地提升文档处理的实用性。例如,在处理用户手册或技术文档时,能够识别和解析文档中的图表、示意图等图像内容,将使得信息的提取更为直观和准确。这对于开发者来说,意味着可以更快速地理解和使用文档中的信息,提高开发效率。

    2.语音识别和转换功能的整合将使得文档处理更加便捷。通过语音指令,用户可以直接与文档互动,进行内容的搜索、编辑和整理。这对于在移动设备上处理文档或者在开车等多任务环境中使用文档的用户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便利。

    3.视频作为一种包含丰富信息的媒介,其内容的智能处理将极大地扩展文档处理的应用场景。例如,自动生成视频内容的文字摘要,或者从视频中提取关键帧作为文档的插图,都将极大地丰富文档的信息表达形式。

    4.我期待通义千问能够支持跨平台的多模态数据整合。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集中到一个平台上进行统一处理。无论是社交媒体上的帖子、在线课程的视频,还是学术论文中的图表,都能够被通义千问智能地分析和处理。

    4541a3ac49bda7cd6468f8eccf70a8e.jpg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3-21

    如何看待云原生数据库一体化的技术趋势?

    一、在业务处理分析一体化的背景下,开发者如何平衡OLTP和OLAP数据库的技术需求与选型?

    在选型过程中,首先考虑业务需求。如果业务主要涉及高频次的事务处理,如金融服务或电子商务,那么我会选择一个强大的OLTP系统,如Oracle或SQL Server,它们能够提供快速的事务处理和高并发支持。而如果业务更多地依赖于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如市场趋势分析或客户行为研究,我则倾向于选择OLAP系统,如ClickHouse或Greenplum,它们能够高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并提供快速的查询响应。

    其次要考虑技术需求。例如,如果业务需要实时数据分析,我可能会考虑使用HATP系统,如TiDB或OceanBase,它们试图统一OLTP和OLAP的特点,提供实时事务处理和高性能分析的能力。此外,云服务如阿里云PolarDB分布式版提供了集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允许我们在集中式和分布式架构之间无缝切换,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来应对业务变化。

    在平衡技术需求时,还需要考虑数据模型的设计。规范化的数据模型适合OLTP系统,因为它们减少了数据冗余,提高了事务处理效率。而在OLAP系统中,我更倾向于使用低范式或星型/雪花模型,因为这些模型优化了查询性能,支持高效的数据聚合和多维分析。

    性能也是考虑的关键因素。OLTP系统需要快速的事务处理能力,而OLAP系统则需要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我们要根据预期的数据量、查询复杂度和响应时间要求来评估不同数据库的性能指标。

    最后,成本是任何选型决策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要权衡开源解决方案和商业产品的总体拥有成本,包括许可费用、硬件要求、维护成本和开发资源。

    二、集中式与分布式数据库的边界正在模糊,开发者如何看待这一变化?这种变化对数据库的设计和维护会带来哪些影响?

    (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边界模糊的现象?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微服务架构的兴起,数据量的激增和业务需求的多样化推动了数据库技术的演进。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在处理海量数据和高并发场景时遇到了性能瓶颈,而分布式数据库以其良好的扩展性和高可用性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技术。然而,分布式数据库的复杂性也给开发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数据库厂商开始寻求在保持集中式数据库简单易用的同时,融入分布式数据库的优点,从而产生了集分一体化的数据库产品。

    (二)这种变化带来什么影响?

    对数据库设计的影响:传统的数据库设计侧重于单一节点的优化,而现代数据库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在多个节点之间分布数据和计算任务。这要求开发者不仅要熟悉传统的数据库设计原则,还要掌握分布式系统的设计理念。例如,数据分片、副本同步、一致性和容错机制等都成为了数据库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对数据库维护的影响:分布式数据库的维护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动态因素,如节点的增减、网络分区和数据一致性等。开发者需要具备跨节点监控和故障排除的能力,同时也要能够处理分布式环境下的数据备份和恢复问题。此外,随着数据库向云原生架构的演进,容器化、服务网格和Kubernetes等技术也成为数据库维护的新工具。

    三、作为一名开发者,你会选择云原生一体化数据库吗?会在什么场景中使用呢?请结合实际需求谈一谈。

    云原生一体化数据库,以其分布式架构、Serverless技术、多模数据处理能力以及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在大促期间,我们的平台需要处理海量的用户请求和交易数据。传统的数据库扩容需要漫长的准备和迁移过程,这对于业务的快速响应是一个巨大的瓶颈。而云原生一体化数据库的弹性能力,使得我们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数据库的扩容,确保用户体验不受影响。这种秒级的弹性能力,让我们在面对流量洪峰时更加从容。

    云原生一体化数据库的多模数据处理能力,使得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处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这对于我们的在线平台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我们不仅需要处理用户的注册信息、购买记录等结构化数据,还需要管理和分析大量的视频内容、用户反馈等非结构化数据。通过云原生一体化数据库,我们可以简化数据管理流程,降低数据孤岛的风险。

    在智能化方面,云原生一体化数据库与AI技术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智能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通过AI引擎,我们可以对用户行为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增强用户体验。同时,智能化的数据库运维也极大地减轻了我们的运维压力,让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业务创新。

    云原生一体化数据库的平台化特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API接口和开发工具,使得数据库的集成和开发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这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开发效率,也使得我们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快速迭代产品功能。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3-20

    你体验过让大模型自己写代码、跑代码吗?

    一、你用体验过用通义千问自己写代码、跑代码吗?体验如何?

    体验过。聊胜于无。

    二、目前大模型生成的代码可能会曲解开发者需求,遇到这种情况如何优化?

    大模型虽然强大,但它的理解力还是有限的。大模型可能会因为缺乏具身体验或者对上下文的理解不够深入,而产生一些“幻觉”。这就像是你让一个从未见过苹果的AI描述苹果的味道,它可能会给你一个听起来合理的答案,但实际上却离题万里。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可以尝试从大模型的角度出发,优化我们提出的问题。就像你问一个小孩子问题时,要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一样,我们在向大模型提出需求时,也应该尽量具体、清晰。比如,如果你需要一段排序算法的代码,你可以详细说明你需要排序的数据类型、排序的方式(升序还是降序)以及是否有特殊的性能要求。这样,大模型在生成代码时,就有更大的概率能够准确把握你的需求。

    我们可以利用大模型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调整来提高它的理解力。就像小孩子学说话一样,你说错了,妈妈会纠正你,慢慢地你就学会了正确的表达方式。同样,当我们发现大模型生成的代码不符合预期时,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调试,找出问题所在,然后重新训练模型,让它“学会”如何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模型的理解力和生成代码的准确性都会有所提高。

    我们还可以尝试结合多个大模型的优势,进行协同工作。就像有时候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多个人的智慧一样,不同的大模型可能在不同的方面有所擅长。我们可以将问题拆解,让不同的模型负责不同的部分,然后再将这些部分整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一模型理解偏差带来的问题。

    我们也可以探索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比如增强大模型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大模型在理解自然语言和解决复杂任务方面表现出强大的能力,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模型的训练数据和算法,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上下文信息。这就像是给小孩子更多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更丰富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力。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3-20

    如何优雅的进行入参数据校验?

    一、在哪些场景下,你会进行入参数据校验的呢?

    1.用户注册或登录时:这是最常见的校验场景。比如,当用户注册一个新账号时,我需要确保他们输入的用户名、密码、邮箱等信息符合规定的格式。密码不能太短,邮箱地址得有“@”符号,用户名不能包含敏感词汇。这些都是基本的校验规则,目的是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表单提交:无论是前端的表单还是后端的API,表单提交时的校验都是必须的。比如,一个用户填写的表单中可能包含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信息,我需要确保年龄是数字,性别是预定义的选项之一,联系方式格式正确。这样可以避免存储无效数据,也提升了用户体验。

    3.接口调用:在微服务架构中,服务间的接口调用也需要进行严格的入参校验。比如,一个订单服务需要接收来自用户服务的请求,创建订单时需要校验商品ID、用户ID、订单金额等参数是否有效。这不仅可以保护服务不被恶意请求攻击,还能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数据迁移或同步:在进行数据迁移或同步操作时,校验工作同样不可或缺。比如,我们需要从旧系统迁移数据到新系统,这个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格式、类型和内容都符合新系统的要求。任何不符合规则的数据都可能导致迁移失败或者数据不一致。

    5.业务流程中的校验:在复杂的业务流程中,每个步骤都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校验。比如,在一个电商系统中,用户下单后,系统需要校验库存是否充足,价格是否正确,优惠活动是否适用。这些校验确保了业务流程的顺畅执行。

    二、如何优雅的进行入参数据校验?你有哪些处理方式?

    过去我曾是个“if-else”语句的重度依赖者。每当需要校验数据时,我就像个机械师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添加条件判断。这样的代码,虽然能够完成任务,但长此以往,就像一团乱麻,难以维护,更别提代码的美观了。

    随着我对Spring Boot的深入理解,我开始尝试摆脱这种繁琐的校验方式。我发现,Spring Boot自带的校验机制,就像是给我的代码注入了一股清流,让我的校验逻辑变得简洁而优雅。

    我首先接触到的是@Valid@Validated这两个注解。它们就像是数据校验的守护神,帮我在Controller层把好每一道关。当我在方法参数上加上@Valid注解时,Spring会自动帮我校验参数的有效性。如果校验失败,它会抛出MethodArgumentNotValidException异常,而这个异常,我又可以通过全局异常处理器,转化为更友好的错误信息返回给前端。

    但这只是开始,当我需要对Service层的方法参数进行校验时,我又发现了新大陆。通过在Service接口上添加@Validated注解,我可以确保即使在业务逻辑之前,数据的校验也不会被忽视。这种方式,让我的业务代码更加纯净,校验逻辑和业务逻辑分离,互不干扰。

    有时候,我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场景,比如同一个参数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需要不同的校验规则。这时候,分组校验就派上了用场。通过定义不同的校验组,我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地执行特定的校验规则。这就像是给校验逻辑安装了一个开关,需要的时候打开,不需要的时候关闭,灵活自如。

    当然,有时候标准校验注解无法满足我的需求,这时候我就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定义校验注解就像是我的私人定制,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义校验逻辑。通过实现ConstraintValidator接口,我可以让校验逻辑变得无比灵活,无论是校验字符串的正则表达式,还是校验枚举值的合法性,都不在话下。

    我还学会了如何优雅地处理校验错误。通过自定义异常处理器,我可以将校验失败的信息,转化为统一的错误响应格式,这样不仅提高了用户体验,也让后端的错误处理变得更加统一和高效。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3-15

    程序员为什么不能一次性写好,需要一直改Bug?

    在编程的世界里,有一句话广为流传:“没有银弹”,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软件开发中一个不争的事实——完美无缺的代码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为什么?

    1.软件的复杂性。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个看似简单的功能背后可能涉及成千上万行代码。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最有经验的程序员,也很难保证每一行代码都没有任何逻辑错误。根据IEEE的统计,软件开发中的错误率大约在1-5%之间,这意味着每1000行代码就可能有10-50个错误。而这些错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Bug。

    2.需求的不断变化。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变化是常态。客户或市场的需求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修改和调整代码以适应新的需求。这种动态变化的过程,无疑增加了引入新Bug的风险。

    3.编程语言和工具的限制。每种编程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语法和规则,同时也有其局限性。我们在使用这些语言和工具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编译或运行时才暴露出来,成为Bug。此外,第三方库和框架的不稳定性也可能导致Bug的产生。

    4.人类的认知局限性。我们在编写代码时,需要同时处理逻辑思维、抽象概念、细节处理等多方面的任务,这对人的心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长时间的编程过程中,疲劳、疏忽、误解等都可能导致错误的产生。

    二、怎么办?

    1.采用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的实践。通过频繁地集成和测试代码,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问题,从而降低风险。

    2.编写可测试的代码。通过编写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可以确保代码的每个部分都按预期工作,从而减少Bug的出现。

    3.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如Scrum或Kanban,可以帮助团队更快地响应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开发方向,减少因需求变更导致的Bug。

    4.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编程语言的特性,掌握更高效的编程技巧,从而减少错误的产生。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3-14

    AMD实例可以应用在哪些有趣的场景中?

    一、结合实际工作或学习经验,谈谈你在哪些场景下使用过 AMD实例,具体都做了什么事?

    1.构建企业级应用

    我负责开发一个企业级的Web应用。这个应用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并且拥有多个复杂的功能模块,比如报表生成、客户管理、以及库存跟踪等。我决定采用AMD规范来定义我们的模块。每个功能模块都被封装在一个独立的文件中,通过define函数来声明模块的依赖和提供的功能。这样的做法不仅使得代码结构清晰,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这种方式使得我们的团队能够更加高效地协作,每个成员都可以专注于特定的模块,而不必担心其他部分的实现细节。

    2.优化加载性能

    由于应用的体积较大,用户在加载页面时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利用AMD的异步加载特性来优化我们的代码加载策略。通过require函数,我能够按需加载模块,而不是一次性加载所有代码。这样,应用的初始加载时间大大缩短,用户的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

    3.集成复杂的第三方库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集成第三方库来增强应用的功能。然而,这些库可能会有自己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妥善管理,很容易导致冲突和性能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利用了AMD规范来管理这些第三方库。通过在主入口文件中使用require函数,我可以确保第三方库被正确加载,并且它们的依赖关系得到了妥善处理。

    二、发挥想象,AMD实例还有哪些有趣的应用场景或使用空间?请简单谈谈如何实现。

    1.构建虚拟世界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利用AMD规范的模块化特性,将世界分割成无数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有自己的规则和逻辑。比如,创造一个名为“星际旅行”的模块,它包含了宇宙飞船的控制、星际地图的渲染、以及外星生物的交互等功能。这些功能被封装在不同的子模块中,通过AMD规范进行异步加载和依赖管理。

    2.建设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的每一个功能,如交通管理、环境监控、能源分配等,都被设计成独立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以独立更新和维护,而不会相互干扰。例如,当交通管理系统需要升级时,只需要更新对应的模块,而不需要重新部署整个系统,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

    3.探索个性化教育

    开发一个个性化学习平台,它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动态加载不同的教学模块。这些模块可能是数学问题生成器、历史事件模拟器,或者是外语对话练习。通过AMD规范,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量身定制的学习体验。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3-12

    使用ecs可以哪些搭建好玩的应用?

    一、除了以上提到的ECS 应用搭建案例,你们还有哪些特定场景下使用 ECS 的实践经验?

    1.搭建网站

    这是常见场景。自从我开始使用ESC搭建网站以来,我发现这个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ESC提供了丰富的配置选项,如内存型、计算型或通用型,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网站的需求。这为开发者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配置。例如,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入门型或基础型配置已经足够满足需求。而对于企业用户,可能需要更高配置的ECS来支持复杂的业务。

    2.搭建芯片SOC环境

    我听说有些同行通过ECS搭建了芯片SOC环境,这让我对ESC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芯片设计和验证工程师来说,ECS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环境来搭建SOC(System on Chip)开发环境。通过ECS,用户可以安装必要的EDA工具,如Iverilog、Verilator和Gtkwave等,进行芯片设计和仿真。ECS的高性能计算能力使得复杂的仿真任务得以高效执行,同时云服务器的灵活性也方便了项目的迭代和更新。

    二、发挥想象,谈谈ECS还可以在哪些场景下大放异彩?请简单谈谈如何实现。

    想了几个场景:

    1.搭建虚拟现实世界

    通过高性能的计算资源,ECS可以为虚拟现实游戏提供更加细腻、逼真的画面和更流畅的操作体验。玩家们可以通过ECS搭建的虚拟世界,尽情探索未知的领域,体验惊险刺激的冒险,感受到身临其境的乐趣。而且,通过ECS的强大计算能力,虚拟现实世界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物理模拟和人工智能交互,让整个虚拟世界更加生动有趣。

    实现方法:首先需要使用ECS提供的高性能计算资源,搭建起一个稳定可靠的虚拟服务器环境。然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游戏引擎,创建出一个精美绝伦的虚拟世界,包括各种地形、建筑和人物角色。接着,通过ECS提供的强大计算能力,进行物理模拟、光影效果渲染等操作,使虚拟世界更加逼真。最后,通过云端服务,将虚拟现实游戏推送到玩家终端,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畅享游戏乐趣。

    2.搭建智能城市管理系统

    通过ECS提供的强大计算能力和灵活的扩展性,可以实现城市各个领域的智能化管理,包括交通、能源、环境等方面。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实时监测城市交通情况,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量;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城市能源使用情况,实现能源的智能调配和节约使用;通过环境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和水质情况,保护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

    实现方法:首先需要利用ECS提供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搭建起一个城市数据中心,集中管理城市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然后,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设备,收集城市各个领域的数据信息,包括交通、能源、环境等方面的数据。接着,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规律。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实施相应的智能化管理措施,优化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3.搭建智能医疗健康管理系统

    通过ECS提供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可以实现医疗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促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比如,利用云端服务,医疗机构可以将患者的电子病历和影像资料存储在云端,实现随时随地的访问和共享;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远程会诊和医疗指导,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实现方法:首先需要搭建起一个安全稳定的医疗数据中心,利用ECS提供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集中管理医疗数据信息。然后,通过云端服务,将患者的电子病历和影像资料存储在云端,实现随时随地的访问和共享。接着,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最后,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远程会诊和医疗指导,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3-11

    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引领智能时代的革命?

    一、人机交互革命:大模型如何提升我们与机器沟通的自然性和智能化程度?

    大模型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在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以GPT系列为代表的大模型,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不仅能够理解复杂的语境,还能生成连贯、有逻辑的文本。这种能力使得机器在与人类交流时,能够更加自然地理解和回应,极大地提升了沟通的流畅度和效率。在这一过程中,人机交互的界面也从传统的物理设备、软件编程、图形界面,进化到了更为直观的自然语言对话,这无疑是人机交互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二、计算范式革命:大模型如何影响现有的计算模式,并推动新一代计算技术的演进?

    大模型的出现标志着计算范式的重大转变。在过去,通用计算模式主导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如今,智能计算正逐渐成为新的主流。大模型的强大计算能力,使得机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甚至在某些领域达到或超越人类的认知水平。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计算效率,也为解决以往难以攻克的问题提供了可能。

    云计算平台作为大模型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地进行升级和优化。阿里云等领先的云服务商,通过提供新的架构、服务和计算体系结构,为大模型的研发和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必要的算力,还通过提供便捷的研发、部署和使用平台,降低了企业创新的成本,推动了AI大模型的普及和应用。

    智能边缘计算的兴起,为大模型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将AI技术与边缘计算相结合,智能边缘计算能够在数据产生的源头进行实时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这种计算模式尤其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的场景,如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

    三、认知协作革命:大模型将如何使人类和机器在认知任务上更紧密地协作?

    大模型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强大的认知辅助工具。它们能够快速处理大量信息,帮助人类在复杂问题中找到解决方案。通过与大模型的交互,人类可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思考,释放创造力。同时,大模型也在不断学习和适应人类的需求,实现自我优化。这种双向互动,使得人机协作更加紧密,但也带来了对人类决策能力的依赖以及对机器智能的过度信任等问题。

    举几个例子:

    在教育领域,大模型的应用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辅导。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这也带来了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义,以及对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深刻反思。

    在医疗领域,大模型的应用同样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它们能够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治疗建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诊断准确率超过了人类医生。这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也为偏远地区的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医疗资源。这也引发了关于医疗责任归属、数据隐私保护以及人工智能在医疗决策中的作用等问题的讨论。

    在工业生产中,大模型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自动化水平,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它们能够实时监控生产状态,预测设备故障,甚至参与到产品设计和改进中。这种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不仅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产品质量。这也对工人的技能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引发了对就业结构变化的担忧。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3-11

    让 AI 写代码,能做出什么样的项目?

    1.晒一晒你开出了什么奖品,上传开盲盒奖品截图(必答)

    恭喜你已开出盲盒奖品为“代码如诗”程序员日历(一分钟后生效)。分享更多好友参与,有机会赢取 iPhone15、机械键盘等大奖!

    2.用AI写代码是什么样的体验,分享一下你使用通义灵码的感受(必答)

    通义灵码安装过程出乎意料地简单,它支持多种主流IDE,如JetBrains IDEs和VS Code,这让我能够无缝地将其集成到我日常的开发环境中。通过阿里云账号登录,或者使用支付宝、钉钉扫码,我就可以开始使用这个强大的工具了。

    通义灵码的核心功能让我印象深刻。实时续写功能让我在编写代码时如虎添翼,它能够根据上下文自动预测并生成代码,无论是单行还是多行续写,都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编码效率。自然语言生成代码的功能更是让我惊喜,我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我想要的功能,通义灵码就能自动生成相应的代码和注释。这不仅节省了我的时间,也让我能够更加专注于代码的逻辑和架构设计。

    对于新手程序员来说,通义灵码不仅是一个强大的助手,更是一个学习工具。它能够帮助新手逐步学习编程,理解代码结构。对于有经验的开发者,虽然AI辅助编程工具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显得有些“鸡肋”,但通义灵码的某些功能,如注释生成、模板代码生成等,依然非常有用,能够为开发者提供便利。

    目前,通义灵码是免费使用的,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虽然未来是否会收费尚未明确,但就目前而言,它已经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工具。当然,通义灵码在某些方面还有改进空间,比如代码的准确性和个性化定制。但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03-11

    如何看待Linux桌面操作系统的火速增长?

    一、你使用过Linux桌面操作系统吗?你认为Linux系统有什么优势?

    我没有使用过Linux桌面操作系统,但了解过。我认为Linux系统有这些优势。

    1.开源:开源不仅赋予了用户和开发者对源代码的自由访问、修改和分发的权利,而且这种开放性极大地激发了创新精神和个性化定制的可能性。Linux的社区驱动开发模式,汇聚了全球开发者的智慧,形成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和进步的技术生态系统。这种模式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为软件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稳定:Linux系统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已经在服务器和桌面环境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其内核的模块化设计,使得系统运行更加高效,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同时,Linux的安全机制,包括访问控制和加密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安全保障。这些特性使得Linux系统在需要长时间运行和高稳定性的应用场景中,如服务器托管、数据中心等,表现出色。

    3.安全:开源的特性使得安全漏洞能够被社区迅速发现并修复,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Linux还提供了丰富的隐私保护功能,如数据加密和匿名化选项,确保用户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个人隐私得到尊重和保护。

    4.灵活: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安装不同的软件包,甚至对系统的外观和行为进行个性化定制。这种高度的可定制性,使得Linux能够适应从个人用户到企业级应用的广泛需求。

    5.兼容性强:Linux能够兼容多种硬件平台,无论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还是嵌入式设备,都能提供良好的支持。这种兼容性使得开发者能够灵活地部署应用程序,不受硬件限制。

    6.资源丰富:Linux的开源特性吸引了大量高质量的开源软件。这些软件不仅功能强大,而且免费,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随着Linux用户基础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商业软件也开始提供Linux版本,进一步丰富了软件生态。

    二、对于Linux桌面操作系统份额的火速增长你怎么看呢?

    Linux的增长趋势不容忽视,它正在那些既不认为Windows也不认为macOS是必需品的消费者中逐渐获得认可。随着Ubuntu、Linux Mint等典型发行版吸引了大量新用户,未来随着更多优秀发行版的涌现和社区的不断壮大,Linux的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攀升。

    尽管Linux在市场份额上取得了显著增长,但它仍然只是客户端计算机上的第三大操作系统。根据StatCounter的数据,截至2024年2月,Windows依然以72.13%的市场份额稳坐头把交椅,而macOS则以15.46%的份额紧随其后。ChromeOS,作为一种基于云的操作系统,在教育领域广泛普及,占据了2.26%的市场份额。

    Linux要想在桌面操作系统市场取得主导地位,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一系列的成就已经为开源社区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三、你认为未来Linux会主导桌面操作系统吗?

    不太可能。

    1.多样性带来一定的混乱。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面对众多的Linux发行版和桌面环境,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操作系统可能是一项挑战。这种选择的复杂性可能会阻碍Linux在桌面市场的普及。

    2.Linux的社区支持虽然活跃,但与Windows相比,其规模和影响力仍有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Linux的推广和用户支持。

    3.在硬件支持方面,Linux虽然在不断进步,但与Windows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多数电脑硬件默认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而Linux用户可能需要额外的驱动程序或配置来确保硬件的兼容性。这种硬件支持的不足,使得Linux在桌面市场的推广受到了限制。

    4.Linux用户在遇到问题时,往往需要依赖社区论坛和在线资源来寻找解决方案。这种分散的技术支持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问题,但与Windows的官方技术支持相比,用户体验可能会有所下降。此外,Linux社区内部的分裂,如软件包管理器的不统一,也影响了用户对Linux的整体印象。

    5.学习曲线是Linux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尽管Linux的图形用户界面已经非常友好,但命令行操作仍然是其核心功能之一。对于非技术用户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不小的障碍。Windows的图形界面和直观操作方式,使得用户无需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内部工作原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展望未来,Linux要想在桌面操作系统市场取得主导地位,需要克服上述挑战。这不仅需要Linux社区的共同努力,还需要硬件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的支持。例如,硬件公司可以推出更多预装Linux的电脑,软件开发商可以为Linux提供更多的原生应用。同时,Linux社区也需要加强内部的协调,提供更加统一和便捷的技术支持。

    踩0 评论0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滑动查看更多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暂无更多信息